這是個好事,尤其是在當下這種特殊時期。

如果互聯網與醫療真的能夠成熟並且普及,的確可以緩解醫患關係,甚至能讓更多人享受到好的醫療資源。

不過它當前仍處於發展階段沒有特別完善,沒必要去誇大它的作用,還是靜觀其變吧~!


互聯網醫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全鏈條、多主體應用,狹義僅指互聯網在線醫療服務。

關於互聯網在醫療上的應用,從模式上看,較為普遍的主要有在線挂號、在線問診、遠程醫療、互聯網醫院、在線醫保支付和商業保險支付、醫藥電商、醫院管理信息化、慢病管理及健康管理、人工智慧醫療等具體應用。

技術手段上,互聯網醫療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軟體應用,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將線下醫療服務全部或部分遷移至線上,如在線問診、在線挂號、支持系統等,技術含量較低。

二是醫療硬體,將監測人體所得數據存儲至雲端,經過分析計算後,將相關結果及建議反饋給用戶,如智能手環和動態血糖監測儀等智能硬體,技術門檻低而上限高。

三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互聯網醫療,即AI醫療,包括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等應用領域,技術要求較高。

此外,大數據積累和深度學習演算法進步使得人工智慧得以在醫療領域發揮作用。深度學習技術作為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已經克服了傳統機器學習演算法依賴人為特徵建立與篩選的限制,在語音識別、視覺識別和目標檢測等諸多方向都取得了較好的實踐結果,在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疾病風險預測、醫院管理等領域得以應用。

我國因人口眾多,醫療數據樣本量大且豐富多樣,在大數據積累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人工智慧不斷訓練及演算法打磨提供了廣泛數據集。特別是近兩年對於5G網路的加速建設,高通量、低能耗、低延時的網路連接使得高質量實時數據傳輸將成為可能,在未來2-3年基於5G網路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將給國內大數據產業鏈帶來顛覆性變革,為互聯網醫療提供可持續性的保障。

產業現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自2020年1月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湖北武漢為中心開始向全國蔓延。因病毒具有飛沫傳播屬性,居家隔離、避免人群集聚造成交叉感染則成為疫情防控的關鍵。在線醫療因具有無接觸的便捷優勢,能夠足不出戶滿足人們感冒發熱等日常問診需求,及時緩解對於疾病擔憂的緊張情緒,因此在短期內在線問診等互聯網醫療平台流量暴增。

此外,衛健委連發兩文強調互聯網醫療在「戰疫」中的重要作用,並特別要求各級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積極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宣傳相關服務,加大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扶持。互聯網醫療對接醫保支付政策也在杭州和上海兩地率先展開試點,為醫保打通在線支付奠定基礎。

可以說在新冠疫情爆發影響下,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

內容出自公眾號&,想要更多了解在線醫療相關內容,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上面有2000+份最新的各行業研報可免費獲取!


我覺得互聯網加醫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可以打破醫生與醫生之間以及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息壁壘。一方面節約了大家的時間,降低了就醫成本。另一方面也擴大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時減輕了線下實體醫院的負擔,能讓他們提高服務質量。


在這個萬物都+互聯網的時代,醫療也不例外。

相比於教育、生鮮這些領域,醫療在互聯網+這方面起步的算是相對較晚的。但醫療作為民生的重中之重,這個方向的前景還是非常值得被看好的。

儘管政府在這方面已經給了很好的政策,但是醫療人員和患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多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互聯網就可以幫大家高效地解決這樣的問題。

據我所知,身邊很多的醫生都加入了像醫聯這樣的平台進行互相交流。另外,很多患者也可以在上面獲得線上問診、處方這些醫療服務。


從我們當下的發展狀態來看,互聯網+醫療已經成了一種必然,現在最重要是要完善其中的每個環節,才能真的給患者提供品質生活。比如醫聯這塊,它的優勢就在於有一個完整的閉環,從患者篩查、複診續方、送葯上門、保險支付到院外健康管理都能顧及到,通過方方面面的落實讓患者感受到大數據下醫療帶來的「貼心「,那就能慢慢獲得信任度。

與其保守看待,倒不如學著去接受這種新的醫療模式,也是給自己謀求多一份保障。

我也很期待更智能化更優質的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加醫療是新的醫療發展方向,利用互聯網技術賦能傳統醫療,在原有基礎上優化流程,提高效率。

今年以來互聯網醫院越來越多了,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門,買葯送到家;提前在線上問診,需要做檢查的預約檢查,

足不出戶快速問診。

以後也逐漸越來越多,簡單問診何必跑到醫院?

