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戶這麼年輕了么?我還記得這個事情呢,這部片子算是個政治任務,帶有官方性質的。

其思路源自於這個:中共中央政治局學習15世紀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史

http://news.sohu.com/2003/11/25/61/news216066125.shtml?

news.sohu.com

這次學習的主要內容百度百科有介紹: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聯繫2001~2010年國內國際的局面,都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情。這部片子在這個時間點被製作出來,持的什麼態度,具有什麼意義,什麼目的,一目了然。


建議仔細研讀一下《槍炮細菌和鋼鐵》

國家崛起的因素很多,但大部分並不取決於其民族性,反而多數是因為其國家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稟賦,及其與世界各文明中心的交流。

自葡萄牙開啟的大航海時代,其實是被狹小的國土和環伺的強敵逼出來的,陸路沒有任何拓展的機會,只能往海上求生存。

在荷蘭誕生的股票是為了分擔航海貿易的巨大風險。

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是為了避開奧斯曼帝國對歐亞商路的堵截。

英國的私掠船隊難道是因為伊麗莎白女皇喜歡被人罵作是海盜國家才特意建立的?

猶太人如果有別的選擇,還會非要一門心思的搞金融業,放高利貸?然後在歷史上一次次養肥了,再被歐洲各國君主割韭菜?

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版圖廣大的大陸性國家都錯過了航海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是因為大陸性國家沒有往海上求生存的緊迫感。

國家的發展路線其實和物種的演化一樣,是被生存環境逼出來的。

了解歷史是可以的,相互借鑒一下也沒有問題,但生搬硬套就會水土不服,就像美國的總統制在世界各國造成的亂局一樣,全盤照搬只會把自己帶到溝里。


是,原本我國一些人的確是抱著借鑒和學習西方文明的目的去拍去看這部紀錄片。

但是這部紀錄片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簡單歸因,甚至是錯誤歸因。但大家知道導致一個現實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乃至極其複雜的。

西方文明的在近五百年的時間裡崛起以致巔峰,固然有其本身進取進步的地方,但也伴隨某些方面的不健全不成熟偶爾促成。

就比如說社會治理層面上,西方就非常缺乏對統一「帝國」的治理經驗,在劫掠其他民族的時代,野蠻競爭雖然刺激了其一時之長,但也遲滯了內部整合的進度,時至今日西方社會無限可分,要凝結共識只能不斷製造新的「敵人」,一種很低級的社會動員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限於篇幅或者別的因素,無法將大國崛起的所有因素都陳列出來,只能就某些「需要」的方面進行邏輯內恰,這本身就帶有一定主觀色彩。

事實上,就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發展狀況,這部紀錄片與其說是在分析西方大國崛起的經驗,不如說是一些中國人一廂情願地對西方國家的尬吹。然而我們在某些方面,似乎更有一日之長,所以要文明自信呀。


不是虛心學習西方文明,是學習各個國家興衰規律,摸索自己的道路


《大國崛起》是CCTV-2拍的。你可以研究性CCTV-2出品的都是啥調性的,他們的領導是什麼背景的。經濟、金融系統的哪個不學西方?哪個對西方一無所知?

馬克思、恩格斯是德國人,七十年代中美緩和以來,中國從來沒說不學西方啊。新時代幾個抓經濟的中國領導人在媒體公開讀的書也是研究西方的。

你去看看俄羅斯、蘇聯老毛子第一代領導人是拿誰舉例的,從哪裡學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知識,看看他們的旅歐經歷。既然蘇聯是西方的二把刀,斯大林直接把美國德國的專家請來蘇聯,把美國工廠拆開運到蘇聯組裝。中國學過蘇聯,那就是三把刀,馬恩列斯的徒孫。

也不存在什麼虛心不虛心,這都是假的幻象,本質還是對話語權,規則的爭奪。無非是從過去儒家崇古,變成了崇西,本質還是法先王,給你定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死人當標準,說成了聖人,沒有一點點錯誤。

同樣的,反正西方當年強大(春晚小品當年還有美英合夥欺負人,聲援伊拉克呢,多少年了,敘利亞被打成那樣,變了嗎?喬治亞學西方打贏了嗎?烏克蘭西化了,西方出手幫助了嗎?),這派吹西方的人,只要沒打到頭上,沒在戰爭、疫情這種應試中失利,他們怎麼說怎麼解釋都是對的,做啥都有道理。先接觸到西方的、從西方留學回來的治國大博士們,以及居住過不學無術的人,自然是推崇這一派,也就是所謂知識分子治國路線。無非是器還是術,怎麼應用,學到什麼程度的分寸。

