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问题换个词。

我肚子饿了,想吃顿好的,我的身边人都吃过了,她们给我说很多现实的问题,主要就是吃饭得花钱。劳资吃又咋了?

……………………………………………………

是不是觉得明白些了?

你周围的人只是在劝你留在舒适区,但他们没有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于有些人自己根本都不会这样选择而仅仅是站著说话不腰疼。所以这个问题也算是一个真朋友的筛查器吧。

……………………………………………………

生孩子是人的基本权利,它让父母的人生完整。有的答案说「生了孩子,你的人生就消失了」,这种观点把抚育孩子当成了父母单方面的付出,看起来苦B兮兮,实际上非常狭隘。

王朔给女儿婚礼的信中提到过「你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超过我给你的付出」,辛苦却快乐,这就是生儿育女最大的收获,毕竟人生的意义在于做事而非享受。这种辛苦的快乐是电脑游戏换不来的,抖音也换不来,花容月貌换不来,三五个情人换不来,千万存款换不来。有一天当你察觉到拥抱这种苦乐的冲动在你心里涌动时,你其实已经越过了「生不生」的界限,接下来的问题只是「何时生」了。

此外,养育孩子也是一个帮助父母明晰人生目的的契机,是成年人继续成长的月考。随手举例:

1.大多数人3岁以前的记忆都是模糊残缺的,养育孩子能让父母明白自己是怎么长大的。父母的人生记忆会被孩子填补,这种体验无与伦比。

2.照顾孩子非常花时间,父母必须梳理清楚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才是必要的,哪些可有可无。那些必要的事才是生活的重点,这种清晰的思路会在父母以后的人生中一直发挥作用,让父母与自己的「随性」与「幼稚」渐行渐远。

3.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天职,做父母的都会想把最宝贵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人生经验的梳理,父母会有完善自己思想的紧迫感。

不胜枚举。

祝你早日平安达成心愿。


生了孩子,你的人生就消失了。变成完全为你孩子服务。你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么?能接受就生,不能就不生。没啥好纠结的。

真正需要纠结的是:我到底能不能接受?按照我的经验,十有八九是能接受的。因为这东西真的很容易。就像你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容易。

其实我觉得,养孩子最难的就是: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比如节假日睡懒觉,熬夜,随地吐痰,刷牙不用牙线,等等。否则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首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我愿意一辈子都不生小孩吗?如果答案是要生,再问自己,假如再过三年或五年,家庭经济条件就比现在好很多吗?如果第二个问题是否定的,那就早点生吧,毕竟32岁也比较合适,再过几年,自己又多了一层担忧,容易给自己带上大龄孕妇的帽子


让她生,让她生,让她生...

我和我老婆同岁,家有俩娃,大女儿5岁(29岁生),小儿子2岁半(32岁生),凑了一个「好」。

每天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回到家,两个娃一起冲过来,叫著「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孩子是上天的礼物


你好,单从年龄的角度和优生的角度来说,你的确该要一个宝宝了,女人在35岁以后头胎妊娠,称为高危妊娠,伴随一些孕期的风险,比如流产率增加,染色体异常增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要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从现在开始科学备孕,和老公协商安排要宝宝的事情。养孩子的压力人人都有,每个人也都在吐槽,但是孩子不也照样活蹦乱跳地?经济上、心理上都是需要做好准备的,但也不是因为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就影响你自己的家庭计划,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和过路人无关。不要因为经济问题,错过了要孩子的最佳年龄,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就永远追不回来了。中国有句古话,有苗不愁长,穷有穷养,富有富养,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是愉快和富有的一生。从自然角度来讲,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3-28岁,但是现在由于读书,工作,晚婚各种原因,很多人想要孩子都是比较晚,建议在35岁之前生第一胎,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带来的风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