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火旺、陰虛內熱:口乾心煩、潮熱盜汗、睡眠差,出汗多、容易口腔潰瘍、牙齦疼痛、咽喉疼痛、排便不暢等。

胃腸濕熱:口乾口苦、心煩烘熱、多夢煩躁、口腔潰瘍、牙齦疼痛、口臭、咽喉疼痛,大便粘膩不爽、皮膚油膩等。

從以上的癥狀,很難看出這兩者有什麼多大的區別,這就給臨牀辨證造成困擾,臨牀上有一部分脾胃虧虛兼有胃腸濕熱的患者,也會出現類似陰虛火旺的癥狀,所以有些會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滋陰潤燥會給胃腸造成負擔,加重胃腸的濕阻。

而一些屬於陰虛內熱,陰虛胃燥的患者,如果過用清熱祛濕的方葯,祛濕的藥物多數偏燥,容易傷陰,導致癥狀連綿不絕。

而辨別辯證,是可以從舌像有個直觀的判斷,比如陰虛內熱、陰虛胃燥的患者是會出現舌紅少苔的現象,而濕熱的患者多數會有舌苔黃膩的證候。

中醫以葯測證,如果是濕熱的患者,一般用滋陰葯之類,礙胃會加重體內濕熱的現象,會造成胃腸的負擔,胃腸不舒消化不良的癥狀會加重;而陰虛內熱的患者,用清熱祛濕等藥物,可能會導致體內燥熱的癥狀加重。

所以臨牀用藥,如果用的方向不對,體內出現不舒服的癥狀,需要及時調整方向,才能更好的對證解決問題。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中醫科普,點頭像關注鄭醫生,有疑問可以私信……


濕氣是人體內津液輸布或代謝障礙,停聚而為濕邪。當宣利辛散溫通。

滋陰是體內津液陰血匱乏,不能濡潤滋養臟腑組織形體官竅等等的治療手段。

濕氣是邪氣 滋陰是扶正的手段 兩者不存在辯證關係。津液陰血才與滋陰存在辯證關係。

還有就是氣能化生出血液 精液 津液等等,所以氣與之存在辯證關係。


濕氣是診斷癥狀表現,滋陰是用藥治療方法,不存在什麼你說的辯證關係!


通俗的講的大家能聽懂來說,濕氣普遍是指細胞的水分津液太多,滋陰是指讓細胞裏的水分和津液增多,很多人覺得濕氣重所以不能滋陰,因為剛剛說了他們剛好是兩種相對的狀態,但是事實是很多人濕氣重,細胞裏是不能被人體利用的廢水。也就是說你很渴,但是我給了你一桶水,那桶水是黑乎乎被污染的,你肯定不願意喝。身體也是一樣,它缺水,但是濕氣重細胞裏都是廢水它用不了,但是如果你滋陰,給它補水,細胞已經是有多餘的水分在裡面它沒有多餘的空間裝,所以也補不進去,或者能補進去一點也是在一桶廢水裡加了點好水,用處不大。所以一般正確處理就是把廢水倒掉,去濕氣。然後補好水進去,滋陰。這種思路滋陰時候一般加點理氣的葯,讓氣機順暢起來,就是讓水活起來,不然就是水池的水倒進去乾淨,但是不流動過幾天就髒了滋生細菌病毒成為廢水。


濕氣一般來看可分為內生濕氣和外入濕邪。一般多見內生濕,脾肺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失常水液內停,而生濕;或滋食肥甘厚膩,而化生濕熱。濕為陰邪,濕邪纏綿,常病程日久,化熱,形成濕熱,濕熱久駐,亦會耗傷陰津好;產生陰虛濕熱並證。所以在臨牀治療慢性濕熱相關疾病中,有時可證見陰虛之情,治則當以清熱除濕與滋陰為為法。


濕氣是身體的濕邪,外邪之一,引起四肢乏力,沒有精神,頭昏昏沉沉,脾虛沒有胃口,皮膚油膩,風濕等問題,滋陰是說的身體陽亢陰虛,盜汗,身體發熱,失眠等癥狀,需要調理身體陰陽平衡,滋陰潛陽。


夏天拉肚子多,中醫認為「濕氣重」。

實際上這是夏天細菌繁殖快,量大


濕氣來源於脾腎兩虛,氣化和運化能力不足,跟滋陰沒有關係,滋陰會助濕損脾傷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