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是不是在那一代导演里是不是扛把子?


1、这个「如果」不会发生。

2、「如果」的话,那将是两位真假影帝互相飚戏(商业对话),对了,老谋子可是国际A类影帝。

陈凯歌在他面前就是弟弟,无论票房、导演奖项、演员奖项、对影坛人才的贡献。

票房:

一个数据:2002年,一部《英雄》的票房就占了内地全年电影票房的1/4以上。

导演奖项:

张艺谋基本是国际三大和华语三金都拿了,除了金像,但他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帮巩俐拿下了金像影后:

陈凯歌真的一生都在吃《霸王别姬》的老本:

而且,张艺谋本人还有好几个影帝:

对影坛人才的贡献:

谋女郎:巩俐、章子怡、倪妮、周冬雨等,其实还有窦骁、董洁、张慧雯等也都是张艺谋电影出来的。

陈凯歌:???陈飞宇?

整体电影口碑:

豆瓣8分及8分以上的导演长篇电影:

张艺谋(9部):《活著》、《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有话好好说》、《金陵十三钗》、《我的父亲母亲》、《一秒钟》(目前8分)、《秋菊打官司》、《菊豆》

陈凯歌(3部):《霸王别姬》、《孩子王》、《荆轲刺秦王》

参考:冯小刚(4部):《一地鸡毛》、《甲方乙方》、《集结号》、《天下无贼》

综上,张艺谋不会坐在李成儒的位置上;即便坐上了,他又何必不给陈凯歌面子呢,毕竟,当初一起打拚过。。。

当然,在那个看重身份出生的年代,估计陈凯歌内心的优越感没有消退过,即便张艺谋更早获得荣誉:

PS:刚看了老谋子的新片《一秒钟》,挺不错的。

如何评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秒钟》??

www.zhihu.com图标

看看老谋子的我的2008纪录片。你就会明白这家伙能成功能做成奥运会其他人做不成是有原因的,他其实又能出世也能入世。专业上文化人谁都不服谁,一群大牛就他压得住场子,都怕老谋子,那些创意大部分都是他想的,音乐,色彩搭配,舞台技术他都是行家。说他入世,你看他奥运创意完全被毙掉,大家都很沮丧,他反过来安抚大家情绪,一顿话说出来大家又重振旗鼓,片场小孩子写作业,洗澡,供应商谈价细枝末节全都要管,为了照顾日本女设计师情绪(被骂哭了)他总第一个见她,演员太累到处当吉祥物鼓励他们。

另外这个工作狂其实不太发脾气,底下创作组成员压力大得要离职不干,哭哭唧唧,他不,他一般爱个人思考,药一把吧吃,他不光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改进,一遍遍磨,他自己更是别人都觉得可以了,他觉得不可以,他还要继续打磨,就是在这个纪录片我看到了他身上匠人,精进的感觉。

如果他真要来估计也就来个一场,不痛不痒打呵呵,反正这些人也不碍他的事,以后拍戏不用他们就行了。至于几个导演,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他也不会说太多,过得去就行了,真要到了他手下干活,他也一般不轻易发火,他是个解决问题,想办法的人,一遍遍地返工你给我磨达到我效果就行。

另外说一句我现在还比较理解满城尽带黄金甲烂了,当时老谋子一心扑在奥运上,在拍摄现场他还在和主创人员想奥运创意呢。


首先,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节目组不会让大导演笔挺的坐在并不舒服的小沙发上的。

如果真的来了,就相当于几个导演在聊天,那最尴尬的不是陈凯歌,而是郭敬明。

大导演之间聊天,哪有直接怼的,圈子这么小,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啊。谁能保证自己不拍烂片?

