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P87(DBP95是它的小幅度改進型,結構做微調,基本設計不變)有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共同優點,中規中矩,算是我國在小口徑軍用步槍彈領域的開山之作,和老的56式7.62mm普通彈比性能提高非常明顯。

1、動能釋放方面,DBP87步槍彈口徑小,但攜帶的動能和動能釋放能力不小,和其他小口徑步槍彈一樣,其彈頭又輕又快,擊中目標時容易失穩翻滾,提高動能釋放增加殺傷效果。據肥皂塊實驗測試結果,DBP87普通彈射出口比56式普通彈大40%左右。

2、侵徹力方面,很多人對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侵徹力有誤解,一方面是以為彈頭會失穩翻滾,侵徹力一定差了,另一方面是世界上第一個服役的小口徑彈——美國M193普通彈是全鉛芯彈頭,雖然彈頭擊中人體後炸裂破碎非常可怕,但是侵徹力相對較差,給人留下了小口徑=高停止作用+低侵徹力的刻板印象。其實論侵徹力,DBP87式普通彈也大於56式普通彈,在100m距離上前者能擊穿8-10mm厚普通鋼板,而後者只能打穿6mm的普通鋼板。單射出口要比56式普通彈的射出口大40%左右。

3、很多人知道較重的彈頭對射擊精度是有利的,於是想當然地認為7.62mm的56式普通彈中遠距離射擊精度一定好於5.8mm的DBP87式普通彈。其實彈頭重量只是影響射擊精度的一個因素,彈頭外形、初速等多個因素都會影響射擊精度。根據95式自動步槍和81-1式自動步槍射表,在200m距離上,單發射擊,81-1式步槍的彈著點公算偏差為0.07x0.06m(高低x方向),短點射彈著點公算偏差為0.17x0.13m;而95式步槍兩個數據對應的是0.05x0.05m、0.15x0.14m,射擊精度高於81-1式步槍。

甚至極端一點,在500m距離上單發射擊(這個已經超過自動步槍有效射程了),81-1式的彈著點公算偏差是0.21x0.17m,而95式的彈著點公算偏差是0.14x0.13m,95式還更準一些。在500m處彈頭存能,81-1式發射的56式普通彈是42千克·米,95式發射的DBP95普通彈是54千克·米,95式還比81-1式存能略大一些。這些數據,狠狠打了那些宣稱高原山地環境81-1射程遠威力大精度好的神棍的臉!

4、在彈道性能方面,DBP87式普通彈是小口徑高速步槍彈,彈道特徵是在有效射程內比較平直低伸,最大彈道高(彈道拋物線的最高點)比較低,危險界大。彩雲還是拿射表舉例子:在400m距離上,81-1式步槍的最大彈道高是0.75m,在離槍口221m的地方,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如果表尺定4,瞄準200m距離上的一個人射擊,瞄準目標胸部,子彈會偏高約0.75m,會從目標頭頂飛過。而同樣是400m距離上,95式步槍的最大彈道高是0.38m,距離槍口的距離是216m,也就是同樣的情況,子彈只偏高0.38m——無非是本來要打前胸的卻打中臉。所以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直射距離」更大,給射手更大的容錯空間——在有效射程內即使對距離判斷有偏差,造成彈著點偏高或偏低,也不容易脫靶。

更不要說彈藥更輕,攜行能力更好這些大家都想得到的優點了。

但是正如

……

TMD今天知乎怎麼回事?寫了半天點發送後面一大半就沒了,連續兩次了!

不寫了!


我國5.8mm小口徑步槍彈的設計總體趨於保守。現在以DBP87為例。

槍炮世界的資料

當初立指標的時候,指標如下

初速1000m/s左右

膛壓313.8Mpa左右

實際數據是初速940左右,膛壓280上下。

這個數據是我查了多方資料總結的。

但是比起美軍的還是低了100MPa左右。

很多人說膛壓太低了,中國製造水平不行,撐不住高膛壓之類的。我查了一些資料,結果總結如下。

膛壓要是高,那材料要求也就得高。槍也多少變重。並不是一件多好的事。

而95使用該子彈射擊時初速並不低,都900多米了。這不挺好的麼?我認為這方面沒有黑點。


一開頭就說了設計趨於保守

為什麼?很多人說過,這種設計侵徹力強。是當年設計師有遠見。我以前也持這種看法。

但是聽一些大佬們點撥了一下,又研究了一番以後,發現這可能是保守的設計帶來的副產品。

因為中國的5.8×42的結構設計上是趨向於保守的。就是被甲+鉛套+鋼芯,而且沒什麼突出的點。

所謂鋼芯,也只是一塊鋼而已,就很規矩的形狀,很規矩的位置。

沒有什麼創新,不像美俄一樣有特殊的創意。

美國的M855前部為鋼芯,後面是鉛。擊中人體鉛會變形。擊中硬物那就硬碰硬。

而M855A1就比較特殊了,前部鋼芯外露。後面填充物是銅。這樣侵徹力一定程度上就變好了。而且擊中人體容易分離變形。我覺得很好。但是這個子彈有其他的弊端。不太適合廣泛使用。

