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以酒桌文化为代表的威权文化(其他体现如下属必须巴结领导)如今仍被部分人奉为圭臬,其产生与发展原因是什么?这种文化在未来的中国将何去何从?


任何一种现象,都是内在文化的外在表达,就比如题主问到的酒桌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只挑重点来说:

1、酒是投名状。

东方文化强调服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咱们文化最朴素的核心。那么在一个团队内,或者是一类人中,如何表达这种服从,就需要酒。

因为酒醉人,喝多了难受,所以才有,您随意,我干了。中心思想就是,不好的事交给我,您就喝个乐。

如果你不喝,或者喝的不热烈,那么,你说你心里有大哥,大哥也是不会相信的。别听大哥说,咱们都随意,这是维护形象的需要。如果你干了,让大哥随意,大哥绝对不会怨恨你的。

2、酒是润滑剂

咱们中国人做事,讲究大面,大面要和气,所以大会不说小会说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但是积压的矛盾怎样解决呢?酒局是个好办法。

几杯酒下肚,突然发现一切开始朦胧了,平时在意的事情,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这时候,大哥再来给小弟们打打和,平时的积怨,也就随风而散了。

3、一百年前看酒文化也有人说是糟粕

文化的东西,是可以融到人们血液里的,不一定是喝的人多么喜欢酒,也许是人到了一定岁数,发现酒是个好东西。

未来的话,也许酒的形式会有很大变化,白酒换红酒,啤酒换单一麦芽,但无论外在怎么变化,酒的作用,还是没有变。

什么时代,能缺了大哥呢?


这种现象确实有合理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明显是小人行径,但小人得志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

这就一个是哲学问题:如果没有观众和历史来见证你的选择,仅从你个人角度而言,你愿意站著死,还是跪著活?

或者说,你愿意接受历史文化带给你的与生俱来的「人设」,还是没有下限的仅为了更好的生存繁衍而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文明大国而言,任何一个被冠以「文化」的行为,都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

在中国,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因而酒文化早已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

同样,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著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续的时间较长。

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

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度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

一、为政治而生,为官方把控

中国的礼仪很多源于祭祀,而酒一直是祭祀中最为重要的道具之一。在原始社会,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多为巫师,权力很大。后来演化出了「祭酒」等官职。最早有关饮酒的礼仪与规定是出自帝王家,有著极强的政治含义。酒一开始就被统治阶层把控,慢慢演化出一系列的礼仪,以便让统治更为庄严和牢固。所以,酒的生产也是受官方把控的。

早期酒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结合紧密,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由于国家政权对酒的高度垄断,所以早期的饮酒也被列入政治活动的内容之一,并非现在意义上的饮食文化。

酒是奢侈品,是稀缺资源,唯有皇室与贵族才可以享有。而皇室与贵族的宴饮行为多披著政治的外衣。酒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它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所以酒文化一开始就与政治相融合。

饮酒礼仪的庄严,形式的高雅,场面的庄重,都成了政治的道具。从后期演化出来的酒器可以看出,形状大小无不象征著权威。

酒文化的扩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著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慢慢自上而下渗透。统治集团形成的政治性酒文化慢慢向社会各阶层蔓延,影响深远。

从最初的政治统治道具,到普通大众的消费品,酒与酒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深入到中国人心中。可以说,当代的酒文化是古代政治文化演化过来的,有著政治强制性的阴影。这是中国酒文化与其他国家酒文化最根本的区别。

席位的秩序,器皿的多寡,摆设的位置,与当事人在社会上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完全吻合。家庭酒桌上森严的等级,以及严格的长幼尊卑,最直观地反映出当事人的血统、地位、权力。其中隐含著当事人对食物占有的顺序、数量、权力的多寡等。

在家庭中坐错位置,是极为严重的失礼行为。很多人在步入社会之前,要通过家庭环境反复演练,直到完全明了其中的规则,以便进入社会后,都能够对号入座。这些都是潜在的规则,所有人都遵守,但全都心照不宣。

家庭酒桌上森严的等级,以及严格的长幼尊卑,最直观地反映出当事人的血统、地位、权力。

二、遍布到社会各角落的政治潜规则

家庭规则与社会规则合流,上升到政治高度,就是政治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告诉我们,人要时刻守规矩,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乱说话,不可乱做事,不可乱动,不可乱想。人在踏进社会之前,已经被这套思想完全禁锢了。

