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温了《步步惊心》,以前挺看好四爷和若曦的。但是长大后在看,看法改变了很多,突然觉得最爱她的人还是十四爷,从相知到相熟,就连吵架都有一种欢喜小冤家的感觉,在若曦决定离开皇宫的时候,拚死带走她的是十四,原本十四和皇上的关系非常紧张,别忘了,他的对手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呀,可是看著若曦,他竟没有一丝害怕,义无反顾的只想给若曦最好的。反而觉得四爷的爱真的充满压抑的,甚至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一步步的伤害了若曦最重要的人,玉檀,李公公,这样的爱实在受不起,即使为了她好。

你们觉得谁更爱若曦的呢


我觉得大家都忘了一个人——康熙啊!!!!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不觉得,长大了细品,康熙是真的拿若曦当女儿的。他为若曦深谋远虑的程度相当令人震惊…

1.太子向康熙要若曦当侧福晋未果。其中肯定牵扯不少政治因素,但我觉得康熙也是为若曦考虑了的。一个是太子好色成性并非良婿,二是太子这边刚一说要人,若曦就病的不成样子,康熙能不知道她想什么吗?多多少少还是顺从了若曦的心意,舍不得罢了。

2.给若曦指婚。以前觉得这指婚简直就是棒打鸳鸯啊,可是长大了再想,妈的简直圣明!!!!试想若曦要是跟了十四,那结局一定比跟老四好…应该能平平安安到死吧…我真的觉得客观来讲,若曦和老四一点儿般配的地方都没有…老四心狠手辣阴郁无比,若曦却多愁善感,这两个属性就把人往死里逼啊…可十四就重情重义活泼开朗多了才不会那么对若曦呢。年龄上十四和若曦也更般配啊。。

3.发配浣衣局。这事以前总觉得单纯就是惩罚,后来想想,康熙也是为了若曦著想了的(呜呜呜呜呜父女情…) 若曦抗旨不肯嫁人 就不能顺利出宫离开他…要知道所以这种等级的宫女,如果真的伺候康熙到死,到头和李德全一样只能带著一堆秘密一头撞死吧…康熙还是舍不得啊抗旨这么大的罪都没舍得若曦死还给孩子支开了保全一命啊呜呜呜呜…

4.最后十四求指婚,康熙还是应允了。到头来康熙还是没有记恨若曦,还是给了她一个保障,一个好归宿…这不就是老父亲的心吗呜呜呜呜…

小说开头康熙说过一句话,说若曦让他想起了十格格 我觉得从这些事儿看康熙他老人家真是拿若曦当闺女啊 太宽容太包容了 不管是谁的影子吧 真真切切全是老父亲的心 若曦要是听话可能也最后可能不会过得那么辛苦了…

——————————-

补一条!这样来看的话康熙还让抗了旨的若曦嫁给实质上的储君保她一世荣华富贵真是太感人了…嗷呜。。

————————————

不过要论谁最爱…这还真是个难题。

我只知道绝对不是八爷最爱。并不是因为老八没有因为若曦放弃争夺皇位,而是刚开始他的爱就不纯粹,我相信他对若曦的爱里藏著无数对若兰的爱的遗憾,与若曦相处的时间也无数次在闪回若兰。而已。甚至只爱年轻时美好恋情的回忆,若兰亲手打碎他的梦,他想用若曦再拼起来,仅此而已。与其说是爱若曦不如说更爱若兰。分手之后种种一是看在若兰,二是,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姐夫对妹妹的帮助,没有男女之爱。

我写康熙这个line真是突发奇想,康熙的爱最隐晦,最深沉,打算的最长远。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推敲起来,全是对若曦好。估计若曦自己都没明白过来吧,因为在她的视角里面,经历过十爷赐婚,对皇权只觉得是禁锢,也觉得自己只是个奴才,怎么会想到皇上能给自己考虑这么多。这也太父女line了,就像小时候觉得家长管也是禁锢结果长大发现都有道理…


