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給別人的回復,我自己擴展一下,算是對自己的一個小的思索總結。

我也是蒙古族。哲學觀和價值觀接受並認同的是馬列和儒學。而蒙古族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就是「正統史觀」——「這種史觀主要處於君主專制的歷史時期,君主為了維持自身統治,而倡導「正統」一說,即自身身為君主的合法性和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君主神化(如:出生有異象或教皇授冕)或者賢明化(即早期賢王名臣的後裔)」。

這是一種錯誤的史觀,是思想未徹底解放的產物,而正確的史觀是唯物史觀。

正統史觀是站在帝王將相的角度。而唯物史觀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普通蒙古族百姓在以前一樣是受階級壓迫的。所謂的王公貴族其實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有很多人幻想王公貴族、家族血統什麼的,各種美化曾經的剝削階級,沉湎於封建制度的幻想之中。其實歷史的真相是這些王公貴族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那麼誰給現在的普通蒙古族百姓帶來富裕、尊嚴、體面、安全、真正的翻身做主人呢。我想大家都知道答案是什麼。

現在國家承認外蒙的主權,那麼外蒙就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與內蒙是外國與中國的關係,就像英國和美國,現在主體民族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但是他們是兩個各自完全獨立的國家。

2019年的前三個季度,內蒙古的GDP已經接近外蒙古的20倍,雖然人口是蒙古國的近8倍,但人均GDP仍然是是它的兩倍多。而且無論是基建、治安、綠化(沙漠治理、植樹造林)、城市衛生,對於外蒙來說都是一騎絕塵。

在牧區,可以這麼說,只要你不懶,就一定有很不錯的收入,雖然貧困地區不少,但是我一個朋友是下派某鄉專門負責扶貧的第一書記,我問他國家說2020要消滅絕對貧困,能不能做到,他說當然能啊,他在那鄉裏幹了三年,現在已經進入扶貧的最後收尾工作了,到今年年底就能回城了。我問他平時怎麼幹工作的,他說,下面貧困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貧,因殘致貧,這些主要是通過給他們辦理社會保障,每人有卡,每個月錢直接到賬,還有扶持他們的家庭,讓子女或父母能有更多收入,然後能更好的照顧。每個鄉裏也都有因懶致貧的,這就需要幹部們做思想工作什麼的,各憑本事了,但國家一定不會讓任何人衣食無著,再懶的人也給他口飯喫。我問剛脫貧的人如果又陷入困難了怎麼辦,他說是有幾個工作步驟的,第一是階段扶貧,第二是防止返貧,第三是什麼我忘了,總之,是很科學的流程,每個流程有每個流程的內容。

那麼外蒙呢?貧富差距現在是越來越大,為什麼外蒙弄成現在這個樣子,你們想想為什麼。

腐敗和懶政現象內蒙以前很嚴重,但是已經現在越來越好了。尤其是懶政,這幾年改善非常明顯。一切都向好發展,以後會越來越好。而外蒙這方面真的就比不上內蒙,我雖然沒去過外蒙,但是有純蒙族同學在那邊唸的研究生,聽他們說過外蒙的情況。而且他們為什麼去外蒙念研究生呢,因為容易,他倆都是學習不太行的,但是家裡有錢,考內蒙研究生太辛苦,所以就去外矇混文憑去了。回來後表示再也不想去外蒙了。而且好像他倆並沒有在那邊呆多久,反而長期在內蒙呆著,然後時間一到文憑就到手了,但這個我記不太清了,好像是這樣。

但是我也得承認,內蒙古最好的內蒙古大學,雖然是211,但是全國排名第131,還是不高。內蒙人還需努力。

作為內蒙人,要讓我說內蒙近幾年有什麼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小額貸款問題,在旗縣有很多人借了錢無法還款,或故意不還款,這些以後可能會成為很大隱患。不過目前就我瞭解政府正在儘力解決,有不少相關措施,民間貸款這塊,比較重要的是嚴禁暴力催收,有的一概抓起來,並截止計算利息什麼的,放貸者算投資失敗,只能自認倒黴。而銀行貸款這塊,也有一些特殊措施,就不詳細說了,但總之,在儘力解決,讓人不會被逼死。

