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思想实验,当年面对一个濒死的陌生人,只有你的狗子的生命能救他,你会愿意吗?


我知道有点自私,但我不愿意。虽然我的狗子离开半年多了,想像了一下,我还是不愿意。甚至去年在它将要离开我的时候,我曾经无比虔诚地祈求上天分一些我的寿命给它,祈求让它活久一些,但最终还是没有留下它。

如果比作家人,它就像是我亲手养大的孩子。本身在我心里它的生命跟其他人的生命就是同等的重量,更何况我们之间还有爱和羁绊,那不是一个陌生人可以比拟的,即使他是「人」。

也只有让我在它和家人中选择会觉得很为难,不然换成其他人我的答案不用想就是不同意。或者标题换个其他的动物我可能就同意了,但是狗不一样,它们是不同的。

其实我有时候觉得,狗对于人的爱才是世界上最纯粹的爱,不管你是世人眼里的「好坏、」,甚至即使亲友都放弃你的时候,它对你的爱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改变,甚至不会因为你待它的方式而改变。这种纯粹让人自惭形秽,所以很难接受那些偷狗吃狗的事,只为了满足口舌之欲就夺走了别人的家人,所以狗贩子在我心里跟人贩子一样。


这道题目想考量的是什么?人性么?笑话。

当我选择了不救人,留住【自己的】狗时,我进入了道德陷阱,因为我认为人的生命没有狗重要。

可是,无条件保护自己亲近熟悉的东西(无论人和物),是人的本能。

为什么这么说?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受法律保护的,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哪个角落。这一条,是社会安稳的基石,无论富商巨贾还是街头庶民,都是需要并承认的。

简单的把狗换成钱,有陌生人要死了,你捐2000他能活,你捐不捐?

知乎评论人均年入百万,捐了。

我家穷,年入2000,我捐不捐?

捐了,我全家饿死,饿不死也是吃半年树皮。

不捐,我全家没人性,是这个意思么?

可笑。

这道题目的根本意思是,你会不会牺牲个人利益来救助陌生人。

没有背景,没有情况说明

两难选择,哪边都有车轱辘话说。

考量个pi,呸,就是一道披著思辨皮的引战问题。

贴题防篡改。


不愿意,陌生人不关我的事


不愿意。

狗养得久了就跟家人一样,我我为什么要用家人的命去救一个陌生人的命?


先说答案:「是的」。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或者说一直以来有既定答案的问题,需要写很长的回答吗?看在提问者说的「思想实验」上,我试试看。

「谁更重要」这类问题,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养狗的人一般都知道这句话:「见过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不养狗的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有人养狗比对父母还好。」 有人觉得狗忠诚贴心比人要好,有人对养狗人的种种宠爱行为表示非常鄙夷,都是对人的行为表现不满。

其实,很多纠纷来自话语的简略和粗暴,不能充分表明真实的观点。比如以上两句话都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 有个人,与人交往不曾得到关爱、受过他人的伤害和欺骗打击,他养狗,仅仅是因为养一只狗比较容易,而找到他想交往的人则有些困难,而且自己也缺乏精力和热情了,他越来越喜欢狗,但他仍然热爱人,相比狗,他更坚信人的价值。 有个人,对宠物狗非常宠爱,花费巨多,但他对自己的父母也做的非常好,只是他对狗,确实比起那个批评者对待父母更好。 爱狗者与仇狗者互骂,不能认为他们会分析事实讲清道理,大都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已。

哲学家陈嘉映写过一篇文章《救黑熊重要吗?》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救助黑熊?为什么不去救助失学儿童?"作者回答问题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是特别肯定,救助失学儿童一定比救助黑熊重要,但我这种看法说来话长,放过不表。」

「谁更重要」这类问题,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愿不愿意用自己的宠物狗救陌生人的生命」这个问题,其实和陈嘉映话里的问题差不多。 他放过不表的问题,我来试著讲一下自己的想法。

「选择」,就是与自己的生命对质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价值观念——人文主义,也就是奉行人类生命和价值的处于自然界最高地位的信条。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高于狗的生命。现代宗教也是如此,不论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教义都认同人命神圣,远远高于猪狗之类的家畜。如果转换主体,对狼而言,最高价值是狼自己,对狗而言,最高价值却是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狗的人,往往认为狗的牺牲换来了更高的价值,他赞许这一价值。