哇塞,我最近又刷了一遍步步惊心,之前一直没敢看,因为最后一个个都死了。

这一次我看的很仔细,我觉得其实四爷,八爷,十三,十四都是不同程度的喜欢若曦。

先说四爷:其实四爷对若曦的爱是很真挚的,而且他知道若曦需要什么,知道若曦心中的丘壑,但是他和所以分和平主义是违背的,应该说是两个世界观的冲撞了,若曦向往自由但是在四爷身边并不能实现,若曦向往和谐,但是在四爷身边却要时刻紧张,两人都不认输,都很撅,虽然心里都知道对方爱著,但是就不去解释,所以若曦最终变成了若兰。

若兰其实就像当年的若曦一样活泼,但是八爷府那四方天地困住了她,慢慢让她变得沉默寡言,若曦曾经问过若兰为何不开心起来?若兰也是无奈,因为是长年的压抑,误会造成了这样,若曦又重新走了若兰的道路。

四爷爱若曦,爱的是非常克制的,因为他还有事业,所以他并不能去分心照顾若曦的情绪,加上若曦她太敏感了,其实若曦和若兰性子很像,敏感细腻,若曦还很聪明,但是她有一个缺点,身为穿越过去的人,她好像给自己肩负了一个重担,她知道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身边的人走了,她觉得应该是她的原因,背负了太多,这应该是慧极必伤。

所以四爷上位必定要除去很多人,这和若曦违背,所以两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厚。

四爷对若曦的爱是克制的,是传统的,相夫教子和其他女人友好相处。但是如果一开始若曦就是那样的性子,他又看不上。而且他会让所以难过也不去解释,让她每天生活在忧愁中。(也许是实在抽不出精力)

再来说八爷:我一直觉得八爷喜欢的是当年的若兰。

对于八爷,一开始若曦就不会和她在一起,因为毕竟是姐姐的丈夫,这和若曦一个现代人的价值观是不符合的,而且我一直觉得若曦对于八爷是一种感激加爱情的,因为八爷在若曦跟前一直是温润可靠的感觉,可以替所以解决很多事儿。八爷和若兰的对话可以体现出对若兰的深爱,但是两人之间隔阂很大,基本上交流无果,所以看到若曦就跟看到当年的若兰一样,有一种过去时光的滤镜,若兰走后思念加爱都寄托到若曦身上,所以八爷的爱其实不纯粹的,八爷和四爷其实很像的,在他们心中那个皇位还是第一位,而且在后期我总觉得他俩把若曦假象成那个皇位,谁争到谁就可以赢。

电视剧里,八爷比四爷看起来更狠一点儿,四爷在若曦的心里好像更仁心一些。(这个保留意见,可能是我的感觉。)

总之八爷对若曦的爱不是最深的,不是纯粹的,后期他把若曦当成一个游戏的战利品了,而且若曦身上又有若兰的影子,这些是夹杂在一起的爱。

再来说十三:十三是男闺蜜

其实十三对若曦的爱就是另一个影子,我一直觉得是他承认他自己的一种外化,若曦和十三最能聊得来,所以我一直觉得十三对若曦不是男女之情,而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了。

十四爷:这个我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十四爷对若曦的爱是符合若曦价值观的,也是符合现在古言小说男主的,爱她始终如一,但是十四爷不腹黑啊,出手太晚了,十四心里真的把若曦装的满满的,而且年龄最合适,英俊潇洒,光明磊落,武力值高,最后为了若曦怼四爷,那段看的太爽了,我一直觉得把十四和四爷中和一下若曦早就被吃的死死的。

十四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懂若曦,但是他慢慢懂了,不过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若曦和十四在一起很快乐,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且慢慢的他也知道若曦其实还是渴望自由的,他也慢慢了解若曦,不介意若曦的过去,不介意若曦和八爷,四爷之间的瓜葛,因为他喜欢若曦这个人,他不怀疑若曦,只要若曦愿意便带她走。

