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以前的醫生,去看看現在很多醫生,有多少比例能夠對現代醫學有個很好的認識。

整個醫療體系不開中藥和中成藥的幾乎都快找不到了,如果作為一個醫生不能對這個問題有深刻認識,怎麼指望他能對保健品有足夠的認識。何況他可能還是個中醫粉呢。


1、購買保健品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情感因素,而不是理性因素!

當情感依賴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會動用一切來欺騙自己的理性。

當醫生怎麼了?當醫生就能不生病?就能讓兒女留在身邊陪伴?就能不被兒女嫌棄自己嘮叨?就能孤獨的時候有親人陪伴?就能……

在疾病面前,醫生並沒有比平常人有更多的豁免權!——而疾病,是身心皆有的。

2、這裡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中國早期的醫學教育水平了。除了一些老牌醫學院以外,建國後火速建立和普及的各層次醫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很多「醫生」,也就是個蒙古大夫,但是靠著現代醫療制度和現代藥物,倒不怎麼出大事兒。很多所謂的老醫生,上過中專醫士專業的都算正規軍了!還有海量短訓班培養出來的。過去的醫師證不是考的,是發的。90年代末才有的全國性的統一考試。之前各地衛生局自己發,可想而知會有多亂。所以,真別以為有些「老醫生」就真比普通人能多懂啥,靠黃連上清片、銀翹片、牛黃解毒丸、藿香正氣水和止咳糖漿看一輩子病的醫生我見過好幾個。其中好多還混到很高的位置——一群衛生口的領導坐一塊兒吃飯,大談怎麼開天眼見過么?所以信保健品是真不奇怪。

回答完畢~


1、 人老了,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面對的更多是衰老和無力感。面對生老病死,既有看的開的豁達一面,也有更加惜命的感覺。健康、平安,幾乎是所有中老人的主要精神追求。

2、作為年輕的子女,一般忙著為生活打拚,且身強體壯,不容易理解和體會老人的孤獨和無助感,從精神層面給與父母的溫暖和鼓舞不夠。推銷保健品的,恰恰相反,本身就是暴利,所以特別熱心,對老人主打感情牌,關心、照顧,甜言蜜語說了一火車。老人很容易就被打動了,然後,就容易忘了產品本身是否有效了。

3、人類本身都是非理性的。當你從情感上被打動被感動後,做事已不會考慮的那麼理智清楚了。有些老人買了無用的保健品以後,也許就扔那兒不用了。但他不會後悔,也不會覺得不值得。


那這些老人的子女是否常年不在身邊?或者很少關心老人?

我們公司是有做保健品的正規公司,做不過會銷上那些三無的保健品……

老總有反思為什麼,所以請了會銷的老師來給我們講解會銷的流程……基本情感付出的多,而且老年人是重點客戶,幾輪篩選下來就能基本了解老人的家庭狀況、家庭成員狀態,然後在知道基本身體情況後開始忽悠……抓住老人怕死的心態、抓住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需要人關心的心態等開始推,有幾個人老人能扛住這類的攻勢?何況,現場的話術、說辭都是設計過的帶著很多的心理暗示,一個頭腦不清楚,能帶頭拉出一堆頭腦不清楚的……

而這類的會銷推銷的保健品你會發現:持續性不長——都是新出的牌子、價格非常貴——但成本很低,估計產品價格是售價的10%都不到、銷售很熱情——比子女付出的都多,比自己親媽好像還要孝順、產品針對性很強——幾輪排查下來還不知道老人有什麼毛病?何況年紀大了總有不舒服,針對幾個重點強攻再說說小毛病不處理大毛病馬上來的理論~在來點玄學~等等等~

反正那節課上完我們嘆為觀止……還能這樣,我也算是學會了點皮毛,但是我的三觀接受不了,銷售居然還能這麼說服自己的厚臉皮」為了大愛而銷售「」不是銷售是為了愛「……呵呵噠~~反正吃這碗飯的估計自己的心態都被調整的很好

而我們……繼續按原來的方式做產品,會銷那套野路子我們是玩不了,畢竟50幾年的企業,不可能賣完這批就換個名換個地的打游擊……成本也不能支持我們這麼做,而且老總聽完會銷的課就說,還是用良心做吧…重點還是良心…

而那些做會銷的三無保健品,其實也危害到了良心商家,因為整個行業被負面消息籠罩了,而我們企業的客戶都是吃了20幾年產品的老客戶,不像年輕人會分享傳播……大背景也是頭痛的


與年長後人腦中對於激勵/回饋區塊的功能衰退有關係,具體文獻懶得查了。。。

主要原因還是怕死吧,老了容易給騙,這個很簡單的道理,唐企聽過吧,幾百塊的騙老人幾萬買。


1、我國有中醫傳統。神秘主義泛濫。

2、燒香信佛有用嗎?也算一個寄託吧。

民國到解放這段時間,中醫幾度差點被廢。解放初醫療條件極差,西醫人員極缺,迫於無奈弄了成千上萬的赤腳醫生下鄉,這些醫生能有個初中學歷就不錯了。你認為他們能有什麼科學素養和邏輯思辯能力。再說數千年的中醫洗腦,把經驗當科學,信這些東西沒什麼奇怪的。中醫本來就是保健品的發源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