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因素。1. 博闻强识。对自己的小方向领域要无所不知,对与自己相关的大领域的其他方向要都知道一点,对与自己不直接相关的领域也要有所了解,做到懂基础,能讨论就可以了。2. 大局观。一旦知道多了,往往就有能力宏观的把握一个领域的发展。知道哪些问题重要哪些问题容易做哪些问题是硬骨头但前景可观。3. 多交流多讨论。一个人想问题容易走死胡同,找天南地北小伙伴聊一聊往往就有思路了,不是指望谁给你一个idea,受点启发你就有idea。4. 融会贯通,借鉴。把在其他领域已知的东西应用到你自己的问题上来并加以发展。在可以出大成果的路径中,这应该是最容易实现的。历史上因此而成就的事例比比皆是,随手举例子,比如Anderson-Higgs机制。5. 锻炼逻辑思维,和获得清晰物理图像的能力。这个很重要,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不多说。6. 找一个好老板。他不仅可以直接给你一个很棒的idea,更重要的是他会带你走上真正的科研之路,带你懂得怎么去想问题。所谓物理的taste或者intuition,是教不出来的,要么是天生要么是带。


一些肤浅的认知:

如果你不是老板的话,直接从老板那要到idea是最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课题组专精的方向都会有比较深的家底,这里包括但不仅限于师兄师姐的理论知识储备,实验/理论方法,大量的还没发表/正在发表的有效数据以及小方向上可能存在的坑等等。这些家底可以保证你不会陷入空想,也不至于步履维艰。而且老板所拥有的信息一般都是领域最前沿的信息,通常来说会比自己翻文献想idea要靠谱。

但如果老板不靠谱,那就要靠自己了。听报告和参加会议一般是最容易产生idea,同时也最接近领域前沿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当然无论那种情况,平时自己的文献积累也要跟上,NS、大小子刊、prl/prx和领域顶刊都应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实时关注。在这方面,我个人的理解是只盯住小nc与prl这个级别及以上的刊物就可以,AM nl acs nano之类的信噪比太低,不太建议实时关注。

但只看文献憋idea的局限性在于,热门领域你可能有了idea也来不及喝汤,尤其是在你的老板不靠谱的情况下。科研不是闭门造车,social才是王道。


先匿个名吧。

想产生好的idea,私以为有以下几点:

1)好的idea的首要前提是要有好的科研品味。材料方向每年数十万篇文章发表,但真正算得上好科研的没有几篇,即使是发表的IF巨高的所谓顶级杂志上。炒菜式科研、噱头式性能报道等等论文其实并没什么意义,顶多算是丰富了材料排列组合的资料库了。前几年很多论文的创新点无非是这个复合结构别人没有报道过或者这个结构的某项性能还没被研究过,这两年更厉害了,要加上计算证明你的牛吹在点上了。然而,其实都没有意义,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工作量并间接拉动了GDP(测试表征都得花钱)而已。而且都是拿著多年解释的那一套内容不停地套材料,比表面积、电荷转移、微纳结构、活性位点等等你不做这个工作我也知道它好,但这一套用了十年了,学术其实一直都是原地踏步。好的idea私以为要聚焦在某个具体科学问题上来,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的材料排列组合和表征才有意义,这样的工作无论发表在哪儿,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2)多读文献,而且最好多读专业性强的杂志上的文献,譬如ACS下的化学、物理化学类杂志、物理类PRL、PRB等、以及高贵的Nature系列。这些专业杂志上的文章有助于提高你的基本功和培养好的科研品味,Nat系列有助于提高你论文撰写和站的高度。

3)少刷知乎多睡觉,多和师妹打交道;导师要是不著调,自己单干也挺好;老板每次瞎叨叨,心中无墨没得跑;你问这块怎么搞,劈头盖脸一顿操,你是一名研究生,遇到问题自己搞;论文写好给他看,三分钟后来办找;写的太差没法看,你这样的带不了;毕业文凭要不要,取快递去最重要!


多看文献

多和老板交流

多出去开会


邓某某 说的不错,另外,光有好的idea,是不够的,做出来发表出来才是王道!所以idea与个人情况有密切关系,有钱有团队是一种,没钱没团队是另外一种,学生和PI又是不同的。实验方面是一种,理论计算又是一种。

不同的层面,策略是不同的:

如果是学生,老师靠谱听老师的。老师不靠谱,先模仿,有了判断力后,选择可以毕业的idea先做,千万不要整一个大idea,毕业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是PI,开会交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同行会议,100人左右的,那种动不动千人的会议没有一点意思。此外,和个人风格有关,如果你是快枪手,可以跟踪一些热门方向,别人发一篇大的,你发一篇中等的,慢慢就会有自己的比较好的Idea了。如果是慢热型,就不能跟踪热门方向,可以做一些冷门方向,长期坚持,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就好了。

有钱有团队的,根据Idea 打造合适的武器。没钱没团队的,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好的Idea就是能做出来发表出来的,活下来再说。

对于做理论计算的,和实验结合是不二之路,用商业软体只是单纯的计算,很快就找不到路了,因为不知道计算有什么意义,没有解决问题,显得太空。理论计算最好是能够正确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为实验提供指导。


我觉得有时候设计失误会存在歪打正著的可能,或者设计正确设备自己失误、或者设计和设备都正确但是不知道哪里的失误也有这样的效果,不过这属于守株待兔型,发生的几率不高


多读文章,多听报告,少吃零食,多睡觉。

多交流,多思考,少刷知乎,多请教大佬。


从系统科学角度讲,物质运动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

外因就是环境属性,比如:温度、压强、射线因素、不同介质环境、波动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环境的系统等级问题,比如对于肝细胞而言,肝脏就是它的母系统,而人体就是它的二级母系统,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控制更高等级的母系统属性。

内因就是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系统边界、子系统、系统间隙、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等等。改变系统功能,除了改变它的子系统结构,还可以改变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结构不变而互相作用关系变化导致系统功能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控制更低级别的子系统结构,比如改变细胞内的核酸结构从而改变人体健康状态。

我们可以发挥想像力,控制物质运动的内外因,系统运动的动力学是受内外因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一些微弱改变的累加都会导致运动轨迹的改变,大胆创新,说不定就有意外收获。


一起学科的基础都是数学和物理。纯理论的人要研究数学和物理,应用的人(比如四大天坑)至少了解数学和物理。


多看文章。多思考


谢邀

这个题目我都没看明白!为什么会邀请我呜呜呜!


怎么会邀请我,我是画画的


感谢邀请

但是我一个大龄未毕业的心理学研究生

为啥会知道这些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