看到若曦受惩罚他会难受,也冷嘲热讽过若曦,也为了帮助若曦顶著抗旨的压力,就是看到若曦受苦就会心疼,而且他是不会让若曦受苦,不会让若曦怀疑,不会让她忧俱的生活著的,因为这就是爱一个人就是成全她的想法,如果若曦说想一人生活,十四也会给她创造环境,而且不会逼他的,虽然四爷觉得十四就算娶了若曦也不会得到她的心,但是十四不在乎,只要若曦可以生活的好就行,事实证明在若曦最后的时光,和十四在一起很开心幸福,所以当年老十四如果能快一点儿发现自己对若曦的爱就好了。

所以我宣布最爱若曦的其实是十四,他有磊落坦荡,干净纯粹的爱。


当然是四爷!

爱,爱惨了吧,虽然爱江山胜过美人,但也是帝皇难得的爱了!

意难平,意难平,真的意难平啊!看第一遍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感慨,可能过多的只是关注剧情,二刷的时候才去细看四爷和若曦的感情,真是太意难平了!

初见是集市上的惊马一瞥,当时若曦因为在古代看见一个熟悉的长相,急于去询问,没想到惊了四爷的马,幸亏四爷及时勒马才躲过一劫。

四爷当时的眼神是冷漠和严肃的,只当她是一个无知闯祸的女子,在巧慧说她们是八贝勒府的人后,四爷什么也没说,只是看了一眼之后就纵马扬长而去。

都说四爷心狠手辣,其实从第一集就可以看出,他就是面冷心善的人,也许是因为若曦是八爷府里的人,也许因为这只是一个小女子,反正最后也没有一丝的责备。

第二次的碰面还是在集市上的惊马,若曦想要回到现代,故意在街上碰瓷,就碰到了四爷和十三爷。

第二次碰见若曦的四爷,眼神变得冷咧却意味深长,看透了这小妮子想寻死的想法,却又猜不透为什么她寻死,在一旁默默地关注和审视著她。

这是四爷在剧中和若曦说的第一句话,为若曦介绍十三爷的身份,因为他看出了若曦的不解,若曦还没问,他就已经答了,心思很细腻,又可以帮若曦了解当时的状况。

当若曦说她脚崴了之后,四爷看了一眼就马上去了药房。

此时也许是怜香惜玉,也许是内心的善良,但就是对她上了心。

送若曦回府后,质问她为什么要寻死,若曦并不想说,他也没有逼问,只是把创伤药给她。他不会逼别人做不想做的事,因为他很相信想说的人自然会说,也愿意去等。

看到若曦不想说之后,还是没有忘记叮嘱她不能再寻死,在不知道不确定她寻死的原因之前,他也只能用身份来命令她。

谈话的时候,神色比之前要温柔耐心,可以说是用最软语气说著最硬的话,现在他对若曦的感情最多应该是好奇加有趣,因为若曦不像其他那些自己认识的深闺女子,她鲜艳明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倔强。

若曦知道他是未来的皇上,心里还是有些惧怕他的,刚开始的时候见著他就想躲,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也正因如此,才更人觉得有趣和吸引人吧。

她说他是冰块脸,因为他总是面无神情,冷淡无言。前期的若曦活泼好动,对一个天生帝皇且冷淡的四爷,自然是不愿与之碰见和成为朋友的。这也是若曦的难能可贵之处,她虽然知道历史,却不是攀权附势的人,如若她是,她一开始就会是谗言献媚了。虽然后期她的确待四爷与之不同,那是因为她在御前侍奉,不想出差错而已,只是多上了心。

四爷觉得她心虚,害怕他追问她寻死的原因,但他就是要问,不只是为了知道真相,也为了了解她,了解这样的一个女子到底有什么不能言说的痛苦,如果她的难题是他能解决的,他应该也会去帮忙的。

若曦心中的原因难以对任何人说,她只能用游园惊梦难醒来比喻,四爷给她的建议是既来之则安之。

虽然若曦没有明确说出原因,但自此四爷再也没问过她寻死的原因了,因为他觉得她这么特别聪明的女子,会懂他的话,事实证明若曦的确是听进去了,四爷一开始就在用心地对待和教导若曦。

