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醫療越來越發達,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病人負責掙錢,生病,花錢,醫院負責接診,治病,收錢,大家各司其職,一切井然有序,醫療發達了,但疾病和癌症反倒多了起來,如心腦血管病,三高,頸椎病越來越多,央視的羅京,李詠等6位主持人相繼患癌離去等,既然醫療這麼"發達",那病人把治病的事全交給醫院好不好?

1.好,理由,沒功夫學醫,養生,只管開車,不管修車,省心,醫院就好比4s店,醫療專業化是大方向...。 2.不好,理由,人不是車,有錢買不來健康,病人是自己最好的醫生,現在的醫療已經偏離了正確方向...。3.無所謂,理由,很少生病...。

開車的能只管開車,不管修車,病人能不能只管生病不管治病?以上選擇供參考。?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所有的疾病都是需要病人配合的,醫生更多的起到的是幫助的作用,病人及家屬的配合、依從性是至關重要的。

並不等同於修車,扔過去就可以不管了,因為只要你還有活動能力,你還在呼吸,你就參與了這個醫療的過程。

讓戒煙你不戒,讓制動你非要亂跑,讓半個月來複查你半年都不見人,這病,是治不好的。


這個問題就好比「家長學生把學習的事都交給學校好不好」,如果確實有人存在這種想法,只能說還有太多人認識不到「自己的健康是由自己負責的」這個情況。

先來看一下醫患關係模式:

技術性醫患關係有三種基本模式。

1. 主動與被動型:醫師完全主動,病員完全被動;醫師的權威性不受任何懷疑,病員不會提出任何異議。2. 引導與合作型:醫師和病員都具有主動性。醫師的意見受到尊重,但病員可有疑問和尋求解釋。3. 共同參與型:醫師與病員的主動性等同,共同參與醫療的決定與實施。醫師此時的意見常常涉及病員的生活習慣、方式及人際關係調整,病員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題目所說的關係模式基本屬於主動被動型,也就是最不推薦最應該淘汰的模式。

比較理想的醫療模式是,每個人都具備一定基礎的醫學知識和技能,醫生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專業深入的指導意見,給出專業的操作,輔助完成醫療工作。

就好比手機電腦的使用,你需要按照說明書或技術員的指導一步一步規範操作才能使用手機嗎?你每次裝個軟體加個聯繫人都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幫助才能完成嗎?你手機出一點點小故障都要報修嗎?當然不是。但有時候遇到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少不了專業人員的幫助才能解決,有時是你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有時是你知道問題但是缺少工具/設備/材料而沒法解決。

醫療模式也應該這樣才更合理。我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

第一,臨床醫學本身不是科學。

我們的基礎醫學研究,我們的調研,我們的臨床試驗,我們的經驗總結,得出的結論是什麼?是一個針對人群整體的結論,而不是針對到每個人的結論,而臨床醫生的工作,就是綜合考慮所有的已知條件來推斷患者個人的具體情況和預後,架起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樑,覆蓋科研所不能覆蓋的情況,及時糾偏,靠的是臨床經驗。

為什麼我們看病都喜歡找經驗豐富的看病看的多的老大夫?為什麼那些醫生院士都是工程院院士而不是科學院院士?就是這個原因。

科學可以分對錯,真相只有一個,臨床更多時候沒有對錯,只能談利弊。

所以醫生只能把情況都告訴您,給出醫生的建議,最後做決定的只能是您自己,而不能是別人,因為這裡邊本來就沒什麼絕對的對與錯可言。

第二,最了解你自己的永遠只可能是你自己。

我們都希望看病時和醫生聊的多一點,時間長一點,讓醫生多了解自己一點,因為這樣醫生的判斷才會更準確一點。

但別說醫生了,一同生活很多年的夫妻互相不了解的都大有人在,醫生就算和你聊一個小時能了解多少呢?

