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前天早上剛走,最後的一段時間我都一直陪著他,親眼看著爸爸的身體一天天被病魔拖垮,身上的管子越插越多,從還能起來走三趟走兩圈,再到最後在牀上動彈不得。他自己也在問自己還會這樣多久,說的話越來越少,口齒越來越不清晰。

死亡對他而言,在我看來是肉體的解放,精神的解脫,管子全部拔掉,不用全天掛水,靈魂也不用再受肉身的束縛可以到處出遊。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幹嘛幹嘛。

我很捨不得他,現在的肉身過兩天也要歸於塵土,我很害怕再也見不到他,聽不到他每每嫌棄我做事,嫌棄我煩,沖我翻白眼。

那時候剛剛知道他生病時,我在他面前哭得很厲害,雖然當時他沒有直接勸我,但是他也跟大姑提過我哭得一塌糊塗,我知道他擔心我,只是不喜歡在我面前表達。後來我再也沒有當他面哭過,哪怕是知道病情已經嚴重得被醫生放棄,兩次被喊到手術談話間宣判無法救治,我也從沒在他面前哭過。所以最後的日子裡,當在醫生再一次說到可能過不了一兩天了,我才控制不住在他面前哭了出來,他用含糊的聲音跟我說「不怕」,這句話我一直記在腦子裡。

每每我想他,我思念他,我都會努力回想爸爸跟我說的這兩個字,告訴自己,他只是拋棄了自己拖後腿的肉身,讓自己能夠更加自由。

死亡只是暫時分開我們,我們終究會再次見面。

爸爸,我愛你!下輩子,讓我做你的長輩,讓我照顧你半生!


無所謂的心態。雖然我現在才17歲,但心理年齡已經是80歲的老人了,我明白自己是個普通人,我做不了一些事就怎麼也做不到,我看開了很多事,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害怕死亡,對我來說,能活一天是一天,如果時候到了就坦然接受吧。

我希望早點離開這個世界,因為沒有什麼可留戀的,畢竟我的母親也已經走了,我對這個世界以及我自身存在的意義也就無所謂了,早點死最好,至少對我來說。

我身邊的很多人勸過我,不應該抱有這樣的心態,應該積極一點,努力努力,看到的也許是另外的一種景象……但我恐怕走不出來母親逝去的陰影了,對我來說,即便我努力過了,甚至成功了,我也得不到母親對我的鼓勵和誇獎。在我的心中,母親就是我的一切。沒有她,我在這世上就如同行屍走肉。

可能我這種想法換個角度來說太懦弱了,因為我總是在逃避,不想去努力。可我知道自己已經努力過了,不然我不會說出這一番話。說到底,沒有她,我再怎麼努力都覺得難過和不甘。


那要看死亡降臨到誰的身上,死亡的方式,以及是不是直面死亡了。

對於我個人來說,日月交替,萬物枯榮,生老病死,這是自然,死亡本身並不可怕。我怕的是還活著的時候承受極端的痛苦的折磨!!我怕的是明明已經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卻還在無盡的痛苦中苟延殘喘!!!只希望我死的時候能痛快點。有人說你死都不怕,還怕什麼?

嘿,我還真不太怕死,但我怕痛(歪嘴吐舌頭)。

下面描述一下我對其它生物死亡的心態,比較磨嘰,不愛看的直接跳過好了。

就是對少量的植物、昆蟲、魚類的死亡是沒有什麼想法的,哪怕是我親眼看到甚至親手為之。比如當我親手按死一隻蟑螂的時候,心理其實是沒什麼感覺。但當這些生物大量的,大面積的死亡,在我面前屍橫遍野的話,就不好說了,沒遇到過,但想想應該會有悲傷和源自生命本能的恐懼出現。

對於大部分血液是紅色的動物,我還是比較有共情感的,不忍看到它們承受折磨和痛苦。如果被我看到的話,我會很有些悲從心來的感覺。如果要是自然死亡,可能會有一些感慨,但不會有太多的悲傷。比如我的第一隻貓,陪了我十年,最後離我而去了。的確很難過,但並沒有太多悲傷,它在的時候我對它很好,它不在了我也沒有多少遺憾,只有懷念,偶爾看看它以前的照片和錄像,雖然臉上帶著回憶的笑,但心裡有些堵。。。

下圖是我的第一隻貓,叫湯姆,陪了我十年。

下圖是我現在的貓,沒照全,還有一隻藍貓沒照上。。

就這樣吧,總體而言,出於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對死亡還是存在一些恐懼和厭惡的。

最後說一句,老子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人的出生就是為了死亡,平常看待,中間的過程,死後,一切煙消雲散。


以前,我很害怕死亡這件事,就把它當作惡魔:不敢輕易提到它,認為提到它就很不祥;看到別人去世會感到害怕...

現在,我覺得死亡並不可怕。因為,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借用最近在看的書《少有人走的路》裡面的一個觀點: 我們應該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當成「永遠的伴侶」,想像它始終與我們並肩同行。我們甚至應該像巫師唐望那樣,把死亡當成「最忠實的朋友」。也許這聽上去有些可怕,卻可以豐富心靈,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理性和現實。在死亡的指引下,我們會清醒地意識到,人生苦短,愛的時間有限,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把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