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亂糟糟的,我覺得我應該了解到不少,但是每每總會趨於遺忘。

想梳理的時候不是被新的感悟帶偏思路,就是把自己限制得太死乾巴巴的毫無進展。

沒有第三種情況。

而且感悟往往是一次性的,不記就沒了,記了絕對跑偏,頭疼。

我甚至沒有辦法歸出幾個大類,否則會陷入為什麼和是什麼的反覆論證,難頂。


你要關注的是,拋開文字「問題」,思考「擾亂」,仔細琢磨「問題」在你的生活流程里,怎麼出現的


上帝模式,

簡言之

把生命賦予時間

思維賦予時間

自己賦予時間


世間事沒有新鮮的。

你關注的問題,應該都有前人踏過了。

看看有水準的前人的分享和整理,是打開自己思維的好方式。


謝邀 不受干擾 保持初心


可以提供我撰寫學術論文前準備階段的步驟思路,主要分講兩點,供參考。

撰寫學術論文首先要準備的是文獻綜述部分,即大量閱讀文獻。這裡的「大量」是指100篇左右。聽上去很誇張,但當你讀完40篇、60篇,再到100篇後,自然就會對關注問題或研究課題有更廣闊的理解。閱讀的過程是磨人的,但足以讓你沉心思考。

另外,應起稿思維導圖。我個人的習慣會先將關注問題或思考問題的各個方面、角度,以及突破口、切入點,都先羅列在思維導圖中。可以是文獻中的小標題,也可以是你個人總結提煉。文末附圖個人畢業論文的大綱結構,重點可以參考「文獻綜述」部分,均為文獻閱讀過程中所梳理出來的。

當你收集到足夠多的內容後,面對繁雜冗長的思維導圖,便要開始整理分層的工作。這是很好的邏輯化思維訓練,也可以對你所謂的「新的感悟」進行先後順序排列。

(圖為個人畢業論文大綱結構)


我的初步回答是,寫下你的核心要點,順著寫,偏了也沒啥,感覺好像沒什麼要寫的了,停下來,累了就休息,不累就回顧寫的啥,然後再寫下想法,重複,直到不想再這樣,在百度,知乎,其他搜索引擎之類搜關鍵詞。這樣你的角度絕對多,肯定比原來多。不過問題是耗時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