除非喝了酒,才会说话直接一点,陈道明就曾经在酒局后怼过冯小刚,还妈的妈的的怼,那是人家关系好,而且咖位差不多。

我看过张艺谋去探班徐克的剧组,都很客气,有了新玩具(技术先进的摄影设备),还给张艺谋介绍,挺好玩的,很童真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应该都是和尔冬升那样,有异议也会用舒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会硬捧硬怼。

而且张艺谋也拍过黄金甲,长城这种商业烂片,哪里好意思怼陈凯歌啊,应该会想,都是要恰饭的,惺惺相惜才对啊。


张艺谋如果坐在李成儒那,会与陈凯歌惺惺相惜才是。而且人家本来就是老伙计老兄弟了,人家俩的人生第一桶金,是一起掘得,可以说他俩最早是一起创业的。

李成儒是个老演员,但他真的不明白这些大导演的追求。陈凯歌批他,骂人不带脏字,听起来很爽很犀利,似乎也显得陈凯歌很小气,但其实是有道理的。

十五年前的大作烂片三连弹,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相继在一年内推出...无一例外,票房上可以称作大获成功,但口碑上全部铩羽而归。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几大导演,纷纷扎头进烂片中,难道是偶然?

陈凯歌是影二代,文笔好,原本要考北大中文系当编剧,结果因为是理科渣,考不上,所以没办法才去了北电导演系。后来被分到北影厂。

张艺谋是工人出身,考上的北电摄影系,是摄影出身。张艺谋和陈凯歌在大学时就认识。那会儿张艺谋一个西部地区的大龄工人,突然进了电影学院,还被当时的同学校友陈凯歌笑说是「刘姥姥来大观园了」。

原本张艺谋毕业后想回家乡西安,进西影长,结果当时西影厂牛气烘烘,不识货,不要工人出身的张艺谋,张艺谋无奈被分到了离家乡很远的广西电影制片厂。

其实当时西影厂是全国九大电影制片厂里最差劲的那个,倒数第一,官僚习气比较重。毕竟80年代初,是百学待兴,中国开始和全球接轨的变革时期。然而,西影厂里也有张艺谋的熟人,像同学顾长卫。所以,张艺谋和老家的西影厂还算是有点人脉。

西影厂当时想投拍一个电影,剧本都出来了,叫《黄土地》。大致相当于后来名噪全球的,到处收割国际大奖的,八十年代中国西北题材的西部片鼻祖。然而西影厂有剧本,却立不起来项。张艺谋作为西安人,就想办法把这个剧本要过来,由自己所在的广西电影制片厂来投资运作。广西电影制片厂还是很支持这个高材生新人摄像师的。但是广西电影厂当时庙也小,所以张艺谋又利用发动人脉,把校友陈凯歌推荐过来,做了该项目的导演。于是《黄土地》横空出世。

这可以说是张艺谋和陈凯歌俩人一起的处子作,一经出世,就响动全国。这俩人一下就成了香饽饽。这次在国际上一路斩获奖项的处女作的成功,其实给陈凯歌和张艺谋内心深处的职业观,都埋下了一颗相同的种子:开凿中国电影工业的最前沿,劈斩荆棘时被刺到也无所谓,要让中国电影冲出去。

这就是巨大的成功经验,带来的属于成功者的心理路径。李成儒不懂,像陈凯歌和张艺谋这样的导演,要得是在华语电影史上的先驱地位,所以才会做常人不敢做,很容易失败的尝试。其实,那两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从口碑上来讲,确实失败了。但他们要引领中国电影从文艺片从向工业化,让中国大陆的电影行业变成电影工业,这种野心,李成儒不懂。

张艺谋和陈凯歌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拍摄《黄土地》时,当时全国垫底,牛气烘烘的西影厂,已经换了厂长。新厂长就是业务水平和领导水平都非常高,被誉为五代导演教父的吴天明。吴天明为人耿直,之前就把厂里老领导得罪不少,新官上任,就大刀阔斧改革。他是识货的伯乐,知道之前被踢走的张艺谋是个奇才,所以对代表广西厂的张艺谋和北影厂外调配合张艺谋的陈凯歌等,一行来陕西拍电影的团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黄土地》成功后,张艺谋原本就想回老家西影厂,所以吴天明极力争取,许诺跟著西影干,可以从摄影转导演,诱惑极大。但因为张艺谋的成名,作为最早的伯乐,广西厂也不愿意放。所以张艺谋之后一直是外调身份到西影厂,跟随吴天明,成就了一系国际获奖的经典作品。但九十年代后期,吴天明隐退后,张艺谋也渐渐从西影项目里抽身。吴天明后来还栽培起了田壮壮、顾长卫、黄建新等知名五代导演。在他大胆启用第五代有才华的新人导演的同时,仅仅就任厂长两年,西影厂就从九大制片厂垫底,一跃成为九大影厂第一。八九十年代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大半是西影厂出品。吴天明领导的西安电影制片厂,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摇篮。即使陈凯歌,也是靠西部片成名。

