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子是不是在那一代導演里是不是扛把子?


1、這個「如果」不會發生。

2、「如果」的話,那將是兩位真假影帝互相飈戲(商業對話),對了,老謀子可是國際A類影帝。

陳凱歌在他面前就是弟弟,無論票房、導演獎項、演員獎項、對影壇人才的貢獻。

票房:

一個數據:2002年,一部《英雄》的票房就佔了內地全年電影票房的1/4以上。

導演獎項:

張藝謀基本是國際三大和華語三金都拿了,除了金像,但他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幫鞏俐拿下了金像影后:

陳凱歌真的一生都在吃《霸王別姬》的老本:

而且,張藝謀本人還有好幾個影帝:

對影壇人才的貢獻:

謀女郎:鞏俐、章子怡、倪妮、周冬雨等,其實還有竇驍、董潔、張慧雯等也都是張藝謀電影出來的。

陳凱歌:???陳飛宇?

整體電影口碑:

豆瓣8分及8分以上的導演長篇電影:

張藝謀(9部):《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有話好好說》、《金陵十三釵》、《我的父親母親》、《一秒鐘》(目前8分)、《秋菊打官司》、《菊豆》

陳凱歌(3部):《霸王別姬》、《孩子王》、《荊軻刺秦王》

參考:馮小剛(4部):《一地雞毛》、《甲方乙方》、《集結號》、《天下無賊》

綜上,張藝謀不會坐在李成儒的位置上;即便坐上了,他又何必不給陳凱歌面子呢,畢竟,當初一起打拚過。。。

當然,在那個看重身份出生的年代,估計陳凱歌內心的優越感沒有消退過,即便張藝謀更早獲得榮譽:

PS:剛看了老謀子的新片《一秒鐘》,挺不錯的。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

www.zhihu.com圖標

看看老謀子的我的2008紀錄片。你就會明白這傢伙能成功能做成奧運會其他人做不成是有原因的,他其實又能出世也能入世。專業上文化人誰都不服誰,一群大牛就他壓得住場子,都怕老謀子,那些創意大部分都是他想的,音樂,色彩搭配,舞台技術他都是行家。說他入世,你看他奧運創意完全被斃掉,大家都很沮喪,他反過來安撫大家情緒,一頓話說出來大家又重振旗鼓,片場小孩子寫作業,洗澡,供應商談價細枝末節全都要管,為了照顧日本女設計師情緒(被罵哭了)他總第一個見她,演員太累到處當吉祥物鼓勵他們。

另外這個工作狂其實不太發脾氣,底下創作組成員壓力大得要離職不幹,哭哭唧唧,他不,他一般愛個人思考,葯一把吧吃,他不光要求工作人員不斷改進,一遍遍磨,他自己更是別人都覺得可以了,他覺得不可以,他還要繼續打磨,就是在這個紀錄片我看到了他身上匠人,精進的感覺。

如果他真要來估計也就來個一場,不痛不癢打呵呵,反正這些人也不礙他的事,以後拍戲不用他們就行了。至於幾個導演,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他也不會說太多,過得去就行了,真要到了他手下幹活,他也一般不輕易發火,他是個解決問題,想辦法的人,一遍遍地返工你給我磨達到我效果就行。

另外說一句我現在還比較理解滿城盡帶黃金甲爛了,當時老謀子一心撲在奧運上,在拍攝現場他還在和主創人員想奧運創意呢。


首先,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節目組不會讓大導演筆挺的坐在並不舒服的小沙發上的。

如果真的來了,就相當於幾個導演在聊天,那最尷尬的不是陳凱歌,而是郭敬明。

大導演之間聊天,哪有直接懟的,圈子這麼小,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啊。誰能保證自己不拍爛片?

