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问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折叠屏概念之战,欢迎关注圆桌参与更多关于「折叠屏」概念、技术、材料、IC 触控、用户设计等的讨论。一起探究折叠屏到底能不能折出未来?


铰链,铰链,铰链。柔性屏很早就打到要求,重要的是折叠痕迹和折叠缝隙。为什么说华为比三星好,不在参数上,就是折叠缝隙更小,摄像头放置更完善。概念出来很早,现在能走前面的就是看各家在现有的条件下谁可以在细节上做的更好 。


分几个层面,结构形态,柔性屏技术,软体交互

慢更

目前来说,这几个难题都是拦路虎,某个方面出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产品体验和品质

但目前急需解决的我认为还是结构形态,什么是结构形态呢?就是我们看到的,摸到的的产品实体。

为什么呢?

柔性屏

柔性屏技术发展到现在,终于从实验室走到量产,虽然还未完美,但和当初oled面世一样,只有量产才能快速推进产品升级迭代,所以我们现在有了iphoneX这样划时代的产品,而目前2019基本是oled元年,lcd屏正式进入历史淘汰进程。所以,虽然不完美,但已经具备量产条件的柔性屏足以支撑产品上市。

软体交互

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谁也不知道折叠屏时代适合怎样的交互设计,都是通过不断的头脑风暴,不断试错,让消费者点头的过程,所以软体和目前一样,持续996就行了。

最后是结构形态

这块目前是当务之重,只有尽快决定好产品形态,才能让柔性屏有能依附的产品,能保护目前柔弱的柔性屏。也才能让消费者尽早使用上柔性屏,体验柔性屏的魅力,让折叠屏得以发展,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目前已有的结构形态如三星和联想的内折设计

华为和柔宇的外折设计

三星是全球率先量产折叠屏的品牌之一,也是第一个倒下的,拥有全球最优秀柔性屏的技术,折叠r角半径小于3mm,无人能敌,但可惜,在小规模公测时却发生了一系列屏幕夭折的不幸。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结构形态,拥有最领先的屏幕,可以说是掌握了折叠屏核心的核心,但却因为结构设计的失败,把一切优势都化为劣势,让本来的技术展示变成公关危机。

而这边毫无预兆的华为忽然掏出了一个mateX,从目前结果来看,还算美好值得期待。采用外折方案的华为貌似比三星面对的外部环境还要严骏,但从目前的小规模众测,用户体验来说,都是正面的,负面还没看到。

说到这里就可以看出结构形态对柔性屏的重要性了,三星内折方案,相比外折,能更好地保护屏幕,只在使用时会暴露屏幕。华为的外折设计,让屏幕无时无刻都暴露在环境之中,随时都会遭受尖锐物体的风险。为什么反而三星理论上更优秀的方案反而在现实里先失败了?

现在开始细聊内折和外折的关键优劣

前面说了,三星拥有最领先的技术,能量产折叠r角才2.5mm的屏幕,在全球来说,只此一家。而采用外折的华为,基于机身厚度在11mm,可以得出屏幕折叠r角在5.5mm左右,这也是目前风险相对低,第二批次柔性屏厂商能掌握的技术。而柔宇的就不用说了,r角大得不想吐槽,量产了也没食欲。

就是这两个屏幕,让结构工程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因为拥有最领先的屏幕,三星结构工程师懈怠了,捣鼓了这个内折方案,且从结构细节里可以感受到工程师太相信之家的屏幕技术,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相对轻松。结果折叠铰链被网友吐槽是合页。

下面这两块简单的屏幕支撑板成了致命的设计,没有和屏幕一直贴合,导致了异物进入的可能性。

异物颗粒就是在折叠时陷进了支撑板与屏幕间的缝隙导致了下面的屏幕损坏

因为对屏幕的自信,又想压缩折叠缝隙,便用尽了屏幕的折叠极限,让屏幕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也因为需要实现如此变态的r角,屏幕做的非常柔软,连保护膜也是软到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因为现实中的物体都是有厚度的,如果材料本身没有弹性,在折叠时就会互相之间挤压或拉伸,这样会损坏屏幕