在醫院要排很長的隊,去過醫院看病的應該都有這種體會。

在家裡坐著通過互聯網進行問診,這種方式多好。

尤其是5G時代的到來後更是會加速互聯網醫院發展的速度

你看這高清的視頻畫面。


傳統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困局——醫療不可能三角。美國耶魯大學教授William Kissick在著作《醫療的困境:無限需求和有限資源》中提出了傳統醫療體系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其基本觀點是:在給定約束條件下,一個國家的醫療系統很難同時兼顧「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增加醫療服務可及性和降低醫療服務的價格」。比如國內醫保通過「廣覆蓋」增加了醫療服務可及性的同時,也同時產生了「廣而淺」的問題。國內新聞常說的「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層出不窮的醫患矛盾,正是傳統的醫療體系不可能三角的具體表達。

互聯網醫療是破解醫療不可能三角的「良方」。針對傳統醫療體系的不可能三角,唯有引入新的技術增量和模式增量才能徹底打破困局。梳理產業案例,發現已經有大量的企業開始通過互聯網的兩大工具——「連接」和「智能」賦能醫療產業,撬動醫療不可能三角,這也是互聯網之於醫療產業的重要意義。一句話概括,我們認為,互聯網醫療將是解決中國醫療體制難題的重要力量。具體而言,互聯網與醫療產業的結合可以在多方面促進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的改進。

1)增加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互聯網醫療是解決醫療存量資源的高效匹配和信息鴻溝問題的重要路徑,一定程度上對關鍵生產要素進行重新分配,部分打破和降低了以前的門檻和壁壘。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平台可以更精準、高效地匹配患者的就醫需求和醫生的專長,進一步提升醫生工作效率,總體的提升醫療服務的供給。另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可以打破區域間的醫療資源的差異、傳統醫療服務物理半徑的限制,使得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患者也能享受到發達地區的醫療資源

2)降低醫療服務成本。一方面,對於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基礎醫療,互聯網醫療就診模式不僅降低了跨越時空的成本,更有機會改變國內類似倒金字塔的衛生資源匹配失衡的狀態,促進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提高基礎醫療的利用率,從而降低社會總體醫療衛生成本。另一方面,對於慢性病場景而言,基於互聯網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整體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3)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公立醫療體系下醫生日常工作繁重,無法滿足用戶一些深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基於互聯網醫療,可以顯著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一方面,互聯網預約、轉診就醫可以顯著的解決醫院看病排隊等問題,提升患者看病的就醫體驗。另一方面,基於互聯網的在線診療以及健康管理,還可以對個人用戶進行精準管理以及個性化診療,提升患者的醫療服務質量。

政策決定了互聯網醫療的產業邊界。回顧國內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歷程,政策對於產業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比如,2017年上半年是互聯網醫院井噴的一年,眾多互聯網醫療公司扎堆前往銀川等政策較為開明的地方城市開設互聯網醫院。但2017年5月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徵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關於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強調遠程醫療只能在醫療機構之間開展,並要求「此前設臵審批的互聯網醫院、雲醫院、網路醫院等應在辦法發布後15日內予以撤銷」。政策的收緊讓行業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觀望狀態。一直到2018年以後,《互聯網醫療管理辦法》等政策的陸續出台,明確了互聯網診療的合法合規性,行業才再一次迎來春天。醫療作為最重要的民生的問題,政府對於其政策態度歷來謹慎,總的來說,政策法規直接決定了互聯網醫療廠商可以開展業務的邊界。

國內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政策紅利的釋放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產業邊界擴張。隨著國內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看到前期壓制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在逐步解綁,整個互聯網醫療的產業邊界在進一步擴展。具體而言:

1)診療環節。現階段互聯網在線診療只能覆蓋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發布《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我們認為,未來在線診療的業務範圍有望逐步從複診向首診擴展。

2)購葯環節。2019年12月正式實施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解除了對處方葯在線銷售的管制。後續醫藥電商的經營範圍有望從OTC(非處方葯)逐步擴圍到處方葯領域。