外蒙雖然我不瞭解,但因為我曾看過有俄羅斯人在痛心疾首的說:」小額貸款正在毀掉俄羅斯「。所以我猜外蒙可能也會有這種問題,如果有的話,那麼俄羅斯和外蒙這種資本主義國家能不能,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那只有天知道了。

最後,強調重點——唯物史觀,人民是第一位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第一位的。帝王將相和狹隘的民粹主義給不了人民幸福。對人民沒有任何益處。


我蒙古族

外蒙古就是外國人嘛~


雲澤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在沙俄策動下的外蒙古 「 獨立 」

正值中國辛亥革命發生之時。攫取革命果實的北洋政府在國內反對分裂、維護統一聲浪的壓力下,與沙俄進行了艱難的外交交涉,於1913年11月5日與俄國簽訂了中俄聲明五條和附件四條,於1915年6月7日與俄、蒙達成了《中俄蒙協約》。根據這些協議,沙俄承認了中國對外蒙古具有 「 宗主權」、領土所有權和派駐大員的權力,使外蒙古取消 「 獨立」,但卻承認了外蒙古的 「 自治權 」 和俄國在外蒙古的特殊權利,不許中國派駐軍隊。以此,外蒙古的獨立以 「 自治 」 的名義合法化,俄國加深了對外蒙古的控制。

外蒙古在 「 獨立 」 過程中,不斷發布《檄文》、《告示》,號召蒙古各盟旗起事歸附,俄國還向扎賚特、杜爾伯特等旗提供了用於叛亂的武器。這些行為在內蒙古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當時,內蒙古6盟49旗中,相繼有35旗王公響應或者支持庫倫的 「 獨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盟旗不贊成獨立。史載:「自外蒙庫倫反抗共和、宣佈獨立,內蒙各旗受其影響,頗懷疑慮。東蒙哲里木盟盟長齊王,於共和政體極意贊同,特(於1912年9月下旬)發起蒙旗會議,約會該盟十旗王公集會於長春,解釋共和真理,藉泯嫌猜」,並先期通告了政府。北洋政府派員參加了會議。到會者共40人,其中包括各旗王公及其代表15人。北洋政府代表提出了 「 請各王公赴各本旗勸慰,力陳五族共和之利益,請內外蒙古務於年內取消獨立 」 的意見及獎勵政策,得到了與會王公的贊同。

外蒙古並未因為 「 獨立 」 而走上富強,社會經濟的衰弱和人民的貧困未能發生改變,「旗札薩克從自己的牧奴阿拉特那裡榨取了他認為必需的資財,他把不需向任何人報賬的各種捐稅加在阿拉特的頭上。由於無人限制和監督,他們把蒐括來的資財揮霍在與文化和進步均無關係的事上…… 1912 — 1915年俄國運來的商品沒有超過市場需要的30%到35% ,而在沒有中國商品輸入的情況下,市場上很快引起了尖銳的商品荒 」 。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矛盾與衝突,外蒙古統治集團一籌莫展。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日本藉機向原沙俄在東北和蒙古地區的勢力範圍擴張。 1918年夏,日本軍隊支持原沙俄哥薩克軍官謝米諾夫,控制了整個外貝加爾地區。同年11月,在謝米諾夫支持下,布里雅特蒙古自治運動組織在上烏丁斯克(今烏蘭烏德)召開大會,提出要聯合所有蒙古人創建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1919年2月,被稱為 「 泛蒙古獨立 」 的會議在赤塔召開。會議決定內、外蒙古、布里雅特、呼倫貝爾、西蒙古等全蒙古地區共同建設獨立國家,因而成立了 「 蒙古國臨時政府」,選出了 「 政府首腦」,並以滿洲裏以西俄境達烏裏為臨時 「 首都」。 1919年夏,臨時政府發生武裝內江。 1920年初,臨時政府殘部向駐恰克圖中國政府軍投誠,所謂的 「 泛蒙古獨立 」 運動土崩瓦解。

