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睡不著,老是很晚才能睡著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睡不著、睡不好、多夢和早醒。

失眠是陷入了一個越想睡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睡不好、多夢和早醒是因為身心狀態比較焦慮。對有睡眠問題的朋友而言,是與牀建立了不良的條件反射,一上牀就精神緊張,牀就像戰場,當事人和自己的睡眠做鬥爭,在這個鬥爭的過程裏會越來越緊張和警覺,越來越睡不著和睡不好。當事人就像戰場上的士兵,敵人隨時會發起進攻,是不敢放鬆警惕和安心入睡的。

下面來看一個案例。張女士對心理諮詢師說:如果你能讓我睡著,我就給你五百塊錢。心理諮詢師說:那咱們打個賭,如果你今晚睡著了就給我五百塊錢,如果你沒睡著,我就給你五百塊錢。張女士說:好的,一言為定。第二天早上,張女士給了心理諮詢師五百塊錢。這是反其道而行之,把越想睡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直接變成了不想睡,張女士為了贏到五百塊錢堅持不睡覺,反而會更容易犯困和睡著。心理諮詢師也是在借這個賭約調節張女士的情感,張女士和自己的睡眠形成了內部的敵對關係,這使張女士過於緊張,導致無法安心入睡。心理諮詢師通過賭約把張女士的內部對立關係外化,使張女士和心理諮詢師形成了外部的對立關係,就是說,張女士與外界他人建立了關係並有了情感的交流,從而減輕了內部的矛盾、衝突和情感壓抑。

應對失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不睡覺,也別躺在牀上胡思亂想,睡不著就從牀上起來找些事情做,和牀建立最直接的關係,牀就是用來睡覺的,不是用來玩耍和想事情的。平時要避免躺臥和長時間靜坐,多站起來活動身體,多運動,多做一些體力活,多與外界、他人產生接觸和交流。白天盡量忙碌、充實一些,如果晚上失眠比較嚴重,午睡也可以暫時取消。我有時候也會「失眠」,當然我只是認為自己不想睡或睡不著,我就會起來找點事情做一做,等自己的心靜下來、想睡覺了再去睡。

比較焦慮和睡眠問題比較嚴重的朋友,比較心和評判心都比較重,總是在區分是非、對錯、好壞和成敗,期望睡好、擔心睡不好,期望越急迫擔憂就越強烈,也就越容易緊張和敵對。所以需要培養平等心和平常心,平等心就是睡好睡不好都可以,精神狀態好不好都可以,這樣反而會比較容易平靜和放鬆。對人影響最大的不是睡眠問題本身,而是內心的焦慮、矛盾和衝突。睡眠問題通常不會單獨存在,一般作為焦慮、恐懼或抑鬱症的伴隨癥狀,所以也要根據具體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調節。


「改掉」兩個字就顯得你比較焦慮了。

因為壓力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失眠,很多人都普遍存在這種情況,這是一種狀態,從個人的經驗來看,想擺脫這種不良狀態,無外乎是分散/轉移注意力,長期的晚上睡不好,很大程度是因為心中有擔心的事以及發生或即將發生。

對於這些造成焦慮的事情,我們分成兩類:

(一)可能會導致我現階段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但我能找到途徑或有方法度過

針對這種情況,屬於我們通過一定行動能解決或有好轉的,我們不要停留在只焦慮的狀態下,要積極制定具體的步驟逐步改善或改變事情現狀。

比如經濟問題,沒有錢讓我感到焦慮,別光焦慮,你想想如何賺錢,並勇敢實施,比如像我一樣,從在知乎上回答問題開始,逐步改變,你的焦慮才能化為動力前進;比如工作問題,快要失業/公司效益不好/同事關係不和諧,未雨綢繆,騎驢找馬地尋找其他良好工作機會纔是解決焦慮的方法;比如愛情問題,愛與不愛永遠在討論,時間卻過的飛快,你可能焦慮你永遠找不到真愛了而焦慮的要命,但你需要做的其實是接觸更多人,打開自己,尋找自己愛的伴侶。動起來,才能解決焦慮。

(二)已經對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且我無力改變這種變化

猶如時光一去不復返,現實中太多事我們完全沒辦法改變,而這些無法改變的事發生了或即將發生將給我們人生帶來巨大變化,壞的結果讓我們焦慮,我們又沒辦法改變。

比如親人離世/愛人離去/投資失敗/債務纏身/考試掛科等等,都是人生中可能遇見的,這類事項讓我們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焦慮不安,時常腦海中回憶相關畫面,造成精神壓力巨大,生活作息不規律。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我認為主要有兩種方法能較好的改善:

(1)類比法

世界上沒有人能完全對另一個的經歷感同身受,但我們不否認很多人和我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黑暗中同行的我們其實並不孤單,你所經歷的也許撕心裂肺,痛徹心扉,但一樣有人也會經歷,而且其中很多人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留在了書籍/影視作品/日常交談中,我們橫向看各自的經歷,明白自己並不是獨自被針對就好。

坦然接受,擁抱變化,明白此刻自己站的位置,不害怕,堅持向未來出發就好。

(2)精力轉移法

長期深陷某件事或某些事的困擾,你需要的找其他的事情來分散精力,很多事不是你花時間/花精力就能解決的,人生苦短,就怕鑽牛角尖,無法解決的問題帶來焦慮與困惱,而且往往我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解決這一類的焦慮,就是要把自己從這種狀態中「撈」出來。

「撈」出來是指把自己從這種情緒中置換出來,那件讓你焦慮的事還在,它沒有變,但你沒那麼多精力時時刻刻去想著它了,你可以拓寬你的興趣,放些精力在運動/寫作/音樂/戶外活動等等,學習一項新的樂器/讀一本新書/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去一個地方旅遊,這些都能有效分散你的注意力,隨著時間這一劑良藥,你會驀然回首,發現原本你覺得沉重如山的壓力與焦慮,化為人生中不起眼的小浪花。

一般來說是上述兩大途徑結合,減緩/消除因無法改變即成局面的焦慮,還是很有效果的。

最後,希望堅強點/快樂點/幸福點。

能掌握當下和未來的只有你自己,別無他途徑,祝一切都好!


