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成,行星不行的哦


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不管是天体,还是你手边的茶杯,都有引力,只是根据质量大小的区别而有所不同。在同等距离上,引力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成正比。

对黑洞这种天体来说,行星的质量导致的引力永远不可能“过大”。甚至连许多恒星的质量都不够大。原因很简单:物质本身在受力压缩的时候,是会产生抵抗力的。

以行星的质量而言,哪怕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其质量带来的引力,最多使它核附近的氢原子成为液态的金属氢的状态。这时原子核之间的距离还很足够,电子是自由的。仅凭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就能抵抗引力。

当恒星级别的天体在自身质量的引力下收缩,“电子简并压力”就登场了。简言之,两个电子不可以占据相同的量子态,当电子彼此靠得足够近的时候,就会产生抵抗。这个抵抗力可以抗住1.4倍太阳质量的引力收缩,这就是白矮星的“钱德拉塞卡极限”。

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天体,电子简并压力不能支持自己的质量,只能继续收缩。电子此时无法存在,与质子中和形成中子。这时登场的是“中子简并压力”,整个天体全部由中子组成,大致可以类比成一个巨大的原子核,这个抵抗力可以抗住数倍太阳质量的引力收缩(有不同的估算数据)。

质量再增加的天体,物质连中子的形式都无法保持,有可能形成一种理论上的天体“夸克星”,物质以夸克的形式存在。这种天体还没有正式的观测证据。

更大质量的天体,其质量就不能再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了,只体现在巨大的引力(等价于对时空的极度弯曲)上,它周围的时空因为极度弯曲而闭合,成为一个独立的时空区域,这就是黑洞。

形成黑洞的过程不必然存在爆炸。质量超大的恒星有可能不经历爆炸而直接成为中子星或黑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