1920年10月,被蘇俄紅軍趕出國土的白俄軍隊800餘人在溫甘倫男爵帶領下潰逃至外蒙古。在日本軍隊的支持下,溫甘倫軍利用蒙古人民對徐樹錚軍事獨裁統治的不滿,騙取了蒙古封建王公的支持,於1921年2月3日打敗了北洋政府守軍,佔領庫倫,隨後扶植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 「 蒙古皇帝 」 的寶座,成立了所謂的 「 自治政府」。

蘇維埃革命與外蒙古獨立

俄國蘇維埃革命對外蒙古產生了重要影響。早在1917年,唐努—圖瓦就出現了反對封建主的鬥爭, 1918年1月至2月,外貝加爾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1919年,俄國革命者在庫倫建立了祕密組織,他們收買武器彈藥,並運送給在俄蒙邊境作戰的遊擊隊。 1920年3月1日,在蘇俄幫助下,蒙古革命者在恰克圖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上成立了 「 蒙古人民革命黨」,討論通過了 「 進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解放民族,把政權移交給人民大眾,進而改造社會生活 」 的第一個革命綱領。波多、沙格杜爾扎布、丹增、蘇赫巴託、喬巴山和額爾別克道爾基·仁欽諾等為蒙古革命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都出席了會議。

1921年3月13日,在蘇俄境內的特羅伊茨克薩夫斯克市舉行了蒙古邊境旗勞動人民代表和黨組織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臨時人民政府。在臨時人民政府的請求下,蘇俄軍隊於6月28日進駐蒙古, 7月6日協同蘇赫巴特爾和喬巴山領導的蒙古人民軍,消滅了佔領庫倫的溫甘倫軍隊。 7月10日,宣佈獨立,繼續推舉哲布尊丹巴為帝,在庫倫成立了蒙古君主立憲政府,蒙古人民革命勝利。

1921年10月底,蒙古和蘇俄簽訂了友好協定。蘇聯紅軍徹底殲滅了蒙古境內的 「 白俄 」 軍隊,並長期駐紮在蒙古境內。北洋政府對蘇俄的出兵以及隨後外蒙古的 「 獨立 」 雖然提出過抗議,但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革命勝利後的蒙古,於1921年至1922年間廢除了土地私有制,使封建主失去了對土地、草場的特權;廢除了商業高利貸者的債券和僧俗封建主向人民大眾徵收的一切捐稅,制定了新的稅收制度;廢除了舊的封建司法機構及其刑法,也廢除了世襲封建領主和農牧民的人身依附關係。這一過程經歷了尖銳的鬥爭,發生了諸如1921年12月高利貸商人沙其喇嘛發動的反革命叛亂, 1922年君主立憲政府總理鮑道發動的回歸未遂政變,以及1923年2月22日人民政權創始人蘇赫巴特爾被毒死的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是蒙古社會變革中的階級利益衝突尖銳化的必然反映。

1923年冬到1924年,在外蒙古全境開展了地方政權機構的選舉,擔任政府公職的王公貴族90%被取代。同時,以省製取代了原來的四部:土謝圖汗部改為博克多罕烏拉省,車臣汗部改為杭肯特烏拉省,賽音諾顏汗部改為齊齊爾裏克曼達爾省,札薩克圖汗部改為杭特希爾烏拉省, 此後,外蒙古行政區又先後劃出18省。 1924年5月,哲布尊丹巴病死, 11月外蒙古召開第一次國家大呼拉爾會議,廢除君主立憲制,宣告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1924年至1928年,蒙古推行了一系列激進的社會改革政策:沒收封建主財產分給牧民和中下級喇嘛;強迫喇嘛還俗、改造,消除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推進牧業集體化,實行累進稅制等。這些措施引發了社會動蕩,政府不得不動用軍隊進行鎮壓。 1933年以後,執政黨改變了激進的政策,致使蒙古社會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1939年,封建階級及其經濟基礎被徹底廢除,大批喇嘛參加社會勞動,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得到建立,階級關係發生了巨大變革,蒙古社會走上了蘇式發展道路。

北洋政府和其後的國民政府對外蒙古獨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長期未予承認。 1924年中蘇簽訂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仍規定中國擁有對於外蒙古的 「 宗主權」,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政府被迫改變了做法。

