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史》以或然历史的震撼视角,探讨在一个幻觉重重的世界中,人类文明如何面对内卷化危机,并最终超越自身局限的故事,深刻而不失娱乐性,展现了超卓的异质想像力。—刘慈欣

刘慈欣力荐丨华语星云奖得主力作:《迷幻史》?

www.zhihu.com图标


陈楸帆就很讨厌,他现在的创作轨迹让我想起刘慈欣零几年时候的各种探索和尝试。两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每一篇都和上一篇不一样。这次这个《迷幻史》,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基本上是个YA类别的小说。YA就是Young Adult,所谓青少年小说,类似《安德的游戏》这种。陈楸帆当然以前也写过YA,但和这种明显带有市场味道的还是有些差别。当然就现在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来看的话,两个方面,一个是他明显还是有在自觉自愿地往这个思(tao)路上走,另一个是走到十来章左右,自己的那种风格还是藏不住,开始往外冒了。

——————————

写幻觉及其后果写得最好的,科幻史上有两波,一波的核心是迪克,另一波是赛博朋克。迪克能写是自己嗑得多,二三十年后吉布森那波人能写是因为「电子海洛因」实在到处都是。当然到了陈楸帆这里,其实这个题材反而不像当年那么敏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学术化了。作为高考正经考到某市状元的学霸,陈楸帆一向是在各种前沿理论里头打转的,所以小说很多时候读起来比其他80后作家们会高一个档次,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大腿可以抱,并且抱得到,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迷幻史》抱的大腿是什么呢?其实是最近几年非常火的一种半学术的历史叙事。

包括刚出来的《众妙之门》在内,这种抓住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点,来进行一整套的历时性的叙事其实非常有趣。早一点的像《火之历史》,前两年名气大的《人类简史》、《信息简史》这种,还有《天才、狂人与梅毒》之类,大多数是处在「科普」或者「学术普及」的性质,把这些东西串起来讲,本身就能够提供某种认知性。

当然有时候针对这种东西也会有批判的声音,确实过于强调历史性的整体叙述,容易犯刻意筛选证据的毛病,学养不够就容易给人一种民科的感觉。但是你会发现,不管是民科还是正经学术研究,在做这种思想史、话题史的研究,其实逻辑推演的过程相差不大,真正的差距发生在史料运用和史论推导的过程当中。那么这种状态很自然地就会导向这样一个后果:这个逻辑非常适合写科幻。

《迷幻史》当然要提供一种人类文明史的叙述了,其中又当然要以「迷幻」或者「幻觉」为中心。这个思路其实是比较讨巧。如前所述,本来就很有一些学术研究确实是在做这个方面,而从科幻的方面来讲,刚才提到的《众妙之门》,那根本也就是一个科幻作家写的。所以就题材来说,陈楸帆要写当然没问题,而且必然会写得足够好。

不过实话实说,连载和网路发布这个形式,对于冲著名著去的作家们来讲,是相当不友好的。陈楸帆不得不花精力去编故事。目前故事主线当然是「找爸爸」这种强悬疑驱动的情节,同时再加上小团队里一个个的单元案子。这个套路非常(lan)成(da)熟(jie),陈楸帆明显在推进这种情节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压迫,压迫的后果就是文中随处可见「北戴河碱业工人读书会」这种半cult半冷烂欠的梗,以及时不时岔开去写一些明显与前述YA套路有明显风格差异的迷幻药内容:我甚至能够从那些偏硬核知识叙述里面,读到作者偶尔被解放出来的个体激情。

这种纠结的创作状态也许反而和小说的内容获得了某种高度一致。《迷幻史》实际上是把潜藏在青年犯罪/成长情节背后,庞大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邪典式的画面,一起放到读者面前。这个时候,读者是不断徘徊在两个世界里面。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迷幻状态下的。这里的「迷幻」其实也囊括了很多东西,比如荷马那种被缪斯或者神的灵所充满的诗人创作状态,或者是迷狂的酒神心灵,一定程度上的冥想甚至「心流」都可以纳入到其中。「我」在此时成为「超我」,与一系列远远高于现实的东西达成一致。

这种状态就很棒。

盐选专栏刘慈欣力荐丨华语星云奖得主力作:《迷幻史》作者 陈楸帆会员专享¥ 29.90去查看?


谢邀。

不吹不黑,《迷幻史》写得真的有突破。科幻小说的理论性和文学性兼备真的很难得,和很多硬科幻不同,这个故事虽然以科幻背景来设定,但内核不禁让人深思:人的存在究竟是肉体还是意识?如果意识未曾消亡,那人生是否也在以另一种存在形式延长?是人类在掌控个人意识,还是意识在操作你的人生?

那些来自另一维度的神灵或者恶魔,自远古便利用了人类神经系统的弱点,如同伊甸园的蛇般引诱人类品尝禁果......

