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講邏輯什麼的

這個道理和邏輯之區別在哪裡?

(這個終極大難題果然很少人回答)


簡單說說,結論放前面:

道理,是一個在某種條件下能成立的東西。

從倫理學角度看,「講道理」能讓我們過上和諧生活、手拉手建構美好社會。從實踐論來看,「講道理」讓人找到合適的方法,走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

以下正文:

準確來說,我們認識世界,是通過知識論、認識論進行的

邏輯,只是思維的一種方式,畢竟有些道理是不講邏輯(狹義上的邏輯)的,不講邏輯的道理,我們把它叫做「價值」。

基於此,首先來講講——什麼是「道理」:

能描述的一系列現象,是道理嗎?(比如小朋友寫作文,只是簡單記錄颳風下雨、人來人往)。

能分享的感覺、情緒,是道理嗎?(比如初中生作文,通過一件事,表達一個情感)形成可複製經驗,是道理嗎?(能從記錄、感知的事物中,發現規律加以運用)得到的知識、學問、智慧,是道理嗎?(能夠描繪現象,進而說出感覺,通過經驗、推理、演繹、歸納等方法進行理解、分析,盡量在得出一個更多場合都適用的結論,並把這個結論加以運用)

但是呢,問題就在於:

通過感覺獲取經驗,時常不那麼靠譜。即便是通過精密儀器測量、感測器控制,依舊可能得到錯誤的判斷,只不過,在感覺(數據)獲取上更加準確了。

或許,道理就是一個在某種條件下能成立東西吧。

只不過,在很大範圍能成立的,叫做「大理」;在小範圍能成立的,叫「小理」;絕大多數人都能認同、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成立的,叫「公理」;目前情況下不能成立的、或者不認同的,叫「無理」……

諸如此類……以此類推

接著,我們為什麼要講「道理」,這是一個關於倫理、實踐論的問題。

從倫理學角度看,也就是如何擁有美麗人生、建立美好家園的問題。

因為無論是認同性本善,亦或是認同性本惡,都會走向這兩個終極——自律、他律

自律,是從自我人生價值實現而言的,也是人生的目標方向,這會到達人生論的修養問題上來。他律,則是從社會組織的成功而言的,這會上升到政治哲學的社會文明建構上去。把這兩者結合,也就成了「內聖外王」之道。

而從實踐論角度看,就是方法論、技術的問題了。

方法論,即指導思想、行動指南。古代如「四書五經」,現代如《毛選》;軍事如「三三制」、「馬其頓方陣」,互聯網如「拉新轉化留存激活」……

技術問題,就是增加效率的事情了。以數據分析為例,使用什麼設備採集數據,設置什麼關鍵指標,採取什麼分析方法……都是為了讓結果更加靠譜的手段、途徑。

所以,道理是可以講的,但講道理是要講究方法的,而方法是可以學習的……

這時,很多人會放個公眾號了……


道理是一個立體的全息理,西方人講的理實際上是一種規則,是線性的,單向的,片面的。而中國人講的理是符合道的理,這個理即有形式,也有人心,需要考慮具體事情的運行規則,做到合法,還需要考慮他人的真實情感和處境,做到合情合理,做到合情合理合法的三合一才能算是道理,其中合理指的是合乎天道,比如有利於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和諧等等。


道理,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道,一個是理。

道和理雖然都為人所接受,但兩者區別是非常大的。

道,是世界的來源和運轉的憑依,如太陽怎麼來的,星系怎麼來的,人是怎麼來的。

道決定整體和大勢,是起註定作用的。

理則是人作用於世界的根據。

一般都是這樣認為的,人要根據理,理要根據道,這就是講道理的意思。

但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各種理論越來越精進,各種理理論越來越被驗證和被接受,而道相對不可描述不可驗證,所以現在人的意識里只存在理而實際已沒有道的意思。

所以現在講道理其實只講理,而不講道了。

理因為沒有了道的錨定,所以只有了服從感而沒有了皈依感,真理也變成了在導彈射程之內。

講理而不講道,人從此失去了自然而有的精神家園,人在互相質疑和攻防中自以為有理,而精神其實是在尋覓和流浪。

但依然有些傻子,認可所有的理,卻定於心中的道,從不出離半分,傻樂其中。


地球那麼多生物,就只有個別人講道理!所以他們成了名人。


道行之而成,道路是人走出來的,有君子之道、小人之道,有王道、霸道,不同的人走不的道路,僅容小數人走的是小道,而天下人皆能踐行的,為之大道。

道是由人的踐履而成,如按一定的方法可保健康,人人行之便成養生之道。道由人行出來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形而上者謂之道。事物之所由出謂之道,天地萬物之所由出亦謂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一切所由出的本源。