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為戰勝德、日法西斯在雅爾塔密會,並於11日達成了《雅爾塔協定》,其中關於共同對日作戰,協定提出: 蘇美英三強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1.外蒙古 ( 蒙古人民共和國 ) 的現狀須予維持 ; 2.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 。 其中包括中國大連港須國際化,保證蘇聯在大連港的 「 優越權益」;恢復甦聯對旅順軍用港的租用;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蘇中共同經營,並保證蘇聯在此方面的 「 優越權益 」 等。 協定同時也提出:「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徵得蔣介石委員長的同意」,「蘇聯本身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俾以武力協助中國達成自日本枷鎖下解放中國之目的」。

雅爾塔協定是2月11日祕密簽訂的,但直到3月蔣介石才通過他的駐華盛頓大使得知這一情況。當時他幾乎難以相信這是事實,並自問:「中國真的在雅爾塔被出賣了?」 5月15日美國政府向蔣介石正式作了通報。 1946年2月11日,也即協定簽訂一週年之際,三個簽字國政府才公佈了該協定。協定內容的公佈,特別是關於蘇聯插手外蒙古,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廣泛憤怒。

《雅爾塔協定》是三個大國背著中國政府和人民做出的政治交易,對中國主權的損害是極其嚴重的,但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卻無能為力。根據協定安排,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國民黨政府代表和蘇聯代表在莫斯科就兩國 「 友好同盟條約 」 舉行會談。談判中最激烈的爭論是關於外蒙古的法律地位問題。經過三週的談判,迫於巨大壓力中方最終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 「 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西北的內部事務;不援助赤黨 」 等三個條件下,允許外蒙古 「 獨立」。參與這次談判的蔣經國後來回憶說:

我們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史大林(即斯大林,下同———引者)見面。起初他的態度非常客氣,但是到了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他猙獰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史大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面前一擲,態度傲慢,……隨後說:「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院長一看,知道是《雅爾塔協定》,回答說:「我只知道大概的內容。」史大林又強調說:「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我們既然來到莫斯科,就只好忍耐著和他們談判了。談判中間,有兩點雙方爭執非常劇烈:第一、根據《雅爾塔協定》有所謂 「 租借 」 兩個字眼。父親(指蔣介石)給我們指示:「不能用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一貫用語。」第二、我們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逐步討論,但是必須顧及到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後來,史大林同意不用 「 租借 」 兩字,對於中東鐵路、旅順、大連這些問題,也肯讓步;但關於外蒙古的獨立問題———實際就是蘇聯吞併外蒙古的問題,他堅持決不退讓。這就是談判中的癥結所在。談判既沒有結果,而當時我們內外的環境又非常險惡。這時,父親打電報給我們,不要我們正式同史大林談判,要我以私人資格去見史大林,史大林問我:「 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麼堅持不讓它獨立?」 我說:「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七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土收復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臺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併給俄國。」 我說完了之後,史大林就接著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說時態度非常倨傲,露骨地表現帝國主義者的真面目。我也就開門見山地問他說:「你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外蒙古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麼出產。」 他乾脆地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他並把地圖拿出來,指著說:「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 我又對他說:「現在你用不著再在軍事上有所憂慮,你如果參加對日作戰,日本打敗之後,他不會再起來,他再也不會有力量佔領外蒙古,作為侵略蘇聯的根據地。你所顧慮從外蒙古進攻蘇聯的,日本以外,只有一個中國,但中國和你訂立友好條約,你說25年,我們再加5年,則30年內,中國也不會打你們。即使中國要想攻擊你們,也還沒有這個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談話一直繼續下去,史大林又很正經地向我說:「我不把你當做一個外交人員來談話,我可以告訴你:條約是靠不住的。再則,你還有一個錯誤,你說,中國沒有力量侵略俄國,今天可以講這話,但是隻要你們中國能夠統一,比任何國家的進步都要快。」這的確是史大林的肺腑之言,他所以要侵略我們,還是害怕我們強大起來,因此,只顧目的,不擇手段,千方百計來壓迫、分化和離間我們。

蔣經國的這段講述,使斯大林在外蒙古獨立問題上的立場昭然若揭。 1945年8月14日,宋子文、王世傑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代表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上簽字。這是一個有效期為30年的條約。依此,雙方承擔義務,在對日作戰中相互提供援助,不與日本進行祕密談判,沒有另一方的同意不與日本簽訂停戰或和平條約等。而關於外蒙古問題的換文則聲明: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的願望,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之獨立。

