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題主有讀過《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嗎?漢昭烈帝劉備為什麼會稱帝,史書寫的明明白白的。因為魏文帝曹丕篡漢後,許多人都認為漢獻帝劉協「遇弒」,所以諸葛亮等人才會要求漢昭烈帝劉備稱帝,以延續漢朝的國祚的。更何況漢昭烈帝劉備使用漢獻帝劉協的「建安」這個年號一直到了「建安二十六年即公元221年」,稱帝後才改元「章武」的,這還不足夠說明問題嗎?大家都認為漢獻帝劉協「遇弒」了,漢昭烈帝劉備如果不稱帝的話,那麼難道還像謀朝篡位的魏文帝曹丕稱臣嗎?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文帝稱尊號,改年曰黃初。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謚曰孝愍皇帝。……太傅許靖、安漢將軍麋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等上言:「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咸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惟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漢有天下,曆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同樣的例子還發生在晉元帝司馬睿身上。西晉建興五年即公元316年,晉愍帝司馬鄴被漢國皇太子劉粲俘虜到匈奴漢國的首都平陽後,漢國昭武帝劉聰封晉愍帝司馬鄴為「光祿大夫,懷安侯」。雖然當時晉愍帝司馬鄴還活著,但是并州刺史劉琨、司徒王導等人仍然勸說當時還是「左大丞相、琅琊王」的晉元帝司馬睿稱帝晉元帝司馬睿是晉愍帝司馬鄴的堂叔),這也是為了延誤晉朝的國祚考慮的。晉元帝司馬睿的堂叔――西陽王司馬羕甚至都要以死相逼了,這就是眾望所歸,既然你當初接受了這些人來擁護你,那麼你就必須負起責任,做這個出頭鳥。漢昭烈帝劉備稱帝的時候也是情況類似:

〖(東晉)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春二月辛巳,平東將軍宋哲至,宣(晉)愍帝(司馬鄴)詔曰:「遭運迍否,皇綱不振。朕以寡德,奉承洪緒,不能祈天永命,紹隆中興,至使凶胡敢帥犬羊,逼迫京輦。朕今幽塞窮城,憂慮萬端,恐一旦崩潰。卿指詔丞相,具宣朕意,使攝萬機,時據舊都,修復陵廟,以雪大恥。」三月,帝素服出次,舉哀三日。西陽王羕及群僚參佐、州征牧守等上尊號,帝不許。羕等以死固請,至於再三。帝慨然流涕曰:「孤,罪人也,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鈇鉞之誅。吾本琅邪王,諸賢見逼不已!」乃呼私奴命駕,將反國。群臣乃不敢逼,請依魏晉故事為晉王,許之。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房玄齡《晉書?帝紀?第六章?晉元帝司馬睿紀》


漢獻帝禪位,雖然是身不由己,但行為就相當於自絕於列祖列宗,且他雖聰明,都是用在權術與自保,爭取自身權利,對百姓對天下,也未曾有所恩惠,那麼劉備效法光武,助宣重光,照明天下也是分內之事,漢室不可扶,我自扶。


國不可一日無君


劉備稱帝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延續漢祚。

劉協在不在世,其實不重要,哪怕劉協死了,只要曹魏那邊又重新擁立一個劉協的後人來繼承大統,劉備都不太可能會稱帝。因為劉氏江山名義上還存在,如果這個時候稱帝,劉備就會失去政治上的正義性,轉變成篡位逆賊的立場。

而一旦曹丕接受劉協的禪讓,取代了漢獻帝時,劉備就即將面臨這樣一個局面:

1,繼續不稱帝。而這樣做,劉氏江山就徹底終結,同時也就等於默認了曹魏政權的合法性,那麼劉備的政權就將成為名不正言不順的地方割據政權,失去政治上的優勢。

2,劉備稱帝。這樣做可以說是有百利無一害。首先其一,從實際上否認了曹魏政權的合法性,將曹魏的禪代由合法轉變為篡位。同時,劉備的稱帝讓漢祚無間斷的延續下來,也就將漢朝這個集團公司的招牌從曹魏手上名正言順的拿到了自己手上,這樣就在政治上處於和曹魏對等的立場上了。

在曹丕篡漢之前,劉備儘管說曹操是漢賊,但從根本上來說,他依舊頂著地方對抗中央的不利政治局勢,他只能通過說曹操是漢賊,來為自己謀取政治上的正確性。而曹丕代漢之後,劉備通過自己稱帝,就將這樣一個自己的劣勢,徹底抹消,從而站在了對等的立場上,那麼劉備為什麼不稱帝呢?


不稱帝,當大魏漢中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