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想要懲罰孩子的時候,最好先反覆深呼吸,平靜自己的心情,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然後再問問自己,懲罰教育真能收到好的效果嗎?孩子真的能接受教訓保證不再犯第二次嗎?

未必。

懲罰教育的後果,類似的錯誤孩子仍然會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到那時候,家長又該如何懲罰如何教育呢?

因此,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還是尊重、理解+合作的方式比較契合。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但孩子需要反省,家長更應該反省思考孩子為什麼會犯這種錯誤?然後跟孩子真誠溝通,幫孩子找出錯誤的根源,讓孩子認識到犯錯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或者不好的影響,並找出解決的辦法,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更何況孩子?一味的懲罰式教育,只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感謝體住邀請,

你非常明智的意識到了懲罰教育的重要性,我不知道題主之前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我以前就是想揍一頓再說,後來我慢慢開始看一些育兒書籍,參加一些育兒活動,

才慢慢有所改變,我特別認可

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塞瑪爾女士在《魔法歲月》書中的一句話:

「懲罰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糾正行為,但「不應該是教育者對孩子的報復或反擊。」

這是我帶孩子關於懲罰的一些經驗,我不知道您孩子幾歲,但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仰泳的海星:孩子犯錯時候到底怎麼懲罰?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最近我有開始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的》讀書筆記,正好也在講懲罰部分。

分享給您

仰泳的海星:《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書筆記(五)——發飆的時候,除了揍這小子還能幹啥?!?

zhuanlan.zhihu.com圖標仰泳的海星:《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書筆記(七)——代替懲罰的七大絕招?

zhuanlan.zhihu.com圖標仰泳的海星:《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書筆記(九)——這才是我要的不揍孩子的牛B方法(超詳細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最怕的是我對待孩子懲罰時,讓他感受到了我的惡意

因為我們所有的一切行為(也包括懲罰),其實建立在對孩子的愛的基礎上的。

懲罰是希望孩子知道:

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規則,同時也要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負責。

但我們真的不希望懲罰時給孩子帶來種種負面情緒:仇恨、報復、反抗、內疚、自輕、自憐!

我非常贊成懲罰教育,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說,「光靠鼓勵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沒有懲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希望能幫助到您!

謝謝!


題主你好!

從提問來看,您是一個關注孩子養育有心的家長。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肯定少不了有懲罰的措施和方式。有的家長認為,不打不罰孩子記不住。還有俗話如是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是這樣嗎?孩子犯的錯誤,到底要不要懲罰,如果要懲罰該如何懲罰呢?

孩子是個生命體,如一顆幼苗生長成大樹一樣,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還需要修剪驅蟲,有時候風把樹苗吹歪了,還需要用木棍做個支撐,讓他順利成長一棵挺拔的大樹。那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我們去觀察,不斷的去修正,這個修正就是我們所說的懲罰。接下來從二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一、要根據年齡的特點來的劃分懲罰方式

這個懲罰要看孩子的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適當的懲罰是有效的,比如:孩子看到家裡的插座要去摸,口頭說了還要去,家長可以打下孩子的手。大的孩子就只能是口頭表達這件事情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就可以了。三腦學說(可以百度),大腦的發展規律把養育孩子分為三個階段。0-6歲幼兒時期是安全腦發展階段,7-14兒童時期,是情緒腦發展階段,14以上進入青春期是新大腦發展階段。

0-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做錯了事,比如:孩子在幼兒園因為搶玩具打了小朋友,我們回來就直接告訴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能打人,需要用語言去表達解決問題而不是武力或者情緒 。也可以找老師去協調。匯愛家感育一般不主張體罰孩子,因為在體罰的過程中,孩子只記住了家長的體罰所帶來不好的感受,不會關注這件事情而讓住這件事情,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把體罰和事情關聯起來,不明白因果關係。

到了7-14歲兒童時期,也到了學齡期。你會發現這個階段似乎孩子「犯錯」越來越多了。比如孩子因為一道簡單的題錯了幾次,在學校老師要罰孩子抄十遍甚至幾十遍,我們先不說老師罰抄是不是對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需要告訴孩子老師為什麼要罰你,而是告訴他下次怎麼做老師可以不用罰你。罰的目的是讓你記住這道題,可以理解透徹這道題。我們上課用心聽講,多練習多做幾遍就可以。告訴孩子罰的目的,和罰了之後的解決方案,不是為了罰而罰。有的家長罰孩子,只是單一的告訴他,你做不到就要罰你,看你下次能不能記住。這樣的方式,孩子不知道怎麼能做下次不罰,只記住了為什麼事情而罰,而且這種單純的罰讓孩子心中留有不好的感覺,罰的多的就麻目了。對改變這件事情並沒有得到幫助。因此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罰,罰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辦法和策略做好這件事情。