前期他们的感情线真的很少,从若曦做了御前侍奉之后,见面的机会才多了起来,不过也很少有单独见面的机会。若曦从心底对他有惧怕,所以打听了他的很多喜好,为了在侍奉的时候不出错,但她这些简单的想法,在当时复杂的宫廷环境中,很容易被人误以为她是对四爷有心,四爷也误会了。

四爷会误会,一是若曦的确待他与其他人不同,二是他也一直在观察著她。当时若曦和明玉打架,所有人不是关心就是惊讶的神情,只有四爷是在笑,他在笑著这个女子的与众不同,笑她的无畏无惧的凛然。他关注,他在意,他才会让自己去误会,并且深信不疑,不然以他的智慧,多想想也许也不会去理会,全当她是一个贪慕虚荣想要往上爬的宫女即可,但他宁愿去误会。

因为误会,他愿意去教她骑马,但看到若曦对她不冷不淡的态度后,他却有些急了,在草原上的那个夜晚强吻了她。

若曦强烈拒绝,咬破了他的嘴唇,他才冷静了下来,放开了她。他知道自己误会了她,但却笑了,他应该是开心的,开心她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女子,也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子,这也强烈开启了他的征服欲,也让他对她的感情上升了一个层次,自此他真正开始用心对待,用心去追。

他知道若曦不惧权势,所以他不会用强,他一边默默地观察著她,一边不时送她礼物,因为自己喜欢木兰,便送了她木兰吊坠,木兰耳环,木兰簪子。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都要放在心上。

这是四爷第一次明确对若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真的是如他所说,有些事情就是不由人的,因缘际会岂是能说清楚的。

但若曦前期是喜欢八爷的,八爷一开始对她的温柔撩拨,哪个女子会不心动呢?但她因为她姐姐和八爷命运的事一直在不清不楚的暧昧著,这一点看著也是挺令人生气的。

四爷一直对她事事上心,管家送来上好的金丝燕窝,他没有送给福晋和受宠的年氏,却送给了她,但她正在塞外和八爷甜甜的恋爱中,每每看到此就为四爷心疼。

虽然也不讨厌八爷,他也喜欢若曦,他是博爱,他一生可以爱很多个人,女人对他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样的爱再多也是一个代言词。

若曦企图用一个情网来留住八爷,保住他们的爱情和他的命,但事与愿违,八爷和四爷一样都要江山,但四爷有能力要江山也要美人,因为历史,八爷注定是输家。

若曦心死神伤,对爱情也无所求,把八爷和四爷送给她的东西全部还给他们,但四爷对她却是势在必得,一如既往地追求和帮助她躲过太子的求娶危机。

经历太子风波后,若曦才醒悟过来,她需要找一个靠山,那就是四爷,此时她还不爱他,她爱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命,不过这的确无可厚非。

真正让她打开心扉,是四爷的那一句「想要」

她一直知道他想要皇位,即使他掩藏得很好,但他面对她,还是说了实话,如此坦荡相对,她还求什么呢?

四爷说她把自己的心封闭得太死,他怕自己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走不进她的心,他赌赢了,自此,她彻底对她敞开了心扉,至少开始爱了。

后面因为十三爷的事情,四爷不能求娶若曦,他哭著说她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若曦一直哭,却没有半分责怪,她懂他的难。

四爷一直对若曦有愧,但若曦还是像往常一样待他,他也像最初一样,拚命护她周全。两人都互相爱惨了,爱到极致,便是互相成全。

后面若曦抗旨不嫁十四爷,四爷知道后给她的承诺是:一定会娶她。若曦说她只是顺从了自己的心,她的心不愿意嫁给十四爷。有人说因为若曦知道历史,知道四爷会登基,所以她才会等,但她不知道自己抗旨会不会死,她是真爱四爷的,她当初不愿跟八爷,也许是怕死,但现在她不怕了。儿少时的欢欣喜欢,天真浪漫,抵不过成年后的沉稳深爱。