1945年10月20日,蒙古舉行了全民投票,國民黨政府派人前往 「 觀察」。全蒙古應有494960人參加投票,實際參與投票者487409人,參與投票者佔應投票人的98.4% ,而參加投票者100%擁護蒙古獨立。 前往 「 觀察 」 的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後來講到這次投票時說:「其辦理投票事務人員,對於人民投票名為引導,實系監視,且甚為嚴密」,「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 」 。

1946年1月5日,國民黨政府正式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也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外蒙古就此完全脫離中國。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雖然在阻止外蒙古獨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其立場卻處在遊移之中。 1945年8月25日,也即抗日戰爭結束,宋子文、王世傑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簽訂了包括允許外蒙古獨立在內的友好條約之後第9天,外蒙古舉行全民投票前一個多月,蔣介石發表了一篇題為《完成民族主義維護國際和平》的講話,其中有對外蒙古獨立問題的大段說明。他說:外蒙古本自有其悠久的歷史,與其他雜居已設省的 「 宗族 」 迥然不同。「我們中國國民黨自民國十三年改組以來,外蒙就派代表來參加祝賀,當時我們國父已視為兄弟之邦,視之為上賓……我們從沒有視他們為藩屬的意念與態度,決不像北洋政府時代加以壓制……外蒙自北洋政府時代民國十一年起,事實上已完成其獨立的體制,如今已屆二十五年。當此世運一新之會,正重敦舊好之時,我們必須秉承國民革命的原則,如和(原文如此———引者注)本黨一貫方針,用斷然的決心,經合法的程序,承認外蒙古獨立,建立友好的關係,使得這個問題能夠完滿的解決。」 對照先前國民黨多次申明:蒙古、西藏和新疆 「 雖此數地人民之方言習俗與他省不同,在國家行政上稍呈特殊之形式,然在歷史上地理上及國民經濟上則固同為中華民族之一部 」 的主張, 蔣介石這個講話完全改變了立場。這或可理解為是蔣介石為正在失去外蒙古找的 「 臺階」。 1949年後,蔣介石向聯合國控告,稱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無效,不承認蒙古獨立,得到聯合國承認,並利用其常任理事國權利,多次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

日本投降後,內蒙古重燃蒙古民族主義之火,一些人主張 「 走外蒙道路,內蒙要同外蒙合併成為一個人民共和國 」 ,來自不同階層的人發動的內外蒙古合併和內蒙古 「 獨立 」 的風潮十分強勁,形成了蘇尼特旗、王爺廟和呼倫貝爾三個不同的民族運動中心。

1945年8月10日,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陶克陶廟躲避戰火的部分偽蒙疆政權的官員、蒙旗札薩克和蒙古青年革命黨的主要負責人在徵得蘇蒙駐軍的允許後,成立了由吉爾嘎朗(德古來)、穆克登寶、補英達賴、都古爾蘇榮等13人為核心的 「 內蒙古人民委員會」,並設立參議府、參軍府及若干分委員會作為臨時權力機關,與各盟旗進行聯絡。與此同時,向蘇蒙駐軍指揮官羅布桑、伊萬諾夫提出 「 內外蒙古合併 」 的請求。羅布桑等建議其組成代表團赴烏蘭巴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高層領導人直接洽談。限於《雅爾塔協定》的制約,外蒙古拒絕了他們的主張,於是他們便轉而謀求獨立,決定建立 「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於1945年9月9日在蘇尼特右旗召開了 「 內蒙古各盟旗人民代表大會」。錫盟各旗、察哈爾7旗和烏蘭察布四子王旗的 「 代表 」 等80餘人參加了大會。他們選出了相關機構,通過了《內蒙古獨立宣言》和《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憲法》。會議一結束,他們便再次派代表至蒙古人民共和國尋求支持和承認,期待軍事和經濟援助,但依然未果。

