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看你對 「成事兒」 的定義,看你到底追求些什麼。

如果你的定義是,平民百姓創業成功會所嫩模祖孫三代實現階級飛升,那就很遺憾了。這種 「成事兒」,最大的相關性是狗屎運(即沒有相關性,ε);其次是原生家庭出身和資源(即等同於狗屎運,ε);再次是慾望(即到底追求什麼);以及,節操值不能太高。聰明和努力,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我國也從來都不缺又聰明又努力的人,但他們的統計上限也就是高薪職員到頭了。

如果你定義不是這個的話,那麼聰明確實很可能指向更為成功。更加聰明,就更有可能讓人更快看到事物和情境的內在和根本規律,更有可能投入更少的資源,更少的時間,達成相似甚至更好的結果。非要打個比方,「更聰明」 類似於同樣一個任務,別人不會用透視表,而你對此爐火純青。別人需要996才能完成的事情,你855就搞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在自家陽台買個天文望遠鏡看星星。

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 「更快看到事物和情境內在根本規律」 的能力,可以使得相當一部分聰明人,因為更早也更深刻地意識到了第一段中的內容,而主動選擇了該追求什麼才是最優,該如何定義成功才更合理。

結果就是,1000個人去追求會所嫩模了,但999個人最終的結果,可能還不如聰明人主動選擇在自家陽台看星星。聰明人很輕鬆地實現了其他人賣命才能實現的結果,甚至實現了更好的結果,即達成了高得多的瓜豆比,自然是如假包換的成功無疑。

當然,社會始終需要有源源不斷的 「999個人」 去當炮灰,以維持經濟體的動態發展。所以我們才會日常反覆拿那 「一個人」 說事兒,同時徹底忽略 「999個人」 的結局,以此維持一種 「我也能行」 的幻覺。

總之,以上說法的存在範疇,僅是有關個體的選擇,個體的利益最優,而無關群體的綜合福祉。

但就算有關群體的綜合福祉,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讓更多的年輕人能 「聰明」 地主動選擇不去當內卷奮鬥逼,恰恰是經濟體飛升的關鍵因素之一。即,讓更多的人,最好是聰明人,能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去主動選擇 「在陽台上看星星」。然後總會有 「看星星」 看得極為出眾的個體,被篩選出來,進行現代化的資本包裝,將其產品化,推廣到全球去高附加值花式割韭菜。

我們反內卷,提倡路徑的多元化,對今天的中國來說,絕不只是為了個體的福祉,也決定著經濟體的前途。優秀的企業,理應是站住了技術或認知的頂端地位,全球收割,躺著賺錢。而不是,靠著壓榨最後一滴機械勞動生產力,以保證有限的相對競爭優勢和邊際效用遞減。

當然,以上所說的一切,都是建立在 「真聰明」 的假設上。如果 「你」 本就是個大笨蛋,那麼很可能你會覺得小笨蛋也是聰明人,甚至會產生只有小笨蛋是聰明人,真聰明的人是笨蛋的錯覺,因為你笨到只能體會比你少笨一些的人比你聰明。由此說來,回到一開始,第一段中所定義的成功,確實不需要一個人真聰明。畢竟,人群的主體,是95 - 105。想割這群人,「你」 最好是110 - 120。如果你是130甚至是140,那真割不動。這也正是很多真聰明的人的典型限制之一 — 他們對 「一般人到底有多蠢」 缺乏想像的直覺和勇氣。

在這種情況下(「你」 真的是130或140),最優選確實是,或者別去割韭菜,而是去搞些真的大情懷,讓世俗的 「成功」,即會所嫩模,成為 「你」 追求情懷的附產物。或者,聰明的 「你」 確實該聰明地選擇在自家陽台看星星。


聰明和成功,沒有「必然」聯繫!

