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会不会恢复


(文末已更新)

首先要提一句,感冒的人治病是为了不再打喷嚏,脚崴了的人修养是为了正常走路。人之所以要疗伤、治病,不是为了向别人昭告自己得了这样的病,而是为了能够正常生活,如果不是基于此,那是否生病了就值得一问。

此外,我回答这个问题,希望看到的人多一点信心,我的心理问题没有持续恶化,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和成长之后达到了某种平衡,目前来看能够正常生活,如果是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存在这种困扰,可以小小的参考一下。

我感觉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BPD还没有被大家关注到,心理疾病尚还在被污名化,当时网上能够了解到的信息寥寥,我没有看过医生、得到过诊断,但因此开始关注心理学,做量表对自己测试,我怀疑过各种精神疾病最后锁定到边缘型人格障碍。没有发展到重度的程度,当时其实是在怀疑的状态,因为按照国外的说法,一定要出现什么滥交、酗酒、吸毒的行为,我挺无语的说实话,中国人的教育本身还是传统的,我本身性格内敛敏感,一个高三生情绪崩溃到极致也不过是自杀罢了。除此之外,其他的症状是几乎一致的。关于这一点,我不求别人的相信,因为确定病情和治疗是自己的事,诊断是社会的事,我只求好。

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把别人的安慰和陪伴当做救命稻草,情绪忽好忽坏,前一天还在想怎么感谢对方才能表达我完整的感动,后一天就因为他向别人多打了一个招呼哭一整天,似乎是没有逻辑的,只有当时的我明白那根隐藏的弦在哪。这样的状态真的影响到我的学习状态,因为经常会陷入一种情绪的漩涡,自责、绝望、悲怆,从而导致有时候自卑到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有时候又傲慢到瞧不起所有人,正常人根本不能想像为什么两种极端的状态会连续迅速的在我身上切换。追问自己要怎么办,困扰了我一整个青春期。说来好笑,这样的我对班上一半人甚至有些朋友的孤立和排挤却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反而在没有任何事发生的时候,心里的痛苦比我自己用钝刀切割自己来的还要疼好几倍,那种时候,羞愧与悲哀、自责和喜悦、绝望和冷漠同时存在,我不再作为我生存著,更像是一种载体,记忆的也好情绪的也好,我总归不是我的。

因为心里像有一个空洞,不停的希望找到什么食粮,才会在后来寄希望于爱情,希望有人来救我,不论是怎样的人,不论是怎样的性格,只要能拉我一把,我就把他当成生命的全部,我以为我能拽到那样的人,后来审视自己却觉得特别离谱,谁能做谁的救世主呢?一个在深海,一个在陆地,两个不同的维度里,即使真实的触碰都是虚无的幻觉。更何况这样的状况不过是因为疾病的原因,一边不断放大自己的喜爱,一边对自己感到绝望和自卑的情绪黑洞罢了。

与此同时,我还有轻度的惊恐障碍。所谓的惊恐障碍,不是在某一个状况下感觉到害怕,而是在任何情况下,突如其来,像我的末日降临,山呼海啸一样的恐惧重压在心脏上,那种感觉让我无法仅以逃离来帮助缓解,而只能等待,在眼前一片黑暗中等待地狱自己离开。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所以在追溯过去的路上我逐渐看清我受到的伤害,但追溯本身又变成一种擦拭在伤口的酒精,擦掉脓水,蛰得生疼。

我没系统学习过心理学或者医学什么的,处理这些时时蔓延又多余的情绪已经几乎耗尽力气,在进入一个普通一本之后,继续这样与自己空耗的生活。后来去了海外,遇到不同的世界,再回来,一年又一年,学著变成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有时候前后两天情绪反差比较大,但是表现正常,也学会了放空自己,整个人都变得钝感了很多,我没办法很快的回应一些朋友的调侃,变得有点蠢,但一些曾经如果发生能压倒我的事情,如今可以轻松的面对。伤害如果遭受恢复的也快了很多,即使是发生连续两天,第一天把手割伤第二天差点把指节剁下来...我能先将理智和感情分离,处理好..甚至伤都好了,我才迟钝的感觉到疼带来的委屈。或许这样才是正常人的反应?可我还没学到这里。毋庸置疑我现在可以照顾好自己和身边人。

写到这里变得特别迷茫,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了,这样的疾病难道在它出生的时候就是绝症吗,我也会这样想。但到现在唯独知道的是在成长中受到的伤害,一味的舔舐自己只是拖延死期,只有成长到找到支撑自己生活的那根梁,才能找到出路。其余的还有一条,身体的不愉快与精神的低落是相互关联的。得一种病和两种病的痛苦不是叠加的关系。