14歲以上了青春期。邏輯思維開始發展孩子有了更多自己的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已的價值觀,有了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這個階段的孩子,做錯事情,要提醒孩子反思問題出在哪裡,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啟發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和策略。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有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孩子作業沒有交,你只需要告訴他,老師信息來了,說你的作業沒有交,你準備什麼時候去交,讓孩子回答就可以了。如果你這個時候,還用小時候面壁思過的方式,或者罰抄的方式,孩子根本就不理你。你們還有可能矛盾會升級,把親子關係搞僵,把事情搞複雜。

因此我們因為孩子做錯事要罰孩子,我們需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懲罰的方式。

二、關於懲罰的建議

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不斷的變化不斷的學習,肯定會做很多的錯事。而對孩子做錯事,我們該怎麼做呢?

1、為孩子建立邊界。不是做錯什麼事都需要懲罰,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經過體驗去修正。邊界是對孩子人身安全、語言、行為的底線。更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劃的一道紅線,也是一道護身符。每個時期對孩子的邊界不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情況為孩子設定邊界。年齡不同,邊界不同,年齡越大,邊界越寬。越界就可以有處罰。在設定邊界的時候也要設定出相應的處罰措施。

比如,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設定玩手機的時間是每天做完作業,九點前可以根據時間玩半個小時左右。如果做不到,一周不給玩手機,定下邊界無論孩子怎麼哭鬧都能溫柔而堅定的守住邊界,不退讓。孩子就知道這件事情沒有商量餘地,慢慢的就能做到不違反邊界。自然慢慢的就不會有懲罰。

2、在不得已必須懲罰孩子時需要注意,就事論事,不翻舊賬。注意態度,不帶情緒,不評判。比如:孩子今天上課依然講話,屢教不改影響上課。回來後根據之前的約定,平靜的告訴孩子,跟他核准,老師說今天你上語文課跟誰講話了,按我們之前兩人商量的約定,取消今天的遊戲時間。然後告訴孩子,下次怎麼做到上課不講話呢。而不是說帶著怒火,很氣憤的跟孩子說,你看你,每次答應的好好的上課認真聽講,就是做不到。老師今天又找我了,你這孩子能不能讓我省心,你就是想氣死我。今天的遊戲不要玩了。想想如果你是孩子,後面的外理方式本來今天上課講話自己就內疚,正好你一罵就能量交換,扯平了,等於今天白罰了。

懲罰是為了更好的支持孩子去解決問題,去成長,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匯愛家認證感育講師 從伊

匯愛家感育,用「感」讀懂孩子,用 「育」啟迪一生!助力千萬家庭幸福!


以前小的時候,我經常小心翼翼,害怕犯錯誤,因為怕父母責罰。後來才發現,不管有沒有犯錯,父母的說話方式都是以指責和命令為主。

後來,我自己也成為了倆孩子的母親。倆孩子分散了我的精力,情緒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我就沿襲了父母對我的說話方式來對自己的孩子,我漸漸成為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直到後來我看了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後,我才知道,許多錯誤其實從原生家庭開始就已經產生了。意識到這一點至關重要,它會讓我們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中解脫出來,並反思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關於犯錯誤被父母責罰,有網友說:「沒人可以感同身受,真的,能忘記是好事,小時候摔傷不敢跟家裡說,錢丟了不敢說,被人欺負不敢說,想要什麼都不敢問家裡要,現在真好,想買什麼買什麼,想去哪去哪,只是跟家裡人沒一個親的。」

這位網友說出了我的心聲,其實關於孩子犯錯被懲罰,需要反省的恰恰是父母,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是否有必要,自己的態度是否達到了懲罰的效果。至少在我看來,恰恰事與願違。

在我看來,一個害怕犯錯的孩子是可怕的、可憐的,這是父母的失職與悲哀。

此前就有一個新聞,說寧夏的一個6歲的女孩與其他幾個孩子一起玩,結果小女孩從高處跌落導致昏迷,12歲的表哥害怕被懲罰,於是把小女孩殺掉。

在這個男孩的心裡,被父母責罰是比殺人還可怕的一件事。孩子的價值觀出現了扭曲,這完全歸功於他那「習慣性責罰」的父母。

實際上,孩子犯錯誤在所難免,但是作為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只要稍微想一想這幾個問題,就能夠避免過度指責孩子,避免孩子變成膽小、怯懦、不自信的人。

1.真的是孩子的錯嗎?還是你累了,或者心情不好,藉機發泄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家長責備孩子不是因為孩子犯了大錯誤,僅僅是因為家長累了,意志力出於較差的狀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借故發泄自己的情緒罷了。

還有一種可能,你們夫妻關係出了問題,導致你心情不佳,不知不覺中把種緒發泄在無辜的孩子身上。

2·有跟孩子確定過具體的規則嗎?