3)支付環節。此前互聯網醫療服務主要靠患者自付,並未與國家醫保聯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在整個患者群體中的普及率。今年2月,國家醫保局聯合衛健委發布了《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可以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互聯網醫療服務正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之內,其覆蓋的人群也相應擴大。

互聯網醫療賽道全景——醫+葯+康。經過多年的行業縱深發展,互聯網+醫療已經全面涉及診前、診中、診後的各大環節,典型的場景功能包括:輕問診、網上預約挂號、在線問診、在線購葯、健康管理等。按照「就醫」、「購葯」、「健康管理」三個環節進行歸類的話,可以把現有的互聯網醫療業態梳理成三類,具體為:

1)「醫」:互聯網醫院。從最早的預約挂號到輕問診再到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在「就醫」環節的業態持續升級完善。在衛健委《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等法規的指引下,互聯網醫院作為合法合規的新業態,已經可以為患者提供完整的在線看病服務閉環。

2)「葯」:醫藥電商。醫藥電商從最早的B2C的模式,到現階段O2O、B2C模式並舉。醫藥電商行業全面受益於醫藥分家趨勢下處方外流的時代紅利。

3)「康」:互聯網健康管理平台。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是近年來互聯網醫療重點突破的領域。由於國內醫衛體系的家庭醫生體制並不完善,居民的基礎性醫療服務一定程度上缺失,為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提供了深耕發芽的土壤。

互聯網醫療新業態的發展趨勢——廠商都在試圖打通「醫」、「葯」、「康」環節,形成一站式的醫療健康服務閉環。梳理觀察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玩家的戰略布局,共通的策略就是試圖打通「醫」、「葯」、「康」環節,形成一站式的醫療服務閉環。以各環節的頭部公司為例:

1)「醫」——微醫。微醫最初從網上預約挂號切入醫療服務環節,旗下的烏鎮互聯網醫院也是國內最早獲批的互聯網醫院。出於服務閉環的需求,微醫目前也將業務延伸至「處方流轉」、「健康管理」環節,實現了「醫」、「葯」、「康」環節的完整布局。

2)「葯」——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最初從醫藥電商角度切入,從2019年開始也逐步向醫療服務環節延伸,提供在線問診、健康管理等功能。

3)「康」——平安好醫生。平安好醫生從健康諮詢切入互聯網醫療,目前業務範圍也包括醫藥電商、健康管理等環節,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醫療健康服務。

行行查,行業研究資料庫 www.hanghangcha.com

伴隨互聯網醫療產業成長,醫療信息化廠商迎來發展機遇。互聯網與醫療產業的結合產生出了包括互聯網在線診療、醫藥電商、互聯網+健康管理等全新的業態。藉助互聯網醫療的強大勢能,醫療信息化廠商憑藉自身技術、連接、數據在內的三大核心價值,正在積極地參與到上述新業態的發展之中,並有望以此為契機,完成從IT支持向產業連接方、運營方升級的角色躍遷,上演「鯉魚躍龍門」的蛻變。

由「輕」到「重」,在線看病服務閉環已經打通。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對於傳統「就醫看病」環節的滲透不斷加深。第一階段,以微醫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廠商最初的切入口是在線預約挂號,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優化患者的就醫流程。第二階段,以春雨醫生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廠商推出了在線「輕」問診的服務。由於政策原因,輕問診往往只能實現健康諮詢的功能,甚至無法做到確診,並未涉及醫療服務核心,用戶付費意願低。現階段,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政策的引導下,互聯網醫療開始突破深水區,通過互聯網醫院模式,可以為患者提供完整的在線看病服務閉環。隨著互聯網醫療由「輕」到「重」的全面升級,其價值也在快速提升。

互聯網在線診療賽道的2025年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國內2019年在線問診量約5.6億次,線上滲透率約6.2%,滲透率相對較低。以25元/次問診費用估算,2019年國內在線問診的市場規模約為140億元。到2025年,預計國內的在線問診次數將達到42.3億次,線上滲透率為29.2%,假設問診費用為25元/次,則互聯網在線診療的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1058億元。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國內的醫療服務定價由政府指導定價為主,整體定價顯著低於其創造的社會價值。隨著國內醫改持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問診的定價有望上漲。基於上述的分析,國內的互聯網在線診療的市場規模至少在千億級。