首先得解決焦慮的根源,看開了不焦慮了,問題就解決了。這方面我沒辦法幫你,得靠你自己解決,網上看過一種方法,每天早上讀一遍《金剛經》,據說抑鬱症都能治好,網上有很多案例,可以看看(誦《金剛經》,十七年抑鬱症不治而愈!_湖心亭看雪客_新浪博客)。我只能提供一些輔助睡眠的方法(以下摘自睡眠專家孫偉醫生文章《沾牀就睡的祕訣》),供參考:

一、建立牀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

什麼是條件反射呢?如果某個事物可以誘發出某種生理、心理反應,那麼這個事物就和這種反應建立了條件反射。比如,看到梅子就會出現口水的分泌,「望梅止渴」,就是典型的條件反射。如果我們身體沾到牀就出現睏意,那麼牀和睡眠之間就建立了條件反射,就可以達到沾牀就睡的效果。如何建立牀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呢?主要有以下三個要點: 1、不在牀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經常在牀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比如躺牀上看電視、聽音樂、看書等,就會削弱牀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我們現代人最離不開的就是手機。如果經常躺牀上用手機看微信、刷微博、網購等,就會導致失眠。牀,只用來睡覺和夫妻生活,也就是Sleep Sex,除此之外的事情都不能在牀上做。 2、不困不上牀。如果沒有睏意,就不要上牀;僅在有睏意的情況下才上牀。通過這種反覆的訓練,牀和睏意之間就可以建立條件反射。我們很多失眠的患者,經常過早上牀,恨不得喫過晚飯就上牀等待睡眠。其實,睡眠是等不來的。上牀越早,失眠反而越重。 3、睡不著離開牀。上牀後如果20分鐘內無法入睡,建議離開牀。離開牀可以做一些放鬆的事情,如靜坐冥想(在後續文章中介紹),再次有睏意時再回到牀上。 通過以上三種方法,就可以重新建立牀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了。 二、積累足夠的睡眠壓力

「睡眠壓力」,也被稱為「睡眠動力」,可以理解為我們的「睏意」。睏意越濃,越容易入睡。如何積累我們的睡眠壓力呢?主要有兩個方法:

1、保持足夠長時間的清醒。我們維持清醒的時間越長,睡眠壓力越大,就越有睏意。如果早晨5:30起牀,之後一直不睡,到了晚上10:30才上牀睡覺,那麼就積累了17小時的睡眠壓力。睡眠壓力可以比喻為一個橡皮筋,拉的越長,鬆開時越有彈力,就越容易入睡。為了積累足夠的睡眠壓力,失眠的患者就不要午睡了。即使晚上沒有睡好,白天也不能補覺。如果午睡或者補覺,那麼就會減少晚上的睡眠壓力。舉例來說:中午12點睡午覺,到下午1點起牀,睡眠壓力就從下午1點重新開始計算,到晚上10:30,也就積累了9.5小時睡眠壓力。9.5小時的睡眠壓力可能不會讓我們很快進入睡眠。因此,我們建議失眠患者不要午睡、補覺。 很多人非常在意午覺,認為必須睡「子午覺」。我們之前的文章也介紹到,「子覺」很重要。對於午覺,我經常拿水果做比喻。沒有糖尿病的人,喫水果有利於健康。沒有失眠的人,睡午覺很有好處。如果有糖尿病,還喫含糖高的水果,血糖就控制不好。如果有失眠問題,還要睡午睡,失眠就會加重。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有多年的午睡習慣,突然不午睡,下午沒有精神怎麼辦呢?相信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好的調節能力。我們可以適應有午睡的生活,也一樣可以適應沒有午睡的日子。慢慢的就可以調整過來了。 2、適量運動。適量運動也可以增加睡眠壓力。但睡覺前2小時之內的劇烈運動,會興奮我們的神經系統,從而加重失眠。運動,以有氧運動為好,如:散步、快走、登山、太極拳、瑜伽等。我們以道家養生功法「築基功」為基礎,在中醫經脈理論指導下,結合正念心理治療理論,研發了一套「樂眠操」,對於改善情緒、促進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等方面有很大作用。明天的文章中,我會重點向大家介紹「樂眠操」。請大家繼續關注《樂眠日記》,獲得更多靠譜的睡眠知識。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沾牀就睡的祕訣,總結起來就是:不在牀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不困不上牀,睡不著離開牀,不午睡、不補覺,適量運動。

另外,我收集了不少關於緩解失眠的資料,如果需要,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雲之舟(cloudship123),回復失眠,或者留下你的郵箱,無償分享,希望能幫助到你。


先從失眠開始調理。「」陰平陽祕,精神乃治「」 正常人陰陽平衡,脈象上左右手六部脈大小齊等,關前一分左右手大小齊等,此說明陰陽勻平,不病。 所謂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上下相應而俱往來也,六經之脈不結動也,本末之寒溫相守司也,形肉血氣必相稱也,是…2 贊同 · 2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心大點就好了,雖然說起來容易,但是這個只有你自己願意,人活一世,有什麼比開開心心倖幸福福來的好,所以什麼都莫放心上,只有值得的人或事,纔是該關心關愛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