除非喝了酒,才會說話直接一點,陳道明就曾經在酒局後懟過馮小剛,還媽的媽的的懟,那是人家關係好,而且咖位差不多。

我看過張藝謀去探班徐克的劇組,都很客氣,有了新玩具(技術先進的攝影設備),還給張藝謀介紹,挺好玩的,很童真的感覺。

正常情況下,應該都是和爾冬陞那樣,有異議也會用舒服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會硬捧硬懟。

而且張藝謀也拍過黃金甲,長城這種商業爛片,哪裡好意思懟陳凱歌啊,應該會想,都是要恰飯的,惺惺相惜才對啊。


張藝謀如果坐在李成儒那,會與陳凱歌惺惺相惜才是。而且人家本來就是老夥計老兄弟了,人家倆的人生第一桶金,是一起掘得,可以說他倆最早是一起創業的。

李成儒是個老演員,但他真的不明白這些大導演的追求。陳凱歌批他,罵人不帶髒字,聽起來很爽很犀利,似乎也顯得陳凱歌很小氣,但其實是有道理的。

十五年前的大作爛片三連彈,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相繼在一年內推出...無一例外,票房上可以稱作大獲成功,但口碑上全部鎩羽而歸。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幾大導演,紛紛扎頭進爛片中,難道是偶然?

陳凱歌是影二代,文筆好,原本要考北大中文系當編劇,結果因為是理科渣,考不上,所以沒辦法才去了北電導演系。後來被分到北影廠。

張藝謀是工人出身,考上的北電攝影系,是攝影出身。張藝謀和陳凱歌在大學時就認識。那會兒張藝謀一個西部地區的大齡工人,突然進了電影學院,還被當時的同學校友陳凱歌笑說是「劉姥姥來大觀園了」。

原本張藝謀畢業後想回家鄉西安,進西影長,結果當時西影廠牛氣烘烘,不識貨,不要工人出身的張藝謀,張藝謀無奈被分到了離家鄉很遠的廣西電影製片廠。

其實當時西影廠是全國九大電影製片廠里最差勁的那個,倒數第一,官僚習氣比較重。畢竟80年代初,是百學待興,中國開始和全球接軌的變革時期。然而,西影廠里也有張藝謀的熟人,像同學顧長衛。所以,張藝謀和老家的西影廠還算是有點人脈。

西影廠當時想投拍一個電影,劇本都出來了,叫《黃土地》。大致相當於後來名噪全球的,到處收割國際大獎的,八十年代中國西北題材的西部片鼻祖。然而西影廠有劇本,卻立不起來項。張藝謀作為西安人,就想辦法把這個劇本要過來,由自己所在的廣西電影製片廠來投資運作。廣西電影製片廠還是很支持這個高材生新人攝像師的。但是廣西電影廠當時廟也小,所以張藝謀又利用發動人脈,把校友陳凱歌推薦過來,做了該項目的導演。於是《黃土地》橫空出世。

這可以說是張藝謀和陳凱歌倆人一起的處子作,一經出世,就響動全國。這倆人一下就成了香餑餑。這次在國際上一路斬獲獎項的處女作的成功,其實給陳凱歌和張藝謀內心深處的職業觀,都埋下了一顆相同的種子:開鑿中國電影工業的最前沿,劈斬荊棘時被刺到也無所謂,要讓中國電影衝出去。

這就是巨大的成功經驗,帶來的屬於成功者的心理路徑。李成儒不懂,像陳凱歌和張藝謀這樣的導演,要得是在華語電影史上的先驅地位,所以才會做常人不敢做,很容易失敗的嘗試。其實,那兩部成功的商業電影,從口碑上來講,確實失敗了。但他們要引領中國電影從文藝片從向工業化,讓中國大陸的電影行業變成電影工業,這種野心,李成儒不懂。

張藝謀和陳凱歌在陝北黃土高原上拍攝《黃土地》時,當時全國墊底,牛氣烘烘的西影廠,已經換了廠長。新廠長就是業務水平和領導水平都非常高,被譽為五代導演教父的吳天明。吳天明為人耿直,之前就把廠里老領導得罪不少,新官上任,就大刀闊斧改革。他是識貨的伯樂,知道之前被踢走的張藝謀是個奇才,所以對代表廣西廠的張藝謀和北影廠外調配合張藝謀的陳凱歌等,一行來陝西拍電影的團隊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黃土地》成功後,張藝謀原本就想回老家西影廠,所以吳天明極力爭取,許諾跟著西影干,可以從攝影轉導演,誘惑極大。但因為張藝謀的成名,作為最早的伯樂,廣西廠也不願意放。所以張藝謀之後一直是外調身份到西影廠,跟隨吳天明,成就了一系國際獲獎的經典作品。但九十年代後期,吳天明隱退後,張藝謀也漸漸從西影項目里抽身。吳天明後來還栽培起了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等知名五代導演。在他大膽啟用第五代有才華的新人導演的同時,僅僅就任廠長兩年,西影廠就從九大製片廠墊底,一躍成為九大影廠第一。八九十年代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電影,大半是西影廠出品。吳天明領導的西安電影製片廠,被譽為第五代導演的搖籃。即使陳凱歌,也是靠西部片成名。