2014年,當時喜歡看《最強大腦》,有一天晚上,我登錄了當時「門薩」的網站,做了測試,智商接近150,高興之餘,我還發了朋友圈,因為太興奮:

實際上,門薩的會員,並不全是高知人群,教師、農民、工人、醫生,都有。

昨天半夜,我測試了自己的情商(EQ),測完之後,還發給我愛人:

上帝是公平的,他把各種禮物:智慧、誠實、善良、健康、速度......等等,分給世界上不同的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至少一兩條本事,但是,成功需要的因素,遠不止這一兩條!

我們看到太多的聰明人,結局並不好:

1:聰明沒用在正確的地方:劉招華——天朝版的《絕命毒師》

2,恃才傲物:楊修之死!——領導常說:你是領導還是我是領導?

你確實比領導聰明,但是,刀在領導手上啊!提高情商,在領導面前秀智商,就是拿領導當傻瓜!低情商的,建議看看《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正版 卡耐基經典著作 社交心理溝通技巧暢銷淘寶¥ 19.80去購買?

3,功高震主: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4,過於自負:關雲長敗走麥城

5,獨斷,不聽人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不可謂不聰明

6,生性頑劣,到處惹是非!——孫猴子,聰明不?

職場有句話,大家都知道——殺掉小白兔。就是要殺掉「小白兔」這樣的員工。但是這句話,完整的原話是——「野狗和兔子要被殺掉!」,兔子安逸,沒有多少價值,佔用公司資源。

野狗呢?戰鬥力強,能力強,但是不服管教,無視組織紀律,以為能力強就為所欲為,破壞組織團結,行為影響不好,尤其不利於管理者管理!所以,要給孫猴子整個緊箍咒。但是現實中,哪兒有「緊箍咒」這種東西?

7,缺乏後天的努力和培養——傷仲永!

有多少少年成名的選手,過了平平淡淡的一生?

8,無所追求!

唉,在北京,有多少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在一個公司安安穩穩拿著月薪8000做普通職員?當然,他們活得很幸福就好,沒有誰規定才華橫溢的人就要有大成就。

聰明的人,如韓信、楊修、馬謖,他們不平庸,結局不好,但也算對得起他們的智商了。

但是更多的一事無成,僅僅是在向我們證明:成功,僅僅有聰明是不夠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情商、機會等等一系列因素。

反觀成功者,無一不是努力和堅持:

劉邦比不過項羽,可是蕭何、韓信、張良為他賣命!

陳友諒一代梟雄,不可謂不聰明,還是朱元璋扛得住;

曾國藩聰明嗎?謹慎再謹慎。

曹操比得上郭嘉、荀彧?

更不用說長征2萬5千里,這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

最後,送大家一段雞湯,電影《大創業家》里的一段話:

堅持,世界上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堅持;

天賦不行,沒有什麼比失敗的天賦異稟者更平常;

天才不會,無法實現目標的天才早就是陳詞濫調;

教育不會,世界上充斥著高學歷的傻瓜;

堅持和決心使你不會被任何東西打倒!

如果有人背後議論你,莫名其妙看不慣你,給你使臉色,怎麼辦??

www.zhihu.com圖標


大家應該都看過《阿甘正傳》吧。


你們對阿甘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傻人有傻福的傻子」、「主角光環的美國精神代表」、「草根逆襲的傳奇人物」、「功成名就來接盤的老實人」……


對這部經典影片,網上有許多或正能系或暗黑系的解讀,作為一個倒雞湯人士我就不炒勵志冷飯,今天就說說,阿甘這個角色所影射出的「傻子理論」。


阿甘的成功,到底是運氣、天賦、造化,還是什麼更本質的東西使然?


其實是因為他傻。


《阿甘正傳》有許多經典台詞,但我最喜歡的一句其實是——


(圖片來源《阿甘正傳》)
(圖片來源《阿甘正傳》)

「媽媽說,做傻事的才是傻子。」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做傻事的才是傻子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叫「傻事」。


把鍋蓋頂自己頭上繞著操場跑一圈?貼牆倒立把手插在鼻孔里喝水?


不,這都不叫傻,這叫比較閑或者有特殊想法,沒準兒人家玩的就是行為藝術呢?


