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喫過的益生菌包括日本的納豆菌、美國的康萃樂,甚至有傳統的紅茶菌。

不管哪一個都需要長期服用,效果確實很好,但是如果能在腸道內繁殖,改善腸道功能,不是更好嗎?為什麼留不住呢?


第一,任何菌類都不會與人類結盟,「益生」二字不過是人類利用了它們。

第二,並不是所有的菌類都喜歡腸道。它們在罈子裏發酵的時候,那過的可是神仙日子,好喫的遍地都是,而且根本沒人和它們搶資源。腸道是個什麼鬼地方?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就忍了,居然還有SHIT!是可忍孰不可忍?


首先呢,微生物是一批非常脆弱的生命體。從食物上,經過你的口腔、食道到達胃部,被胃酸一折騰,被膽汁一調戲,九九八十一難下來,到達腸道存活的只有極少數。

然後,咱們養寵物都要悉心照顧,喂好養好。微生物咋個養法?你根本不會養。所以,有很多微生物還是會死於非命。能活下去的,都不是普通人!啊不是…都不是普通菌!

再者,食物進來,便便出去,腸道每天也是忙不停,微生物沒手沒腿,被挪個地可能一輩子都回不去了…留住它們並不容易。如果菌類都能留住,那便便可以說是一種和尿尿一樣,非常乾淨的代謝物了。所以,「益生菌」可以在腸道繁殖,但,它們可能剛定居就跟著便便走了。

另外,菌類並不是同一戰線的!它們之間的生存競爭也頗為殘酷。殲滅對方或許不太可能,但是佔地盤這就很容易實現了。這場目標點攻防戰,勝利者往往是有能力長期苟活在腸道內的菌種獲勝,畢竟人家是喫SHI的,跟你們那些喫酸奶喫納豆的怎麼一樣?

「益生菌」並不是說這些菌類有益人體健康,而是它們不會損害人體。通俗點說,它們不喫腸道,也不分泌毒素。我們請它們進來,主要是壓制一下當地的地頭蛇。打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來搶地盤,擠兌掉一些地頭蛇。不健康的飲食會促進地頭蛇細菌的增殖,人體固然有一套防禦系統壓制,但這一系統功效畢竟有限,超額運作是會加快磨損的!所以,調一批無害菌進來,和地頭蛇火併,減輕人體代謝壓力…古時候說是「圍魏救趙」、「調虎離山」、「聲東擊西」…總之就那個意思。

「益生菌」喫多了,也未必就是好事。正所謂前門驅虎,這後門進了狼!益生菌是不幹啥壞事,但你腸道並不是這麼想的!腸道不認識它們啊!比方說,昨天,每個單位體積中,每種菌的數量都在100個單位以內,不夠成威脅,腸道妥妥的。今天,哎喲我去,酸奶喝多了,單位體積乳酸菌含量超標,達到了150個,腸道一驚,認為事情並不簡單!為了避免乳酸菌起義,它決定向腹腔索水,用於沖走數量過多的乳酸菌,於是你就…「咕嚕咕嚕咕嚕咕嚕」…進廁所了。

同理,如果你腸道發現大腸桿菌或者某某菌的數量異常增加,那它也會抽水沖刷…這就是日常的「細菌性腹瀉」。不過呢,真正的情況比這個更加複雜,腸道識別的並不是細菌數量,而是細菌團體的行為。準確地說,細菌多了才會觸發某種現象,這種現象纔是腸道的識別目標,有可能是毒素、有可能是其他刺激性物質…所以,某些情況下,即使細菌數量沒達到危險係數,也會拉肚子…比如突然喫了特別辣的食物,辣椒素不會被消化分解,它們會刺激腸道,腸道感覺不舒服,就會抽水沖刷…

總之,腸道不是什麼智能的器官,它們都是按既定的規矩來辦事的。幾千萬年來的進化習慣,制衡著腸道菌平衡。正是因為腸道不智能,所以我們要發展醫學,用智慧去幫助制衡;用智慧去減輕腸道的壓力…這句話啥意思呢?

