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协会成立一年然而状况并不怎么好,现在很少有人对棋类感兴趣,上一任会长副会任期马上到了,我是第二任,协会会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对棋类也没什么兴趣,我不想到我手里就此落寞了。


在大学本科期间也是棋协的组织人之一,我非常理解这样的感觉,关注度并不高。由于棋类这项运动本身就是小时候的积累,年龄大了很少有人去学习,也很难说有兴趣。我认为在校内想使得棋协得到关注,首先是向校方争取一定的活动经费或者是去校外的奶茶店或理发店拉赞助,在有了一定经费的情况下,可以周末向学校申请教室举办棋类的比赛,这样的比赛设置一些奖金,这样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其次,招募一些本身就具有一定水准的同学,进行课外的教授,我相信像我这样热爱下棋的人是很愿意去传播这项运动,这样的活动也需要印传单,在学校同学流动性大的地方分发,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先上结论,社团发展不要逆天而行,有时候更多受到项目内容发展,或是学校发展制约的。

比如学校原来是4年本科一个校区,后来在郊区城区分成1+3、2+2、3+1的校区结构,那各项的社团发展必然会全面颓势。又或者「三国杀」社,现在肯定相对凉凉了很多。

当然棋类尽管也没落,但也有其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第一、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我不了解95后大学生下棋比例,但应该还能有一定的保证,强弱不论,都会下一点(再不行还有五子棋和中国跳棋)。

第二、爱好健康向上,能够在校内老师关得到一定的认可和支持。(总不像足篮球比赛动不动打架受伤,好歹带一个智力运动的头衔)

第三、缺点就是不热闹,两个围棋高手在巅峰对决,周围大家都在懵逼。相比王者吃鸡来说,对新手更加不友好,人员流失会比较严重。


当然不知道题主在哪个城市,当地高校数量,棋类市场规模,上级政策支持如何,就一概而论,有的解决方案可能并不适合。

社团内部传帮带。每种棋总是能有一些高手,在社团活动最好能安排一些讲棋的活动,让来的同学可以棋力有所提高。

社长不一定精通,但要了解各种棋,同时不同棋种之间不要造成歧视。我见到过的棋社社长大概分两类:有一门棋下得很不错,同时对其他棋也略有了解;吉祥物(妹子),能吸引大量的同学来下棋,同时协调配合,让大家都能开心。(当然也有妹子棋力超群的社长存在)

校内和各级学生会,特别是体育部、体育教研室、团委搞好关系,获得办校级比赛的支持,比如参加到什么足篮排乒羽之中,也算一项院际比赛。比赛项目推荐中国象棋、五子棋(一手交换),两者都会有较好的基础,一般一下午半天就可以解决。了解一下瑞士编排规则,找找软体了解一下,也算是门手艺。

和学校工会联络,组织和退休教师的棋类联谊。(增强政治影响)

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的大学生棋类比赛,这个不确定各个地区有没有比赛,通过比赛也是以赛代练增进棋艺,同时和其他学校取得联络,可以有一些联谊活动。

外出比赛前要和棋社的管理老师报备一下。获奖之后要把获奖信息、奖状复印件交给团委和分管老师一份(邀功),如果获得大奖还可以在校网上宣传一下。特别是要把所有参赛队员获得的成绩,加盖团委or学生处等红章,给到各个学院团委一份(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可以让社团的同学们在比赛之余得到学院认可,或者还有奖学金加分等支持,增加凝聚力)。

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锻炼团队,了解棋类编排规则,裁判注意事项,可以让同学们考取一些裁判证。也可以作为市级省级比赛的主办校来增强影响力。与当地棋院有一定的联络,可以获得一些裁判兼职、讲课兼职的机会,也算是为同学们谋福利。

还有一些类似师范学校,可以组织授课,教同学们如何教下棋。这也算是一门技术,无论是在兼职或求职中都能用得上。在一些课后三点半的课堂中,棋类老师还是很有市场的。


对于真正下棋层面的事情就不说太多,主流大棋种:围棋、中象、国象、五子(连珠)。小棋种:将棋、国际跳棋、中国跳棋、四国军棋。牌:桥牌、德州扑克、麻将。最后两个在学校社团中尽量不要加入,会给人不好的影响。

在其中,围棋中象国象多数是童子功,不是小时候学过的话,上大学提升很难有太多(时间成本高)。如果想出成绩,可以考虑五子(连珠)和国际跳棋,前者有大量的教程,也比较好上手。后者玩的人比较少,但也算官方智运会项目,可以拓展研究一下。