蘇、蒙對日宣戰後,博彥滿都、哈豐阿、阿思根等部分偽興安總省軍政官員擺脫了控制,於8月14日在扎賚特旗組成了 「 內蒙古人民解放委員會」,並與進駐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的蘇聯軍隊取得了聯繫。 4天後,博彥滿都、哈豐阿等以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本部執行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了《內蒙古人民解放宣言》,提出內蒙古在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指導下加入蒙古人民共和國。從9月下旬開始,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本部陸續派人分赴內蒙古東部各盟旗,宣傳《內蒙古人民解放宣言》,組織以 「 內外蒙合併 」 為名義的簽名活動。 10月20日,又派出一個十餘人組成的 「 東蒙古人民代表團 」 前往烏蘭巴託,向外蒙古領導人遞交請願書,要求實現內外蒙古的 「 合併」,但被對方所拒絕。從烏蘭巴託返回後,博彥滿都、哈豐阿等不再宣傳內蒙古 「 獨立」,而改為主張 「 自治」,並於1946年1月19日正式成立 「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以 「 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三盟、呼倫貝爾、布特哈二部及伊克明安、齊齊哈爾、蘇魯克三旗為自治區域」,主張 「 實行高度民族自治」,「建設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

1945年8月20日前後,呼倫貝爾也有人提出 「 內外蒙古合併 」 的口號,發動了羣眾簽名活動,並組成7人代表團到烏蘭巴託請求 「 合併」。烏蘭巴託同樣拒絕了這樣的請求,由此他們也轉而主張 「 民族自治」。 10月1日在海拉爾的部分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人士召開會議,宣佈成立 「 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宣佈以呼倫貝爾為中心實行 「 高度的民族自治」。「自治省 」 轄新巴爾虎左右兩旗、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左右兩旗、海拉爾市和滿洲裏市。「自治省政府 」 建立後曾與中國黨方面接洽, 1946年9月東北行政委員會 批准呼倫貝爾地區實行地方自治;至1948年1月取消地方自治,成立呼倫貝爾盟後納入已經成立的內蒙古自治政府的轄區。

我黨對內蒙古的局勢極為重視,就內蒙古的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 「 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而不是脫離中國的獨立自治。同時派烏蘭夫等人領導內蒙古的民族自治運動。

烏蘭夫率奎壁、克力更、田戶等一批幹部首先來到蘇尼特旗,與 「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 」 方面的人士進行廣泛接觸,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解決內蒙古民族問題的主張。當烏蘭夫與蘇蒙聯軍駐紮在西蘇尼特旗的政治委員交換意見時,這位蘇軍軍官卻主張內蒙古實行自決,擁有獨立和分離權。烏蘭夫據理交涉,同時繼續對臨時政府人員進行艱苦細緻的動員和說服工作,使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獲得了理解和支持。 10月下旬,聚集在蘇尼特右旗的各方面人士召開代表會議,舉行了臨時政府成員的改選。補英達賴等原偽蒙疆政府人員落選,烏蘭夫成為政府主席,與烏蘭夫同來的蒙古族幹部則擔任了部長、副部長等。 11月,烏蘭夫以給養困難為由,說服大家將臨時政府機構陸續遷往張北(張家口),並停止了以政府名義頒發佈告或與各盟旗的聯絡。至此,「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 」 已告解體,共產黨人獲得了西蒙古自治運動的主導權。

為了正確引導和統一內蒙古的民族自治運動,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 1945年11月6日在張家口組成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籌備委員會,烏蘭夫任主任。 1945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張家口隆重召開。出席大會的有巴彥塔拉、伊克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察哈爾、昭烏達、卓索圖、哲里木8個盟所屬各旗和阿拉善、額濟納、東布特哈、西布特哈、索倫等共36個旗的代表,以及有關軍政團體、羣眾組織和學校的代表共74人。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晉察冀邊區參議會、察哈爾政府代表應邀參加了會議。大會確定,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內蒙古民族徹底解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發動內蒙古解放運動的最高統一的領導機關,也是建設內蒙古民主政府必經的橋樑。大會選出了以烏蘭夫為執委會主席的領導機構,通過了聯合會章程和一系列宣言、公報和決議等。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內蒙古自治運動的一個統一戰線組織。它的成立,為聯合蒙古族各階層人民共同爭取解放、引導各種形式的民族自治運動向正確方向發展創造了條件。