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故事、真实而富有质感的细节,密集的信息量和精准的技术描写,带来前所未有的惊悚和迷茫,尽显科幻现实主义的震撼,无论是故事还是文笔,都属一流水准,很多场面描写十分惊艳,也涉及了很多领域的知识,真的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玩儿的科幻小说。

盐选专栏刘慈欣力荐丨华语星云奖得主力作:《迷幻史》作者 陈楸帆会员专享¥ 29.90去查看?


我在加拿大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hey,你要不要一起来尝试某种加拿大境内合法的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

那个时候我十分年轻,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以说好啊一起试试啊。

我和她一起,找到了一位某种加拿大境内合法的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的dealer。这种人学校里面很多的,他们从来不宣传自己,但是就像有一张神秘的网,莫名其妙地大家都知道谁是能搞到这种东西的人。

据dealer说,一个pipe里的量,5、6个人共同服用刚刚好,这样摊到每个人头上只要20刀都不用,所以我们准备去找五六个人。

就在这段时间里,期中考试到来了,我这种临时抱佛脚的人就陷入了考试的海洋,每天睡觉不到6个小时,这件事情就暂时挂起了。

等到从考试中解脱之后,我想起了这个事情,又去找这位某种加拿大境内合法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的Dealer,问她货到了没有,我们人已经凑齐了。她说不好意思,货到了之后你们一个礼拜没找我拿,我就自己用掉了。

我说那个时候都在考试啊。

他很不屑地说所以呢?

这就是我人生中最接近服用药物的一次体验。

这件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像我这种怂且不可能放弃任何现实生活的人,一个理性又古板的人是不配拥有迷幻体验的。所以,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做过任何尝试(我在这里也不鼓励任何年轻人尝试)。

但我又有一点后悔,像所有人一样,非常好奇,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直到我看了陈老师的这本《迷幻史》,可以说能够补偿一些因为期中考试造成的缺憾了。

小说我刚刚看完第一部分:

主角是一名磕。药。侠。天才的制药师,卷入了一起关于形形色色药物的阴谋,通过自己的特殊能力(药)他能够回到过去的回忆中,也可以控制人的心智。

这个超能力要比被蜘蛛咬、被闪电击中来得更加唯物,也更加踏实。回到现实的角度,如果说人类曾经发明出过什么超能力的话,那一定就是药物。迷幻药物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它可以改变感官,从主观上改变时间长短,也可以某种程度上改造人体结构。用它来拯救人类未来简直是太理所当然又精彩的一件事了。

介于我才看完一个开头,下面就进入不靠谱的预测时间:

我预测,故事的走向可能会出现一种特别牛的药物,具有一体两面性,即是一颗爽上天副作用特别大的毒品,又在某种角度上成为人类进化的催化剂。比如统一集体意识,让全人类成为一个有机体。最后大家畅游在类似于新世纪福音战士结局的红色海洋中,大一统结局!

以上纯属瞎猜,如要看原文请知乎搜索《迷幻史》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181212701009965056?

www.zhihu.com图标

幻觉,从某一个角度上得到了升华,从虚幻之中通过药物弥漫至生活之内核中去,在灰度的世界之中却变成了被渴求的……操控,进而让人失去独立的灵魂。

从依赖、到成瘾,再到迷失。

致幻药物的泛滥,是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今年4月13日,加拿大联邦政府终于正式提出大麻立法提案,允许民众拥有高达30克大麻,从此,加拿大民众可以公开合法食用娱乐性大麻,还可以在家中种植大麻以及制造大麻产品。

英国近期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吸食「香料」后,产生极端反应的吸食者。有一名囚犯在吸食「香料」后,在监狱中直接拿刀捅杀了三名狱友,并且最终还拿刀切腹身亡。

诸如此类,种种事件就发生在同一个星球的另一个侧面。

而在此书之中,致幻药物的危害性又以一种更加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得到了展现——蕈状化,人们在吸食之后,化学反应下演化为一株株「蘑菇」。

美丽的头颅如同加热的爆米花锡纸袋般膨胀起来,她的皮肤变得不透明,呈现出软木般的质地······她雪白的脖颈以上已不成人形,比例失调地开出一顶硕大的伞状物,细密的菌丝粘连著复杂的褶皱,像是无数的腮在一张一翕。一株畸形的人形蘑菇。

——《迷幻史》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幻觉与现实交错之下,光怪陆离的世界,究竟又是何以至此的?

也许《迷幻史》可以给我们一个隐约的答案。



迷幻风格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比如说 Pink Foyd 的迷幻音乐就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当下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风格也是这个风格。所以我看到就很想了解,作者会怎么写这个故事。而且他还是位科幻作家。

这个小说一开始的描述挺惊艳到我的。主人公就是个绝命毒师的类型,但是他看到的不是普通的场景,而是人的意识被抽离,人变成了另一种生物——夸张而细腻的描述让我对这种生物产生了生理上的恐惧感。而又很过瘾,像坐过山车一样。

而后主人公的身世,还有女主的身世也在揭开。一个接一个的小彩蛋。我看到后边的目录也有很多多类似于彩蛋的故事元素。很期待,也很好奇作者最后会怎么解释这个空间发生的这一切,或者说他其实想让我们思考的还有哪个维度。

盐选专栏刘慈欣力荐丨华语星云奖得主力作:《迷幻史》作者 陈楸帆会员专享¥ 29.90去查看?


