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自己為什麼要學《易經》。《易經》這部書在我國一部分學人心目中擁有極崇高的地位。很多人將它看作形而上的哲學原典,稱其中隱含了放之宇宙而皆準的萬物規律。而另外一些學者則只承認它是一部上古的占筮工具書,其內容沒有深奧可言。

之所有如此對立的觀點,根本原因是它的內容至今仍未被正確解讀。可以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知道《易經》這部書究竟講的是什麼。正因為不知道它講什麼,所以才有人能將它捧得高到天上,也有人貶得它一文不值。如果《易經》被正確了,關於它的評價才有可能中肯。

對於這樣一部公認最難讀懂的書,十八歲的你為什麼要選擇學習它呢?是因為道聽途它的神奇而感覺好奇呢,還是想探索它真相?

如果僅僅出於好奇,《易經》可以讀,但切不可認真。讀過後感覺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是正常的。讀過兩遍、三遍,甚至幾遍仍是如此,也是正常的。這個時候你可選擇放棄,等過個十年八年仍感覺有興趣,還可以繼續讀。

假如真的懷抱探索它的真相的目標,我不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這件事。探索古經文真相屬於哲學與科學研究性質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哲學與科學修養,而不僅是足夠的文言文基礎和國學知識儲備。

不存在所謂《易經》基礎知識,學過它再去讀古經文,就可以登堂入室了。我們通常所了解的八卦知識無助於《易經》的理解。什麼河圖洛書、太極圖、先後天八卦圖其實都與古經文內容無關。

初讀《易經》可以選擇幾本注釋類作品參考。比如,李鏡池的《周易通義》,周振甫的《周易譯註》,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張善文的《周易譯註》。這些作者的作品都有獨到,學習時選擇一二家參考,不要只讀一家。《易經》的註譯不等於完全讀通了它,多參考幾家,有助於開拓思路,不致盲從盲信。

學習《易經》究竟有什麼用?大多數人以為學了《易經》就能預知未來,可以掌握一種特殊的本領。其實這是不可能的,預知事物的未來狀態,需要掌握該事物的客觀規律,而不是擺弄與之毫無關係的卦象。

舉例來說,我參加一次考試,想提前預知考試的結果,所以去問卜。卜師宣稱,他單統憑看卦象就能預測我考試的結果。

我請大家仔細想一想,我的考試結果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首先是我的知識儲備,如果我的學習不夠認真,大部分知識點都沒有掌握,那麼不用占問就能知道,考試不會通過。如果我十分聰明,學習也紮實,不用占,我也有自信將來能獲得大概的成績。

除除了知識的前期準備,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個人的心理素質與臨場發揮的能力。這其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比如生病、意外等。

占卜可以不考慮這些客觀因素就能判定未來的考試結果。它論斷的依據是什麼?如果我們不能將卦象與考試這一事件建立起必然關聯來,那麼就只能藉助某個神秘的力量才能實現。

設想,一面是自然事物合乎規律的發展演變,一面是與之毫無關聯的卦象變化。我們不需要考察卦象變化與自然事物的演化過程之間關係,就可以依據卦象的變化來推論自然事物變化的結果。這等於宣稱我們不需要研究自然事物的規律就能預知事物未來的狀態,也等於宣稱近代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發展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本來通過擺弄卦象就可以預知一切的。可是,我要問這可能嗎?

哲學與自然科學發展到今天,仍然有人相信通過《易經》就可以預知一切,這隻能說明哲學與科學精神的教育還未完成。古代,《易經》沒有創造新思想、新現念,在未來也不會。由此,不難看出盲從與迷信的勢力是多麼的強大。十八歲正是吸收新知識新思想最佳季節,正是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思想的好時機,古代思想中不是沒有先進的思想,但是歸根結底一句話,探索宇宙奧秘需要從觀察與研究客觀事物的實際秩序出發,而不能從本本出發。

哲學與自然科學正在飛速地發展,而固執的易學家們還是擺弄六十四幅卦象,一百年以後,究竟是自然科學 的成就大呢,還是易學家的成就大呢


據古書記載,古有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歸藏》,都已失傳,通常咱們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易》。我也認為題主所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易》這本書。

想看周易肯定是有原因的,哪怕就是無聊了,打發時間也是原因(這裡沒有說題主無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始出於怎樣的原因,並不重要。當你打開《周易》這本書的時候,像是打開了一扇窗,通過《周易》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對以前知道的會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周易》六十四卦,你可以當成是人生的六十四種狀態,它們代表特定的情況下,人生,社會,自然的規律,並且提出了相應的明智的解決辦法。

像「朝乾夕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柔順含章」,「卑以自牧」。

讀周易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範疇,就相當於現代的「馬克思主義」。之後是「八卦」,乾,坤,坎,離,艮,震,巽,兌。在之後是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當然了,如果你嫌麻煩,不想了解,也是可以直接讀周易的。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開始,未濟卦結束(未濟就是沒有結束的意思)。每一卦分為六爻,每一爻又分陰陽。

古人講究「道法自然」,讀周易需要多類比,多和現實中的事物,自然中的萬物類比,多出門走一走,帶著周易的「眼鏡」看一看世界。看見了,才能更容易的想像出來。所謂「理論聯繫實踐」。

讀的過程中,不要僅僅把它當成「故事書」,「語文書」去讀,當成「數學書」,"地理書"去讀,多問為什麼?聽一聽老師們的講解,找一找問題的答案,同時開闊自己的解題思路。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漸漸的就有了自己對卦辭,爻辭的看法,漸漸的就有了自己對卦象的看法,漸漸的就有了自己對六十四卦卦序的看法。

讀的過程中,也不用著急,想看了多看幾眼,沒時間,就讓它自己靜靜。如果讀累了,讀的無聊了,就放下書,休息一段時間。


十八歲,放心大膽去學,不要有所謂「年紀輕輕學這個做什麼」的思想包袱。

歷史上的小天才王弼十幾歲時就註解了《周易》,年紀輕輕名滿天下。

清代「四庫館」學者評論道:「《易》本卜筮之書,故末派浸流於讖緯。王弼乘其極敝而攻之,遂能排擊漢儒,自標新學。」(《四庫全書總目·周易正義》提要)。唐朝的孔穎達說:「惟魏世王輔嗣(也就是王弼)之注,獨冠古今」。

具體學易,你可以從易經中的哲學思維開始學習,聽一聽曾仕強老師《易經的奧秘》課程(在喜馬拉雅上可以搜到)。在了解基本的易理後,如果還想了解術數方面,可以先大致了解下占卜,八字,紫微斗數等等是怎麼回事,有興趣了再去擇一門深入研究學習。


關鍵是信心吧,看懂一個文本就可以有信心了。

比如:


建議你不要學易經,您太小了,學習技術、學習新知識對你更好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