虽然遗憾还是没有完全学会其他人生命震动的频率,与朋友的相处仍然是我的难题,合理而适度的表达我的态度和愿望有时候格外艰难,在我备考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完全陷落在无尽的空虚中期待有谁救我,又一次在我关键的时候将我整个打乱。但这样的感觉,已经变成了像季节性过敏一样的东西,它存在,却不再那么重要,我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今自我的较量最终只落在求我圆满如一。

以后会多涉猎几个领域,多拿几个学位,另外其实还蛮想当个道士,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师父:)


关于怎么样维持稳定和平和的问题。我大概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是建立对自己的准确认知。当时查到的是这个状况常常出现在青春期末的年轻人身上,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当时没能完成的功课,大概也会延续到以后。

处于蜕变期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人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了比较深刻的疑惑,困惑越来越多的时候要去整理,所以你要过的特别清醒,要经历过一些痛苦的成长,才有可能享受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因为毫无概念的随波逐流会让你沾染上太多其他人的情绪和思虑,这些属于大众的东西不属于你,而你却有可能因为特别敏感的个性而为那些东西买单。你并没有必要为一顿流水席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你必须要把自己从人群里,从家庭里,从朋友身边剥离出来。

所以能够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能够预见一定的未来。

解释起来就是,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窥见本初自己的缺陷,接受自己先天所有的黑与白。梳理自己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里怎么做的抉择,过去的朋友是怎样的人,和家人谈论某件事时自己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反思对我来说是一种间歇的、麻烦的、令人不断感受到尴尬和恐惧的功课。但把自己的过往复盘几遍,大概就在断断续续的总结里消化了我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以上的回顾让我和过去和解了一大半(但还是有一些不能和解的,这也成为第一次写完这个答案之后我抑郁症的原因,痛苦是痛苦,走出来也蛮快的,现在已经好了。)让我对现在的自己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定。预见一定的未来不需要什么特殊能力,只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永远变动中的长期规划的动态思维。我觉得可能不需要特别解释。

第二个建议是找到情绪上的平衡点。以便更好的调控情绪主导下的非理性行为。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模仿各种自己不具有的能力,比如「体面」的离场,比如更具有前瞻性的对暂时缺陷的忽略,比如对内心痛苦和不安的耐受,比如思考习惯的建立,比如与自己沟通并为自己做决策的能力,比如爱一个人的能力。展开来说是蛮复杂的。如果有人再问我的话,我会尽量用我的经验解释清楚。

但经过几个月,我有一个固有的观念已经有点改变了,bpd不是一个人消极的决定放弃好好沟通,好好生活的理由,是生命催促你要过得更好,想要你拥有更清楚明了的幸福的一点手段。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常常会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人格障碍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存在人格障碍。而周围的人,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心理知识或习惯了这个人的行为表现而难以分辨。

这也给改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但反之,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有了反思,便是改变的开始。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人格因介于健康、忧郁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这四者之间的边缘,所以称为边缘人格。这类型的人情绪和情感都极度不稳定,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经常做出伤己伤人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很依赖,常被称为:「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边缘性人格的人会有一些很明显的症状表现:

第一,自我认同感紊乱

边缘性人格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我认同感的紊乱,这种类型的人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稳定的答案。

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于青春期,用埃里克森的理论来说就是自我同一性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一致且互相矛盾。这也导致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生活中会遭遇各种矛盾和冲突。

第二,心境的不稳定以及快速变化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在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

心境状态有快速多变的特点,特别是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但其情绪往往缺乏抑郁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表现。

第三,分离焦虑十分显著

这种类型的人依恋关系没处理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因此分离焦虑十分显著。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的人。他们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

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自杀威胁。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吸毒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

第四,亲密关系常有冲突

边缘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自己也活得很「心苦」,不仅是现在,在过去也是。很多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都有一个艰辛的童年,童年有被虐待的经历,或童年时严重缺乏关爱、被忽略甚至被遗弃,或幼年时就被迫担起成人的角色,或童年遭受到情绪极不稳定的父母的影响,导致人格的部分分裂,无法将好与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产生统一和综合的观念。从而,对于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期待,而这两者都不是现实的,只好在这两极震荡——形成一种极其不稳定的人格。