最后四爷登基了,跟若曦度过了一段时间的热恋期,他一直在等她自愿成为他的女人,他爱得太克制,爱得太小心,爱得太让人心疼。

后面的剧情太虐,二刷的我没有勇气再看下去,只想保留他们最好的这一点甜。

看了这么多剧,站了很多对cp,若曦和四爷这一对真的永远是心中的白月光,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曾经爱过也好。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

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著、痛著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 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谢邀,刚才看了一下其他回答,说啥的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观点都不一样。

我真的没看出来谁最爱若曦,其实若曦一直想独善其身,不愿意被时代束缚,被爱束缚。如果一开始坚持住这个想法,可能不会那么早香消玉殒。

原著中十四从第一次见面就对若曦一见钟情,那句多大了?十三了。开启了相思。而老八早早的送了玉镯,用自己的情感感化。而老四更是在若曦对自己恭敬有加的时侯,果断出手送东西都那么有自己的符号。我有一种感觉,老八和老四的手段跟精神洗脑一样,pua,连最终若曦回忆起老四都是写他爱的字,喝他爱的茶。只不过老八被若曦挣脱了,玉镯被杂碎了,没有了物件可以时刻提醒著老八的付出。这一点十四简直就如若曦所说,不知情为何物,不懂,也不会什么手段,就是不会撩妹。十四吃了年龄小的亏啊!

三个人对若曦的惦记和对皇位的问鼎何其相似。老四看的准,摸得透人心,他把康熙看的很透,把局势拿捏的很准,每一次的出手和判断都是赢面最大,只有一次被老八做了局输了,也是因为来了上帝视角的若曦提醒了老八防备老四,之后的韬光养晦,放松了康熙的警惕,最终里应外合一举多得皇位。这与赢得若曦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曦的信任,敞开心扉,都是因为老四吃透了她,懂她的想法,抓住若曦偶尔表露内心的时机,用从不表露的真心话换回了她的心和情感。

老八,更是在发觉自己的每个兄弟都或多或少对若曦产生好感的同时,第一个送若曦镯子,首先占领了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再用多年经营,慢慢让若曦感到愧疚,让后喜欢自己,报答自己多年深情。可是若曦没有愿意为他做太多让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像不像老八追寻的皇位一样,多年苦心经营,却不得康熙认可,无论做什么,也得不到康熙的宽容,企图用各方势力去左右皇帝的想法,可是终究不得帝心和信任。

而十四,八爷党的坚定拥护者,八爷做什么他都支持,甚至一起出谋划策,拼尽全力的帮助,后来八爷再无问鼎之力,他自立门户,问鼎皇位。只可惜棋差一招,最后被老四夺去。对若曦的感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第一次见面他就对若曦一见钟情,老八表白之后,他觉得老八优秀,若曦跟著老八值得,自己没事儿还可以和若曦逛街看花灯也不错,还可以偶尔相见,起码可以寄托相思。之后依靠军功赢得赐婚圣旨,其实一直他没有拿出来而已,而若曦背后的势力,意味著皇位,太子曾求娶过若曦,可是康熙没有答应。老四曾说过,没有人能再去请婚,因为求娶若曦跟问康熙是否把皇位给我是一样的。如果大家有心看一下小说就会发现,若曦也问八爷能否娶她,八爷回答是以后看情况,而四爷说等,康熙在这个时侯观察了十四,自己主动赐婚若曦给十四。而十四请婚三次,最后得到了康熙的认可,把若曦给他。但是若曦心已经不在他身上了,所以最终跟了老四。若曦没有册封,就像老四无诏继位一样。

而最终若曦嫁给十四,心系老四,是不是有名无实,最终还是老四赢得了若曦的心,赢得了皇位。这样一看为什么最后若曦风平浪静,岁有静好的和十四一起。而和老四在一起确实痛苦不堪,不过就是没有得皇位和得了皇位的区别而已。

谁爱得多?从何说起呢?最后老八说的一句话很好,为了皇位,他和老四都失去了若曦,而十四得到了若曦的人,却被老四抢走了心。真如十四说的那样,老四抢走了金簪,抢走了若曦和他的一切,所有的都被他抢走了。想一想,真如一位答主所说,有没有若曦,有什么关系,历史没有改变。她的存在与否又有什么意义。