棋类社团不要太强求,保不齐第二年有个大神来了,又能聚拢人气,社团就又火起来了。社团发展,各安天命。


记得在大一就创办了棋社,原来学校里是没有的,而且身处传媒类院校本来喜欢的人就少,但是通过两年的努力,整合了大学城的大部分高校之间的联系,创办了棋类联合会且比赛活动都很丰富。

其实第一,请一个厉害的人来棋社做指导,他们懂得比较专业。

第二,一颗热心吧。

第三,运气。这个其实就是看你能否找到其他高校的负责人,一起办活动交流。

有棋类的问题可以私信问我。


首先,说明一下个人情况:由于水平有限,以下内容本人是以象棋为实例撰写的。若与其他棋种有不符的情况,请读者多多见谅。

总的来说,感觉大学里的棋类协会还应该以组织成员参加比赛为主。可考虑组织一些校内比赛,如果单一学校内比赛参与人数太少,那就应当尝试跨校组织。在我就读的大学所处的城市,众多高校自发成立了市一级的大学生弈棋联合会,并有一个由大约30所高校参加的象棋联赛。可以说还是很相当不错的了。之所以提出这一想法,主要是出于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棋手的以下几个特点的考虑。第一,他们普遍都是所谓「野路子」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他们而言,实战比赛是让他们最能够感到快乐的事情。(因为专业背景差,高校内又通常没有较为专业的教练。所以大家打谱、研究残局定式什么的,反倒会事倍功半。)第二,大学生平日学习、研究的任务较为繁重且时间、日程安排不确定性强。下棋,毕竟是他们的副业。在我们学校,很多棋友甚至都很难保证每周有一个稳定的时间下棋。对他们而言,比赛这种具有「时间集中性」的活动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可能抽出一个大家都有空的周末就可以。第三,大学生群体的的道德素养普遍较高,利于营造一个安静而有秩序的良好比赛环境,赛场组织易成功。

此外,在赛事策划及举办的的过程中,我个人建议可注意以下几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第一,赛事举办可以多联系几所学校(如可以通过本校得社团联合会与其他学校的棋类协会取得联系),毕竟现在大学在读学生所处年龄段的青年人参与棋类活动(这里主要指我所在的象棋领域)的人口比例明显较低,一所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有十来个人会参赛。联系兄弟学校便于安排比赛。(另,我校的一个办赛方式或许值得借鉴:就是组织校内的教职工与学生一起参与比赛,这也不失为保障办赛规模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二,赛事安排建议以集中制的快棋比赛为主。(例如:7轮积分编排制,每盘20分+5秒,一整天赛完。)考虑到前文所说的大学生时间管理不确定性之强以及大学生棋手水平之有限程度(此处指以业余棋手为主体的学生,不包括少量的棋类项目特长生),如此安排可保证:【1】赛事战线不至于拖的过长,以免棋手由于个人学习等事务影响无法拨冗前来而导致缺赛严重现象的出现。【2】比赛紧张刺激,用时差不多也就是大多数大学生棋手所能达到的思考程度。而且一天多轮也能够满足所有参赛者的参与感与获得感。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次比赛的筹办过程中可能会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在我们市,一所高校的能力极限基本也就是每一学期为每一棋种承办一次赛事左右。因而棋手们集体关注其他学校、乃至关注有关大学生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所组织的大学生棋牌类赛事便显得尤为关键了。棋类协会的负责人们最好及时关注这些赛事的报名和办赛动态,积极组织本校同学参与,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再说一点:不论是什么样的棋类协会,让会员开心总是最重要的。一切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当以同学们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为出发点、落脚点、生长点。切忌为了盲目评比什么「优秀社团」啥子的而迷失了方向。科学合理的办赛理念与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但千万不要在组织活动的时候盲目走形式。

大概就是这些,总结起来就是:「以赛代练,多找机会,重在参与。」

望题主所在的棋类协会找到成功的的发展方向!


别的地方不知道,武汉是有省棋协来筹办大型比赛的。平常也会有一些比赛。可以看看当地有没有这样的组织,弄起来的话还是挺不错的


开设推广国际象棋项目 参加985211国际象棋联赛


水平不高没关系,都是菜鸡互啄也没关系,关键是大家有兴趣就行。需要大型安利,以及让别人入坑的动力,俗一点的比如钱,再就是可以搞点二次元形象吸引宅。同理可以跟别的东西联动。


办比赛,宣传覆盖整个校园,最好有校方支持,头几名可以有实际用途的奖励,这样人才才会涌现,协会才会活跃,提供日常聚会的服务条件,这样才有人平时也愿意呆的住,有凝聚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