互聯網醫院的建設主體包括第三方企業以及公立醫院。市場上的互聯網醫院主要由兩類參與方:第三方企業以及公立醫院。企業平台型互聯網醫院的典型代表是平安好醫生,一般通過自有的全職醫生、或者是在其平台上開展多點執業的醫生來為患者提供服務。醫院主導型的互聯網醫院則一般由醫院自有的醫生來提供在線服務。從覆蓋場景來看,企業平台型互聯網醫院,更多側重於「常見病、慢性病」的在線複診等基礎醫療服務,而醫院主導型互聯網醫院覆蓋的醫療服務場景更為寬泛,而且天然具備線上和線下的醫療服務完整閉環。

在政策鼓勵下,公立醫療機構參與互聯網醫療的熱情高漲。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政策的引導下,公立醫療機構參與互聯網醫療的熱情高漲。根據BCG聯合騰訊新近發布的《2020數字化醫療洞察報告》顯示,在疫情前,我國約有170家公立醫院可以提供互聯網醫院服務,到疫情後,截至5月,該數據達到了1000+家。醫生是互聯網醫療最核心的資源,而公立醫院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有望成為新一輪互聯網醫院建設的主導力量

醫療信息化廠商有望成為醫院互聯網化的重要支撐者和聯合運營方。相對於互聯網企業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公立醫院雖然在資源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醫生),但在IT能力、運營能力方面均有能力上的劣勢。從建設到運營環節,公立醫院更需要有第三方合作方來配合支持。國家衛健委遠程醫療管理培訓中心主任盧清君也曾呼籲:「各大醫院將運營機制委託給第三方平台,並與之建立合作機制、物價和分配機制、金融服務機制,以此讓互聯網醫療運行更便捷」。醫療信息化廠商憑藉與醫院常年維護的關係、IT能力以及運營能力,有望成為醫院互聯網化的重要支撐者和聯合運營方,充分享受線下醫療資源向線上轉移的產業紅利。

醫藥分開大勢所趨,居民購葯場景多元化。過去患者在大型公立醫院看病購葯,隨著醫藥分開的實現,處方從醫院順利外流,患者的購葯場景將發生明顯改變。我們認為,未來將新增三類購葯場景——在線下零售藥店購葯;通過醫藥電商購葯;對於部分慢病患者,則可以選擇在基層醫療機構經家庭醫生診斷後,延續上級醫院的醫囑用藥。

醫藥分開驅動院內處方外流,有望形成千億級別的院外處方葯市場。IQVIA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處方葯銷售達到1.22萬億元,在醫院渠道銷售的比例就高達76%。其中,在醫院渠道銷售的處方葯約40%是口服製劑,適合向院外流轉。根據產業鏈調研,進一步假設,醫院銷售的口服製劑中約有30%的比例成功由院內銷售向院外銷售轉換,則醫藥分開有望形成千億級別的院外處方葯市場,而這部分的院外處方葯將由線下零售藥店、醫藥電商或者基層社區醫院來承接。

處方外流的趨勢下,處方信息共享平台成為新購葯場景的重要支撐。梳理處方外流的業務流程,處方信息共享平台將成為必不可少的IT支撐。處方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和意義在於:1)三醫之間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的平台。實現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和藥品零售消費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本質上是三醫(醫院、藥店、醫保)聯動的平台;2)承接外流處方的信息平台。醫院醫生通過HIS系統連接處方共享平台,可以開具電子處方,將處方外流到院外。觀察產業,近年來已經有部分地區開始試點建設區域處方信息共享平台,隨著各地處方信息共享體系的搭建,全國醫藥分開、處方外流的大幕將真正拉開。

B端:商業健康險蓬勃發展,健康管理是其控費重要手段。在新冠疫情、老齡化、疾病譜系變化、消費升級等時代紅利驅動下,國內商業健康險正迎來最好的時代,2020年,銀保監會、醫保局等13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更是明確提出了未來商業健康險的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健康險的規模達到2萬億。從商業健康險的業務模式來看,以新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為代表的國家政策也在積極鼓勵商業健康險從單一的「經濟補償」功能向「經濟補償+健康服務」功能轉換。在政策的號召以及自身控費需求的驅動下,商業健康險對於健康管理服務有著巨大的需求。

行行查 | 行業研究資料庫?

