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学习方面的书籍(就是讲方法论,比如如何读书),讲到一个「内化」的概念,却一直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意思?这个「内化」到底怎么理解,我查了百度百科也没有搞明白。


他人传授的或者从书中所学的,毕竟,都是信息汲取的不同方式,对于学习来说,仅为信息输入的过程,但真正掌握的应该是是信息汲取后的输出,也就是说,仅自己知道是不够的,得以某种方式输出后,才能证明您已经学到了,且会用了。

内化,其意为掌握,学以致用,外化,则意为展现,证明其结果

所以,学习是个过程,由领悟到应用的转化过程。

谢谢!


比如,每个人自己的世界观,是个比较复杂的个人系统,知识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内化就是把书上、他人的知识纳入自己的世界观系统。有一种标准,如果纳入了自己的世界观,就是内化了,如果那知识还是和自己无关(或关系很小)的他物,那么就内化的很少。当然这也要看知识本身是否值得(和价值观)。

所以内化不但在于知识,更在于自己的系统-世界观的接纳性如何。

这种纳入是将知识在自己的系统中关联、记忆、标明重要性、色彩....... 也常常带著一些转化。

针对不同的知识、书籍,内化的方式、目的是不同的。有的是工具性的,那么内化的标准就是熟练运用的程度,有的知识却是指引人的感情、意志、美丑的,这种的标准就不好确定了,怎么说呢?如果能感觉自己的情感、意志、价值观越来越美,可能就是标志了。

广告:笔记的意义和小筑笔记的作用


我们这个圈子,经常会说到「要认真学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谓的内化,就是要把学习到的理论与个人的历史实践行为、经验教训进行充分的结合融合,去糟粕、取精华,吸收固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所得,深深记在脑中和心底。以便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指导。

不知我是否有说明白,回答完毕了。


谢邀

刚好饭点肚子饿的时候答题,这和吃东西一样。内部消化

知识或者说信息就像食物,进入你的脑子,如果不能理解并懂得使用的方式就如同消化不良,不能为自所用。反之就是内化成功咯


是你学以致用了,就好像你听到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知道了做事情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好这个道理,然后从昨天只用一个小时学习到今天会自主学习三个小时。恰好你真的就「业精」了。这样,你就会内化了这个道理。


其实你不用纠结,内化这个词,内化其实就是你学习了知识,然后把知识编辑或者加工,放在你的大脑里面这个过程。

主要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编辑或者加工。

分类的方法,编辑的方法,加工的方法,这是你要学习的重点。

你要让知识在我们大脑里面留下痕迹。

留下痕迹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谢邀!

个人理解:

内化,就是变成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学习层次:知道了解,自己掌握并能运用。


内化就是把学习资料吃掉直到变成自己的骨血灵魂。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猜想如下:

1.没有内外之分的人,即心理没有界限感、没有原则的人。

2.没有内部的「空心人」,也就是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一种,比如谢娜在节目里表现的那样,非常外向,自己的所思所想全写在外面,没有心理活动。这类人没有灵魂。

3.没有外部,也就是极度内向的人。他所有的东西都是以内化的方式向灵魂流,却没有行动力。


刚刚看到关于态度和认知的内化,这里「内化」的意思是将态度和认知整合到个体更深层次的信念系统中。通俗地说,就是把别人的态度和认知,整合到自己的三观里。

借这个概念来推理学习界的「内化」,大抵意思是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你的知识体系中。当然,如果你的知识体系是模糊的,自然就没有这种「纳入」的感觉了。知识体系是什么样的?还记得某本书的目录吗?一个好的目录能给告诉读者本书的内容的大概轮廓。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能让你对该领域胸有成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