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在明朝鄭和下西洋之後對世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輸出,對外開放,對外殖民,那麼會有後來的清兵入關和100多年的屈辱史么?八國聯軍還會敲開大門?日本還會侵略中國么?


我認為有很多人都沒有看清楚的一點是:中國近代的問題不是一個漢滿的問題,不是一個有多少國力的問題,而是能有多快走向工業化的問題。就象美國的南北戰爭,北方的工業化社會是南方農業社會經濟規模的十倍,這就決定了在戰爭中落後的經濟體能不能戰勝另一個強大經濟體,無論表面上看起來雙方有多麼勢均力敵。雖然中國當時的經濟體量很大,但在面對一個工業化社會時,後續力量是跟不上的。但是由於中國的農業經濟體非常發達,且穩定時間很長,要破壞其穩定性而急速進入工業社會的可能性很低。眾所周知,我們其實是從1840年起幾乎經歷了140年的暴力變革才開始真正進入工業化社會的。

其實如果中國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直接面對工業化社會的變革,可能會出現迅速轉型,因為那時候經濟體仍然在形成時期。而明清已經是農業經濟體的高峰,轉型相當困難。但設想我們真的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碰上工業革命,中國很有可能不會最終走向一個現代大國,更有可能變成歐洲這樣的許多小國,周天子象羅馬教庭般地存在,諸候國則變成獨立共同體,互相拉扯。

我認為我們其實是幸運的,歷史終將證明一個有數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國一旦全面現代化將爆發出怎樣的能量,我將拭目以待。


在歐陸風雲 天命中首發了殖民思潮,成功拓殖北美洲,從哈德孫灣到墨西哥灣,從舊金山到皮薩切克灣全部被江淮文化的漢族拓殖。

但實現這種偉大開拓的前提是文化母國鼓勵海外拓殖,歷史上的航海大發現時代,大明對海外擴張的態度往最好里形容也是保守的,華僑靠自發驅動就在南洋篳路藍縷地實現了經濟優勢地位,但沒有背後祖國有力的支持,哪怕技術差距沒那麼大,哪怕有人口數量優勢,也還是鬥不過西方殖民者。如果大明轉向海外擴張,既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個人奮鬥也需要歷史行程的推動。在明代最後的黃金年代萬曆時代,有限的開海已經帶來了西班牙的美洲白銀,滿足了商品貨幣化發展的需要,因而缺乏對外擴張的動力。到了天啟崇禎年間面對遼東和內地民變的亂局已經手忙腳亂就更談不上對外進取了。比較可能的海外拓殖勢力是鄭家,鄭芝龍在屯門海戰中證明了自己在東亞地區正面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實力,國姓爺在台灣拔掉了荷蘭的殖民據點,去世前甚至在考慮進攻呂宋。如果國姓爺打贏了圍攻南京之戰並且運氣爆棚的將江南駐防八旗一網打盡,與李晉王默契配合,實現理想的南朝疆域:西起秦嶺,中據襄陽,東守淮南與滿清南北分治,並且在南明建立起霸府體制,乃至進一步「天命攸歸榮登九五」,是有可能開展海外拓殖的。鄭家是中國古代少有的以海洋勢力起家逐鹿天下的例子,往前追溯,也只有方國珍算是海上起兵,但畢竟是元末明初的時代,海洋還不是日後的財富樞紐,鄭家的時代則不一樣,鄭尼古拉斯芝龍和荷蘭東印度公司談笑風生,娶得也是日本田川氏的老婆,在東亞海上算得上說一不二,福建巡撫熊文燦見了鄭芝龍也得客客氣氣,如果延平王主持南明朝局鼓勵海外拓殖是比較大概率的事件。南朝國防壓力很大,需要靠海外貿易獲得額外資源,南宋的市舶司繁榮就是前例。延平王只有廈門島的一隅之地的時代就敢算計去搶西班牙的呂宋,有了江南的資源支撐能做到哪一步真是令人期待。最理想的當然是利用西班牙在八十年戰爭中戰敗,葡萄牙和尼德蘭徹底獨立,在歐洲屢次敗於法國的時機搶走菲律賓殖民地,與西北歐新興國家開展貿易,學習跟蹤西方的技術進展,再在「距離的暴虐」幫助下與荷蘭對抗。海外貿易和海外競爭對手工業生產的帶動與促進都可以期待,面對擁有從好望角到錫蘭再到東印度完整商站商路體系的尼德蘭,想取而代之在十七世紀不大現實,但是在東亞與東南亞這種貿易體系的邊緣地帶取得優勢還是做得到的。如果中國實現內生近代化(社會經濟文化條件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適應先進生產方式普及),哪怕在內亞地區的拓展一時滯後也不怕,西班牙曾經擁有從密西西比到加利福尼亞大半個溫帶北美大陸的合法宣稱,最後不還是盎格魯人的昭昭天命最終勝出么。如果再狂想一下,鄭家南朝聽聞美洲新大陸出產黃金,航海技術積累也達到一定高度,向美洲派出遠征艦隊,並成功發現加利福尼亞的淺層金礦,在美洲東海岸拓殖定居就真的一顆賽艇了。雖然美洲西海岸的宜居區域只有海岸線上的狹長區域,大致北起溫哥華南到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但只要有一定數量的定居者就是日後建立美洲移民國家的基礎,索諾拉沙漠地帶也能分隔西屬美洲墨西哥殖民地。歷史上美國人為了獲取毛皮向中國出口也是向寒溫帶和針葉林帶擴張的動力之一,美洲的華裔拓殖者如果能夠穿越科迪勒拉山和洛基山發現密西西比流域的廣闊沃土,哪怕只是和東海岸的歐洲裔殖民者以密西西比河為界,也會深遠的改變歷史。華裔美洲有太平洋與墨西哥灣兩洋之利,照樣是個註定的大國,但沒有了歷史上的930萬平方公里的美國,歐洲裔美洲國家在北大西洋經濟圈的影響也會相對下降。中國在太平洋的另一頭多出來一個兄弟國家,漢文化圈就真的能與盎格魯文化圈對抗甚至反超了。 @墨舞 大佬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830119/answer/192346686這個答案中對鄭家南朝發展的推導的上限就是關內兩京十三省金甌無缺,南洋成為漢家內海,在三北地區的拓展也值得期待。哪怕有了西伯利亞大鐵路,作為歐洲列強的俄羅斯也被實現開化還不到四十年的日本擊敗,如果在十八或十九世紀面對一個能夠實現內生近代化的漢家政權,一個需要向外拓殖獲取市場、原材料,轉移社會矛盾的漢人主體的強大政權,就算把國界推進到烏拉爾山也不是不可能。