嗯。。。???

刘慈欣推荐?在哪推荐的?

这么一本精彩绝伦、尚在连载的著作,仅知乎可看诶!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想看看大刘作出的这样的精彩评价是在怎样的一个场合之下,以什么样的方式作出的,所以立刻去某境外不存在网站搜索了一下关键词:「刘慈欣 迷幻史」,然后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好吧,看来大刘发表言论可能是在某些比较偏僻的场所,可能没有记者记录下来,或者可能是在网路上发表的言论还没被收录吧,那我还是去看看大刘的微博:

这是最近的一条微博,上一条微博还是上海堡垒那档子事了。

那大刘是在哪里推荐的?在和你们贵知乎公关人员单独私聊,收费写评价,并且表示不会公开声明:「这不是我说的」的时候推荐的吗?

打广告挺好的,可以让大家见识到平时见识不到的事情,但是,就别太强人所难了吧。


会看到这个小说是因为看到了是大刘推荐,看起来大刘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挺高,所以忍不住点进来,作为三体和大刘的粉丝,怎么能不过来捧场呢?果然,这个小说绝对没有让我失望,绝对超出预期。工作比较忙,但是只要上班的时候有一丝丝空下来的时间,我都会贡献给这部小说,感觉它成了我最近生活最好的调剂品,每天一章,非常对味。

话说,开始确实是一天一章的,但是等我看到第三章的时候,悬疑的气氛越来越重了,慢慢的胃口就被越吊越牢,就会不由自主往下看,在心里暗暗感觉是个宏伟的好故事。

说起来,其实这个故事让我想起美国的嬉皮士,其实也是跟现在流行的「丧文化」很接近的感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局势很不稳定,美国青年在百无聊赖的生活和日渐提升的社会责任感面前渐渐迷失自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得不到,因为能力不够,然后一群想要对他们自身所处环境发起叛逆的青年就开始慢慢流行起来,他们对社会要求很高,却对所处环境失望,所以他们被人们称作「嬉皮士」。这跟故事里的制药者一样,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而蕈化则是最后的疯狂。

感觉自己到现在都忘不了幼儿园的小佳老师出现时候那一章节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太恐怖了,感觉心完全被揪住了,也是蛮可怜的,总之这个故事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悬疑故事就对啦!

期待作者不断上新哇!


书还没看,『据说』是大刘推荐,emmm……虽然不知道是在哪推荐的,还是去试试看吧。

至于某些回答里的各位,吹得也太尬了……真的,很尬……


或然历史的视角 + 赛博朋克的风格 + 迷离而诡异的想像力 + 细腻扎实的文笔 + 令人深思的故事内核......

赛博朋克本身自带黑暗属性,这个故事设定一开始就流露出一种悲观主义的反乌托邦色彩:毒品泛滥、道德沦丧、阶级固化,文中每个角色的挣扎都有理有据,黑暗系画风扑面而来:畸形的人形蘑菇、飞行派对的末日狂欢、宛若星球般巨大的大脑、幻觉重重的诡异世界。

如同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一样,追求肉体与精神上的愉悦,是我们生物性中无法被轻易驯化或者抹杀的部分,即使科技再发达,社会再进步。」人们通过药物致幻获得最简单直接的快乐的同时,也在将灵魂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可如果连意识都被操控了,我们还存在吗?人的存在取决于肉体还是意识?

「人性就像一颗洋葱,越是表层的东西越容易改变,剥开得越深,就越让人流泪。而在最幽暗的核心,是一些不可触碰也无法改变的根基。」

书中描写的看似脑洞大开,实则正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发生在你我身边。

盐选专栏刘慈欣力荐丨华语星云奖得主力作:《迷幻史》作者 陈楸帆会员专享¥ 29.90去查看?


我担心这种题材和内容会触碰到某些人的g点。


不就是毒品么……吸毒么……整这么多天花乱坠的修饰词,很不real。

敢写不敢说?我帮各位说出来。


说实话,没有不忍释卷的感觉。个人感觉陈秋帆的文字风格跟大刘有点儿像,有点儿干。


每天看一章,画面感极强……想像用《梦之安魂曲》的极致剪辑去剪《霓虹恶魔》甚至《双峰》或者如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无论是强对比度的影像风格还是雷厉鬼马镜头设计,用铺张的一切虚空想像打造一部「爽片」,但现实版图的残酷只需要一种笔触,能让流窜在头脑四周的风暴最终回归至纸张,科幻小说应该有的流动性的想像空间,经典的乐曲环绕,虚无和看得见的现实的引力。

吃药吧,治疗你的各种疑难杂症,快乐药丸。


这是个由一个接一个幻觉构成的故事。什么过去世界还是未来世界,对我来说不重要,关键在于设定背后,他讲的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矛盾、冲突和挣扎。这样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的,最有启发性的。


如何评价刘慈欣推荐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