全剧唯一的遗憾就是若曦不知道十四是爱她的,为十四多年的情有独钟感到遗憾。而老八和老四,我不觉得有遗憾,毕竟有失有得。其实作者桐华是偏爱十四的,以至于她把所有的爱给了十四,让他如嵇康一样,阳光,健康,高大,帅气,拥有者若曦追求爱人的所有品质,而最终淹没在历史岁月中,变成了错过的爱情。

剧版的画面感很美,可是意境远不及原著,原著的表达人心方面更胜一筹,没有偏爱的落笔,只是一个悲剧而已。不像剧版美化了爱情,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改动,对十四不公平。尤其对于我这种对原著有著执著感情的人,实在是没办法认同剧版的改动。剧版把十四和若曦之间所有的互动,只要略微能显露出对若曦的情感的地方全都删掉了,直接把十四对若曦情感直接改成了发小,朋友,之后种种都是慢慢变成了后知后觉的喜欢。直接砍掉了太多亮点。尤其是若曦两次帮助十四,太甜了,两个人嘻笑打闹,共处一室,然后若曦赛马,十四全程关心著她,最后抱在怀里,这几个场景下来,把老八和老四的那份情都直接比下去了,所以直接砍了。其实十四才是桐华作品中的男一号吧,不然十四的戏份怎么那么多,远高于老四,老八。

我年纪小的时候很喜欢老八,老四这样的男人。喜欢老八,因为你要什么他给什么,温柔体贴。喜欢老四,因为他不骗人,不会像老八一样敷衍,说不能做皇后,明白明白告诉你。可是长大了,自己成家了之后,才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老八温柔但不会听一个女人的安排,出问题只会哄一哄,骗一骗,最终靠时间靠到女人妥协为止。老四,果断告诉你什么行,什么不行,你根本没有反对的余地。最后,只要有了矛盾,老八或许可以吵赢,但不会听你的。而老四你绝对赢不了。这就是追求的时候让著你,追到手了就不惯著你是一样的。不论有多么深情,只要在一起生活足够长的时间,男的永远是绝对优势的地位,女人逐渐丧失自我的过程。所以这么看来,十四从开始明明白白的不赞同,反对,不理解,吵架,到最后认同,理解,尊重的过程,是不是变成了磨合成功,两个人适合了呢?可惜的是,若曦已经没有力气和时间去重新考虑自己的爱情。她所谓的相爱容易相守难,本质上的错误是选错了人。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和比自己大的男人谈恋爱,他的撩妹经验丰富,进退有度,但是思想上为你改变的程度不高。而年纪相仿,没有过多撩妹经验的人,可以为你改变的多一点,开始可能不太成熟,但还是机会比较大。

在原著若曦去世的那两章里,其实若曦得到了最多,是幸福略带遗憾的死去,她可以和十四回忆小时候,可以和他一起聊西北,一起笑,一起看风景,还可以心无旁骛的睡在一个屋子里,就像所有的痛苦都不曾存在一样。十四也得到了若曦最后的相守,是不是稍稍弥补了父亲母亲去世,自己不再身边的遗憾。所有人都说如果一开始若曦就顺从了康熙的安排就好了,也不至于遭那么些罪。可是怎么可能呢?按照桐华作品的构架,基本上若曦只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一生受摆布。除非远离皇权,才能得平静。