覺得傻的只是看不懂的局外人而已,或許當事人是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有著明確的做這種迷惑行為的動機。他們不覺得自己傻。


這裡指的「傻」,是對局內人,也就是對你自己而言的傻。


真正的「傻事」,應該叫:


明明做著與自己的初衷相違背的事情,但自己卻對此渾然不覺又毫無自我覺察度,自以為自己做得沒毛病。



揪著自己的羊毛讓人薅,被別人賣了幫著驗鈔機數錢,當著別人的韭菜給自己澆水……


做傻事的人,不在少數。隨便舉個栗子:

有的男生在女生宿舍樓下捧著一大束花擺蠟燭,拿話筒喊麥告白,就有女生衝下樓熱淚盈眶的接過花說「我願意」。


這叫通過公開告白來確定關係。


但有的男生模仿做個一模一樣的陣勢,結果把人家女生吵得鬼火冒,脾氣好的會下樓發張好人卡,脾氣差的衝下樓就是一巴掌擾民警告。


這麼公開告白就叫性騷擾。


雖然初衷都是跟喜歡的女孩子告白,但因為環境、鋪墊、感覺的不同,同樣的行為有人就會做成違背初衷的傻事。被拒絕還不算很傻,最傻的是被拒絕了還在自我感動自己真情一片,她卻無福消受。


真正的傻事,都來源於自我認知太淺或太深,以致於無法分明當下環境中最該做的到底是什麼,最後一著急就東施效顰隨大流,做了個不適合自己的決定。



18 歲沒考上大學就出去搬磚不傻,傻的是畢業後進個不匹配自己的企業混吃等死。


什麼問題都愛逮著人問也不傻,傻的是一個人悶頭苦幹連做錯了都不知道。


好啦,既然你知道什麼叫做傻事了,我們再來說個反直覺的事: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反而越容易做傻事?

無定力的人,越聰明就越平庸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有段話:


「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諳於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與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會,那麼不論從理智還是道德的角度來考慮,這都是一個不好的跡象。這預示著他的本性平庸。」


阿甘是個傻子,但卻從來沒有做過傻事。


傻事的判斷標準,是違背了初衷而不自知,但阿甘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初衷。


而之所以他做過的事情都沒有變成傻事,都是因為他足夠有定力。


1、阿甘的定力,讓他保持著對生活的鈍感力


阿甘相當佛系。


「Nothing just happens, its all part of a plan(沒有事情隨隨便便發生,都是計劃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一切磨鍊苦難他都欣然接受,他對生活別無所求的熱愛,保持著「鈍感」,忽略那些對自己不友好的部分。



但聰明人往往是無法保持鈍感力的,他們總是想從生活中洞察,探索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我應該不算比較蠢的人,目前跨界學了不少領域的知識也小有內容積累,還經常有讀者誇我有天賦或者好學(怪不好意思的),但我也感覺到了「聰明」所帶來的代價。


厚臉皮用我的感覺舉個栗子,「頓悟閾值低」,這是我的感覺。


我習慣分析了,無時無刻都試圖從身邊發生的任何一件小事上,去找到更大的邏輯和道理。


看一篇文章,我想拆解出作者寫作的萬能結構套路,在菜市場買一根蔥,我想找到大媽講價的話術邏輯……


但認知角度太多,這就導致我對同一件事物有著多種不同角度、很多時候會是不兼容、甚至是矛盾的認知,結果讓我無法理出頭緒究竟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最對的。


而這一點,是導致人行動力低下,也就是拖延症的一個重要原因。


2、阿甘的定力,讓他不芥蒂世事變數


第一眼看到問題時,我想到了《三體》中的楊冬。

楊冬是葉文潔的女兒,從小就天賦異稟,遠超一般人。大劉花了許多筆墨去描寫她,但也僅僅如「科學邊界」里的其他科學家一樣,是被智子設局所迷惑而自殺的。

當年我第一次看到這裡時,年少無知,也就真的這樣相信了,我還在為楊冬惋惜,這樣一位天才,竟被短暫的假象所迷惑,得出「物理學不存在」這樣的驚天觀點,枉死一場!

真傻!