陳凱歌拍了《黃土地》之後,吳天明也和陳凱歌保持往來合作。為陳凱歌投拍了在國際上反響不錯的《孩子王》。但陳凱歌是北京人,又已經成了名,還是北影廠的,所以吳天明只能短暫外調陳凱歌,留不下。可陳凱歌和西影的合作和人脈也算是很深。像《霸王別姬》的攝影就是西影的顧長衛。

張藝謀和陳凱歌,是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是最具代表性,最成功的兩位導演。誇張點說,他們倆人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提名提到耳朵生繭。

如果他們的格局真的是李成儒那種,可能就借著曾經的積累下的名氣,一直在中國鄉土社會或老城故韻的文藝片中,通過巧妙表現人性或中國傳統文化的壓抑面,來討巧國際,一直留在他們駕輕就熟的舒適區中,他們就不是張藝謀和陳凱歌了。

李成儒是個演員,他只要作品內容的完成度,並不會去考慮整個電影工業或中國電影史的地位。但陳、張兩人,可以說到了新世紀後,該有的都有了。當然,從國內外大獎上來看,張藝謀段位還是明顯高於陳凱歌。但陳凱歌無疑也是中國最成功的導演之一。

張藝謀和陳凱歌都在做推動電影工業創新。比如,陳凱歌與香港演員張國榮合作,拍了《霸王別姬》,走向巔峰。能把香港人張國榮調教成一口京腔,一身京韻,這種對港台知名演員的駕馭成功,讓陳凱歌在兩季《演員請就位》中,對港台老演員都偏愛有佳。而80年代末,張藝謀也主演了港式商業片,《神話》的第一版鼻祖,《古今大戰秦俑情》,他們探索的腳步可以說沒有停過。他們倆人一直都在嘗試最前沿的東西,但陳凱歌其實更走在前沿一點。從某個程度上來講,張藝謀之所以獲獎項更多,恰恰是因為張藝謀留守在五代審美取向和鄉土文藝片領域的時間更久,比陳凱歌要多很多年。

張藝謀最後獲得重量級國際大獎的影片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和2000年《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早已走出西部片的基調,但仍然是這種鄉土片的延伸。而他開始嘗試大片的《英雄》雖然提名較多,只獲了柏林創新獎,實際也是利用他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導演的影響力去試圖向國際電影界推介中國的古代歷史題材,顯然是一次轉型嘗試,也有一定的收效。然而,從離開了鄉土文藝片領域後,轉型後的張藝謀在國際大獎上的獲獎也斷崖式下跌。這並非是偶然,而是五代導演走出曾經舒適領域的一種必然。而陳凱歌作為首都京城人,實際上在鄉土片領域停留的時間很短。比起張藝謀,他更多喜歡去表現老城文化,而不是鄉土文化。所以他走出來的更早,顯得更早「江郎才盡」...大導們其實也有自己能夠很好駕馭和不能很好的領域和題材,尤其是第五代導演,中國電影世俗化草創階段的一代。他們需要比全是革命題材影片的前人,和看著好萊塢大片長大的後人,都要更激烈克服自身的轉型困難。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就不明白這些導演到了新世紀,彷彿都不如過去了...