我最喜歡毛子的5.45×39

體現了毛子設計師的強大素質。

該彈彈頭比較長。外形原因使得它存速很好,沒有很多人說的那樣遠距離就完。

而且該彈在尖部預留一點空心。也就說尖部被甲裡面是空的。然後纔是一點鉛,後面鋼芯。

空心可比鉛軟多了,一進人體就變形。尖都變形了,那子彈輕輕鬆鬆失穩,帶來巨大傷害。

而且,又是因為尖部空心,尤其是優化過7N10,遇到硬物時尖部太軟,會破裂。然後被甲剝落。鋼芯衝出,擊穿硬物。

軟硬兼喫。

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沒毛病,後來7N10M做了改進。尖部的空心沒了。但是絲毫不影響這種效果。被甲鉛套仍然可以順利脫落,鋼芯衝出擊穿硬物。穿甲能力也是夠強了。後續還有很多改進型號。跟美國北約任何一款相比,都不虛的。

而95使用的5.8×42的設計與這些相比,確實是夠保守的。而95能有高侵徹力,也並不是有意為之。可能是保守的設計帶來的饋贈。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夠好,夠用。


DBP87/95的彈丸結構和56式普彈一樣,是非常傳統的三件套結構。

就彈丸的設計而言極其保守

然而就是這個在蘇聯M43彈結構上調整不大的彈丸設計,用喫的多拉的多的廉價發射葯、280兆帕的平均膛壓,卻能依託槍彈匹配440mm以上的槍管長度和全彈13g多的重量,做到侵徹性能比肩M855,單發精度優於7N6。

你們還要什麼自行車?

要我說,軍迷就是個集體智商特那啥的羣體。

在這幫人思維極度極端化,一個東西不是神器就是垃圾,根本不願意接受武器研製過程中居然有權衡利弊、系統思維這種東西。

愛惜智商,遠離軍迷……

要吐槽要吹逼

請先把去年185所馬式曾在兵器知識上5.8彈系列文章讀一遍

再看看朵英賢在兵器知識和輕兵器上很有甩鍋之嫌兩篇關於所謂彈荒的訪談

黑都黑不到地方,還自以為我比設計師聰明,真是軍juan一大特色


大家關於技術的特徵說的差不多了,我補充一點其他意義上的吧

5.8子彈是我國第一次,開始從口徑開始,嘗試去搞自主研發的步槍彈

我們此前的步槍彈,大多是仿製的 53彈也好 56彈也好,都是仿製的

有技術支持的仿製,就像是有醫生教導你走路,就像53 56

沒有技術支持的仿製,就像自己拄著柺杖走路,比如國產的5.45子彈

從口徑開始的新彈,就像是自己開始獨立走路

5.8是走路的開始,並且這個過程中,自己摔了不少跟頭(比如XX和XX)

客觀而言,5.8彈並不像一些文章吹的那麼猛

它有不少問題

當然它也沒一些文章說的那麼差

它只是一款中規中矩的小口徑子彈

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一代人也只能完成一代人的事情,大致如此吧


唯一優勢就是子彈和美俄不通用,利於本土防禦。

硬要說的話,比美俄子彈多裝0.2克發射葯,能喫得更多。

——————

其實95也好5.8也好,除了無託和口徑比較獨特以外,都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設計。因為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技術水平就那樣,不能太激進。

目前看最影響5.8發展的是當年「九槍一彈」的要求。非要淘汰中口徑造成的瞎折騰。

—————————

說DBP87以及7N6和M855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後兩者太老了,87彈01年也停產了。其實如果不是還在用老95,95彈也該淘汰了。

中美俄目前主流的新銳小口徑子彈是:

中:DBP-10A(統一成一種規格的10彈)、DVC-12(鎢芯機槍用金幣彈)

美:M855A1(無鉛環保傷槍管高壓彈)

俄:7N10(長鋼芯)、7N22(小尖頭長鋼芯)、7N24(蘑菇頭鎢芯)

結構上開尖的、露芯的、帶球的應有盡有

兩種10彈,彈頭結構和88機槍彈一致

12穿

DVC-12穿甲彈具體結構

鉛比較軟,不太清楚12鎢芯頂個鉛球是為了啥。應該不是為了穿甲,可能是為了提高附著力,或者為了加粗彈芯

10、12與54R對比

M855A1

美軍官方公佈稱M4打M885A1可以在385米距離上擊穿9.5mm厚鋼板。

知乎抽瘋圖片死活發不了,7N10-24具體結構圖請看彩雲的回答

蘇制步槍的彈種有什麼區別??

www.zhihu.com圖標

根據毛子自己提供的數據

7N10:

300米擊穿16mmST3鋼板,200米擊穿6Zh85T防彈衣,150米擊穿5mm裝甲鋼板。精度指標R50≤3.5cm。

7N22穿甲彈:

250米擊穿5mm2P裝甲鋼板率≥80%,同時在300米對III級防彈衣擊穿率≥80%,200米R50≤6cm。

7N24穿甲彈:

350米擊穿5mm2P裝甲鋼板率≥80%,精度指標R50≤3.2cm。

--------------

因為具體情況有差異所以不好量化對比,有觀點認為10和7N10差不多,12穿因為是機槍彈還是鎢芯的所以不討論了。不少人認為M855A1除了膛壓高一些,露芯結構傷槍管,其餘數據是碾壓。

反正新子彈還在測試中。咱們現在討論的很多東西真的都是過去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