人类奉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并不奇怪,它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

人文主义宗教崇拜人性,期望由「人文」来扮演上帝在基督教或真主在伊斯兰教扮演的角色,或自然法则在佛教和道教扮演的角色。传统认为,是伟大的宇宙计划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意义,但人文主义让角色逆转,认为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根据人文主义的观点,人类必须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出意义,而且不仅是自己的意义,更是整个宇宙的意义。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摘自《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 著

赫拉利认为,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因为人是一个有自我的动物。这样的自我关乎内在体验,如果认可人的价值,他也就找到了意义所在。 当一个人失去自我、迷失自我,他的意义和价值判断也会相应迷失或紊乱。比如,《道德经》有「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句子,如果他当成论据,代入圣人的角色,他会以为人和狗都是一样。但他又成不了圣人,他就会混乱。

找到意义所在,关系著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就会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陈嘉映对「救黑熊重要吗?」的意见是:这件事发生在你身边了,你的做与不做,体现了你的美德。就像你看到小孩落水,你本没有义务,但你救与不救,体现了你的道德水准。分析的过程中,他其实也回答了救助失学儿童与救助黑熊谁更重要的问题,他认为答案就是「选择」:「我们的基本「选择」,是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这种「选择」,是在与自己的生命对质:

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坚信的是人的价值,还是迷于自我?

相似的问题我这里也可以举两个:

如果你和你的宠物狗深陷绝境,需要吃掉小狗维持生命等待救援,你会这样做吗?」

如果你的宠物狗主动攻击和撕咬邻居,你会杀死它吗?

如果你的宠物狗攻击和撕咬父母,你会如何处置?如果如果攻击和撕咬的是你自己,你又会如何处置?

提问者把这个问题当作思想实验。其实,任何一个问题只要深处想,就会涉及到了人的一些根源性的东西。 只是遗憾的是,关于狗的话题,急躁的辩论双方往往不会有人仔细想,也不会有人看篇幅稍长的回答。那我还是简单地讲吧。

世上传说有人爱万物如同爱人,比如传说中「舍身喂虎」的佛陀。一般情况下,我们遇不到。

我们遇到的往往是这样一个人:他也许对世界失望,对自己灰心,对他人怨忿。不察觉时,你以为他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人无害,但你一旦触碰到了他——你不小心打碎了他家的玻璃,走路踩到了他的小狗,他马上会跳起来。或许,别人遇到的那个我们自己,也是这个样子。这个人,他躲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把他自己生命的价值置于世人的生命价值之上,把自己的狗也置于他人的价值之上,就如有人说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称王,其实在这个苟延残喘罢的角落倒还罢了,但他面对外面的世界时,他也试图把这种角落的黑情绪推而广之,就会有冲突发生。一个人不愿意用自己的宠物狗救陌生人的生命,并不一定是他认为狗和人的生命一样宝贵或更高,我想最大的一种可能,他只是舍不得自己的宠物狗,如果也可以用别的狗救人,他肯定不会反对。他只是非常在意他自己和他的财产(所有物)而已。 要说在这里对这个问题说「不愿意」的人,很真实、不伪装,敢于表明自己的真实态度。 现在这个社会,做这类人生选择的人其实很多。赫拉利说人文主义最终会崩溃,估计这样的人,其实是在做一种反「人文主义」的人生实践吧。只是我觉得,他们没有明白:不管我们如何对世界失望,对他人失望,我们所遇见的这些「他人」,其实是用来成就我们自己的。我们如何对待他人,我们就会成为何样的自己。

我们不能通过对待猫狗等宠物或小动物的行为来成就自我,我们通过这类行为彰显我们的情感和美德,但不能用它来完善和成就我们的人格。我们只能通过同等的对象,即"人",来显现和成就自我的人格。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肯定答案。


胆心爱狗教,匿了

在这个问题下的「爱犬人士」的回答让我三观受到严重冲击。难道不是人更重要吗?

狗是动物,回应给你的「爱」也只不过是祖先狼们遗留下来的动物本能。在我看来爱狗可以,但不要发展成恋物癖。

顺带贴个其他人的回答,看看里面的视频,呵呵。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86557/answer/719403158


我可以用我的命救他,我的狗不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