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就職16年的無固定期限合同,距離退休年齡還有三年多。年底單位要調我去另一個距離很遠並且上班時間提早的地方,本人不同意,單位提出負責在新地點上班附近的房租費用,考慮到更換住址對生活的影響巨大,沒有同意這個方案,我向單位提出交通補貼被拒。後來單位提出在上班途中某點提供班車,還是大大增加了上下班時間成本,提出補貼還是被拒,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單位提出繼續留在公司內的方案,把我從原來的部門摘出來,手裡的業務也全部交給其他人,(我之前的業務考覈是優良,不存在業績不達標的事實)在原部門下重新成立一個業務開發科,只有我一個人,讓我一個人從零開始獨自開發新業務,上級不會給佈置新的業務。並且制定了指標,完不成就會影響獎金,加薪。還把我的職位降了2級,降到剛進公司的最低職位。原來的職位津貼也將會隨之被取消。

單位給我一份變更合同協議,要我當場簽字,我說需要諮詢專業人士,沒有簽字。單位說需要頒布明年的人事組織架構,我說你可以發。於是第二天單位用郵件形式發了人事組織變動,裡麪包含對我以上分配和降職安排。

原來的勞動合同裏規定了,變更合同內容需要雙方協商一致。單位給的變更合同協議上面寫了,由雙方簽字以後生效。

個人無法接受單位的這種安排,但有律師說,企業擁有經營自主權,可以借調崗權惡搞員工,可以說是企業的組織調整,仲裁往往會傾向企業,繼而認定調崗的合理性。還有律師說,企業已經就調崗跟你進行了溝通,即使你不簽字,但是他已經發了出去,已是既成事實,員工只能服從。

作為處於弱勢地位的員工,應該如何應對?

懇請對於勞動糾紛勞動仲裁經驗豐富的律師解答,多謝!


1、不要去。去了就很被動。堅持在原崗位出勤,不斷的要求恢復原崗位,保留好所有協商證據。直到公司解除。

2、如果公司不解除,工資沒有足額發放,就在在職的狀態申請仲裁,以工資差額為名,固定目前的狀況。

3、這種狀況下,如果和公司孜孜不倦的搞下去,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但是你16年的工齡還是很值得搞一搞的。


判斷企業是否合理地行使了單方調崗調薪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1、調崗是否是基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或因勞動者個人能力、工作態度等因素導致,即調崗是否具有必要性。在有完善可行的考覈管理制度情況下,企業有證據證明員工不能勝任工作的,有權對其進行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

2、調崗前後的工資待遇是否合理。如果雙方未協商一致,用人單位不能單方降低員工的工資待遇,除非事前有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規章制度的規定,但此種情況仍應維持調薪幅度的合理性。

3、調崗後是否增大了員工的勞動成本,如果增大了,是否給員工做了合理補償。

4、調崗行為是否具有懲罰性。禁止企業通過調崗調薪對不服從管理或者與企業發生糾紛的員工進行羞辱、處罰,或者以此手段迫使員工自行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以逃避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責任,達到變相裁員的目的。


上面有位律師介紹的方法很有道理,具體來說你不願接受這種安排,勞動合同中如對崗位、職責、薪資等做了具體的約定,那用人單位無權單方面降低上述勞動條件內容。你可以按照原工作崗位繼續上班,無人安排工作的,依舊上下班打卡記錄。公司如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賠償你相關賠償金,不解除勞動合同的,你可以未來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私自剋扣的工資待遇及相關賠償。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法形成有效溝通,進而達成僵局的,確實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祝順利解決。


2020年雖然已經過半,但由於疫情帶來的蝴蝶效應還在繼續,經濟依舊不景氣。很多公司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為了自保,這些公司紛紛採取裁員,降薪等手段維持公司主體繼續運營。

於是,很多職場人遭遇突然降薪,收入大幅度縮水,而支出卻絲毫不見減少。這個時候我們切勿慌亂,更不要衝動離職。那麼正確的應對方式應該是什麼呢?

冷靜自持,搞清楚降薪原因

我們需要先弄明白,這次突然降薪是針對你個人還是面對羣體,是公司受疫情影響保護自身做出的短期決定,還是為了讓大家自行離職做出的長期降薪。

這個原因對於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的職場人非常重要,是評判接下來每一項選擇所面臨的風險程度。短期降薪其實並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而長期降薪將會大幅度影響生活質量。

坦然接受,做出最有利選擇

當公司出具降薪規定的時候,一定是經過多方考慮的,事情也就沒有迴轉餘地。這個時候,我們就算再心有不忿,也要接受事實,不能一直沉溺在不滿的情緒中消磨時光。

我們需要對降薪以後的可能選擇做出風險評判。如果不離職,能夠支撐多久的降薪生活;如果離職,能否找到下家,該跳槽去什麼類型的公司。

我們要從經濟狀況、未來發展,方案可行性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從中選擇最有利的道路。

深度復盤,預防下一次危機

疫情給大家帶來了無數的麻煩,卻也給職場人敲響了警鐘。面對危機,我們是否有自保之力,是否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我們需要對自己進行深度剖析,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發揮優勢,補足劣勢。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動計劃,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並且努力提升自身技能與綜合實力,提高自己的專屬核心競爭力。這樣,面對危機,我們纔可以從容不迫。

疫情是一次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造成的不良影響至今還在繼續。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很有可能遭遇許多之前未曾預料的突髮狀況。

不要驚慌,冷靜的權衡利弊,儘可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實在不行也可以嘗試更換賽道,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作者:阿黃黃


你說「可以發」幹什麼呢?既然知道要諮詢專業人士再說,為什麼這麼不謹慎,要說這句話呢?


有地方走就走,走不了就忍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