此外,道並行而不悖,百慮一致,殊途同歸,各人各走各路,都有所通達,此謂之同於大通,這是天下有道。

至於天下無道,人皆無路可走,則乘浮槎於江湖。

有天道、人道,而無物道;有天理、物理、事理,而無人理。人只能認識理,發現理,而不能創造理。

現存文獻中,第一個提出「天理」的,是莊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理」本義是玉石的紋理,至於一事一物都有它的理,亦只有循理,事物才能成為它自己。

理在物之先而存,在飛機出現之前,已有飛機之理,只待人去發明。人能格物窮理,以至認識眾理之理,謂之「天理」。王弼易學中有一句說話,叫「統之有宗,會之有元」,是指這眾理之理是一切事物的歸宿。

簡而言之,理是事物存在的基礎,道是完成事物的途徑。離開道理,也不成人間,甚至沒有天國,也沒有地獄,而盡成虛無。甚至也沒有虛無,只是一片迷霧。

中國人喜歡講道理,其實是受到古聖哲的影響,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要成己成物,為人處事,莫不有道理。這不但是為行為給出理由而已,而是關聯著整個宇宙人生。人須行道、明理,才真正算是個人,而去處盡通,否則不但落於愚昧,而且寸步難行。


邏輯是logic的音譯,孫中山譯作「理則」。邏輯分演繹邏輯與歸納邏輯,一般邏輯書主要講演繹邏輯,有些也講歸納法。但若一部邏輯書只講歸納法,那麼以「邏輯」為題,就名不副實了。

邏輯的辭源為希臘文logos,譯作「邏各斯」,這是指事物所遵從的法則,同時亦是思想的法則。現代不少學科的名稱以後綴-logy構成,亦是來自logos。

何以事物的法則與思想的律則,都叫邏各斯呢?舉例來說,大凡邏輯不可能的事物,皆不能存在,如方圓就是邏輯矛盾的,因而不能存在。

然而,有些哲學家認為「矛盾」的東西也能存在,其實他們所指的矛盾不是邏輯矛盾。如在運動之中,一事物在某一點又不在某一點。其實只要我們搞清楚,那事物是在某一瞬時在某一點,在另一瞬時在另一點,這根本就沒有邏輯矛盾。順帶一提,若講辯證法中的矛盾,那只是以不同觀點去看同一事物,那些所謂「矛盾」,並不是真的邏輯矛盾。只要我們掌握一點︰在同一意義下,同時宣稱P and not P才算是邏輯矛盾。

例如基督教宣稱上帝有「全能」的屬性,至於甚麼是全能,意思並不清楚。全能的上帝是否能造出祂不能毀滅的東西呢?若能造出,祂便有所不能——不能毀滅該事物;若不能造出,祂也不是全能。「全能」這一概念暗含邏輯矛盾。