www.hanghangcha.com圖標

手機訪問「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發佈於 2020-09-1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MedCareerMedCareer用心做醫學生求職平台 微信公眾號@MedCareer醫職美好

這種問題怎麼能少得了我的回答呢~下面就來簡要介紹一下互聯網醫療

本答案的邏輯結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大致介紹→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細分方向→行業內比較有名的公司

答案較長,可以直接轉到末尾看思維導圖。

1 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簡要介紹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全新應用,中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療也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它的發展有利於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是衛生部積極引導和支持的醫療發展模式。

互聯網醫療使得傳統醫療行業去中心化。

2 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細分方向

1、醫學影像

醫學影像,是目前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最熱門的應用場景之一。醫學影像主要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解決病灶識別與標註、靶區自動勾畫與自適應放療、影像三維重建三種需求。

在病灶識別與標註細分領域,有不少企業參與競爭,如阿里雲、騰訊、京東、翼展科技、推想科技等,行業競爭較為激烈。醫學影像核心產品的病灶識別準確率高、用時短。但是AI+醫學影像產品成熟度均處於搭建基礎模型向優化模型過渡階段,產品落地速度較緩慢。

2、虛擬助理

醫療領域中的虛擬助理,基於特定領域的知識系統,通過智能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人機交互,將患者的病症描述與標準的醫學指南作對比,為用戶提供醫療諮詢、自診、導診等服務。

目前國內約有15家公司提供「虛擬助理」服務,主要解決語音電子病歷、智能導診、智能問診、推薦用藥等需求,並且積極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只要在機器人後台嫁接醫院信息等知識系統,機器人便可實現導診功能,所以國內眾多機器人製造廠商均有機會開發醫療市場,進入門檻較低,市場競爭預計會非常激烈。

與此同時智能問診在醫生端和用戶端均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醫生端,智能問診可以輔助醫生診斷;在用戶端,人工智慧虛擬助手能夠幫助普通用戶完成健康諮詢、導診等服務。

3、輔助診療

醫療機器人主要包括手術機器人、腸胃檢查與診斷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我國在醫療機器人的研究與政策支持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

目前國內致力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主要採用兩種業務模式:第一種,面向醫院進行機器人產品的單獨銷售,並提供長期維修服務;第二種,是為醫院提供手術中心整體工程解決方案。

在國外IBM和Google均已布局輔助診療,並構建完整系統。IBM Watson for Oncology 是基於認知計算的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解決方案,為全球首家將認知計算運用於醫療臨床工作中。Google研發的DeepMind Health系統將機器學習和系統神經科學結合,通過強大的通用學習演算法模擬構建人腦神經網路,以便更好的解決醫療保健問題。

4、藥物挖掘

傳統的藥物研發存在研發周期長、研發成本高、研發成功率低等痛點。人工智慧與藥物挖掘的結合,使得新葯研發時間大大縮短,研發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國內AI+藥物挖掘已經在逐步落地,但研發周期仍相對較長,且演算法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數據積累,短期內很難產生營收數據。

5、疾病風險預測

疾病風險預測場景,是除醫學影像以外的另一熱門應用場景。疾病風險預測是指通過基因測序與檢測,提前預測疾病發生的風險。

其中基因檢測的難度較高,我國只有不到10%的公司有能力完成基因檢測,其餘停留在利用基因測序產品提供測序服務的水平。而基因測序方法的逐漸成熟,推動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我國在上游設備技術方面較為落後,基因測序設備及配套生物試劑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壟斷。相較於上游測序設備研發,中游測序服務門檻較低,目前國內提供基因測序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數量較多,競爭比較激烈,市場尚未形成穩定的格局。

6、健康管理

應用場景,主要包含營養學、身體健康管理、精神健康管理三大子場景。目前國內主要集中在身體健康管理,包括:碳雲智能和妙健康等。

7、醫院管理

醫院管理,主要指針對醫院內部、醫院之間各項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病歷結構化、分級診療、醫院決策支持的專家系統等。在分級診療的政策推動之下,國內陸續出現促進分級診療的企業服務,行業前景廣闊。分級診療的實現,離不開醫聯體與智能雲服務,二者相輔相成。

8、輔助醫學研究平台

輔助醫學研究平台,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生物醫學相關研究者進行醫學研究的技術平台。

