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核心問題:

1,內線機動,主力重點進攻東線,西線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缺乏天險,未必可以擋住法軍的全面進攻。

2,俄羅斯戰略縱深龐大,歷史上拿破崙徵俄過程中俄羅斯就是依靠空間換時間,拉開了法軍戰線,從而各個擊破;同時,打下彼得堡之後未必可以結束戰爭。


當時的鐵路沒有那麼靈活,如果改的話很費事


根本原因是:

德國的戰爭計劃--施裏芬計劃就是這麼寫的,

俄國交通落後,機構臃腫,集結兵力需要100天的時間。

所以德國計劃可以打這個時間差先弄死戰略縱深比較小的法國,

這是施裏芬計劃的精髓。

計劃是這麼定的,那打起來也就按照這個執行。

直接原因是:

小毛奇完善後的施裏芬計劃所有的兵力、物資的運輸都是編排在鐵路系統裡面的。

據說每個兵站都要精確到分鐘。

一旦進入戰時狀態,全部鐵路都按照這個調度,一旦調整一條鐵路,整個計劃就全亂了。

皇帝都無法阻止改道。

其他原因是:

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只是個鐵路管理員,而不是戰略家。

當皇帝問他,能否先打俄羅斯的時候,堂堂德意志陸軍統帥小毛奇閣下,你猜他是什麼反應?----他快哭了!

德皇再中二也不傻,小毛奇很快就被解僱了 。


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德國自身的一些反人類因素會導致佔領區都不夠穩定需要軍隊維持,以及,盟軍可能開闢西線戰場不得不防


德軍是兩線作戰

法國那邊,還有英法聯軍的壓力呀,沒有足夠的軍隊從法國戰線調走到俄國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