陈凯歌拍了《黄土地》之后,吴天明也和陈凯歌保持往来合作。为陈凯歌投拍了在国际上反响不错的《孩子王》。但陈凯歌是北京人,又已经成了名,还是北影厂的,所以吴天明只能短暂外调陈凯歌,留不下。可陈凯歌和西影的合作和人脉也算是很深。像《霸王别姬》的摄影就是西影的顾长卫。

张艺谋和陈凯歌,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是最具代表性,最成功的两位导演。夸张点说,他们俩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提名提到耳朵生茧。

如果他们的格局真的是李成儒那种,可能就借著曾经的积累下的名气,一直在中国乡土社会或老城故韵的文艺片中,通过巧妙表现人性或中国传统文化的压抑面,来讨巧国际,一直留在他们驾轻就熟的舒适区中,他们就不是张艺谋和陈凯歌了。

李成儒是个演员,他只要作品内容的完成度,并不会去考虑整个电影工业或中国电影史的地位。但陈、张两人,可以说到了新世纪后,该有的都有了。当然,从国内外大奖上来看,张艺谋段位还是明显高于陈凯歌。但陈凯歌无疑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和陈凯歌都在做推动电影工业创新。比如,陈凯歌与香港演员张国荣合作,拍了《霸王别姬》,走向巅峰。能把香港人张国荣调教成一口京腔,一身京韵,这种对港台知名演员的驾驭成功,让陈凯歌在两季《演员请就位》中,对港台老演员都偏爱有佳。而80年代末,张艺谋也主演了港式商业片,《神话》的第一版鼻祖,《古今大战秦俑情》,他们探索的脚步可以说没有停过。他们俩人一直都在尝试最前沿的东西,但陈凯歌其实更走在前沿一点。从某个程度上来讲,张艺谋之所以获奖项更多,恰恰是因为张艺谋留守在五代审美取向和乡土文艺片领域的时间更久,比陈凯歌要多很多年。

张艺谋最后获得重量级国际大奖的影片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和2000年《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早已走出西部片的基调,但仍然是这种乡土片的延伸。而他开始尝试大片的《英雄》虽然提名较多,只获了柏林创新奖,实际也是利用他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导演的影响力去试图向国际电影界推介中国的古代历史题材,显然是一次转型尝试,也有一定的收效。然而,从离开了乡土文艺片领域后,转型后的张艺谋在国际大奖上的获奖也断崖式下跌。这并非是偶然,而是五代导演走出曾经舒适领域的一种必然。而陈凯歌作为首都京城人,实际上在乡土片领域停留的时间很短。比起张艺谋,他更多喜欢去表现老城文化,而不是乡土文化。所以他走出来的更早,显得更早「江郎才尽」...大导们其实也有自己能够很好驾驭和不能很好的领域和题材,尤其是第五代导演,中国电影世俗化草创阶段的一代。他们需要比全是革命题材影片的前人,和看著好莱坞大片长大的后人,都要更激烈克服自身的转型困难。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不明白这些导演到了新世纪,仿佛都不如过去了...