这种极其不稳定的人格,导致他们对他人既依赖又充满敌意,他们相当依赖周围的人,当其需求得到满足时,便把对方理想成他的照顾者或朋友,很快要求和对方建立亲密关系;但当其依赖无法满足时,则表现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贬低、攻击或挖苦对方,像魔鬼一样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

和他们相处的人常常会感到很累,很困惑,非常努力去关照TA,却还是被指责为「不关心」「不在乎」「不理解」。这类型的人会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时候不知所措,人际关系中经常出现冲突,而在亲密关系,如与父母的关系、与伴侣的关系中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有位咨客在心理咨询中,反映自己的太太会莫名其妙的情绪发作,自己感觉很累,好像在哄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小女孩似的,必须要时刻把她捧在手心里,稍有不慎她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威胁自杀。

而患者由于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在这上面。但又难以得到,所以往往导致其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不稳定,为了平复这些不稳定,又会花时间精力在这上面,进而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经常感到被误解,对挫折耐受性差,常觉得孤独、空虚、无望。他们常常充满了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他们可能完全意识到他们的情绪具有破坏性并且为此很忧伤。

改变,可能吗?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主要为移情中心疗法 (Transference focused psychotherapy, TFP)和辩证行为疗法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

TFP是一种基于客体关系理论的结构化心理动力学疗法。这种疗法的核心关注点是对来访者分化的自我和客体(即他人/环境)进行整合。治疗过程中对于移情的分析被认为是改变来访者客体关系的关键;也可以理解成咨询师通过在治疗过程中和来访者借助「咨询关系」这一人际关系进行挖掘、探讨,让来访者能够将咨询过程中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以此协助来访者形成相对更好的客体关系。

DBT是将图示融入认知行为疗法,专门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及长期有自杀意念/行为的人)的新型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关注培养/提升来访者的情绪管理技巧、压力忍受度、对自我感受的接受度,当这些能力在心理咨询中得到提升、稳固,改变便随之而来。


先说结论:可以好转,因为任何的精神心理疾病都有治疗后好转的可能,但完全恢复,客观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行为和症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碳酸锂、丙戊酸钠(稳定),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抑郁)等,但药物治疗很难改变患者的人格结构,应配合相应的心理治疗,而关于心理方面有: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都可以帮助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朋友进行治疗以认识自己的问题,建立相应的行为模式重建,进而得到改善。

下面谈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相关问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严重的精神障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朋友经常会出现冲动行为,内心十分敏感,情绪体验强烈经常感到孤独,绝望等极端情绪,因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朋友通常有自我形象,人际关系,情感不稳定等特征。

心理创伤

具有创伤的童年环境目前被认为是形成BPD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患者成长过程早期,可能有过遭遇情绪身体方面的虐待,情感的忽视,父母的分离,父母的缺失而带来对于被遗弃感的恐惧等创伤都是导致BPD的原因。

情绪化的冲动和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并且做出的相应行为反应强烈,通常在感到需要面对分离的情境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愤怒等行为,因为通常他们感到被遗弃时候可能会唤醒童年与之相关的不安回忆,进而很可能出现自我伤害行为,比如自残,自杀等冲动。

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

在亲密关系中,BPD人格障碍患者会出现对于他人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因为充满内心的不安全感,那么可能基于害怕被抛弃,所以通常会对亲密关系的另一半,朋友采取冷漠决绝的处理方式。又基于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可能会出现过度的讨好等行为。

以上的两点都来自与患者的「自体不稳定」

在患者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稳定的价值感,由于消极负面的自我形象长期占据患者的内心,BPD患者会出现个体身份紊乱问题。

有空接著更,暂时先写到这里。


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极难治疗的一类心理疾病,且患者反复发作。常用的心理疗法主要有辩证行为疗法、心智化基础疗法、移情焦点疗法、图式疗法以及人际关系疗法。

Howard:(在线测试)边缘型人格障碍 在线筛查测试边缘性人格障碍?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使他们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学会控制情绪和与他人相处。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控制治疗时,患者产生的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Howard:(在线测试)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常用测评量表汇总?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相信积极配合治疗,应该是有可能恢复。


7.11凌晨两点半,边障它自己从地狱爬到明面上了。回答中的方法失效了。不必浪费时间了。


可以在成熟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高功能,而且不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平时就用工作学习砸自己,没有发病的契机总归是好事。

只是偶尔,如果偶尔没能摁住这头压抑太久的恶兽,后果不堪设想。

我在用粉饰一手好太平,我在赌我的命运。


取匿是因为,已经到了没兴趣让别人有好印象的地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