大家都说若曦是最爱老四的,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比老八多一点,可是她对老四的爱最终是不甘心,抗拒的,为什么?其实还是跟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爱人是不一样的,老四不是嵇康一类的人物。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和十四在一起是一片和谐的原因。老四的性格与嵇康背道而驰,也无法做到自由平等。而十四远离了政治,在他能力范畴之内给了若曦她所想要的一切。十四阳光,健康,高大,帅气以后还因为若曦改变,不再和她争论不休,而且给了她自由,平等。所以若曦说这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若曦不想和老八一起落败,也不想和老四享受胜利之后的果实,为什么呢?还是不够爱,说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八离开她时生气,觉得若曦不相信他有赢得皇位的能力。而老四在知道她插手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之后,生气的喊谁都比他在若曦的心里重要。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若曦是不够爱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没有因为爱而失去自我,失去理性的判断。即便最后结局中她依然眷恋著老四,我始终觉得隔阂恰恰来自于被皇位诅咒的亲情,她只是希望皆大欢喜,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整个故事编的很好,甚至答案都给了读者,只是看你如何体会。挺讨厌剧中改成一个恋爱脑的感觉,砍掉若曦和十四最后的戏份,留给老四更多的戏份,非常假,最后在弹幕里,所有人都骂若曦,就是改编的问题,还原原著就可以非常成功,非要进行技术上的改动而失去作者原有的思路,就感觉不顺畅,逻辑有问题。

还是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原著小说,完整性是有保障的。现在对大的IP改编已经没什么信心了,我上大学时侯的挚爱:香蜜,东宫,楚乔传,步步惊心,三生三世等等,好多都已经搬上荧屏,改编的也是触目惊心!意境全无,很是失望,后期居然靠服饰,构图,场景来弥补缺憾。我主要是受不了没戏硬加,编起来没完没了。原著中的伏笔,剧中啥也看不出来,唉!电视剧产业化之后,没有人在考虑逻辑问题。就比如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看著就让人生气,智商忽高忽低,情绪化极其严重,还是希望编剧不要被资本市场左右,不要轻易调整戏份,主观影响结构美和创作逻辑。像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琅琊榜,军师联盟,伪装者一类电视剧经久不衰,台词,意境,构图美多少经过反复揣摩的。尤其是大明宫词简直是一部史诗,无法超越,内容太丰富了,对幸福,权利,亲情,爱情的各个角度剖析,每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我为什么说剧版没有小说好,剧版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很少有人谈到作者的伏笔,比如,若曦和老八下棋,若曦输的很惨,壮士断腕,抽身果断。棋局预示他俩爱情的过程。镯子还回,又被杂碎,断了情是爱情结局。

老四送的木兰簪子若曦不想要,还回去,之后因敏敏的舞,老四又送了一次,若曦才接受。这是他俩的爱情过程。木兰簪子在浣衣局摔断了,老四之后又送了一个新的。东西是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预示著他俩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爱著。

若曦在马车上和老十说自己是狐狸,结果在草原上送了一个手工狐狸给十四。和敏敏赛马,金簪被十四收著。有意也好无意也罢,若曦算是送了十四定情物了,而老八和老四,他们都没有收到。所以最后若曦会和十四有结果。

若兰喜欢青山,青山送的就是玉簪和耳坠。若曦爱老四,老四也送的是玉簪和耳坠。而老八送的是玉镯,若曦在老八和老四之间,选择了老四。而老八的玉镯以前是打算送给若兰的,也就是说姐妹两个都不爱老八。而十四变成了若曦错过的爱情。致死若曦也不知道十四爱著她,她就是十四的那个心头刺,十四是体会过相思的滋味的。不过,老四非常狠,硬是抢走了金簪,可是他不知道若曦还送给十四一只狐狸。

还有就是雨中罚跪那段,非常经典。老四来了抱著陪著淋一会雨,老八来了说几句话回府,最后十四来了给带来了芙蓉糕,也雨中跪一天一宿才最终赦免了若曦。这一幕太好了。直接告诉了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只有十四。老八和老四都属于精神层面的支持,最后也只有十四管她了。

还有感情线,老四有福晋和年妃,还有若曦。老八有若兰,明慧,若曦。老九有玉檀。老十有明玉,若曦。十三又绿芜,敏敏。唯独十四没有明确的感情线。因为小说很明显,但是剧版却不明确,是不是奇怪。实际上十四有若曦,这条感情线是暗线,被剧版给改没了。

