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感覺要是講當時有「大變局」的話,講兩千年這樣的其他數字,比講三千年更靠譜……那這個最為通行的「三千年」說法,到底來源於哪裡呢?是什麼原因讓它成為當前最通行的描述這個話題時所用的數字呢?


這是李鴻章的說法,真不幸,但有道理。我的理解,三千年雖多有變遷,君主專制的制度和文化,總沒有多大的變化,四海蠻夷,中土華夏的文野格局,也是不變的,使得我們古老的舊制度舊文化,好像成了我們作人之基,立國之本,無論世事滄桑,改朝換代,這些總也動不得。

但近代以來,我們發現文明和野蠻,倒了個,我們需要學習西方;但學習西方的洋務運動還是失敗,想要進一步學習西方,勢必觸動我們根本的制度和文化了。


謝邀,是不是有這樣一種可能,文言文中三、六、九是虛數詞,不是指三個,是多個的意思,古人用的習慣了,就用三這個數了,如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


往前推三千多年是西周建立。西周是中華文明的實際建立者,從此確立了以周禮為主的禮教制度。從周朝開始,中國的意識形態再也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一直到清末。


1、開始東西方文明的正式正面交鋒;2、中華文明歷史自有文字起記錄,粗算三千年。


因為當年的考古學沒有那麼發達,從公元前841年開始,共和元年,中國有了明確的歷史記載,之前比較模糊。所以李中堂可能取了一個虛數,就是從這裡開始計算中國歷史到當時大概是3000年。


王國時代一千年 ? 帝國時代兩千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