到了新世紀初,陳凱歌拿了金雞獎,國內最高榮譽已經斬獲,撒的就更是特別開。經過90年代的文藝片搏名時代,國內頂級大導演們坐著吃,名氣也耗不完...陳與張,也開始積極的轉型之路,繼續為中國電影發展摸索新路子,作引領示範。他們積累名望在前,能夠撬動資源,卻願意承擔藝術評價受損的風險去探索,這是需要不惜羽毛的勇氣的。

陳凱歌和張藝謀兩人,對推動和適應電影工業化的總方向和大思路上可以說是一致的。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上映。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上映...你搞歷史大片,我也試試,還是同題。

2005年,陳凱歌的《無極》上映。2006年,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你搞偶像轟炸,視覺盛宴,我也試試。

2016年,張藝謀的《長城》上映。2017年,陳凱歌的《妖貓傳》上映...你搞電影工業化,我也試試。

兩人最大的區別,只是對待文藝片和商業大片的態度。張藝謀更純粹些,商業片就要走商業片的路子。但文藝片他也堅持穿插做。所以他高產,但商業爛片出來就直奔五分,隔一年又出個文藝片,又是八分,不同作品間顯得兩極分化。而陳凱歌低產,就像他在節目里表現的,他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和命題下,做更多更細膩的表達,所以隔兩三年,他出來的電影,既想走商業大片的路線,又想體現文藝片的內涵...最後,他是加法做得太多,有點不倫不類,結果就像《無極》,想表達的太多太滿,新元素也太多太滿,他給你一講你才知道是「愛與背叛」,他不講就成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讓觀眾get主題總是受到其他元素干擾。所以他大多是穩在六七分,更顯中庸。而以《妖貓傳》的觀眾為例,同一部作品的口碑卻兩級分化,有些人get到了電影試圖表達的,就很推崇,get不到,就感到通篇不知所以然。

陳凱歌甚至還導過《致命溫柔》這種...嘗試邁得步子,比張還大。可惜,大陸畢竟沒有李安這種...

陳凱歌和張藝謀,出於市場嗅覺和職業敏感,其實有同樣的判斷,在做同樣的事情。作為認識幾十年的老夥計,搞不好還有私下交流。

當然,他們也有局限性。像《流浪地球》這種出自80後之手,更具節點性質的電影,陳、張就很難搞出來。他們畢竟老了,經歷和文化上,有一定時代局限性。可是陳張就是五代導演試圖繼續開拓的榜樣。所以他們嘗試的大片方向,更多是古裝電影。他們在放棄擅長的中國式文藝片,進行新世紀摸索的同時,其實也要不斷去突破自己過去的路徑依賴。

陳凱歌的電影中,大概像《無極》這種完全架空的魔幻作品,以後也很難再出現。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實驗品,想學日漫那種架空世界的文化敘事,但是很明顯,這種架空世界在小國往往很受歡迎,但在中國的土壤上就很難紮根。因為我們這種國家的文明底色太鮮明,歷史文化的現實框架太強實。從這次失敗開始,陳凱歌就不碰全架空了。他大概也能明白這個實驗的失敗。到《妖貓傳》時,他走的是半架空的路線,把中國的傳統歷史感突出。其實《無極》的評分,也從最早的4.1一路爬到現在的5.4,雖然爛片的評價未改,但確實隨著時間推移,觀影世代的迭代,大眾接受度再升高。這就說明了它的實驗性質。畢竟,現在的年輕人,接觸的架空文化太多了,受眾遠比十五年前要多。其實當年《無極》和《指環王》受到的評價,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無極》的一大罪狀就是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世界,而《指環王》的一大賣點就是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歐洲神話的奇幻世界。其實《無極》只要能以半架空中國古代歷史為藍本,評分大概就可以拔高至少1分。

李誠儒想諷刺陳凱歌的,陳凱歌們太明白了。說句難聽話,李誠儒是一個敬業的工具人,卻不理解必須試錯的操盤手。張藝謀、陳凱歌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在做實驗。

吳天明晚年看到自己帶過的年輕五代們一個個都去拍商業爛片,作為老一輩兒人,他就很不明白,質問過張藝謀同樣的問題。張藝謀的回應是:「中國電影正是被票房綁架的年代。我們拍了各種各樣的片子,當然我自己對於拍商業電影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要試水,要兩條腿走路。這些吳天明導演都看在眼裡。半年前我和他見過一面,我們談了很多,他不談我最近十幾年的作品,我知道他一直看不上。」

吳天明導演治喪委員會人員安排如下:

主任:張丕民;副主任:張宏 李少紅 周德嘉

成員:羅藝軍 張青 許還山 吳貽弓 謝飛 鄭洞天 滕文驥 張藝謀 陳凱歌 韓三平 張建亞 何平 顧長衛 黃建新 馮小剛 孫毅安 張揚

但這是恩師吳天明在質問張藝謀。很難想像,如果豆瓣評分也多是六七分作品的李誠儒,當面去質問張藝謀,張藝謀會比陳凱歌更客氣。如果陳凱歌7分的電影,李誠儒都不看了,那他演的7分作品又算什麼?熬到陳凱歌這種資歷和行業地位,根本不需要攬粉,只要維繫自己的修養體面,根本不需要掂量輕重說話。這種質問,他們面對太多了,估計都煩了。如果是吳天明坐在李誠儒那個位置,質問陳凱歌才有底氣,陳凱歌恐怕也不敢不正面回應吳天明。然而,李誠儒並不具備這種質疑的資歷,也不具備這種格局和能力。他本該是點評演員演技,這個才是他的聚焦範圍。所以他口癮上來了,討個沒趣,反讓陳凱歌懟了一番。當然,陳李二人劍拔弩張的節目效果,我看也有節目剪輯手的一份功勞。

張藝謀段位更高,不會坐在那,但假如張藝謀坐在李誠儒的位置上,他也不會說出這些話。因為這些導演得格局,決定了他們敢試錯,不怕犯錯。他們是不在舒適區駐留的人,李誠儒不懂。李誠儒看似說話犀利,本身就是帶點豆瓣文青的矯情,加上知乎理中客的杠勁兒...其實這種廉價的所謂忠言逆耳,網上太多了,所以也能引起不少共鳴。

「梨園世家的子弟,兩眼一閉,搖頭晃腦就來了,不比咱們《演員請就位》差呀,他是封閉世界裡出來的,梨園世家的子弟相對比較保守,對那個世界的進步啊不太關心,他明天要去杭州斗蛐蛐兒,今天有這樣閒情逸緻的人不多了,他是生活和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

有些人說陳凱歌懟了李誠儒是格局小,大概是根本沒搞清楚,李誠儒的演員格局,和陳凱歌的導演格局原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批陳凱歌的話,原本就不該是李誠儒這個入行比陳晚了二十年的人來說。首先李誠儒的格局,根本就沒夠著導演這一層。陳凱歌在中國影史上的探索地位,這一點,恐怕連郭敬明都比李誠儒明白。所以陳凱歌是真得怒了,一個看似直言不諱,本份認真,卻根本不著導演門道的頑固老演員,是在拉低陳凱歌的維度對陳凱歌進行打擊。雞同鴨講,你辯解也不是,不辯解也不是,所以乾脆就反挖苦一番...

陳凱歌強調《無極》作為魔幻題材的首創性,正是因為陳凱歌在做創新,只不過我們看來是失敗了。其實《無極》是獲得金球獎提名的,國人覺得爛,陳凱歌試圖本土接軌國際的想法,還是收穫了一些國際上積極反饋的。國內喜歡的魔幻題材,國際不一定能看懂。而這種通過包裝本土元素,讓國內不滿,卻可能降低國際的接受成本,實際上是一種試圖和國際受眾融合取中的範例,但這種嘗試顯然沒有得到國內自身受眾市場的認可,在國內是負面反饋,算是失敗了。但李誠儒壓根沒意識到導演在探索的這層。他根本沒站到陳凱歌這層去思考。因為他不像陳凱歌,從處子作開始,就在創造中國影史的新紀元,拓寬中國電影影響力的邊界,發展中國電影的形式...