小说中若曦想回西北,十四在西北打仗,大将军王。若曦和十四结婚后,一起提到西北都很向往,喜欢那的水果,风土人情。最后若曦死了,十四靠到新帝继位,他想回西北,可是乾隆忌惮他,他也被困在北京。

还有对芙蓉糕这部分很有意思,若曦喜欢吃芙蓉糕,有一次尝了糖葫芦,这个故事。绝妙的伏笔,若曦习惯了十四对她的好,事事关心,送礼物,送药都已经习惯了,连她洗澡喜欢泡花瓣儿都知道。而她最终却对老四念念不忘,究竟老四是不是糖葫芦也给了明确表示,因为十四送了芙蓉糕在雨中。唉!爱错了人,而不自知,还要自欺欺人的坚持下去……好多伏笔,都被淹没了。白瞎桐华绞尽脑汁埋的伏笔了。

不过,桐华在小说的伏笔,后来也因为情绪化给改动了,比如她当时是想让若曦和十四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比较这种穿越剧,女主开金手指,可能是悲剧,也可能得到圆满。桐华是倾向圆满的,写著写著情绪化上来了,就改成悲剧了。我觉得是她在写故事选择的节点出了问题,比如若曦是在圣祖爷赐婚不情愿的情况下,因为怕连累父亲兄弟姐姐而被迫答应,然后发现和十四结婚后,十四适合她,感情有了变化。然后激起老四的报复欲望,因为十四什么都得到了,最后夺位报复,这样打压十四就有理由了。毕竟实在是太狠了,一奶同胞的弟弟圈禁在一个小屋子里跟十三被圈禁的地方也没啥区别。而八福晋串通老九老十离间老四和弘时的父子情,老八,老九,老十的报复线还可以连起来。完全没有问题。起码若曦可以不那么惨,即便是死,也比现在遭的罪少!这样和她之前铺设的大框是一致的。就抗旨这块儿,简直有点雷,这个不是胆大胆小的问题,这叫牵连家族,会有无辜的人受牵连。太子偷看一眼自己的父亲,都给撤了太子之位,若曦只是洗衣服,这个处罚不让人信服。康熙十格格的母亲被罚刷恭桶,那还身为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康熙时期,株连九族的事情不在少数。若曦一个奴婢,这个拒婚有点理想主义了。还有既然是魂穿,拥有现代人的思想和觉悟,那对于不可得的人不可做的事,又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呢?只想活著,那抗争一个时代又有什么意义呢?明明是以卵击石,不明所以。后来改成悲剧了,就是大家看到的样子。只不过,看完的人都会意难平,多琢磨一会儿。


完全可以理解题主为什么觉得是十四,因为电视剧里弱化了很多十四的机心和算计(也有林更新表演的原因),所以让大家觉得十四对若曦才是真的好,掏心掏肺的那种好。

如果先不论若曦自己的喜好,单看老四老八和十四对若曦的感情:

老八,用若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阿哥对一个还看得上眼的女人的好」。(虽然这话有一点若曦自谦的嫌疑,毕竟她不是一个自视过高的女人)

老四对若曦,是如同自己的骨中骨,肉中肉。这一点从他处置张千英,玉檀的残忍手段就可以看出来,若曦是他自己的一部分,所以玉檀背叛了若曦,就是背叛了他,因此哪怕清楚知道若曦没办法接受他的残酷手段,他还是要做。至于被很多人诟病的没办法为若曦放弃江山,我认为这和若曦没办法为老四放弃自己的自由一样,都是一种对自我的坚持,若是真的放弃了,若曦也不会爱他了。

十四对若曦的感情要更隐秘,总是借著别的借口(为了骗敏敏而编的故事,借著老八的关系和若曦的纠缠不清)而掩饰,而在欲要点破之时(当了大将军回来,这时老四老八都已失势,他离皇位最近),因为没办法回避若曦的心意问题,所以选择了把自己的感情往青梅竹马之情去按。十四对若曦的感情,我倾向于是一种对若曦不断地追逐,他隐隐看到了若曦的好,却没懂其中的深意,而等回味过来,若曦却早已心有所属,没有办法以看一个男性的目光来注视他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