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完全可以……更具體一點啊。

「最近頸椎還疼不疼,喫啥葯了,怎麼鍛煉了。我發現有一種保養的方法,似乎很不錯,您可以試試。哎呦我這天天坐辦公室,腰椎也疼頸椎也疼,我也得找個機會去理療理療。您這前車之鑒我可不想再犯(白眼),blablabla」

這樣,就不蒼白不無力了,還能多嘮幾句。

其實關鍵還是看你有沒有心,跟父母親不親。


正常心理。本來就是一句問侯,並沒有太實際意義。但還是要問侯的嘛,但身在遠方的我們暫時只能這樣做。平時可以多聊天。


我和你一樣啊,不喜歡這些話,就像你喫飯了嗎?沒喫又不會請你喫飯,但是父母可能喜歡聽到你的關心,被問候的感覺吧,我爸媽也是喜歡逢年過節的問候,雖然我也覺得沒有陪伴的問候很蒼白,但是他們喜歡聽,那就按照他喜歡的方式去表達你的愛就好了。


不需要吧。到你發「注意身體」還覺得很有用時就需要改了。這本來就是很蒼白無力的東西。


無所謂啦.....

你想做什麼就想做什麼,不想做就不做。一般不用去想太多,如好不好、原因、結果。父母想做什麼,也由他們。

為什麼呢?因為你沒辦法去改變更多,只能稍稍去改變一下自己——也很不容易。

如果你想去改變,很複雜,對於你是個很大的負擔?涉及經濟、心理、知識的儲備及觀念、行為模式的改變——任何人想要改變現狀,都很困難。

用一個簡單的模式,可以試試:

1、當你覺得無奈的時候,試以旁觀者、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一下自己;

2、覺得不會不懂不明時,試試扮演一下會的、懂的、明白的人是怎麼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