3 行業內比較有名的公司

1.平安好醫生

致力於打造中國的HMO模式,構建「醫+葯+信息」三層醫生體系,同時粘合線下醫療資源。平安健康險和2500多家醫院簽約合作,簽約了1000家以上的合作體檢機構,未來還將簽約健身、中醫理療、專科等各種線下的醫療機構。

2.春雨醫生

作為移動醫患交流平台春雨邀請來自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坐診線下診所,並提供基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私人醫生服務,打造O2O的全流程就醫體驗。

3.微醫集團

微醫集團是全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台,從線上輕服務做起,優化就醫流程,同時致力於實現團隊醫療協作。

4.趣孕

趣孕是面向難孕難育群體的一站式備孕服務平台,患者可以通過平台與醫生、病友進行溝通,還可以進行預約挂號、查詢病歷、自我診斷等。趣孕提供的核心服務就是幫患者制定最匹配的治療方案一通過對患者提供的醫學數據進行分析,再根據個人體質、受孕方式的不同,為其推薦合適的醫院和醫生。

5. 杏樹林

作為專業級醫患管理工具,產品線包括病歷夾、醫口袋、醫學文獻、大話醫學等。醫藥廠商付費模式是杏樹林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杏樹林幫助廠商向醫生推送醫藥信息,實現數字化營銷用戶流量和相關病曆數據是杏樹林的主要資源。

6. 醫聯

醫聯是一款基於醫生使用的實名認證、學術社交、自由執業的移動平台。醫聯平台的用戶,全部都是經過實名認證的職業醫生。醫聯用社交的方式聚攏醫生,有病例分享、自由問答、投票匿名吐槽等等功能,從而搭建醫生之間的關係鏈條。

7. 杏仁醫生

杏仁醫生作為一個移動醫療管理平台,其核心內容主要是三個,即:熟人醫療、杏仁醫責險、實體醫療。

下面附上本答案的思維導圖~寫答案不易,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哦!

發佈於 2020-06-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fengjie988fengjie988

互聯網+是一個渠道問題,其實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具體醫療的質量最後還是醫生所決定的,互聯網+讓大家更快的接觸到醫生,得到最正確的解答。


這種問題怎麼能少得了我的回答呢~下面就來簡要介紹一下互聯網醫療

本答案的邏輯結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大致介紹→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細分方向→行業內比較有名的公司

答案較長,可以直接轉到末尾看思維導圖。

1 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簡要介紹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全新應用,中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療也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它的發展有利於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是衛生部積極引導和支持的醫療發展模式。

互聯網醫療使得傳統醫療行業去中心化。

2 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細分方向

1、醫學影像

醫學影像,是目前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最熱門的應用場景之一。醫學影像主要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解決病灶識別與標註、靶區自動勾畫與自適應放療、影像三維重建三種需求。

在病灶識別與標註細分領域,有不少企業參與競爭,如阿里雲、騰訊、京東、翼展科技、推想科技等,行業競爭較為激烈。醫學影像核心產品的病灶識別準確率高、用時短。但是AI+醫學影像產品成熟度均處於搭建基礎模型向優化模型過渡階段,產品落地速度較緩慢。

2、虛擬助理

醫療領域中的虛擬助理,基於特定領域的知識系統,通過智能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人機交互,將患者的病症描述與標準的醫學指南作對比,為用戶提供醫療諮詢、自診、導診等服務。

目前國內約有15家公司提供「虛擬助理」服務,主要解決語音電子病歷、智能導診、智能問診、推薦用藥等需求,並且積極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只要在機器人後台嫁接醫院信息等知識系統,機器人便可實現導診功能,所以國內眾多機器人製造廠商均有機會開發醫療市場,進入門檻較低,市場競爭預計會非常激烈。

與此同時智能問診在醫生端和用戶端均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醫生端,智能問診可以輔助醫生診斷;在用戶端,人工智慧虛擬助手能夠幫助普通用戶完成健康諮詢、導診等服務。

3、輔助診療

醫療機器人主要包括手術機器人、腸胃檢查與診斷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我國在醫療機器人的研究與政策支持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

目前國內致力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主要採用兩種業務模式:第一種,面向醫院進行機器人產品的單獨銷售,並提供長期維修服務;第二種,是為醫院提供手術中心整體工程解決方案。

