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對這方面很感興趣,在學第三門語言,希望將來能夠學習更多的。 發現很享受學習語言的這個過程。 不過,有的時候總感覺很內疚,因為這個和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關係。 也看不到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純粹是for fun.

本人目前從事IT行業,發現語言行業的收入貌似不是很高。 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不知道有什麼能夠讓我把這個愛好有點用的工作?


學語言可以帶自己去另外一個「世界」

呃,其實我想說的是學會另外一門語言,比如法德韓日語等等

學到後來你會發現你學習的東西遠遠超過了語言學習的本身含義

通過學習語言你被浸入到了與母語世界不太相同的文化中說著那門語言的人怎麼思考他們的人生怎麼面對這個世界怎麼待人接物怎麼喫飯喝水都能從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小窺一二熱愛學習語言的人表面上可能是執著於掌握一門「工具」

其實我很不喜歡大多數人的論斷:學一門語言就是掌握了一個工具

工具?!當然不僅僅是這樣了學習一門外語更是能滿足那些以瞭解其他精彩世界為人生樂趣的人的饑渴慾望!

我認為學習多一門語言好處很多,比如自己會多一項技能,可以鍛煉自身的記憶力,可以發現他國語言的奧妙之處。學語言也無需非要站在功利的角度來說,其實它主要還是取決於你的興趣,因為如果只為利益的話,在學的期間你毫無利益可言你就會對學語言失去動力。


學習語言,好處也許有千千萬,但對我說以下兩點就夠了:

1. 學好一或多門語言,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比如一些用中文不便討論的話題)。

2. 學習語言能有效預防癡呆症──這可不是開玩笑,確實有科學依據的。另,如果僅為收入衡量學習語言是否值得,袛能說明兩字──短視。現今不代表將來,怎知道以後不會成為你晉陞的籌碼、危急中的救命稻草?

本人閱讀過28+本張湘君,尹建莉,安妮鮮花,大J小D......的啟蒙語言書籍,關於此問題,其中有一些共同點:學語言主要有2大好處:

①多學一種語言,可以多一個維度看世界;

科幻電影《降臨》,主人公通過學習外星人語言:環形文字(所有單詞和句子都是平行關係,沒先後順序),奇妙的體驗著她與女兒的生死人生。

學會第二門語言,就好像有了第二個靈魂----查理大帝。

澳大利亞一個偏遠原著居民社區,在他們的土著語言裏,沒有左右,一切都以東西南北來定位。伯笛斯基教授通過一個實驗,給不同人展示同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照片,結果:將英語者從左到右擺,講希伯來語者,從右往左擺,這些土著人始終是從東往西;

你有沒有發現韓國人說話等級現象比較嚴重。其實它不是受「儒家文化」影響,而是與他們的語言有關。對於晚輩,平輩和長輩,分別使用半語,平語,敬語。這是韓國人從小到大,日積月累的結果;

②學語言,有利於提升思維能力!

第一、 增強大腦的認知靈活性;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明星劉燁的兒子,常常一邊與媽媽用法語交流時,只要爸爸中文一加入,就秒變中文模式;

加拿大雙語研究者艾倫.比亞韋斯托克對60名4-5歲孩子做個一個實驗:給每個孩子10張卡片,卡片上有4種圖案,先按顏色分類,之後按形狀,結果雙語孩子的通過率都優先於單語孩子;

以色列語言學家阿奈特.普賴爾等又發現,只有對2種語言的掌握程度差不多,且靈活切換,才具有這種認知靈活性切換的優勢。

第二、抑制幹擾能力更強,專註力更強;

依據倫敦大學學院大衛.格林的「抑制控制模型」,得出「一個精通雙語的人在說話時,大腦先會同時激活2種語言體系,然後再努力抑制其中一種語言,選擇另一種使用」。

所以,雙語者說話時,不斷地重複「先激活再抑制」的過程,長此以往,大腦抑制幹擾能力更強,專註力更強。

第三、有利於抽象思維的發展;

德國語言家沃納.F.利奧波德花了10年時間,通過記錄2個女兒從小學習英語和德語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同時學習2種語言的女兒,對於一個單詞的語言和語義的對應理解相對「鬆散」。而女兒的這種特點,能幫助她擺脫某種語言的束縛,有助於發展抽象思維。

加拿大教授艾倫.比亞韋斯托克也認為,雙語孩子能更好的理解和思考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的本質意義。若孩子以後想學期第三四中語言,這種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Fun」難道不是最大的好處嗎? 一門語言對你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想總是有的,而且是好處。
我也在學法語,也打算去學西班牙語,握手握手
哈哈哈,難道你不覺得和別人一起看外文電影的時候你能聽懂而他們聽不懂時,這種碾壓感非常愉快嗎哈哈?

我覺得成就感最重要的體現還是在你能夠看懂那些你覺得好的句子的原文上面。

學語言就是一種成就感。然而我並不知道我在回答什麼。說一下自己對學習語言的感受咯。
完全懂樓主什麼感受,本職會計,跟語言八竿子打不著,一個兩個的學,別人不知道原因,我只是for fun 了,可是一抬頭也會問,為了什麼呢
確實不高。除非做現場翻譯。你的第三門語言是什麼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