到了新世纪初,陈凯歌拿了金鸡奖,国内最高荣誉已经斩获,撒的就更是特别开。经过90年代的文艺片搏名时代,国内顶级大导演们坐著吃,名气也耗不完...陈与张,也开始积极的转型之路,继续为中国电影发展摸索新路子,作引领示范。他们积累名望在前,能够撬动资源,却愿意承担艺术评价受损的风险去探索,这是需要不惜羽毛的勇气的。

陈凯歌和张艺谋两人,对推动和适应电影工业化的总方向和大思路上可以说是一致的。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上映。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上映...你搞历史大片,我也试试,还是同题。

2005年,陈凯歌的《无极》上映。2006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你搞偶像轰炸,视觉盛宴,我也试试。

2016年,张艺谋的《长城》上映。2017年,陈凯歌的《妖猫传》上映...你搞电影工业化,我也试试。

两人最大的区别,只是对待文艺片和商业大片的态度。张艺谋更纯粹些,商业片就要走商业片的路子。但文艺片他也坚持穿插做。所以他高产,但商业烂片出来就直奔五分,隔一年又出个文艺片,又是八分,不同作品间显得两极分化。而陈凯歌低产,就像他在节目里表现的,他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和命题下,做更多更细腻的表达,所以隔两三年,他出来的电影,既想走商业大片的路线,又想体现文艺片的内涵...最后,他是加法做得太多,有点不伦不类,结果就像《无极》,想表达的太多太满,新元素也太多太满,他给你一讲你才知道是「爱与背叛」,他不讲就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观众get主题总是受到其他元素干扰。所以他大多是稳在六七分,更显中庸。而以《妖猫传》的观众为例,同一部作品的口碑却两级分化,有些人get到了电影试图表达的,就很推崇,get不到,就感到通篇不知所以然。

陈凯歌甚至还导过《致命温柔》这种...尝试迈得步子,比张还大。可惜,大陆毕竟没有李安这种...

陈凯歌和张艺谋,出于市场嗅觉和职业敏感,其实有同样的判断,在做同样的事情。作为认识几十年的老伙计,搞不好还有私下交流。

当然,他们也有局限性。像《流浪地球》这种出自80后之手,更具节点性质的电影,陈、张就很难搞出来。他们毕竟老了,经历和文化上,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可是陈张就是五代导演试图继续开拓的榜样。所以他们尝试的大片方向,更多是古装电影。他们在放弃擅长的中国式文艺片,进行新世纪摸索的同时,其实也要不断去突破自己过去的路径依赖。

陈凯歌的电影中,大概像《无极》这种完全架空的魔幻作品,以后也很难再出现。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实验品,想学日漫那种架空世界的文化叙事,但是很明显,这种架空世界在小国往往很受欢迎,但在中国的土壤上就很难扎根。因为我们这种国家的文明底色太鲜明,历史文化的现实框架太强实。从这次失败开始,陈凯歌就不碰全架空了。他大概也能明白这个实验的失败。到《妖猫传》时,他走的是半架空的路线,把中国的传统历史感突出。其实《无极》的评分,也从最早的4.1一路爬到现在的5.4,虽然烂片的评价未改,但确实随著时间推移,观影世代的迭代,大众接受度再升高。这就说明了它的实验性质。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的架空文化太多了,受众远比十五年前要多。其实当年《无极》和《指环王》受到的评价,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无极》的一大罪状就是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世界,而《指环王》的一大卖点就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欧洲神话的奇幻世界。其实《无极》只要能以半架空中国古代历史为蓝本,评分大概就可以拔高至少1分。

李诚儒想讽刺陈凯歌的,陈凯歌们太明白了。说句难听话,李诚儒是一个敬业的工具人,却不理解必须试错的操盘手。张艺谋、陈凯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在做实验。

吴天明晚年看到自己带过的年轻五代们一个个都去拍商业烂片,作为老一辈儿人,他就很不明白,质问过张艺谋同样的问题。张艺谋的回应是:「中国电影正是被票房绑架的年代。我们拍了各种各样的片子,当然我自己对于拍商业电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试水,要两条腿走路。这些吴天明导演都看在眼里。半年前我和他见过一面,我们谈了很多,他不谈我最近十几年的作品,我知道他一直看不上。」

吴天明导演治丧委员会人员安排如下:

主任:张丕民;副主任:张宏 李少红 周德嘉

成员:罗艺军 张青 许还山 吴贻弓 谢飞 郑洞天 滕文骥 张艺谋 陈凯歌 韩三平 张建亚 何平 顾长卫 黄建新 冯小刚 孙毅安 张扬

但这是恩师吴天明在质问张艺谋。很难想像,如果豆瓣评分也多是六七分作品的李诚儒,当面去质问张艺谋,张艺谋会比陈凯歌更客气。如果陈凯歌7分的电影,李诚儒都不看了,那他演的7分作品又算什么?熬到陈凯歌这种资历和行业地位,根本不需要揽粉,只要维系自己的修养体面,根本不需要掂量轻重说话。这种质问,他们面对太多了,估计都烦了。如果是吴天明坐在李诚儒那个位置,质问陈凯歌才有底气,陈凯歌恐怕也不敢不正面回应吴天明。然而,李诚儒并不具备这种质疑的资历,也不具备这种格局和能力。他本该是点评演员演技,这个才是他的聚焦范围。所以他口瘾上来了,讨个没趣,反让陈凯歌怼了一番。当然,陈李二人剑拔弩张的节目效果,我看也有节目剪辑手的一份功劳。

张艺谋段位更高,不会坐在那,但假如张艺谋坐在李诚儒的位置上,他也不会说出这些话。因为这些导演得格局,决定了他们敢试错,不怕犯错。他们是不在舒适区驻留的人,李诚儒不懂。李诚儒看似说话犀利,本身就是带点豆瓣文青的矫情,加上知乎理中客的杠劲儿...其实这种廉价的所谓忠言逆耳,网上太多了,所以也能引起不少共鸣。

「梨园世家的子弟,两眼一闭,摇头晃脑就来了,不比咱们《演员请就位》差呀,他是封闭世界里出来的,梨园世家的子弟相对比较保守,对那个世界的进步啊不太关心,他明天要去杭州斗蛐蛐儿,今天有这样闲情逸致的人不多了,他是生活和沉浸在过去时代中间,感受到过去时代夕阳的一位老艺人」。

有些人说陈凯歌怼了李诚儒是格局小,大概是根本没搞清楚,李诚儒的演员格局,和陈凯歌的导演格局原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批陈凯歌的话,原本就不该是李诚儒这个入行比陈晚了二十年的人来说。首先李诚儒的格局,根本就没够著导演这一层。陈凯歌在中国影史上的探索地位,这一点,恐怕连郭敬明都比李诚儒明白。所以陈凯歌是真得怒了,一个看似直言不讳,本份认真,却根本不著导演门道的顽固老演员,是在拉低陈凯歌的维度对陈凯歌进行打击。鸡同鸭讲,你辩解也不是,不辩解也不是,所以干脆就反挖苦一番...

陈凯歌强调《无极》作为魔幻题材的首创性,正是因为陈凯歌在做创新,只不过我们看来是失败了。其实《无极》是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国人觉得烂,陈凯歌试图本土接轨国际的想法,还是收获了一些国际上积极反馈的。国内喜欢的魔幻题材,国际不一定能看懂。而这种通过包装本土元素,让国内不满,却可能降低国际的接受成本,实际上是一种试图和国际受众融合取中的范例,但这种尝试显然没有得到国内自身受众市场的认可,在国内是负面反馈,算是失败了。但李诚儒压根没意识到导演在探索的这层。他根本没站到陈凯歌这层去思考。因为他不像陈凯歌,从处子作开始,就在创造中国影史的新纪元,拓宽中国电影影响力的边界,发展中国电影的形式...