舉凡不違反邏輯的,都可能存在;而所有邏輯矛盾的東西,都不可能存在。

至於有人說神是超越邏輯的,那麼「超越邏輯」的意思仍不清楚。邏輯不是人造作出來的規則,而是宇宙本然便須如此。若不遵從邏輯,我們便無從思想,也無從生活。

邏輯公理、邏輯定理也是理。

至於《聖經》說︰「太初有道。」就是以「道」來翻譯「邏各斯」,當然這種翻譯所涉及的問題,是比較哲學上的一個專題。

在我看來,邏輯更接近中國人所講的理。

當然,理有天理、物理、數理、倫理、法理、心理、地理,邏輯是不涉經驗內容的純理。

我們好像講道理較多,只因道理涉及的領域更廣,而邏輯純理較專,而且亦較抽象,尤其是符號化之後。然而,當我們思想時,就不能不講邏輯。邏輯的應用範圍,至大無外。


講道理,往往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率的途徑之一。

若是用嘴就可以服人,何必再浪費其他資源呢?

~~~~~~~~~~

道理分為三種:邏輯,語義,經驗;邏輯之理建立在邏輯層面,只需前後邏輯無誤,語義之理涉及到語言含義,而經驗之理則是指你的經驗方面成立的道理。一般講道理需要三方面都考慮,而由於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邏輯不能和道理並提。

指路:在徐英瑾老師的用的上的哲學課程第一講中有提過這個問題。


終極大難題個屁啊

道理就是指正確的事的邏輯

國人現在喜歡講的所謂道理比 道德 更多的「正確」意味,正確在更符合個人的觀點,不談神的意志而談個人「修為」,是弱化了的道德命令。歷史由來已久,孔子就是講個人修為的中庸之道,具體落實在瑣事怎麼做上,沒有一件高尚到必須實行,並且完全區別於瑣事的事的目標;這種弱的道德命令誕生不出真正的教權,因為它並不展示普遍性也沒有完全的特殊性。僅僅是個別的。容易被能世俗地展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暴力機構所吞沒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道」就成了教權的替代品,被意識到危險性而被強行融合掉了,而中國歷史上儒道有明確分離,所以又成了因歷史緣故無法完全消化的骨架,一個強壯的骨架

被剝奪政治性的強壯骨架就是空談,中國歷史上缺乏政治性的哲學(首先就是邏輯形而上學)就是被歸為空談,缺乏教權支持的哲學是不能征服世俗的。隨著社會的進展(生產力—信息化,所謂集權),為了迎合對不斷上漲的知識分子的統治需要(主要是軍閥僭主們為了維持體量),重文抑武了,程朱式教權開始發芽。蒙古人武德注入後再走基督徒之路。這過程中道就開始受重視了,開始建立一定程度的教權,道理開始結合儒家「正統」,骨架有所增肉

明朝是元朝進展的顛覆。游牧民族的大征服征服到接觸到一神論,卻在中國的基礎上沒有真正的教權引導,崩潰了,卻留下很深遠的原始社會憧憬。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窮人家長個性,明是在文化的廢墟上的朝代,一切重新洗牌了,「道理」成了真正意義上言官的空談,教權隨之崩析。直至東林黨曇花一現,即使有所心學復甦,但是都不成教權了。這時候西方都教權改革了。別說剃頭後全在打仗了,不打的時候雖然也兢兢業業,但是統治階級民族體量不夠,不能放開手腳,明顯已經來不及了,道理神學被德賽代替,傳統文化就固形了

現在的道理復古潮確實只是西方教權後退的產物,想重新拿起來,卻不成氣候。絕大多人喜歡復古潮是因為復古容易,當其實不容易但有的人卻硬要以容易的方法去做,官方還認可的時候,鬧劇就開始了


以理服人。

但講道理之前

請先觀察調整好彼此情緒

否則都是白講


道理,人們通過對生活中所遇事物發現觀察後,而提練出普遍適用的智慧。

邏輯,人們通過盡量簡單易見的現象作為基礎,通過邏輯關係,以期用簡單易見的現象解釋普遍道理,並發現未發現的道理的學問。

道理,好比煉金。事事物物,都是雜金,從事物中提練出的純金,就是道理。

邏輯,好比建築。要建高樓大廈,就要基礎。沒有基礎,沒有足夠經得起考驗的基礎,無從有高樓大廈。故而邏輯的原始運算起點都非常非常的簡單並普遍。比如,量子力學是建立在光速不變的基礎上的。這基礎不被撼動,量子力學就不被改寫。

道理,是人們對事物的提純,每個人的「鍊金術」能力有限。因而道理千花百門。把每個人的道理用編輯者(鍊金術稍強)觀點表達,就成就各種學問。把所有學問總合,就成了哲學。

邏輯,重點在基礎建設與邏輯關係合理。此兩者足夠合理的情況下,通過嚴密無誤運算,建造何種模型來造福人類只是人類是否需要的問題。這種只要在基礎與邏輯關係無異議時,就不會只有爭吵,協同合作相對高效。相反,道理是各自為政的,志向不同,不但道理不同,甚至常有相反。

故而常聽到道理喧囂不止,邏輯靜若靜水。人們喜歡邏輯的靜,但怕其繁,龐大運算量。人們害怕道理的吵,但愛其簡,自己說的算。


公道自在人心,天性使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