在懲罰自己之前,思考一下是否有與孩子制定過規則?什麼情況下屬於違反了家規?違反了有什麼懲罰?懲罰是否合理?懲罰有沒有效果?

如果沒有制定過規則,又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犯錯了呢?如果無法判斷孩子是否犯錯,就劈頭蓋臉的責備責備孩子,那麼這純粹就是家長藉機發泄情緒。

伊麗莎白克拉里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一書里提到,為避免與孩子產生衝突,父母要做到事先考慮周全,與孩子講明自己的期望,整理情緒,訂立規則。

這裡遵循了一個穩固的「三腳凳」理論,既「對自身價值觀的了解——對孩子合理的期待——對自我需求的尊重」。

我們希望孩子守規矩,首先就得制定合理的規矩。有了規矩,作為父母,肯定要先做到守規矩。如果孩子沒有做到,那麼我們可以適當地提醒孩子。

3.孩子犯的錯誤是什麼類型?若有助於孩子成長,何不放手讓孩子嘗試?

有個網友說自己小時候媽媽讓他去買鹽,他把錢弄丟了,就跟小賣部賒了一包鹽,又攢了兩三天的零花錢把賬補上。後來店老闆把這事給他媽說了,他媽知道知道之後還是打了他一頓。

愚蠢的父母只會看到孩子丟了一包鹽的錢,聰明的父母卻會看到孩子自己解決了問題,承擔了責任。

錯誤是分種類的,有些錯誤屬於原則性錯誤,有些錯誤則微不足道。讓孩子多犯一些不觸犯原則的錯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比懲罰孩子更明智。

其實,家長對孩子犯錯誤的態度不僅決定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影響親子關係。

有網友說自己小時候犯錯無數,可是想來也不過是些微不足道的小錯誤。可是當時卻害怕被父母懲罰和責罵,心都在顫抖,當時卻想過無數次的死亡而離開家。

你看,懲罰對於父母來說,可能是出於防止孩子犯錯,但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個比犯錯誤更可怕的種子——以各種方式逃離原生家庭,哪怕是死亡。

對於孩子犯錯誤,許多家長的想法是「犯錯誤——懲罰——不再犯錯」,而孩子的想法卻是「害怕犯錯——害怕責罰——逃離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懲罰自然就會失去意義。

4.懲罰孩子要注意時機和方式

懲罰屬於一種負強化行為,是為了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因此,家長在使用這個方式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時候,需要注意懲罰的時機與方式。

伊麗莎白克拉里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里提到,如果懲罰孩子的時候,孩子正在哭泣,或者情緒比較激動,這個時候是不宜實施懲罰的。懲罰時間需要從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開始。

關於懲罰的方式和量,也需要斟酌。不當的懲罰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比如,孩子犯錯,把孩子關小黑屋看恐怖片,以及讓孩子長時間罰站等,都是不合適的懲罰方式。這些懲罰是遠離我們希望孩子減少不良行為的初衷的。

豬豬貓張:孩子犯錯了,我把他帶到小黑屋看恐怖片當做懲罰,這樣教育可能會對他的心理造成怎樣的影響??

www.zhihu.com圖標

我們不僅要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還要加強孩子的正向行為以及培養新的良好行為。

比如讚美和鼓勵可以做到正向強化的作用。恰當的讚美和鼓勵可以促使孩子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關於如何表揚,我之前寫過一篇回答,感興趣的知友可以去看看。

豬豬貓張:如何誇獎孩子才能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

www.zhihu.com圖標

本文提到的幾本書:

原生家庭 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樊登讀書會推薦】京東¥ 34.90去購買?

為何家會傷人(百萬暢銷紀念版)京東¥ 58.00去購買?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 伊麗莎白.克拉里40年育兒經驗 家京東¥ 22.50去購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犯錯,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罵孩子,一點不講究溝通技巧,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那麼,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大聲訓斥往往會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最終達不到好的效果。

而如果父母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能夠在引起孩子注意的情況下也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真的按照孩子心裡想的發展的話,孩子反而會有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甚至會對家長的責備產生「耐受性」。

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在這種不自在之下,孩子反而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

採用間接的方式,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也保護了親子關係。

四是換個立場

孩子應犯錯誤遭到父母的責備時,為了逃避指責,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

此時如果當面詢問往往會事與願違,不防引導孩子換個立場思考問題,當孩子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的時候,引導孩子如果自己被推卸了責任是什麼感覺。

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很容易忘記發生過的事,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

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