健康飲食,從我做起。


除非你碰巧在喫抗生素把細菌殺掉來騰出空間,否則腸胃早已被各種各樣的細菌佔領,作為外來者的益生菌得先攻佔領地才能落地生根,這是第一個難題。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種類雖然繁多,但它們多是從商業角度出發,被選中來生產的菌種多是因為容易量產,不一定能順利適應人體腸胃,這是第二個問題。

益生菌也是需要食物的,但它們絶對比我們挑食,很多益菌需要依靠發酵纖維素來提供能源。若你的飲食多肉少菜,益生菌們都會餓死,自然無法在腸胃落地生根。

成功的例子不是沒有,例如這個印度鄉郊順利推行的研究是嘗試了好幾個菌種才找到能較好地依附在腸胃壁的乳酸桿菌,再在飲食中加入一種糖分作為細菌飼料,這才順利令菌種在嬰兒的腸胃生長並維持四個月之久。


有些菌株是不能在腸道內定植的,但某些特定的益生菌是可以的!

只不過益生菌也會更新換代,如果你在停用益生菌後胡喫海喝不注意,體內有害菌又會大量繁殖,這時候才會建議你長期補充益生菌。

如果你本身飲食健康規律,在服用堅持益生菌6個月以上後,腸道的改善會很出色,後續偶爾補充一點點就OK了。

還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是食品,不是藥物,不要認為我們只在生病的時候才需要它!

發佈於 2019-08-2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不知道耶不知道耶?

浙江大學 內科學碩士

這個問題問的真得很好!腸道菌羣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人認識到!而且研究也很火熱,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糞菌移植後其腸道菌羣的多樣性明顯增加和供者表現類似,但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菌羣的多樣性逐漸減少,最後衰減成和原來(糞菌移植前)一樣,這提示著我們腸道菌羣的多樣性和其本身的腸道環境有關係。還有一篇重磅文章記不太清了意思也是有些人的腸道環境適合益生菌以及豐富多樣的菌羣生長,而有些人的腸道環境就不適合這些益生菌,就是長不起來,其中腸道內環境具體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和認識。


這個問題問的真得很好!腸道菌羣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人認識到!而且研究也很火熱,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糞菌移植後其腸道菌羣的多樣性明顯增加和供者表現類似,但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菌羣的多樣性逐漸減少,最後衰減成和原來(糞菌移植前)一樣,這提示著我們腸道菌羣的多樣性和其本身的腸道環境有關係。還有一篇重磅文章記不太清了意思也是有些人的腸道環境適合益生菌以及豐富多樣的菌羣生長,而有些人的腸道環境就不適合這些益生菌,就是長不起來,其中腸道內環境具體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和認識。


1 益生菌的正確服用方式是,飯後,一日一次,堅持服用,最好不要斷斷續續的。

2 沒事別喫抗生素,抗生素殺益生菌的。

3 均衡飲食,給益生菌養料。

這樣基本上按療程,一到兩個月,是可以實現益生菌定植的。

停服以後馬上失效的那是瀉藥


益生菌雖然重要,但是沒必要刻意補充,經常喫點Kefir克菲爾酸奶或者益生菌酸奶就行了。

編輯於 2019-09-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拜芮爾益生菌拜芮爾益生菌13046005132

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如果你體內服用了抗生素,那麼抗生素的話,可能會把體內所有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全都殺滅。

第二個就是你體內的益生菌補充的數量太少。

第三個就是益生菌它需要靠益生元來維持他的一個活性,益生元相當於益生菌的食物,如果沒有益生元或者益生元數量太少的話,體內的益生菌的數量也不會很多。


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如果你體內服用了抗生素,那麼抗生素的話,可能會把體內所有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全都殺滅。

第二個就是你體內的益生菌補充的數量太少。

第三個就是益生菌它需要靠益生元來維持他的一個活性,益生元相當於益生菌的食物,如果沒有益生元或者益生元數量太少的話,體內的益生菌的數量也不會很多。


那也得敵得過胃液的ph2.0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