陈凯歌所说的李诚儒,是个斗蛐蛐的梨园世家子弟,是在骂他夏虫不可语冰。说他活在得过去的时代,是感受到过去时代夕阳的一位老艺人,是在骂他根本不知道他所关注的演技之外,整个国内电影工业生态的发展,一叶障目,看不到大形势。不确定在这段评价之前,陈凯歌到底有没有谈及中国电影发展的大势,如果是被剪刀手给剪了,那只能说节目组最牛。

张艺谋不会坐在李诚儒的位置上,因为他的格局和陈凯歌是一致的。即使只放在导演圈里,俩人也会是英雄惜英雄的。从文艺片到商业大片,他们看到的是整个影史。李诚儒只看到了他们的错,而不是试错。毕竟,当我们骂《无极》的时候,中国还没有一部和《无极》同类型、同题材、同表现手法,却可以称作不是烂片的成功范例。陈凯歌们只是在还没有出现良品时,做出了第一件次品。在他们做特效大片的时候,内地连做后期特效的团队还没几家。如果他们只想得奖,完全可以留在舒适区,继续向欧美的国际大奖贩卖八九十年代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乡土文艺片。然而,张、陈是两个五代里,想让中国追上美国电影工业水平的代表。是这群人一起努力,才有了行业环境的提升,让去年现象级的《流浪地球》这种作品出现。尽管,他们作为最先试错尝试的人,当初似乎没有驾驭得那么好...荣誉是张陈等人之前争到的,风险和浑水也是张陈等已经积累下资源和声望的人,替成长中的人,主动去趟的。虽然不完美,但至少不该被李诚儒这样待在舒适区,未来影史上甚至不会留一笔的人去消费去诛心。这才是陈凯歌的愤怒所在。如果陈凯歌待在舒适区,没有烂片,也就没有陈凯歌了。


张艺谋请不来的,张艺谋会像陈凯歌这样浪费时间跑来综艺才叫搞笑。

其次是,张艺谋不会怼陈凯歌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两个人,都不会动用嘴皮子去说服对方,哪怕挖苦都不会的。

陈凯歌会挖苦李诚儒,甚至还有回答里那位给陈凯歌大肆贴金的知乎网友,都说明,心态真的很幼稚,很自我了。

只有当自己的实力和作品,人品,做法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才会挖苦对方。

张艺谋从来不这样,哪怕现场和大疆团队的人聊技术交流有分歧的时候,都不挖苦对方不懂电影制作。

即便对方很多事情上说的的确根本不在点上。

因为张艺谋非常清晰的明白自己要什么,那么我就思考要怎么做才能让你明白。

他不发火。

发火和阴阳怪气在制作行业都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陈凯歌所谓的那些实验性作品,我觉得知乎网友给陈凯贴金定义,看的要笑出声。

什么叫实验性作品?

跟投资商开会的时候,不隐瞒自己是在做实验型的作品,非商业性。

陈凯歌拿别人的投资的时候,不都是项目说是商业电影吗?和公司签的合同不也是吗?

陈凯歌撬动资本市场的青眼,靠的难道不还是《霸王别姬》吗?

至今为止,商业合同里描述陈凯歌的第一条不还是《霸王别姬》吗?

拿著别人的投资,把编剧气的愤然离组,所有人都不敢给他说你这有问题,是拿投资人的钱打水漂的导演,实验性在哪里?

实验性作品可以是不懂不取悦观众的,但也绝对不是导演自嗨就算是实验性作品。

实验性作品是先锋尖锐的,是要有依托的技术和能力,敏锐度,洞察力,陈凯歌这种连一个馒头都咽不下去的人,远不如洪晃敢为人先。

即便是李安,面对必然会收获票房低谷的状况,他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陈凯歌呢?《妖猫传》无非是改良版的《无极》,这场为了让世人一定要接受我的观念下表达爱与背叛的执念,就是实验性吗?难道不是执念的延续吗?

张艺谋不够执念吗?他对整个社会角度下人民和人性的缩影了解的地步比陈凯歌的爱与背叛少吗?

所以用精雕细琢的绵密刺绣表达爱与背叛就是实验性,而用粗狂豪迈表达爱与忠诚就是乡土?

我们评价陈凯歌的《无极》还需要替陈凯歌和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历史贡献做感谢吗?

我们评价《筑梦情缘》《三生三世》这种电视剧还需要替演员明星和他们的粉丝著想吗?

李诚儒即便就算是个今天给你送外卖的小哥,他都有资格对陈凯歌的《无极》说上自己的评价。

而这一切都无需去考量社么狗屁贡献和成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