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播出的超级季播剧《盗墓笔记》,刚播出短短几分钟播放量即突破两千万次。然而,剧情出现极大的改动,加入了大量的原创剧情。原著中古董店小老板,普通大学生吴邪摇身一变,变成了德国留学生兼护宝先锋,穿著极其时尚,王胖子、阿宁和张起灵提前出场。剧中还加入了原创人物high少(吴邪好友)和陈丞橙(陈文锦侄女),删掉了原著角色大金牙和大奎。剧情围绕著保护文物与恶势力(裘德考)斗争展开。试理性评价该剧。


当年是我们不珍惜,麻烦你们接著演吧!!!


没有办法客观评价唉...

================================================

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应该是一部小说成功的标志;而一部以小说为蓝本的电影想要成功,是不易的。即便是在好莱坞,小说改编成电影也并不是其票房的保障,在电影史上,成亦改编、败亦改编,我看得电影不算多,但是《指环王》《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霍比特人》这种份量和级别的电影,应当举世皆知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成为了众多改编电影的最高标准(对原著的还原程度和在原著基础上的再创造,导演、演员、特效团队都堪称经典);当然还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比如《黄金罗盘》《波西杰克逊》系列,虽然招致一片骂声,但即便改编得再烂,好莱坞的电影产品也是有下限的 ,一部电影不应失去它对待观众最起码的尊重和对原著文字的谦逊。再来看看电视剧,《权利的游戏》这种级别的更是不必多谈。即便说说国内,1986年版的《西游记》放在今天这个国产影视作品虚假繁荣的年代,也是毫无争议的经典,虽然当年的特效和画质还谈不上什么水准,但是至少依然是国产作品难以逾越的高峰。金庸武侠小说改变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等等,他们的成功不是靠出彩的特效,《西游记》师徒四人我只记得六小龄童的名字,当年的胡歌和刘亦菲也不是什么大牌偶像,可我们真正去正视一部电视剧的时候,想看到的并不是它有什么明星和噱头,而想看到它真正通过荧屏想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

今天浏览贴吧、微信,吐槽的人中有不少认为,早就预想到真人版不会好看。其实并不是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不好看,而是,我们在对国产剧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中,渐渐失去了对它信任,转而成为了一种诅咒,而这样的诅咒一次又一次地兑现,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这种失望。难逃众人谴责的命运之下,我国的影视产业除了疯狂的造势、砸钱邀请明星,还能有什么能够拨人眼球的计策?一部《何以笙箫默》《闯入者》狠狠按在了排片优先顺序的最底层,这样的计策得以成功,观众们也要负起责任。我们一次次的诅咒、然后一次次地抱著希望去埋单、然后再一次次的发现自己上当,乃至绝望过后的再次施咒。

南派三叔凭借著盗墓笔记,成为了网路红人,以他为噱头的动漫《尸兄》《勇者大冒险》我也都看过。毕竟名人效应之下,即便平庸的作品,也能稍稍脱颖而出。很难说,去改编一部文学作品,是制作组出于对它的挚爱,还是出于对它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追捧。我很好奇,三叔是如何在众多制片商中「独具慧眼」地挑中了他们。无论是从作品的最终水平还是从前期宣传那些浮夸的元素,这个制片方的主要考虑的是利益为重,品质为辅。这种本末倒置的艺术创作态度,和粗糙的艺术创作过程……我的天,我竟称之为艺术创作。即便制片方的能力真的只能拍出这种水平,不知能不能就不要利益熏心地承接这部片子,我宁愿剧本冷藏几十年,也不愿意看到它今天的样子。即便特效只能效仿《西游记》,但请至少给我那样的质感。《盗墓笔记》中三叔写到,「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看完一集半后,我真的从另一个角度体味到了这句话,利欲熏心真的很可怕。


第一日剧情观后感: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不错熬夜开车看书不错的选择;联想电脑不错启动快,屏幕解析度也可以。
听说这个剧要播十年,这难道不是这个剧最惊悚的梗么?
嗯…首先呢,最开始知道要拍网剧我是拒绝的,相信很多小说党和我一样。但是据说是三叔挑的起灵,刚好那时候看了古剑奇谭比较喜欢李易峰吧。很期待的去看的真的,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还是比较客观的吧,抛去其他什么特效啊之类的不谈。就剧情来说,我当时只看了大概半集先导集,然后就看不下去了。没有黑,可能是个人原因,我觉得bug多,智商堪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