開腦洞設想一下一個漢裔美洲國家:1655南京光復,1662鄭成功成為南明攝政王,李晉王永鎮四川,南明與滿清沿秦嶺襄陽淮河對峙,雙方約為兄弟之國,但仍然互相戒備。南明開始鼓勵海外貿易與海外拓殖,聯合尼德蘭打擊西班牙在東南亞的殖民勢力,為了尋找黃金開拓了北太平洋美洲航線,經由日本補給,由西風帶向美洲航行發現加利福尼亞地區淺層金礦,開始向美洲移民。在澳洲東南部也發現了淺層金礦並移民拓殖。1680在今加利福尼亞南部設立金山都護府,將國內流民遣送美洲。1705年,山東大饑荒,滿清境內發生暴動,南明北伐,光復中原,鄭家接受禪讓,關內兩京十三省收復。南朝鼓勵工商業與對外貿易的政策在北方推廣。吸取明末教訓決定犁庭掃穴,在東南亞見識過西方殖民軍並開始普及現金軍事科學的南軍擊破滿蒙聯軍收復河套漠南以及遼東,在蒙古高原和前奴兒干都司區建立駐軍冊封體制。與此同時衛拉特蒙古消滅喀爾喀蒙古,察哈爾喀喇沁科爾沁投降衛拉特蒙古,與南朝發生衝突。經過五十年戰爭南朝擊破衛拉特蒙古,進軍西域漠北,蒙古部落接受南朝監護。與俄羅斯雅庫茨克督軍區發生衝突,後經過談判確定經薩彥嶺到外興安嶺的國界。1750漢裔美洲國家人口增長至50萬,以金山府(聖弗朗西斯科)為首府,主要向中國本土輸出黃金和皮毛,統轄範圍南到格蘭德河北到溫哥華,最東部的定居點為鹽湖城,已發現通過洛基山與科迪勒拉山的孔道,向中央大平原進一步擴展。七年戰爭爆發後英國以承認密西西比河以東為中國屬地為條件換得中國出兵幫助英國對抗法國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勢力。戰後英國為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宣布了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拓殖禁令,客觀上促進了英屬北美殖民地革命的爆發。歐洲的啟蒙思想也經由漢裔北美傳播到中華文化圈。經歷了明末戰亂與鄭氏南朝的復興,王守仁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李贄等中國的早期啟蒙思想家撬動了理學一統天下的局面,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人著書立說通過抨擊明末皇帝倒行逆施的行為諷勸鄭氏的著作埋下了對君主專制制度的懷疑。南朝時代通過海外貿易成長起來的「新士人」開始獲得朝堂影響力。隨著淺層金礦開採殆盡,金山都護府本地手工業發展,美洲漢裔出現獨立思潮,鑒於距離遙遠,1790在承認中華天子的虛位君主地位後允許漢裔美洲獨立。美洲的毛皮依然暢銷中國本土,在中國本土生活貧困的居民也有很多選擇移民美洲,每次中國本土爆發饑荒都會掀起美洲移民潮,漢裔美洲國家以東華為國號,施行民主共和制度。拿破崙戰爭中中國對俄國發出戰爭威脅,強行低價購買了葉尼塞河以東的西伯利亞領土。美國獨立後按照巴黎和約西部國界為密西西比河,與東華髮生多次衝突,最終互有勝負,確定了密西西比河為兩國界河。1861年美國爆發內戰,東華本欲趁火打劫,因法蘭西第二帝國扶持馬克西米連大公擔任墨西哥皇帝,轉而出兵墨西哥利用墨西哥內戰的時機割走杜蘭戈地區。東華疆域基本固定為北起阿拉斯加經哈德孫灣到密西西比河源與加拿大為界,密西西比河為東華和美國的界河。中央大平原的穀物經由新萊州(休斯頓)出口歐洲,東華西海岸則經營與中國的貿易。誼州(德克薩斯)本以畜牧業聞名,1860年代在當地發現石油,奠定了其東華重工業基地的地位。隨著東華與美國之間戰火平息,兩國之間貿易往來不斷升溫,但由於缺少本時空廣闊西部作為社會壓力減壓閥,美國國內階級矛盾更加尖銳。社會主義思潮在美國傳播更加廣泛。1880年柏林會議後,英法德西葡比荷中等列強國家殖民非洲勢力範圍基本劃定,中國分得索馬利亞肯亞坦噶尼喀莫三比克等西非領地,帝國主義時代的勢力範圍基本確定。美國在1900年人口突破八千萬,發動美西戰爭獲取古巴,加入美國成為一州。1910年美國德國東華工業總量先後超越英國,但都遠不及擁有五億人口的中國。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拯救了協約國。但隨著戰爭景氣消失,美國1920年爆發戰後經濟危機。極端思潮抬頭,極端主義者開始鼓吹美國的天命是一統北美大陸。1920年東華人口和美國人口雙雙突破一億。1932年美國大選,富蘭克林羅斯福敗給林德伯格,美國法西斯黨上台。(未完待續)


