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赖于信息畅通发达,现在人的通病就是没到过海边先就已经见过海了,没谈过恋爱就已经看过各种恋爱了。不论经历与否,对于什么样的场面都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感觉想要再写出那些直抒胸臆的话很难了,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是寡淡无味,要么就是矫情。

而且白话文在很大程度上也抵消了古典汉语的音韵美,立意再好的句子总觉得少了点啥。


你为啥会觉得古人写诗不受世俗困扰

你知道我读古诗词时有多么痛心么!那么多的才华!那么多的文雅聪明!那么多的善良温柔!上下千年都耗在了那点宦海沉浮、入世出世上了!

没人仰望星空去测量经纬,没人注视大海去探索浮力,没人在战场上画圆,没人在苹果树下小憩!

庄子逍遥游开篇道,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志们!上下千年啊!为什么没有人去探究他提出的命题!为何水能载舟,为何风能载翼,问题已经提出,难道你们就满足于那么简单回答么,好痛心。

没人歌颂爱情,所有的爱意都用来描写歌姬了,真正的爱情呢?生而为人,对另外一个上天造物超越物质的精神欣赏呢!在哪里啊~《诗经》中说,「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那对亡妻/亡夫撕心裂肺的痛和怀念,后来都在哪里呢?为什么后来的诗人不再写了?那些生命中的悲欢,亲人的离世、新生命的诞生,为什么不再有人歌颂了?

哪怕山光鸟鸣里,水色波涛中,有人全身心真心实意的去歌颂山川大地么?有人能够片刻忘记自己那些怀才不遇么?

庙堂之上忧其民,江湖之远忧其君——说到底,几层片刻放下过呢?

有多少洒脱不是故作的洒脱,有多少隐士归隐前没有从世俗中备下他们的买山钱?不识时务如陶渊明者,穷困潦倒的归隐,田荒屋漏,一家人嗷嗷待哺,冷铺上辗转反侧的笨蛋有几人呢?「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才是归隐的士大夫们写的诗,一股富贵之家清淡的优雅做派,混合著对时局的悲观和忧伤情调,他们超脱?不知道啊,但有钱是真的。

上下千年都是士大夫的诗作在流传,你却要说他们脱出世俗,洒脱,他们哪里洒脱过,前途,君王,权势,家族,金钱,那样不是时刻困扰著他们啊?!!


中国文学史上最令人动容的就是浪漫主义的创生,而将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就是诗,尤其是唐宋的诗词,将浪漫主义的精神熔于一炉:写诗的人缘物而生的气氛与情调、写诗的人对质朴文明的拥抱、写诗的人挣脱抒情与探索宇宙的精神、写诗的人勇于反抗社会与人文压抑的精神。以孔子的话说,就是「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节卦?初九?爻辞》)「不出户庭,无咎。」知文字之通塞也。何以故?乱与辞同字源也,皆从爫又,一上一下将一个私口相对的对峙无限扩大也,而乱从乙,治也,辞从辛,讼也,如此而已矣。「乱之所生」者,犹若春艸木冤屈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言语以为阶」者,理辜也。


泻药。坐标,陶渊明,作品,与子俨等疏。引用「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五柳先生用的是东汉隐士王霸的典故:王莽篡汉,王霸辞官出世,其友令狐入世,某日令其子奉信访王霸。王霸子自垅上归,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相形令狐子衣冠楚楚、举止得体而益加见绌,自惭形秽莫敢仰视。儿子的言行王霸尽观眼中,开始怀疑人生。王霸的妻子说

「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于儿女乎?」。


不是写不出洒脱出尘的诗词了,而是没有这样的孺仲贤妻,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了。就像我现在偷空刷个知乎,实际上七点开会回来,吃完饭,继续做PPT,要是现在再兴来赋个新词,怕也是强说愁了,还是继续做我的PPT和报表吧。


再分割,王霸行为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断然不可取。我看琅琊榜2,蔺九说,为友之道,在于能让他自己选。为人父母之道,应该也是能够给孩子提供让其多选的机会,而不是让其被迫只能有一条路可走。为孩子提供机会的过程,实际就已堕入世俗的尘网中,哪还有遗世洒脱之意境呢。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观点可能有点片面,欢迎知友指正


很多很多 只是平常你接触不到而已
谢邀,首先是社会经济形式的变化,促使社会向拜金主义发展。二是文人结构的变化,有官僚文人,变成职业文人。

有句诗放在这儿正合适: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不需要了,有别的表达方式可以取代了。

人的心态不一样了


本著好奇的心态来搜这个问题,却自己突然想到了答案。

可能是因为现在学生写作文可能是文章体裁任意(除诗歌外)?

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觉得可能有一部分原因。


他们不洒脱 也没有超脱世俗 如果世俗给了他们邀请 也许就不一样了 当然我不能以偏概全

而至于现代 时代进步所限 交流的便捷和人才的发掘 已经决定人生的广度有了更多可能


因为现在人内心不安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