在國外IBM和Google均已布局輔助診療,並構建完整系統。IBM Watson for Oncology 是基於認知計算的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解決方案,為全球首家將認知計算運用於醫療臨床工作中。Google研發的DeepMind Health系統將機器學習和系統神經科學結合,通過強大的通用學習演算法模擬構建人腦神經網路,以便更好的解決醫療保健問題。

4、藥物挖掘

傳統的藥物研發存在研發周期長、研發成本高、研發成功率低等痛點。人工智慧與藥物挖掘的結合,使得新葯研發時間大大縮短,研發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國內AI+藥物挖掘已經在逐步落地,但研發周期仍相對較長,且演算法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數據積累,短期內很難產生營收數據。

5、疾病風險預測

疾病風險預測場景,是除醫學影像以外的另一熱門應用場景。疾病風險預測是指通過基因測序與檢測,提前預測疾病發生的風險。

其中基因檢測的難度較高,我國只有不到10%的公司有能力完成基因檢測,其餘停留在利用基因測序產品提供測序服務的水平。而基因測序方法的逐漸成熟,推動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我國在上游設備技術方面較為落後,基因測序設備及配套生物試劑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壟斷。相較於上游測序設備研發,中游測序服務門檻較低,目前國內提供基因測序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數量較多,競爭比較激烈,市場尚未形成穩定的格局。

6、健康管理

應用場景,主要包含營養學、身體健康管理、精神健康管理三大子場景。目前國內主要集中在身體健康管理,包括:碳雲智能和妙健康等。

7、醫院管理

醫院管理,主要指針對醫院內部、醫院之間各項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病歷結構化、分級診療、醫院決策支持的專家系統等。在分級診療的政策推動之下,國內陸續出現促進分級診療的企業服務,行業前景廣闊。分級診療的實現,離不開醫聯體與智能雲服務,二者相輔相成。

8、輔助醫學研究平台

輔助醫學研究平台,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生物醫學相關研究者進行醫學研究的技術平台。

3 行業內比較有名的公司

1.平安好醫生

致力於打造中國的HMO模式,構建「醫+葯+信息」三層醫生體系,同時粘合線下醫療資源。平安健康險和2500多家醫院簽約合作,簽約了1000家以上的合作體檢機構,未來還將簽約健身、中醫理療、專科等各種線下的醫療機構。

2.春雨醫生

作為移動醫患交流平台春雨邀請來自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坐診線下診所,並提供基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私人醫生服務,打造O2O的全流程就醫體驗。

3.微醫集團

微醫集團是全國互聯網分級診療平台,從線上輕服務做起,優化就醫流程,同時致力於實現團隊醫療協作。

4.趣孕

趣孕是面向難孕難育群體的一站式備孕服務平台,患者可以通過平台與醫生、病友進行溝通,還可以進行預約挂號、查詢病歷、自我診斷等。趣孕提供的核心服務就是幫患者制定最匹配的治療方案一通過對患者提供的醫學數據進行分析,再根據個人體質、受孕方式的不同,為其推薦合適的醫院和醫生。

5. 杏樹林

作為專業級醫患管理工具,產品線包括病歷夾、醫口袋、醫學文獻、大話醫學等。醫藥廠商付費模式是杏樹林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杏樹林幫助廠商向醫生推送醫藥信息,實現數字化營銷用戶流量和相關病曆數據是杏樹林的主要資源。

6. 醫聯

醫聯是一款基於醫生使用的實名認證、學術社交、自由執業的移動平台。醫聯平台的用戶,全部都是經過實名認證的職業醫生。醫聯用社交的方式聚攏醫生,有病例分享、自由問答、投票匿名吐槽等等功能,從而搭建醫生之間的關係鏈條。

7. 杏仁醫生

杏仁醫生作為一個移動醫療管理平台,其核心內容主要是三個,即:熟人醫療、杏仁醫責險、實體醫療。

下面附上本答案的思維導圖~寫答案不易,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哦!

發佈於 2020-06-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fengjie988fengjie988

互聯網+是一個渠道問題,其實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具體醫療的質量最後還是醫生所決定的,互聯網+讓大家更快的接觸到醫生,得到最正確的解答。


互聯網+是一個渠道問題,其實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具體醫療的質量最後還是醫生所決定的,互聯網+讓大家更快的接觸到醫生,得到最正確的解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