一般來說,無論左右,無非是兩派或者三派爭論。第一個認為是普世價值,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處處學習,英國人穿西裝、海魂衫,中國人也要剃髮捨棄長袍,甚至民族服飾都不要,就要穿他們的襯衫、T恤,行西式婚禮。第二派認為中國特殊論,西洋人槍炮強,中國文化好,極端如小妾纏足都是好的,中國男女茶壺和茶杯,晚清遺老遺少還在時,建國前還比較強大,建國後基本沒太有這派了。國學派都跑到英屬香港、台灣省了。

另外就是折衷派,大家都對學習西方有共識,無非是路徑不一樣,是漸進還是革命,學蘇俄還是歐美,學歐還是學美,甚至是學習東洋日本,反正都是洋。看姜文的電影,不還有傻子問為啥不學北洋,因為中國就是北洋,南洋是東南亞。

極端派都出局了。漢語拉丁化廢漢字,和白人通婚的都太過於空想。漢字二簡化也太過於激進。

以上都是理論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以下是實踐和具體問題。

只學洋槍洋炮,中國面臨的就是一個打不贏別人,每次這種考試應試成績不好。後來就改制,學制度,一分權,把自己給搞亂了。最後好不容易虛心找到個能及格的方案。對於工業化基礎一窮二白,底子薄,人均還多少煤鐵的中國來說,姓資姓社反倒不是一個特別急迫的事情,就好像還沒學會爬的娃娃就爭論考清華還是北大。貧窮不是共產主義,蘇聯走的也是國家資本主義,由蘇聯而不是資本家來進行工農業剪刀差式的剝削,是介於國家社會主義的一種形態,中國從新經濟政策中找到了當年蘇聯也搞嘗試的例證。

直接學習照搬有問題,你直接開放市場,讓美國貨西洋貨物進來傾銷,中國底子那麼薄,不保護國貨和自主產業,人家比你便宜還質量好,就是印度國產武器的問題,連仿製組裝都比直接進口貨還貴,一下來洋貨進來就誰也打不過。歷史無數次證實了這個事,比如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死了多少家了。

最差一等的是沒有武器或者很落後一代或幾代。好一點的是高價買進口武器被割韭菜。再有骨氣一點的工業底子好一點的,就自己研發國產化,能達到差不多的水平,起碼打仗不被卡脖子,不怕貿易禁運。最頂級的才是生產世界一流的,甚至還能出口反殺。

你總不能總在印度那個程度原地踏步,放開市場,讓國際先進的軍火商和印度那麼薄弱的國防國企,就一個印度斯坦去競爭,也不保護,就是急於求成,也不去研發,都跟印度葯企一樣抱著歐美仿製葯的專利無償使用,不知道咋想的。中國雖然弱,底子薄,發展晚,起碼還有點骨氣,慢慢有些起色,走低端,從容易的開始仿製和自主研發。

西方也是有很多種的,不是只有英國模式,或者美國模式。英美海洋習慣法系判例陪審團,和歐洲法德的歐陸成文法系就不一樣。你以為西方是鐵板一塊,其實都是一盤散沙。所以西方是一個偽概念,西方七國集團能團結嗎?未必。英國整體乳法的對吧。都是硬被按著幾個頭磕在地上,互相都不服氣。

你說的西方也分三六九等,現在能吹的不多,現在回過頭看,你總不能說中國跟一個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樣的去學吧,要啥沒啥,那也是真理嗎。就連學習波蘭的聲音也幾乎沒有。反倒是布拉格之春,匈牙利那種當年還算能看得上。在資本主義國家裡,學義大利的聲音反而不多,最初去西方考察,都是北歐和西歐國家,誰好誰不好,心理沒點數嗎?晚清就開始引進德國毛瑟武器了。

說白了,那種不太強的國家不好吹,容易露陷,你們也看不上不是老牌資本主義、祖上沒闊過的國家。闊過的西班牙也沒啥人提。你看,還算憑實力說話。等中國強了,還有國家爭著要學中國,到時候肉麻的受不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日本人算虛心嗎?日本倒幕派當年的口號是尊王攘夷,砍死賣國的幕府和與幕府勾結的外國人,結果事成了也沒去攘夷。把實際的攘夷,讓外國人走,轉化成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人並且國產之後超過外國人。

學誰不學誰,都是幻象。越南不是說跟蘇聯走的嗎?沒有學集體農莊、人民公社這一套啊,這個可是北朝鮮都有的。不是都說日本古代學中國嗎?日本有科舉有太監嗎?朝鮮不是說是小中華嗎?雖然有科舉,但那個兩班這樣的貴族是可以花錢捐的,名額泛濫了。大家各有各的遊戲規則,關起門夫妻過自己的日子,還能像美國人一樣去偷聽,逼人家比較搞民主,規定姿勢和誰賺錢誰做家務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