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無法證明。

以古典音樂來舉例,如果沒有錄音技術,我們就只能「聽說」各種偉大的指揮家,但並不能知道偉大在何處。指揮家切利比達克生前堅決反對錄音,人們只能偷錄,死後他的錄音終於通過他兒子的同意而出版(20世紀90年代),於是我們作為後人,才能詳細地知道這個指揮家的作品。

述而不作。這幾乎是一種禪宗的理念。孔子、老子,都是秉持這種理念的人,包括上文所說的切利比達克。不立文字。不作記錄。

但老子的思想還是通過關令尹喜而留下來了(據司馬遷所說)。切利比達克的指揮藝術也通過人們的偷錄而留下來了。

如果沒有留下這些,他們也會被人遺忘。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存在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只不過我們沒有那種格局,所以無法理解。


老子需要向世人證明他的貢獻?如果不是關尹子的請求他會留下道德經?

即便留下道德經道家傳承都已斷絕


沒有什麼能證明的。如果老子不寫《道德經》,也許他就像那個時代的郭敬明一樣,只有那個時代的人瞭解,不會傳世,更不會跨很多世。這大概也是康熙要耗費大量國力財力修築《四庫全書》的目的,惟願後世記住而已。

不接受反駁,反駁沒有意義,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你自己的哈姆雷特就好,不必相輕,因為根本就沒有正確的哈姆雷特

沒有留下 就沒有貢獻。

可能這麼說比較絕對,但是與留下了相比,就確實可以這麼說了。名家惠子,戰國時與莊子齊名。著名的濠梁之辨就是以此二人為主人公發生的。但是惠子未能有著作傳世,其思想,後人只能從其好友莊子著作中窺探一二。

所以未曾留下,就沒有貢獻。尤其是本題題幹以「後世」為限定詞,更是如此。


不留下著作就是許由,楚狂接輿。


如果老子沒有留下《道德經》?

做兩個類似的假設吧——

如果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失傳了?

如果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被焚毀了?

對於老子這樣的人物,就我們對歷史已有的認知而言,恐怕永遠是他的傳世作品在塑造他本身,而不是他創造了不朽的作品。就像前面一位答主所言老子就是道德經啊。


貢獻,就是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主要還是看有沒有記載。

有三不朽,自己不記錄,別人不記錄,相當於不存在。

對人家來說,沒有關係的。就老子來說,別人認為他有沒有貢獻,他也不會計較。而大道,有沒有道德經都沒有關係。


聖人老子是一個人,也是一個羣體,老子是這個羣體的代表,《老子》是諸多前賢聖智者智慧的結晶,是春秋時代諸子思想的集大成,《老子》的產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老子並不在意證明自己對後世有多大貢獻,後世《道德經》代代相傳,也是後世人的選擇,其實,象老子這樣博學且修為深厚的人,在歷史上還是蠻多的,中華民族也正是有這樣一羣人無名而名,而族脈相承。


道德經就是老子留給後世的貢獻,沒有它誰會知道老子。


那就對後世沒有什麼貢獻了,道德經是他唯一留給並影響後人的文獻了。


能夠證明老子對後世有貢獻與老子對後世有貢獻本來就不是一回事。證明老子對後世有貢獻這個行為本身是求名的具體表現,屬於道德經所鄙視的一類。這樣的行為對老子來說是不友善的。


老子給後人指明瞭成仙之後能夠體悟的道,老子留了修道修真的傳承,後世修道修真都以老子為道祖,現今道家修真成仙的傳承全真龍門派。


我覺得對於哪種聖人而言,對後世的貢獻不會成為他們的束縛了吧,世人眼光駢拇附贅而已。


比如奧運會是發掘人類體能極限。而民間一定有不少人早就突破極限,他們刷新了沒被大眾熟知的上限。

先建個神跡,再帶進墳墓。是一種美德


我必須舉報這個ZZ的問題。

莫不是題主理解不了?

【至人無己,聖人無功,神人無名。】


老子就是道德經 道德經就是老子


這麼回答你吧。

釋迦摩尼在成佛之後,講經說法了49年,在其涅槃之時,他卻說,自己沒講過一個字的佛法。

佛是真語者,如果我們相信佛涅槃之時所說。那麼我就明白,佛陀也沒留經書和文字。雖然現在,僅在中華大地,寺廟,佛經就多如牛毛,按照佛陀之願意。這些都不應該算釋迦摩尼的功勞呀。

老子是聖人,聖人是得大本者,是天人合一者。古語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中,我們返觀內照,捫心自問就會明白。上天永遠在給予我們(陽光,空氣),大地永遠在承載我們(鮮花、果實),而我們去很少有關注過天地,永遠缺少感恩天地之心。

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上德之德,是以有德」;所以,老子沒有留下傳世著作《道德經》(今天所見道德經,應不是老子所寫),他對後世對人類的貢獻就在於此吧。


其實沒有人需要證明老子有什麼貢獻,為什麼要證明呢?另外我個人也不覺得《道德經》算貢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