1945年12月底,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派代表前往王爺廟與東蒙自治運動組織就內蒙古的統一自治問題進行接洽。 1946年3月30日,烏蘭夫、劉春、克力更等代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博彥滿都、哈豐阿、特木爾巴根(張成)等代表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就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統一問題在承德正式開始會談。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比如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領導權問題,一方主張交給共產黨,一方主張交給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代表認為內蒙古應走 「 獨立 」 之路,但內蒙古沒有產業工人,不能成立無產階級的政黨,只能成立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由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來領導民族獨立運動,並進而提出 「 退出內戰」、「不參加國共之爭」、「獨立自治 」 等建議。烏蘭夫向東蒙代表詳細闡述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政治主張,指明這是中國共產黨解決內蒙古民族問題的一貫方針、路線、政策。他回顧了內蒙古革命鬥爭的歷史,講到幾百年來蒙古民族為了求生存,謀取自身解放,進行的前赴後繼鬥爭均以失敗告終,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蒙古民族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幫助下取得了今天的勝利。這些關於內蒙古革命的實踐和理論,許多東蒙代表聞所未聞,受到強烈的震撼,有些人開始覺悟,可東蒙的主要代表仍然不能接受烏蘭夫的主張。為了達成統一認識,除了正式會議之外,烏蘭夫等還用個別談話的辦法做細緻的思想工作。特木爾巴根曾與烏蘭夫有在蘇聯留學的同學之誼,並都是經共產國際派回國的,共同的經歷使得烏蘭夫與特木爾巴根的談話十分坦誠有效。烏蘭夫指出他們不瞭解內蒙古革命運動與中國革命運動之間的聯繫,東蒙進行的發動羣眾的自治運動是沒有前途的,不可能真正解放蒙古民族,這些道理最終說服了特木爾巴根。 經過充分的思想交流和協商,雙方的認識不斷接近,以至於連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領導人哈豐阿和特木爾巴根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認識的轉變和對其他人的說服使大多數東蒙代表轉變了立場,由此解決了民族自治運動領導權、解散東蒙自治政府和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等重大問題。這一過程直到4月2日才結束。

4月3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和東蒙人民自治政府的代表在承德舉行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即內蒙古革命史上著名的 「 四·三 」 會議。雙方共有正式代表14人,列席代表4人,其中烏蘭夫作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代表和中共中央代表雙重身份出席。會議通過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的主要決議》,擴大了聯合會的組織機構,選舉執委63人,候補執委12人,常務委員26人,烏蘭夫(雲澤)為執委會主席和常委會主席,博彥滿都為副主席。 此次會議,在內蒙古民族解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它結束了東蒙和西蒙分離的局面,加強了蒙古民族內部的團結,為內蒙古統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自此,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統一領導下,內蒙古的民族運動順利發展。 1946年5月東蒙人民自治政府在王爺廟召開第二次臨時代表會議,執行 「 四·三 」 會議決議,取消東蒙人民自治政府,成立了興安省政府和臨時參議會。興安省受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特木爾巴根任省政府主席,博彥滿都任參議會議長。同時,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哈豐阿任主任。不久之後,聯合會的興安盟分會、哲里木分會、昭烏達分會、納文慕仁分會、呼倫貝爾分會等機構也漸次成立。至7月3日,察哈爾省為推進民族自治,也將錫林郭勒、察哈爾二盟劃歸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調集大批軍隊向各解放區發動進攻,東北、華北、西北解放區逐步陷於戰火之中。當年7月,為適應戰時需要,興安省政府機關遷往海拉爾。 9月下旬,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總部也由張家口撤出,轉移到錫林郭勒盟貝子廟(今錫林浩特市)。烏蘭夫等人於10月份到達貝子廟後,召開錫林郭勒、察哈爾二盟會議,成立了中共錫(林郭勒)察(哈爾)委員會。 11月聯合會總部作了進一步調整。 基於國內形勢的變化,內蒙古自治運動和解放戰爭的發展,以及蒙古族各階層的普遍要求, 194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西滿分局向中共中央和中央東北局提出了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建議。中共中央於11月26日複電,認為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時機已經成熟,指示有關部門和烏蘭夫提出具體實施意見,進行準備。

