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個案子:一個小男孩從小爹不疼媽不愛,後來一個阿姨看他可憐就對他多加照顧,但那個小男孩卻把她捅死了,事後警察問為什麼,小男孩說因為從來沒人對他那麼好,所以不知所措,就捅死了她。

這種心態該怎麼改變呢?是對他更加關愛讓他適應之後就好了嗎?可如果沒人關心他,他自己該怎麼克服這種心理?


這是我們內在深深的不配得意識和自卑感在作祟,本質上是我們對於生命中變化所產生的內在感受,不能接納它帶給你的這種感覺,讓你感覺到不舒服,而這樣的行為是對於我們內在感受到不舒服的感受的一種抗拒,你不能接納當下這樣的發生,看上去很可笑,但是他對於當下體驗的人來說,確實是感覺不舒服。

我們長期處於這種感受之下,你會麻木。當內在真實渴望的事實發生時你會不適應當下這樣的發生,這種內在深深的模式將我們禁錮其中,所以說這也讓我們看到人的可笑性,你期望那樣的生活,有人對你好,但當它真的發生的時候,你的內在感覺是抗拒的,所以要看到我們自己的可笑,你才能從中跳脫出來。

但我們也要接納這樣的自己,沒有發生我們便不可能成長。每個人內在模式的可怕,它將我們限定在某一種生活情景當中無法跳脫出來,而當下的發生,那些觸及你內心不舒服感受的事情正是推動你去看到自己的侷限,才能真正活出生命全新的可能性。

當你感受到內在有種不舒服的感受,你要學會去看見,並且接納它,要相信你是值得生命對你的愛的,你是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值得擁有美好的生活。願你一切安好!


這畢竟是一個極端的個案。但該個案啟示我們:有時人的心理變化,不要反差太大,應循序漸進,就像溫水裡煮青蛙 的感覺纔好。


度的把握;過渡,總得有個適應的過程;太好也是難以適應或接受的,因為他本身已經對人性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當然這個負面,消極的比較多,不幸的事正好是他成長階段的必要時期很關鍵的性格行程,認知,思想意識行為的童年,而他遭受的,自然就需要很大的心理或已經扭曲的心理來回復,但真的不太好挽回;雖然兒時的記憶模糊但是是有的,是存在的必然會影響到成人後對人的態度,行為-信任是慢慢建立的,是需要慢慢重塑的,而不是一味的對他好,這個更令他害怕,有負擔,害怕失去,跟之前的對比,好像不現實,自然就會有一些需要宣洩和發泄的想法及衝動的行為,如何克服嗎?最好定期心理治療不是諮詢哈;認知-認識到自己,疏導,緩解;對造成的事實負責,當然這需要一位很負責任的心理治療師-經驗豐富的


要溫水煮青蛙,對他好要始終對他好,慢慢教他。


沒輕沒重 不知好歹的人 只能自作自受 接受懲罰,找個人民警察全方位瞭解這種人,為科學做貢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