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来的文史领域,对宋朝都是辩证看待的,也没有试图去完全否定宋朝。可是在知乎上却一边倒的完全否定宋朝,甚至在知乎ers普遍否定胡人建立的元清为正统王朝时,为了恶心宋朝,还专门承认了金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你必须认识到点:所有学者都承认: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王朝。

通过邓小南老师的《宋代历史再认识》我们很容易得到什么让宋代有这么大的争议:

(1)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著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national power)最强盛的时期。

(2)但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historians.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


恕我直言,不论是吹也好,还是黑也罢,都是智障(shabi)行为。这种将恶臭饭圈风气带入到历史研究和讨论中的行为本身就离谱。

看了一下还有因为别人吹的太厉害就开始黑的,这种没脑子的人不适合讨论历史,适合混饭圈,一定是最黄最茁壮的韭菜。


难道不是因为知乎用户整体偏右吗?还有一定的民族复兴情怀。在现在中华民族开始抬头挑战西方文化主权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就会更偏爱汉唐这种强势、扩张性强、上升期非常明显的朝代,明朝不吹不黑,但他结束了异族统治,所以评价也还可以。秦朝不用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国大一统思想的源泉,知乎群众简直爱到天上去了。魏晋,辣鸡,但辣鸡也保持住了气节,可以宽容一点。隋朝,时间太短,和唐朝并在一起。元朝,蒙古人的时代,走开。大清,异族,还被西方吊打,知乎群众恨得最咬牙切齿的一个时代。所以还不明白?一切历史都是现在史,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里,只有宋朝最不符合现代人的心理渴望,倒不如说大宋简直就是现代人最害怕的中国成为的样子。大清被按在地上摩擦还能推锅给统治者是异族就是不行,大宋你连接锅的都找不到,所以徽宗钦宗被被骂成狗了。至于什么文化发展政治改革,那是那个时代的事,也是「历史」需要评价的事。


阐述史实不叫黑。首先两宋确实闪光点太少,耻辱点太多,作为一个政权来说是很失败的,对民众和华夏传承犯下了滔天大罪。还有就是宋吹们吹的实在是太恶心了。宋吹们胡扯的铁血强宋百分之七十以上胜率,大宋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80%以上,这些挑战人类智商底线的谣言流毒,在网上误导了不少人,把网上的历史圈子搞的乌烟瘴气。

所谓的大宋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80%以上这种谣言,至今都还有人被误导,例如截图里这位。宋朝巅峰时期经济总量占世界80%以上这种谣言纯粹就是宋吹胡说八道,我很好奇宋吹们究竟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因为这个东西根本就没办法考证出来,宋吹们的言论荒缪的可笑。这个谣言成立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当时其他国家都是生活在三叶虫时代或石器时代。点进了这位用户的资料,一看是个现居杭州的,话说杭州只是个南宋行在,南宋自己都把杭州称为临安,连个留都的名义都不愿意给杭州,杭州人居然也能对南宋生出好感?

宋粉有套老掉牙的理论就在于,宋粉总是认为只有两宋时期的外族懂得改进,而其他朝代的外族都是思想固化,费拉不堪。但实际上汉代匈奴等周边外族相对于秦代来说,政治组织和军事科技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而唐代的周边外族吐蕃突厥南诏高句丽回鹘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科技相对于汉代来说也有了相当大进步。汉唐之所以能保持对周边外族的优势,也在于秦汉以来历代中原王朝对自身政治及军事制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而两宋反被外族碾压,就得问问两宋自己了。

例如汉代匈奴对铁器的使用和匈奴自身较高的军事兵器和民用工艺制造能力,及冒顿对匈奴的整顿统合,使得匈奴的实力碾压了周秦时期的游牧民族。唐代吐蕃是半农耕民族,南诏更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更何况唐代的吐蕃王朝和南诏国都吸收学习中原王朝官制和统治方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句丽就更不用说了,政治组织度和文明程度都相当高。唐代的吐蕃王朝更是典型的世界性强国,极盛时期同时跟唐朝阿拉伯回鹘三面开战,没能像蒙元那样完成伟业,纯粹是吐蕃运气不好,碰上了唐朝和阿拉伯的强盛时期,即便是遇上了安史之乱这个大好时机,却又碰上了藩镇割据后的一群刀口舔血活过来的唐朝军头子,导致吐蕃难以扩大战果,最后还反被唐朝联合回鹘把吐蕃拖死了。而蒙元崛起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已经走向衰落,典型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即便是唐代的游牧政权回鹘汗国的组织度也不比铁木真时的蒙古弱,回鹘汗国在安史之乱后统一草原,并且仿照唐朝官制设内宰相三人,外宰相六人及都督、刺史、将军、长史、司马等官员,所有官员依照回鹘可汗的意志管理汗国事务。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晚唐最后居然都能击溃回鹘二十七个部落,俘杀近三十万回鹘人。

9.10日更新:还有虽然北宋因为多次被西夏击败,导致喜欢吹嘘西夏实力来为自己遮秀。但是实际上西夏国力很弱,西夏的人口还没有唐代百济国的人口多,百济国的人口即便是按照比较保守的旧唐书76万户的数据估算,也达到了几百万人左右。而西夏人口全盛时期有没有突破100万人都够呛,西夏境内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北宋长期主持防御西夏的北宋宰相韩琦认为西夏全盛的李元昊时期,西夏倾国而出也就四五万人可以用于作战,韩琦自己都承认北宋方面面对西夏如此稀少的兵力,却是选择屯兵二十万人「只守界壕,不敢与敌,中夏之弱,自古未有」,承认北宋是中夏自古以来最弱

韩琦: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屯二十万重兵,只守界壕,不敢与敌,中夏之弱,自古未有


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顾惟孤藐之踪,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事既系于宗祧,理盖昭于誓约。契勘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 邓二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南并西南,尽属光化 军,为敝邑沿边州军。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所有岁贡银绢二十五万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

淮北、京东西、陕西、河北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理愿归乡者,更不禁约。其自燕以北人,见行节次遣发。今后上国捕亡之人,无敢容隐。寸土匹夫,无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国之境者,不得进兵袭逐,但移文收捕。

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该置「射粮军」数并巡尉等外,不得屯军戌守。上国云云,敝邑亦乞并用此约。

既盟之后,必务遵承,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完颜构的所作所为我就恶心南宋,靖康之耻昏德公重昏侯我恶心北宋。

但不影响我尊重宗岳二位元帅敬重文陆二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