所以對於自己的身體,經驗最豐富的一定是你自己,很多事情一定要靠自己觀察自己實踐,才能更好的解決臨床問題。

當然如果你有實力和主觀意願雇一個醫療團隊24小時觀察你檢測你,那就當我沒說過這段。。。

第三,當然,醫生的幫助也是必要的。

寫這段主要是怕看官誤入另一個極端,全民醫療。忽視醫生醫院的重要性。

現在知識太多了,一個人不可能通篇掌握所有,專科細分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就算我們醫生自己,得了不是我這科的病,我一樣得挂號問我其他科的同事該怎麼處理,當然,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會高效的多,因為我具備比常人多很多的醫療知識和經驗,我需要的只是專科深入指導。

所以總結一下,其實簡單來說,醫生不應該告訴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把你所不知道的沒見過的情況告訴你,給出醫生的意見,然後你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判斷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這是一個相對完美而且可行的醫療模式。


支持病人生病後,把治病的事全權交給醫院。

但是

病人要關注自己的健康,爭取少進和不進醫院。把健康問題交給別人,總歸不如交給自己關注來的上心。

疾病重在預防,即使所得疾病現代醫學水平能夠治癒,病人還要經歷那個痛苦的過程,所以個人要把重點放在平時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上。合理飲食(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適當鍛煉(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常規體檢不定時自查(比如女生自我乳腺檢查)等等。

尤其是對上了年紀的老人,定期的全面體檢很重要,小毛病及時去除,大毛病及時干預,少受罪,少花錢。最忌諱,小毛病拖成大問題,而後藥石無醫,財盡人亡…

(圖片來自網路搜索)


你提的這個問題,涵蓋方面可太大了,而且至少包含兩個問題

一,現在高科技發展下,健康的要求更高了

二,普通人應不應該多了解一些知識,或者是只呆在自己的圈子裡閉門造車

第一個問題,現代科學發展下,出門速度更快了,不再是兩條腿或者揮鞭騎馬了,飛機,高鐵,汽車,和以前有著天壤之別,但是要求也高了,你要考駕照才能開車,飛行員的學習時間更長,要出遠門,你要買飛機票才行,以前飛雁傳書,現在視頻通話了,請問,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醫療技術發展了,人類不再是能吃能睡就算健康了,糖尿病,高血壓,骨折外傷,這種以前根本沒辦法治的病,現在用手術,藥物控制,可以恢復成正常人,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買車的人因為出門跑步更少,變胖了,能怪到汽車上么?

第二個問題,不單單醫療行業是這樣,其他行業不是這樣的么?

家長該不該把教育教學的事全交給學校,而不是自己教育孩子,因為有人不會;出門的事該不該交給自己的專屬司機,而不是自己開車,因為有人不會開;吃飯的時候,該不該把所有的事交給廚師,因為有人不會炒菜;出門買菜的時候,該不該統一交給採購員,而不是自己挑菜新不新鮮,畢竟有人不會看

比如我媽,我叔,我上級老闆等幾個人,駕照考到現在了十幾年了,還是不會開車,他們出門的時候,應不應該把出行的事情交給專屬的司機?題主覺得呢

不會開車,不會買菜,不會做飯,全權交給專業人士,題主覺得行得通么

這些事,我們做不到,會對個人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如果我們了解一定知識了,會給生活帶來便利,這是現狀


說的似乎也有道理的樣子,如果是一般商品,比如車,這樣做合情合理,沒毛病?

但健康和治病,卻有很大的不同,身體狀態怎樣,跟身體主人的心態,精神狀況,主觀能動性等,有很大的關係。

我以前在心血管內科,遇到同樣心梗的患者,同樣的醫囑,執行起來千差萬別。

比如,醫生要求戒煙,有人很配合;有人在病情危重時配合,出院就復吸;有人住院期間跟醫生躲貓貓,醫生看到的時候不吸;有人公然叫板醫生,我就是要吸煙,治病是你的事兒……

結果當然也會千差萬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