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死的時候,印象中就大哭了半個月,後來就不大想起來了。

今天年初舅舅意外早殤,當天就坐飛機趕回去了,全家哭的慘兮兮,現在和表哥表姐玩手機喫雞的時候也沒啥異樣氛圍。

李詠死了,全網緬懷一週。緊接著金庸死了,一場營銷狂歡開幕。

印象最深的是曾祖母死的時候,小學,課堂上經常莫名其妙掉眼淚,老師關心的時候就謊稱不舒服,於是就早退回家玩耍。直到初中,對曾祖母的懷念都是我寫作文的頭等素材。

人越大感覺越無力去感受悲傷,這是怎麼回事?舅舅的葬禮感覺就像是一場家族聚會。

古時守孝三年是不是為了留存住死亡對生者的影響?如果是,感覺挺有價值的。


題主,你好!謝邀~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在我國的教育中,往往迴避「死亡」這個話題。

許多有過西方社會生活經驗的人,都能體會死亡議題上的中西差異。比如,在西方葬禮致辭時可以說笑話,拿死者開玩笑,放在傳統中式葬禮,恐怕會被打。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幾乎可以用美麗來形容,巴爾扎克、肖邦、王爾德……所有的墓冢都是為克服世人對死亡的恐懼而建。看到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的一小格大理石骨灰盒,我們感到的是寧靜,還有平等。想起幼時大人警告別去荒野墓園別惹上「髒東西」,你足以感知人們對死亡死者的態度有多麼不同。

有關死亡的話題,我們往往為恐懼所裹挾,窄化為兩腳一蹬、雙眼一閉的恐怖場景,或只聯想到葬禮、生離死別。其實死亡與病重照顧、臨終關懷、親朋離世後的自我心靈照顧,繼承權與健康保險,乃至自殺、墮胎、死刑、安樂死、艾滋病等議題息息相關。死亡勾連起如此豐富的人生面相、個人福祉及社會關切,實在難用一道問答題或一篇作文就能窮盡。

猶記得《尋夢環遊記》上映之初,引發了大眾對「死亡」話題的討論,這樣一部跨越生死的溫情之旅,讓我們不斷地自我反思,因為死亡,我們內心是否正在遺忘一些不該被遺忘的人或事。或許在coco的故事中,她承載著老一輩的榮耀與遺憾,以及對新一輩的指引與鞭策。在現實中,其實每個家族、每個人都應該是coco,也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不忘過去、尊重過去,並懷著對過往地緬懷以及逝者的尊嚴更好地生活下去。

PS:每日收穫新鮮寫作素材,盡在壹筆·作文APP,可在手機應用商城裡搜索「壹筆·作文」找到小筆哦~?( ′???` )比心

編輯於 2018-11-0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六華六華十方六華門六華真人專門解決長生不老返老還童問題

每一個人對不同事物都有不同的評判價值的。比如一件文物在有些人眼裡一文不值,在有些人眼裡則是無價之寶。

有的人會對死去的人永遠銘記,有的人會對死去的人很快就忘記。

有的人雖然表面不在乎,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想起忘記不了的事情。

具體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個人對不同事物都有不同的評判價值的。比如一件文物在有些人眼裡一文不值,在有些人眼裡則是無價之寶。

有的人會對死去的人永遠銘記,有的人會對死去的人很快就忘記。

有的人雖然表面不在乎,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想起忘記不了的事情。

具體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渺小如螻蟻;

有短暫的相逢:卻掛念一生

更有長期陪伴,而後相忘於江湖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同樣的場景不斷的發生,作為平常之人,喜怒哀樂皆為常態;

所有的無常,生老病死,也該接受。

追逐快樂

保持善良

更多的經歷

也許是難得保持的主旋律


謝邀。

人本身就是種微不足道的東西,又何必把精力耗費在思慮這種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和大多數人一樣苟且而麻木地活在當下比先知先覺洞察一切幸福多了。


那得看「其他人」跟你的關係,愛你的在乎你的那將是場浩劫。但對無所謂的人來說除了微乎其微,大概有感嘆有惋惜,也有當個玩笑一概而過的,這些都是善良的。不善良的也會有添油加醋,甚至以此傷害對你有重要意義的人。

其實我的話,希望我的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微乎其微,因為我太不想活,又基於愛我的人不能死。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死後所有人都忘了我。

死或不死,天命所歸。

但願每個人都保持善良。


如果一個人跳樓自殺,落在了你面前。你可能會很有感觸,但是你更多的會想,「自己真倒黴,血別濺到自己身上了」。人性的本質就是如此真實。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我相信,人之初性本惡,這就是為什麼人類要制定各種法律法規,價值觀來限制自己。


謝邀,看了問題簡介,覺得題主搞錯了一件事——將自己以及世人對生老病死的無力感和無可奈何的麻木當成了所有人的不在意。

其實,不是不在意,只是不想再沉浸於悲痛之中,哀莫大於心死,淚已流乾,心已倦。


要看是否是至親了。


主要看其他人對你與他們自己情感的認知

有些你覺得自己死掉後會難過的人,有可能未必這麼難過。

有些你覺得會無動於衷的人,可能會在默默傷心。

好是按這樣推斷的話,大概會有很多人都在為我默默傷心吧。


親人安逝對現實生活沒什麼大的影響,時間推移,痛苦慢慢消失,新的生命接踵而至,我們又繼續前行了。

然而逝去的人會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裏,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確確實實的。


肯定是的,不管悲傷有多深,都會隨時時間流逝


別的不論,單說金庸的離開,這並不是一場網路營銷的狂歡。

起碼就我個人而言,查先生的思想直接影響了我的世界觀 、價值觀。並且這種價值觀會一直影響我。對文學史而言,他在當代的評價並不算高,但是未必在下一個風口,不會被極高的評價。即使在當代的教材中,也有他的作品身影出現。他個人足以扛起武俠文化的旗幟,也就意味著,他的思想,還將延續下去。

給時代,給社會的越多。社會和時代就會回贈你的越多,或早或晚。

一個人的死亡如果對其他人微乎其微,大概是因為,他還沒來得及發出自己的聲音,沒來得及對社會做點什麼吧……

就算是李詠,他還沒來得及走到傳播學大師的位置。但他的創新,他的別具一格。在傳媒研究史上,起碼也是個生動的案例。只不過你不學這個,可能感受不到咯


因為你的年齡越大,他們的年齡也越大,你也有了生活獨立能力,自然他們離開後對你的影響也比較小。

大一父親突然因為車禍去世,作為家裡的老大仍然記得當年的無助和悲痛,可以說直到現在還會隱隱作痛。

現在的我,在深圳已經是第三個年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幸運逐漸過上了開心充實的生活.

我知道我滴老爸啊,看到了一個做設計師的我偶爾,一定會為我驕傲的!他是一個特別喜歡吹噓自己孩子的人,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