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只有電梯的幾項安全措施全部失靈才會墜落,但這也是需要依靠人的維護。說是每隔多少天就會進行檢查,我們怎麼知道不是做做樣子呢?一棟樓的人的生命安全要靠維護人員盡不盡職來決定?幾率再小,一旦發生了就是100%。

還有以下幾個業餘問題:

1.電梯在停穩的狀態下會發生開門走梯嗎?

2.要走出去的一瞬間開門走梯了,還走得出去嗎?

3.為什麼不在同層停下的位置設置插銷,停止後插銷插進樓梯才能開門,這樣不就能防止開門走梯了,即使開門走梯也會因為插銷的阻止無法下墜

4.為什麼電梯箱體底部不設置類似汽車的安全氣囊?

5.以及電梯底部為什麼不設置漸進式的物理緩衝區域?比如到了底部再下降10cm就減速5%,到了50cm就減速20%,100cm就減速50%之類的


題主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好好回答,讓每個乘坐電梯的業主,都能像題主這樣深入思考公共電梯的安全性能,是我們這些安全監管人員的終極目標--全民監督,多元共治。

但是我不回答題主的12345問,為什麼?在你的問題中提到了」普通人」這一概念,普通人監察電梯很簡單:一看二試三查。

一看電梯內檢驗合格標誌,重點看標誌上的檢驗有效日期與維保日期。

二試,試通話功能,試警鈴功能。有些電梯是通話警鈴二合一按鈕。有的業主不敢隨便按這個按鈕,殊不知通話功能在困人時故障,會給自身帶來多大的損失。偶爾按響,接通後保安問什麼事,可以直接回測試一下功能,怕惹事也可以說一聲誤按,本人就經常誤按。

三查,查檢驗報告、查維保記錄、查日常使用記錄。別小看這三份資料,電梯一旦發生事故,這三份資料直接可以定性責任單位與責任人。檢驗報告是當地檢驗機構一年一次出具的合格證明,維保記錄是維保人員15天一次的檢查維護憑據,日常使用記錄是物業工作人員每天須進行的電梯試運行檢查證明(均為《特種設備安全法》明文規定)。作為業主、這三份記錄只需要查閱其中的有效日期便可。

這三份資料一般由物業保管,業主想要查閱有一定難度,但一旦發生事故,業主可通過業委會(或聯合鄰里朋友)迅速對三份資料採取管控措施,以免物業為掩蓋管理漏洞偽造資料,推脫責任。

普通人監察電梯只需以上三步,那麼如果在監察過程中,發現檢驗標誌缺失或超期、通話功能故障、資料不全甚至沒有資料等情況如果處理呢?一是與為物業負責人溝通,提出合理的整改要求;二是在溝通無果的前提下至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部分省市為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也可採取網上投訴、市長熱線等方式維權。

P.S.投訴請注意用詞,一個三線城市幾千台電梯一般都只有五六個特種設備監管人員負責(特種設備可不止電梯一項啊),別再用「我這電梯都XXX了,你們怎麼監管的」這種讓我們欲哭無淚的話諷刺了。全民監督,多元共治,任重而道遠。


1.會,但是概率等同於走樓下被高空墜物砸到

2.動作快點會好點

3.門刀和門輪的工作原理就是你所說的

4.電梯下邊地坑裡有緩衝器

5.變頻驅動的電梯有電阻制動功能,加減速都是經過數學計算的,符合你說的減速要求


普通人無法檢查電梯維護。不過可以通過看,聽,用,三個感官體驗到維護的結果。看,看電梯門間隙,天花板衛生,電梯顯示是否正常。聽,在電梯運行時是否有異響,有沒有金屬噪音,電梯開關門有沒有異響。用,電梯運行時是否平穩,電梯是否平層。


開門後電梯突然運行,十有八九是廳門電氣保護鎖被短接,導致主板收到的信號是符合運行的,所以主機開始帶動轎廂運行。另外,如果做插銷來強制定位轎廂,可能不太現實,轎廂加上主機運行力量非常大,難以實現,而且保護失效會出大事故。另外,電梯配有上下超速保護裝置,常規情況下不會失效,沒有必要做氣囊緩衝,本身已配備漸進式緩衝。說白了,一台合格的電梯加上正規的保養,完全可以避免安全事故。電梯保養時,作為使用方代表的電梯管理員必須監督保養人員是否按照保養要求對電梯進行保養的。另外,要學會保護自己,電梯事故十有八九是擠壓事故,也就是開門進出的時候最危險,其他作死的比如腳踹廳門掉下去的,那是個人意外。


我覺得你可能多慮了,不會這麼容易出現這種事故的。電梯明顯存在安全問題對維護人員也是致命的,畢竟他們每天要面對幾十部電梯。至於監管嘛,如果你是業主只能看看轎廂的維保記錄和年檢是否合格,或者就委託第三方公司來檢查了。還有可以年檢的時候告訴檢驗人員檢查的嚴格點。如果是物業方法就多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