直到後來,大概是第二部的開頭,楊冬的最後描述:

以楊冬現在的精神狀態,她本來根本沒有心思談這些和看這些,但就在綠眼鏡去掉數學模型中的生命選項時,她的思想突然有了震撼的一閃念,現在,她終於問出了那個可怕的問題:

「那宇宙呢?」「宇宙?宇宙怎麼了?」正在關閉模擬進程的綠眼鏡不解地問。「如果有一個像這樣的數學模型來模擬整個宇宙,像剛才那樣,在開始運行時把生命選項去掉,那結果中的宇宙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當然還是現在這樣子了,如果結果正確的話。我剛才說的生命對世界的改變僅限於地球,宇宙嘛,生命就是有也極稀少,對演化過程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楊冬想說什麼但終於沒說出來,於是再次同綠眼鏡告別,並努力向他露出一個感激的微笑。她來到大樓外面,仰望初現的星空。從媽媽電腦上的那些信息中可知,宇宙中的生命並不稀少,宇宙是很擁擠的。那麼,宇宙現在已經被生命改變了多少,這種改變已到了什麼層次和深度?後一個問題尤其令楊冬恐懼。她知道已經救不了自己,就停止了思考,努力把思想變成黑色的虛空,但仍有一個最後的問題頑固地留在潛意識中: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嗎?

再到丁儀臨死前的對話:

丁儀接著說:「在危機初期,當智子首次擾亂加速器時,有幾個人自 殺。我當時覺得他們不可理喻,對於搞理論的,看到那樣的實驗數據應該 興奮才對。但現在我明白了,這些人知道的比我多,比如楊冬,她知道的 肯定比我多,想得也比我遠,她可能知道一些我們現在都不知道的事。難 道製造假象的只有智子?難道假象只存在於加速器末端?難道宇宙的其 他部分都像處女一樣純真,等著我們去探索?可惜,她把她知道的都帶走 了。」

這個時候,我才幡然醒悟,楊冬才是這部小說里最最恐怖的。

她早在故事開始之初,就由三體人的智子推測出宇宙中的定律早就被修改過,進而看到了故事的結局,看清了物理的虛無和宇宙的最後真相。

而幾百年的人們目光還局限於三體人身上。

比起章北海看破了人類必敗的事實、羅輯悟透了黑暗森林法則,以及窮盡辦法想延續人類文明火種的這些英雄來說,楊冬看的太遠了。

眾人皆醉,唯她獨醒,她完全可以麻痹自己,再次入睡,但她是高傲的,站的太高了,所以她拒絕了,選擇了自殺。

你說她傻嗎,不傻,傻的是我們。

這不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極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該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子做才是對的,是完美的,是最好的,是無懈可擊的。人家不按你的想法做就是傻,就是笨,就是憨。

就如題主所想,你眼裡的「成功」該是怎樣的?

資產得千萬以上吧,有自己的公司,最好還有一套別墅,不對,豪車嫩模也要有……

那是你眼裡的好嘛。

人家的「成功」 無非就是上班摸魚下班吃雞,無聊去河邊曬太陽,時不時哼上一句:偶滴老噶,就組在這個屯……

結果你說:

你這麼做沒用,終將一事無成。

人家什麼話都不說,

朝你笑笑,

哈哈哈。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並非「聰明」就不能一事無成,因為「追求」不同,「成事」也不同,如果楊冬的追求只是活著,又何必自殺呢。

我們只需做好自己。

沿著自己的心,自己的道,走下去,在這條路上,會有很多人質疑你,說你傻,說你笨,說你憨,但你無需理會,加大步伐,前進……

(前提的是,這個人是「真聰明」 )

以上。

希望我的思考分享能夠對各位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如若覺得不錯,不妨點個讚唄~


回答過類似的,再答一次。

初期如果太過聰明,學習方面太過順利,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掌握了,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一路坦途,慢慢地就喪失了正常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心態。一旦學習任務難度超過了僅靠聰明可以搞定的程度,那打擊一定是毀滅性的。這時候持續性努力和養成良好習慣和方法的普通人的優勢反而會體現出來。

最後,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