「规矩」与「礼仪」的背后是不平等,是专制权威,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如果有权力、地位不对等的关系,就会有强制性的劝酒或逼酒。对位高的人来说,这是彰显权力的机会,对位置低的人来说,不喝就是不懂规矩。

你不尊重别人的位置与权威,也就相当于不给别人面子。在中国,面子是典型的权力产物。这种权力可以是政治权力,也可以是隐形的权力,比如年龄、职位、身份等。

所有不对等的关系,都会产生面子。所有不对等的敬酒、劝酒、逼酒都是潜在的权力在起作用。所以你不喝就是不给人家面子,不尊重别人的权力与地位。这种观念深入社会所有的阶层,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即便是今天,依然如此。

三、不得不喝的劝酒文化

在国内,劝酒文化并没有随著时代的发展而衰落,反而随著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而越来越严重。越是靠近政治权力的地方,这种风气越严重,反而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这种风气相对弱一些。如,河南、西安等传统政治中心,以及北京及其周边的东北、山东、河北等省市地区,劝酒、逼酒的风气极为盛行。

所以现在意义上的敬酒与罚酒,政治强制性弱了,但却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习俗与习惯。敬酒成了对他人的尊重,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如果不回敬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既然成了习俗,人们也就习惯了,习惯了就成为社会规则。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碍于所谓的习俗、习惯,也不得不硬著头皮上。

现在劝酒文化是传统社会酒文化的变体,是强制性的政治行为内化到普通大众心中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只要酒的「政治使命」身份还在,酒桌的「权力场」还未消除,敬酒劝酒的习俗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威权",本身是个社会科学某一支派某一学者创造的概念,是一种分析工具,用以说明和解释一些现象,预测一些发展。

把这种东西作为一种结论,甚至一种意识形态帽子,

不过是分敌我、搞民粹、骗选票的宣传,

那是政治斗争的范畴。

作为被批判抹黑污名的一方,

我们没有跪接的义务。

中国从来不是什么威权文化,古代中国以吏为师、皇权不下乡,对比古代一神教统治下的某些地区,自组织性哪个强?

天命气数,皇朝更迭,科举文官,中国很难延续那些封建城邦里,"族徽摆不下姓名写一页"的联姻世袭贵族,泥腿子机会大的多。

正是古代东方文明的民本自由科技文化积累,碰撞融合古代西方的文明,启蒙了欧洲蛮族,走上现代文明革命之路。

出去学一个外族宣传,怎么就成了自认的标签,回来忽悠?

中国的酒桌文化,东南西北,各具特色,

但总体来说,不过是为了高兴,在礼的基础上,体现一个"和"字,古时酒具还专以名之,。

觥筹交错,你推我让,合盘互加,提酒替酒,远比西餐礼仪更热闹,更体现平等、共享、关切。

不过不如他们分餐卫生,这个应该反省学习,

希望保持文化优越的同时,普及公筷公匙意识,提升卫生防疫水平。

公筷公匙比分餐还更省餐具,更环保理性。


酒桌文化代表威权文化?!联想很丰富。

是否提问者天天陷于酒杯畅皝应酬之中,就没有经常三五知已不醉不归的时候?

当然,一个单位、部门,工作之余会聚一聚。此时,一般情况下都按职务排位落座,而且职务最高的那个在酒桌上也拥有最高发言权。

但这也涉及不到什么威权吧!

其实我也挺讨厌这种聚会,马屁文化很浓,硬扯威权文化太牵强了。

人生活在世都有几个不错的好友。与这些好友在一起喝点酒、扯扯淡、吹吹牛,身心放松,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生活就是生活,牵扯的太多或太远没有必要,更无意义。


只要威权还在,威权文化就在,酒桌上的威权文化就在,哪怕不在,也会有的新的桌下威权文化出现,乃至房子里的威权文化出现。

不然怎么体现威权?尤其是一个盲目尊崇长幼秩序,礼仪文化的社会。


整体数量会大部分减少,但有些也确实难以避免。


因为大概在中国社会,基层的官员中江湖气比较重。这是我国社会目前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