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长平之战前,你打算进谏秦王,要说明攻打赵国的好处利益


哈哈哈,这是你的作业吧!!!

大争之世界,你问这个问题不觉得可笑?上党地区是秦国煮熟的鸭子,结果被赵国这么一接收,这只熟鸭还真特么飞了!!!


捧杀,赵国可能是历史上最早被捧杀的政权。

其他五国不断的吹捧,称当世只有赵国可与秦国匹敌,是否出于真心实意我不清楚,但确实起到了捧杀的效果,赵国真的因此而膨胀了。恰巧赵国又多次占了秦国的便宜,又更加推进了这种捧杀,助长了赵国的膨胀,似乎真的只有赵国可以单独匹敌秦国了。到最后,赵国朝堂反而比其他五国更确信这点。这也是赵王敢不顾道义抢占上党的原因。

然而,真相总是让人痛苦的,一旦秦国动了真格,捧杀也就到了尾声。久经沙场的老将廉颇,率领赵国最精锐的胡服骑射精兵,在占据地利、后勤补给便捷的情况下被秦国二线将领王纥打得节节败退。长平惨败除了赵括的失算之外,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赵王依然想维护著「赵国乃当世唯一可单独匹敌秦国的国家」这一幻梦,他拒绝楼缓斡旋五国以退秦军的建议,一意孤行的派郑昌与秦国和谈,表示我们不是打不过,只是双方都打不下去,讲和了。如果依靠其他五国插手而使秦国退兵,那不就意味著赵国也不能单独对抗秦国了吗?到底还是抛弃不了五国给自己戴的高帽子。

当秦军直扑邯郸的时候,他方才醒悟。没有人会怀疑,如果邯郸之战魏楚不插手的话赵国真的会亡国!

至于好处和意义,事后秦昭王嬴稷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震慑天下,灭天子,移九鼎,韩魏更是直接以臣事秦,再无一国敢找秦国麻烦。


我认为,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在战国后期唯一能抗能打的真的就只剩下赵国和楚国了,而长平之战本质上是把赵国打废了。

而且在战国后期,有一种趋势就是希望建立大一统政权了,而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其本身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统一天下的必然条件。

所以他肯定是希望,消弱赵国国力的。而且还有就是赵国的位置,后面是齐国和燕国,而赵国与秦国直接接壤,打了就可以扩大领土,就是等于说可以发战争财。

还有,长平之战本质上是一场战略赌博,两者的筹码本身就不相当,这就涉及到随著两国变法的全面性与不全面性导致的综合国力差距。

最后回答你说的好处与意义,其实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他的好处就是可以扩大领土,彰显秦国的综合国力。

而他的意义应该是为秦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做的一种铺垫吧。

其上全是我一家之言,代表了我的观点,希望大家不要相互争论或者怎么样,自己的观点,可以选择求同存异的。


战国后期,只有赵国和楚国能和秦国打正面。用dota来比喻,赵国就是carry,一口气打残赵国,其他的小兄弟不是手到擒来?

况且,攻略齐国,燕国,比喻要把挡在前面的赵国灭了。晚打不如早打


长平之战之所以开打是因为赵国吞了划给秦国的上党,开战根本不需要劝,至于到最后变成国运的对赌之战估计秦赵两国都没有想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