劉慈欣有短片小說,好像叫做《西洋》,挺有意思可以看看

可能現在華人的地位會高一些,和白人打交道更容易一些,大概就是現在西班牙人在美洲的地位,但不會影響歐洲地理大發現,華人和印第安人一同被大規模屠殺或奴役也是有可能的。明清時期中國落後於西方不僅是因為地理上的開拓能力,主要是中國傳統的思想和經濟制度無法產生工業革命,哪怕十四到十七世紀在美洲和非洲大量繁衍,結果也只能被英法等國侵略。

不過也說不準哪個華人殖民國家積極向西方學習成為發達國家,就像當初日本那樣。


殖民有什麼用,

浪費兵力去管理殖民地,

最後還不是像近代某些歐洲國家一樣,

被當地起義推翻殖民統治。

中原本身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

何必勞費士卒,

去爭奪海外的蠻夷之地?

而且明是亡於其腐敗的政策和一連串天災人禍,

殖民了又有何用?

最後說一句,

明亡也不是因為它國力不足,

是因為崇禎皇帝濫殺將領,

各地守將聞風而降,

南明君臣勾心鬥角,

又要同時面對李自成、張獻忠、皇太極/多爾袞,

和明朝的國力基本上扯不上什麼關係。


抖個機靈。

對外殖民明朝當然搞過,只不過現在為了「自古以來」不承認而已。

沒錯,我說的是雲南。


大明沒殖民,朱由檢弔死也沒阻止大清入關

中國2016年GDP增長6.8%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這類問題真的無聊,有時間不如多搬幾塊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