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學習方面的書籍(就是講方法論,比如如何讀書),講到一個「內化」的概念,卻一直沒有弄明白到底什麼意思?這個「內化」到底怎麼理解,我查了百度百科也沒有搞明白。


他人傳授的或者從書中所學的,畢竟,都是信息汲取的不同方式,對於學習來說,僅為信息輸入的過程,但真正掌握的應該是是信息汲取後的輸出,也就是說,僅自己知道是不夠的,得以某種方式輸出後,才能證明您已經學到了,且會用了。

內化,其意為掌握,學以致用,外化,則意為展現,證明其結果

所以,學習是個過程,由領悟到應用的轉化過程。

謝謝!


比如,每個人自己的世界觀,是個比較複雜的個人系統,知識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內化就是把書上、他人的知識納入自己的世界觀系統。有一種標準,如果納入了自己的世界觀,就是內化了,如果那知識還是和自己無關(或關係很小)的他物,那麼就內化的很少。當然這也要看知識本身是否值得(和價值觀)。

所以內化不但在於知識,更在於自己的系統-世界觀的接納性如何。

這種納入是將知識在自己的系統中關聯、記憶、標明重要性、色彩....... 也常常帶著一些轉化。

針對不同的知識、書籍,內化的方式、目的是不同的。有的是工具性的,那麼內化的標準就是熟練運用的程度,有的知識卻是指引人的感情、意志、美醜的,這種的標準就不好確定了,怎麼說呢?如果能感覺自己的情感、意志、價值觀越來越美,可能就是標誌了。

廣告:筆記的意義和小築筆記的作用


我們這個圈子,經常會說到「要認真學習……,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所謂的內化,就是要把學習到的理論與個人的歷史實踐行為、經驗教訓進行充分的結合融合,去糟粕、取精華,吸收固化成為自己的學習所得,深深記在腦中和心底。以便為今後的實踐活動,提供及時的指導。

不知我是否有說明白,回答完畢了。


謝邀

剛好飯點肚子餓的時候答題,這和吃東西一樣。內部消化

知識或者說信息就像食物,進入你的腦子,如果不能理解並懂得使用的方式就如同消化不良,不能為自所用。反之就是內化成功咯


是你學以致用了,就好像你聽到一句業精於勤荒於嬉,知道了做事情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才能做好這個道理,然後從昨天只用一個小時學習到今天會自主學習三個小時。恰好你真的就「業精」了。這樣,你就會內化了這個道理。


其實你不用糾結,內化這個詞,內化其實就是你學習了知識,然後把知識編輯或者加工,放在你的大腦裡面這個過程。

主要是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分類,編輯或者加工。

分類的方法,編輯的方法,加工的方法,這是你要學習的重點。

你要讓知識在我們大腦裡面留下痕迹。

留下痕迹的過程其實就是「內化」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謝邀!

個人理解:

內化,就是變成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學習層次:知道了解,自己掌握並能運用。


內化就是把學習資料吃掉直到變成自己的骨血靈魂。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就是這個意思。

我很好奇什麼樣的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猜想如下:

1.沒有內外之分的人,即心理沒有界限感、沒有原則的人。

2.沒有內部的「空心人」,也就是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的一種,比如謝娜在節目里表現的那樣,非常外向,自己的所思所想全寫在外面,沒有心理活動。這類人沒有靈魂。

3.沒有外部,也就是極度內向的人。他所有的東西都是以內化的方式向靈魂流,卻沒有行動力。


剛剛看到關於態度和認知的內化,這裡「內化」的意思是將態度和認知整合到個體更深層次的信念系統中。通俗地說,就是把別人的態度和認知,整合到自己的三觀里。

借這個概念來推理學習界的「內化」,大抵意思是把新的知識納入到你的知識體系中。當然,如果你的知識體系是模糊的,自然就沒有這種「納入」的感覺了。知識體系是什麼樣的?還記得某本書的目錄嗎?一個好的目錄能給告訴讀者本書的內容的大概輪廓。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能讓你對該領域胸有成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