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少年的孩童的記憶都是模糊完全不知道的,那在這個青少年身上會有孩童時期經歷塑造的人格嗎?孩童時期的經歷對人的成長重要嗎?


當然會啊。

不然你覺得為什麼我會這麼執著地求抱抱。

當然是因為我媽從來不主動親近我,毫無肢體接觸,所以我完全沒有養成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正常的和別人肢體接觸的能力。

要麼就是一個勁兒地像考拉一樣瘋狂抱人,簡直雪寶轉世,要麼就別人靠近我一米以內我可能會條件反射地打人,要麼就心跳加速腎上腺素上升。

誰讓我媽從來不主動接近我,在我小時候哭得慘兮兮的時候直接把我往地上一摔了事呢?

當然這都是後來聽他們說的了,我早就沒什麼早期記憶了。

再說說交朋友這件事。

雖然我非常努力地調整自己的認知,告訴自己人性並不全是惡的,但沒辦法,你能指望一個小學就被騙過N次錢、被騙去偷東西、被朋友出賣的人感受到「人性本善」?

更別說我被校園暴力的事數不勝數了,差點被打到腦出血。

然後家裡人也不管,現在他們還不相信我被性侵呢,一直覺得我是在撒謊。

反正和Si相處的經歷告訴我:凡事只要是他們沒見過的,覺得不可能會發生的,就一定不會發生。

我目前能一直「報之以歌」的原因完全是收斂了我自己爆棚的Fe,發展了Fi。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但這裡不需要講。

沒有這個原因我可能早就死了,自殺多輕鬆,只是我一直沒找到哪個超過10層的樓天台不上鎖的。

不過必須公平地講,童年時期對人的影響雖然很大,不過12歲後如果境遇變好,比如遇到好的老師同學,家裡環境稍稍改變一點點,這些完全可以逆轉童年的影響,即便有一點點不適應也決不會影響後續的生活。

我的慘是從來沒交什麼好運,日子還不斷惡化的結果,不適用於95%的人。

常人在沒集齊世間悲慘召喚惡龍之前,都是有機會改變和重新塑造自己的,這一點我從未懷疑過。

千萬別覺得童年決定一切,它只佔據你生命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只是童年悲慘,中學後好轉的話,也絕不是現在的狀態。

我最多就會變成一個纏著同桌、舍友求抱抱的hug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覺得很萌是怎麼回事

總之,童年會塑造一部分人格,但絕對、絕對不是全部,只要後期哪怕有一點點的光亮,持續性地改善環境的話,一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不要放棄發光和改變的機會。


0-16歲非常重要,特別是0-6歲。我真覺得父母在為人父母前應該去考個證。如果你這段時間沒養好的話,需要你成年後有意識去調理自己,可以多看點心理學、人際關係的書。總之社會沒你想的那麼美好也沒那麼糟,別人善待你或苛待你,都有他們的原因,不會無緣無故對你好或壞的(不一定是你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童年經歷或他們工作生活環境引起的)。

注意要去看正經科學家寫的,有長年實驗數據支持的著作。不過也只作參考,不要盲從,科學總是在一場又一場葬禮中進步的。還有,不要去看啥心靈雞湯、情感公眾號,這些大部分是毒雞湯、偽科學,或者僅從個人經驗得出,有侷限性。

另外,有一些人格特質也會遺傳,比如高神經質、易衝動,可能會遺傳給子女。


會呀,給你看一個我自己的總結,其中fi是榮格八維裏的內傾情感,fe是外傾情感,fi是真我,fe是對外部情感環境的判斷。

1.割離完整的自我,意味著分清自我與外部世界的界限(產生自我意識)

2.環境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情結」—個人無意識(與1.共同構成fi)

3.fi裏的自我意識接受客體形塑(被客體同化,導致越來越龐大)

4.fi裏的情結投其所好,作用於客體,表現一定的主體性。

5.最龐大的fe因時而變,接受客體的同化,達成共識。

以上,是為社會意義上的完整的人。


補充回答,沒看到是人格。

在我看來一切即註定,你出生的家庭,你的基因,你成長的環境。

一切都是出生之前就固定的。

如果你有選擇的能力,我相信原本的你(未出生的你)也就是現在的你。

他細心挑選了和他最匹配的成長環境以及基因因素。

所以你說影響不影響,百分百影響。

了不起的蓋茨比也逃脫不了。

但是影響會出現兩種情況。

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

A,我認同,所以我效仿。

B,我不認同,所以我反對。

如果是小時的你沒有正確認識的能力。

那麼作為成人的你還沒有正確認識的能力。

我也失望,只能對你說,那你喝一半吧。

——

哈哈哈,最近和朋友聊起知乎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梗。

瀉藥,我剛從西伯利亞大草原上一億五千萬坪的別墅撤碩中出來。

哈哈哈。

然後,以下僅代表個人意見,如有不同意者,憋著。

在我看來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因素註定的。

也就是基因因素,這影響了你的腦發育以及激素水平。

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你是一個內向還是外向獲取,情感還是理性傾向的人。

那麼很多人會說,後天因素。

這裡我要說一下我的觀點。

人的性格是沒辦法改變的,除非你換個身體。

能改變的是你的心理。

簡單點說,你小時候被火燒了,你自然知道火的可怕。

但是,我怕火,我怕蟲子,能成為我性格的一部分。

我認為不能。

所以我的答案是,父母影響你性格的因素只在你的基因裏。

那麼,再補充回答一下,我認為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心理負面影響有哪些。

一般就是愛缺失導致的迴避型成人依戀。

以及愛過剩導致的癡迷型成人依戀。

還有不被重視導致的抑鬱症,或者躁鬱症。

前者大多出現在內傾情感者。

後者大多出現在外傾理性者。

我想想還有啥,像人格分裂啥的極端特殊案例就不舉例了,一般不是父母,別人也能造成。

仔細想想也沒啥,無非就是不懂得如何愛人,被人愛的時候又不舒服,或者又過分癡迷別人的愛戀。

極端點,冷血點,獨立點,等等。

但是注意!這些!都不影響你的性格。

你是個外傾型的人依舊是,你是個理性的人依舊是,等等。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狼在籠子裏多久他也不會變成狗的屍體。

有時我們把性格看的過於重要,甚至把很多事情都推脫在性格上。

by漢堡奸詐師傅捷克


我覺得會,但不是絕對。

一個人的人格不是固定的,會隨著他的經歷能發生改變,周遭對他的影響絕非只有小時候纔有。

小時候的影響可能是一塊土,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子絕非只有土的影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