1947年4月3日至21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在王爺廟召開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總結了一年多自治運動的經驗,對召開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和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有關事宜做了充分準備。 4月2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在王爺廟隆重舉行。除伊克昭盟、阿拉善、額濟納旗等由於尚處國民黨統治,未能派代表參加會議外,內蒙古各地蒙、漢、回等各族代表共393人赴會,其中包括工人、農民、牧民、革命軍人、婦女、青年以及蒙古族上層人士及宗教人士。在會議臨近選舉前,一些人思想出現反覆,又提出恢復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排斥共產黨對內蒙古民族自治運動領導的問題。烏蘭夫等對此開展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並進行了多方協商和充分討論,最終使會議一致通過烏蘭夫的政治報告和內蒙古自治政府自治宣言、施政綱領、組織大綱等文件,選舉產生了內蒙古自治政府臨時參議會及組成人員。 5月1日,代表大會選舉政府委員21人,烏蘭夫當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豐阿當選為副主席。 5月3日,會議結束。一個承載著內蒙古民族解放和團結夢想的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就此而誕生。

建國後,蘇聯和外蒙古國在邊境上的小動作也加劇,他們在1963~1964年預謀非法越境800多次,越境人員上至省長下至一般人員,越境後他們找舊的情報人員、與外蒙古有社會關係的人員、有反革命身份的人員蒐集中方情報,煽動一些人外逃和挑撥民族關係,等等……

引自

《20世紀的中國民族問題》

作者:王希恩


以下信息來自政府公開文件:

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外國籍學生獎學金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_二連浩特市政府信息公開_32?

www.elht.gov.cn

從這份文件我們可以看出,二連浩特市政府給外籍學生(實際上就是外蒙學生)的獎學金已經覆蓋了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再到大學全年齡段的學生,世界上其他國家有這樣的獎學金嗎?

以下是人民網公開報道,2016年433名外蒙留學生一次性分得300萬獎學金:

http://nm.people.com.cn/n2/2016/0514/c347200-28333021.html?

nm.people.com.cn

獎學金文件總則第一條第二句:「推進教育向北開放」,由此可見實際執行中該獎學金就是給外蒙學生的。

通過查詢政府的公開數據:2019年全年二連浩特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261萬元,然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1,175萬元,財政支出是收入的近七倍,那麼缺的那部分錢是誰出的呢?很明顯,是來自於中央的轉移支付,也就是全中國的每一個納稅人都給外蒙留學生掏了學費、。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門戶網站 財政數據 2019年1-12月二連浩特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www.nmg.gov.cn

2018年二連浩特市獲得國家轉移支付的數據,來自政府公開信息:

2018年度預計上級補助共計115000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 81975萬元(其中:邊境轉移支付69084萬元,錫盟補助5000萬元,返還性補助2372萬元,其他各項補助收入5519萬元),專項轉移支付33025萬元。

2018年度轉移支付情況說明_二連浩特市政府信息公開_32?

www.elht.gov.cn

補張圖:


朋友的對象是個內蒙人,蒙古族,接觸不多,說說她跟我說的幾個點吧

1.內外蒙古人承認同族不同國,除了少數人外,內蒙認同中國。

2.語言不通,說在他老家(內蒙哪裡真心忘記了),一個酒吧請了個外蒙歌手唱歌,內外蒙古人之間說話連猜帶比劃,能說明個大概。兩邊分開時間不短,互相之間口音不能說天差地別,也是很難溝通了。

3.內蒙人覺得外蒙人野蠻落後,那女孩跟我說外蒙到現在都是住蒙古包,姑娘家不關門(關門?),誰來和誰睡覺,男人睡完就直接走人。這點真心不太信,不過人家比我更有話語權,我也沒有反駁。

4.女孩直接跟我說,你知道為什麼有疆獨,藏獨,沒有蒙獨嗎?我搖頭表示不懂。她跟我說,因為外蒙古,所有內蒙古人看到了兩邊的差距,就更加認同中國。

反正,這個內蒙女孩提起外蒙多有不屑。不過認同兩邊是一個民族。本人看不出任何蒙古人特徵,一口流利普通話,蒙古語也會,但跟我說沒說普通話習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