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如果想要成功的修炼就一定要从静心开始。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静心,静心才会成功。

举个简单的例子:

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了获胜,用了一计叫做破釜沉舟。

当然,与其说是计谋,不如说是一种静心的方式。

破釜沉舟,为的是让战士们放下一切生的希望,断了自己的退路,让战士们只有往前冲的信念,这样才能胜利。

其实,修炼也是同一个道理,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开始修炼。

如果静不下心来就开始修炼的话,结局往往是很危险的。

我曾有过一个师哥,闭关几年验证自身愿心,结果一直到出关之日都没有想通。

而他一直没有相同的原因就是心存杂念。

出关之后左右一看,周围早就物是人非了,自己的亲人都有所疏远,科技的便捷也跟不上了。

他一时没有想通,选择了自尽。

无法静心修炼,或者说心性不好的人修炼的话,往往会坠入邪魔外道,被自身心魔所扰,导致损耗福缘招惹因果,那可不是这一世就能还清的。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诸葛亮的名言:

第一句,「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既能屈能伸,著眼大局,广泛咨询,摒弃前线。

第二句,「非宁静无以致远」


跟我一起读一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大甲曰:」帝典曰:」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康诰曰:」诗云:」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诗云:」子曰:」诗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舅犯曰:」秦誓曰:」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补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