陳凱歌所說的李誠儒,是個斗蛐蛐的梨園世家子弟,是在罵他夏蟲不可語冰。說他活在得過去的時代,是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是在罵他根本不知道他所關注的演技之外,整個國內電影工業生態的發展,一葉障目,看不到大形勢。不確定在這段評價之前,陳凱歌到底有沒有談及中國電影發展的大勢,如果是被剪刀手給剪了,那隻能說節目組最牛。

張藝謀不會坐在李誠儒的位置上,因為他的格局和陳凱歌是一致的。即使只放在導演圈裡,倆人也會是英雄惜英雄的。從文藝片到商業大片,他們看到的是整個影史。李誠儒只看到了他們的錯,而不是試錯。畢竟,當我們罵《無極》的時候,中國還沒有一部和《無極》同類型、同題材、同表現手法,卻可以稱作不是爛片的成功範例。陳凱歌們只是在還沒有出現良品時,做出了第一件次品。在他們做特效大片的時候,內地連做後期特效的團隊還沒幾家。如果他們只想得獎,完全可以留在舒適區,繼續向歐美的國際大獎販賣八九十年代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鄉土文藝片。然而,張、陳是兩個五代里,想讓中國追上美國電影工業水平的代表。是這群人一起努力,才有了行業環境的提升,讓去年現象級的《流浪地球》這種作品出現。儘管,他們作為最先試錯嘗試的人,當初似乎沒有駕馭得那麼好...榮譽是張陳等人之前爭到的,風險和渾水也是張陳等已經積累下資源和聲望的人,替成長中的人,主動去趟的。雖然不完美,但至少不該被李誠儒這樣待在舒適區,未來影史上甚至不會留一筆的人去消費去誅心。這才是陳凱歌的憤怒所在。如果陳凱歌待在舒適區,沒有爛片,也就沒有陳凱歌了。


張藝謀請不來的,張藝謀會像陳凱歌這樣浪費時間跑來綜藝才叫搞笑。

其次是,張藝謀不會懟陳凱歌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兩個人,都不會動用嘴皮子去說服對方,哪怕挖苦都不會的。

陳凱歌會挖苦李誠儒,甚至還有回答里那位給陳凱歌大肆貼金的知乎網友,都說明,心態真的很幼稚,很自我了。

只有當自己的實力和作品,人品,做法都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才會挖苦對方。

張藝謀從來不這樣,哪怕現場和大疆團隊的人聊技術交流有分歧的時候,都不挖苦對方不懂電影製作。

即便對方很多事情上說的的確根本不在點上。

因為張藝謀非常清晰的明白自己要什麼,那麼我就思考要怎麼做才能讓你明白。

他不發火。

發火和陰陽怪氣在製作行業都是自己無能的表現。

陳凱歌所謂的那些實驗性作品,我覺得知乎網友給陳凱貼金定義,看的要笑出聲。

什麼叫實驗性作品?

跟投資商開會的時候,不隱瞞自己是在做實驗型的作品,非商業性。

陳凱歌拿別人的投資的時候,不都是項目說是商業電影嗎?和公司簽的合同不也是嗎?

陳凱歌撬動資本市場的青眼,靠的難道不還是《霸王別姬》嗎?

至今為止,商業合同里描述陳凱歌的第一條不還是《霸王別姬》嗎?

拿著別人的投資,把編劇氣的憤然離組,所有人都不敢給他說你這有問題,是拿投資人的錢打水漂的導演,實驗性在哪裡?

實驗性作品可以是不懂不取悅觀眾的,但也絕對不是導演自嗨就算是實驗性作品。

實驗性作品是先鋒尖銳的,是要有依託的技術和能力,敏銳度,洞察力,陳凱歌這種連一個饅頭都咽不下去的人,遠不如洪晃敢為人先。

即便是李安,面對必然會收穫票房低谷的狀況,他也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陳凱歌呢?《妖貓傳》無非是改良版的《無極》,這場為了讓世人一定要接受我的觀念下表達愛與背叛的執念,就是實驗性嗎?難道不是執念的延續嗎?

張藝謀不夠執念嗎?他對整個社會角度下人民和人性的縮影了解的地步比陳凱歌的愛與背叛少嗎?

所以用精雕細琢的綿密刺繡表達愛與背叛就是實驗性,而用粗狂豪邁表達愛與忠誠就是鄉土?

我們評價陳凱歌的《無極》還需要替陳凱歌和整個中國電影行業的歷史貢獻做感謝嗎?

我們評價《築夢情緣》《三生三世》這種電視劇還需要替演員明星和他們的粉絲著想嗎?

李誠儒即便就算是個今天給你送外賣的小哥,他都有資格對陳凱歌的《無極》說上自己的評價。

而這一切都無需去考量社么狗屁貢獻和成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