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微信直播,都可以成為新的集客手段


等著疫情過後再考慮彌補就遲了

什麼時候都是現在就要開始干起,過後才可以收穫銷量。

拋磚引玉

疫情下我們能做什麼?

疫情當前,銷售雖然無法落地,但是你可以在家裡,在店裡持續不斷的獲取潛在客戶!

把眼光放長遠,現在就開始積攢,疫情過後才有可能轉化為銷量。

目前形勢來看,疫情過後大概率會有一個小的消費高峰,但全年銷售總量確會大跌。

而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重大的,疫情過後可能會面臨熱門車貨源不足。

具體可看我這個回答。

武漢爆發的這次新型肺炎疫情,會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www.zhihu.com圖標

汽車銷量這個蛋糕最近幾年越來越小,2020年格外的小。

疫情過後整體購車消費能力下降,客流量減少那麼誰儲備潛在客戶更多誰就能吃到更多的蛋糕。

在家裡、在店裡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持續不斷的創造內容在各個自媒體平台傳播獲取流量,沉澱流量。

創造什麼樣的內容?

1、客戶感興趣而不了解的(信息差)。

2、素材來源廣泛而不重複。

3、可以工業化流水化生產的。

1,2很好理解,原創內容也要工業化流水化的生產是什麼鬼?

工業化:採用模式化運作,按照一定的套路進行工業化生產,整體策劃、慎重選題、分工協作、保持風格。

具體說是可以使用相同框架填充不同素材源源不斷的生產出文章。

工業化的目的是平衡 創意、質量、效率、成本。

工業化充分的利用了創意,穩定了原創質量,提高了原創效率,降低了原創成本。

都有哪些內容形勢?

各種形式內容傳遞效率與傳遞效果對比

人有五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圖片、圖文、文字,都只能調動視覺。

音頻只能調動聽覺。

視頻可以同時調動視覺、聽覺。

所以綜合效率與效果視頻最佳,圖文次之。

內容可以在哪裡傳播?

內容不管在哪傳播其目的都是獲取流量,將平台公共的流量導入自己的相對封閉的私域流量再將流量變現,目前來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微信的公眾號作為載體。創作者與平台關係是互利共贏的,有些公共平台允許公開的導出流量,有些平台希望你在平台內發展所以要熟悉每個平台的規則。

公共流量--&>私域流量--&>流量變現

內容舉例

每款汽車銷售經歷作為素材來源廣泛而不重複,內容存在信息差屬於客戶感興趣而不了解的。經過整體策劃框架明確可填入素材反覆使用,選擇圖文的形式雖只能調動視覺,但信息傳遞效率很高,傳播受眾與潛在客戶高度重疊,工業化生產文章質量穩定。

二手車的檢測經歷作為素材來源廣泛而不重複,二手車檢車技術對於希望購買二手車的人來說非常感興趣,檢車方式方法存在信息差。文章結構經過整體策劃,風格基本一致。選擇圖文的形式雖只能調動視覺,但信息傳遞效率很高,傳播受眾與潛在客戶高度重疊,工業化生產文章質量穩定。全平台投放傳播。最後通過公眾號流量變現。

舉了三個例子,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需要謹慎選題、整體策劃、保持風格、分工協作。

你自己有什麼素材,哪些是來源廣泛而不重複的?哪些是目標客戶感興趣而存在信息差的?如何去整體策劃?

4S店可以做什麼?

有大量的車輛銷售素材

有大量的車輛維修素材

有大量的鈑金噴漆素材

有大量的車輛保養素材

有大量的事故勘察素材

任何一項拿出來都滿足素材來源廣泛而不重複,目標客戶感興趣而存在信息差。做好整體策劃後源源不斷的素材投進去,源源不斷的原創就生產出來了。最後走公共流量--&>私域流量--&>流量變現老路子利潤也就源源不斷的產出了。 拋轉引玉至此,你品,你細品。

搭車廣告我的公眾號:汽貿助手


如果宏觀政策沒有太大變化,包括但不限於國六二階段實施,購置稅優惠,各地限牌限購,二手車異地限售等;

只靠汽車行業本身,幾乎很難彌補了。

據我了解幾大豪華品牌都在研究調減年度目標,但疫情和政策目前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所以還在觀察,初步判斷疫情和政策都會在3月末4月份初有一個比較靠譜的結論。初步估計的影響是2月份幾乎全軍覆沒,3月份預計調減40%,4月份預計條件也在10%左右。這麼大的量幾乎相當於一個半月的銷量,哪那麼容易補回來啊。


等疫情過後就晚了,現在各品牌前同行已經開始努力了


預測疫情過後廠家先銷售一批庫存車,各大廠家新款推遲,先處理庫存。然後進口車價格也要大幅度降低一波,當然也基本不是近期產車。等到20年第四季度再推出新款刺激市場。


宣傳,促銷,優惠,


如果真的需要這樣的汽車,那我們的明天將會如何恐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