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接触mlb,有些看不太懂,比如有一条规则是进攻一方上垒,防守一方用手拿球触碰到上垒一方的身体,该名上垒队员就算出局,这好像叫触杀。

问题来了,我经常看到有些防守员追著上垒员跑,结果没有碰到人家。反到先让人家触碰到了垒。

那他如果老老实实在垒上站著,或者是守在垒附近不就好了吗?垒就那么大点地方,你用身体挡住,他不就怎么也碰不到了吗?

谁可以帮我这个新人解答一下?


有要求。

虽然通用规则解释了什么是一二三垒手和游击手,但规则不是死规定,由于允许野手自由移动,所以实际上出现了针对不同类型打者的移防布阵,移动位置,针对性防守不同打者击出的球。

垒包所占的地方是很小,但是整个内野防区却大多了,按照通用规则里解释的二垒手和游击手的站位,其实防守方是绝对很难防守得了内野滚地球的,因此内野野手的移防布阵在近年来逐步成了主流。

一般来说,打者击出同方向的滚地球是多数现象,而击出反方向的滚地球是少数现象。也就是说,右打者更有可能击出二三垒之间的滚地球,而左打者则是会击出一二垒之间的滚地球。

如果你是教练,面对这样的一个从数据上来说更有可能击出二三垒之间的滚地球的右打者时,你会选择怎么样的防守策略,是按照通用规则上说的来,一垒手站一垒垒包附近,二垒手站一二垒之间,游击手站二三垒之间,三垒手站三垒垒包附近,还是说选择移防布阵,让你的野手队员活动活动?毫无疑问,答案是后者。

一般的做法是:三垒手站位基本不变,游击手站位要往三垒手靠拢,确保两者的最大防守空间要能重叠,二垒手负责镇守二垒垒包附近的区域,要能和游击手及时协作,而一二垒之间的区域则交由给一垒手负责。如果遇到更极端的一些打者的话,防守方甚至会选择放弃打者的反方向防区。

针对左打者的移防布阵一般就是反过来了。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左打者,防守方放弃了内野左方向防区,四名内野手集体防守内野右方向防区。三垒手镇守二垒垒包但是站位靠后,一垒手镇守一垒垒包也是站位靠后,而二垒手和游击手可以说已经到外野防区了。这样布阵的目的就是要及时拦截打者击出的一些偏深远的滚地球。

再来看看这张图,防守方道奇摆出的骚战术,一二垒之间直接站了四个野手,这样的目的就是在针对一些极端型的打者。如果不是教练有问题,那就是打者的确是有些极端了,以至于道奇队选择摆出这种防守布阵。(感谢 @Wang Bruce 的在之前回答中的配图)


但是正如其名,移防布阵相当于要放弃某个方向的内野防区来作为补强另一个方向的防区的野手阵容的代价。也就是说,缺点也很明显。无论一个打者再怎么极端,哪怕有99%的情况下能将一个低角度的来球击出成同方向的滚地球,可他往往还有1%的情况会击出反方向的滚地球。而移防布阵往往不能针对的,恰恰就是这1%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个赛季(2015-2020)中,针对左打者的移防布阵比例要比针对右打者的移防布阵比例要高得多,针对左打者的内野移防布阵防守已经非常普遍。在2020赛季期间,有超过一半的左打者打数都因为移防布阵而出局。

而大量的数据表明,相较于更容易被移防布阵针对的左打者而言,右打者并不容易被移防布阵所针对,但尽管如此,针对右打者的移防布阵策略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球队所使用。从2017年到2020年,针对右打者的移防布阵比例从6%一直增长到了约23%,增幅为283%。

这样针对右打者的移防布阵策略的的确确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在2015-2020年赛季中,右打者击出的为同方向滚地球时的打击率从0.265一直下降到0.239,而击出的为反方向滚地球时的打击率则从原先的0.253一直升高至0.311。也就是说,虽然右打者也的的确确是被移防布阵的防守站位给影响到了,但是打穿布阵的可能性也高了。

在今年的国联冠军赛决战中,第三局下半局,两出局二三垒有人,道奇捕手Will Smith(右打者)上场打击,他从Ian Anderson手中击出了一个反方向的滚地球,直接穿过一二垒,穿到外野防区。尽管二垒跑垒员Max Muncy回本垒时与勇士捕手发生冲撞,但主审认为他的滑垒没有问题,因此判了Safe,这样的话道奇就把分给扳平了。

当时勇士的内野移防布阵正如我上文提到的那样,二垒手Albies站到了二垒垒包左侧,这样的话其实右侧就空出来了,而一垒手Freeman的站位则是在一垒垒包附近,并没有走到一二垒之间,这样的话,这个区域的大部分就空出来了,没有人防守。而这颗滚地球就是从这个区域穿了出去。

当然了,勇士选择这个防守策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几年来,Will Smith击出的滚地球的确是有很大可能打到同方向去,所以Albies没有保稳选择站二垒垒包右侧,而是站到了二垒垒包左侧去。结果,天不佑勇士,低概率出现的事还是出现了,正如道奇在这个系列赛的大比分让二追三完成大逆转一样。

所以,尽管针对右打者采取移防布阵的防守策略不无道理,但是总教练该如何使用这个风险性较大的策略仍然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听捕手的就是了,他会根据打者和场上跑者的特点进行配球和战术安排,不同的跑者和不同的垒位有人,防守人员的站位和移动都不一样,不然怎么靠几个人堵住那么大的场地啊


先稍微纠正一下,触杀是跑者在向下一个垒包推进的过程中被守备球员用拿著球的手套或拿著球的手触碰到跑者身体的任意部位,不只是用拿著球的手。(可能这么说也不太全面)

常规的站位,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守备范围来站的,而且一般都会在垒包周围。但守备球员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是按照各自的常规站位来守备的,防守方会根据打者的打击特点,结合打击分布图、场上情况等来采取相应的守备,也即移防布阵。一般来说,移防布阵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也有打者打出与移防布阵方向相反的安打或打穿移防布阵的安打的可能,毕竟棒球本身的不可控因素很多。而且,移防布阵也有比较极端的方式,比如四人外野、五人内野等。

个人观点,可能不太全面,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以上。


看打者习性和现场垒包上的状况吧,比如垒包没人,打者是左打拉打型,那么内野外野就要靠近右外野布局,再比如比分很接近,得点圈有人,那就要趋前防守…


不漏球不失误躺著也不会有问题,不过没啥人做的到,所以还是从常规开始吧


分触杀和封杀两种,强迫进垒的(比如你打完球,必须 要去一垒)的情况,这时候用只要封杀就可以,也就是说只要防守球员接到球自踩垒包就可以让进攻方出局,无须触到对方身体。

进攻方非强迫进垒的时候,(最简单的理解就比如盗垒的时候,他的有效垒包可以是一垒也可以到其他垒包)就必须触杀,也就是你提到的追这进攻球员跑的情况,就必须触到进攻方球员才可以

你刚开始看 简单理解就是,强迫进垒和非强迫进垒的区别。强迫进垒用封杀就行,非强迫进垒就必须触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