上面这动图展示了屏幕是如何的柔软,真物理残影

再回看华为,很遗憾,没有最优秀的屏幕,那只能在结构上下功夫,使用了外折方案的同时设计了最复杂的「鹰翼折叠铰链」,这个铰链设计如何,期待大神拆解,发布会的动画展示里,也能感受到里面的复杂。

供应链大佬也爆料光一个折叠铰链的成本就达到40美金。正是结构工程师的不懈努力,让我们看到了mateX,也是我认为折叠屏最优秀的形态。

怎么说呢,已经有很多大佬说过了,就再说一次吧,一屏多用,简化设计,屏幕最大化,轻薄,屏占比高,缺点就是折叠铰链复杂,屏幕受损概率高这两个了。

但现实正相反,fold没扛过公测就挂了,很彻底,而mateX就目前而言还活的好好的。这里我展开一个假设

在设计阶段,mateX就把屏幕可能遇到的问题赤裸裸的摆在眼前,逼迫工程师们拚命思考,尽可能解决问题,创造再创造。

而fold这边,屏幕太优秀了,能把屏幕藏于手机内侧,只需要应付展开使用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基本不怎么遇到危险的状况,而大部分收纳和折叠时的场景都不需要担心屏幕。工程师们就偷懒了,只要能实现折叠就行。结果扛过了数十万次折叠的屏幕,在现实里就这么被一颗小异物干挂了。

再说回外折与内折,外折r角大,相对材料能做硬一些,底部支撑板可以用薄的材料实现永久贴合,最难解决的也就铰链,但相对而言,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工程学基本是没有不可以解决的,只是成本问题而已,所以有了mateX昂贵的伸缩铰链。

对用户而言,铰链失效和屏幕失效,我会接受前者,起码最昂贵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还能用,铰链只是吐槽一下不至于唾弃,有问题也还是有可周旋的空间,解决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在我看来,外折是最适合折叠屏的设计,而mateX就是理想形态,如果能砍掉摄像头那段就完美了。不过摄像头也无处安放,再来一次伸缩摄像头也感觉不差啊

最后,在柔性屏开始进入我们世界的重要应用,折叠屏。谁率先掌握成熟可靠的铰链技术,谁就能掌握市场。在普及后,待柔性屏进一步成熟可靠耐造,更多的应用也能实现和被创造。


有兴趣的建议看我名下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这个和IC、连接器之类的真没有直接关系。和铰链关系比较大,但铰链也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华为那个方案特别复杂的铰链我觉得不好。尤其空间尺寸受限情况下,越是运动构件少越好!

解释一下,三星的铰链设计其实更差。顺便说一下,免得别人说我是华为黑三星粉。


「折叠屏手机正式实现商业化需要智能手机整体产业链的配合,柔性AMOLED面板是实现屏幕折叠的关键技术,需要满足被多次折叠的高度赖度。而配套零部件的技术成熟度要求也显著提升,如手机内部的电路板、电池等均要求具备一定柔韧性,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受大量弯曲考验。」

同时,手机的内部空间、架构也需要重新设计,在满足可折叠的同时还要符合智能手机轻薄化的特性,各环节零部件的领先供应商有望深度参与新一代可折叠5G手机的研发和探索。


厚度,无缝折叠,应用场景功能的拓展等好多问题。


可折叠手机对屏幕柔性和弯曲性、耐折性要求更高,材质也都是以柔性为主。首先屏幕需要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在反复多次的拉伸压缩之后是否还能保持无折痕、无损坏,手机内部的电路板和元器件是否能经得住折叠弯曲等。

其次可折叠手机两块拼接的屏幕之间是以精密的铰链作为连接,所需的技术水平也更高,铰链要足够的耐用和可靠,需要承受上万次折叠,而不出差错。铰链与屏幕的贴合角度是可折叠手机的技术难点之一,还有加工良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另外可折叠手机在展开状态下机身较为轻薄,但其劣势就在于折叠后的手机与普通全面屏智能手机相比,屏幕就显得较为厚重,如何做到轻薄的形态也是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点。

可折叠手机的性能需要经过测试才能验证,弹片微针模组能通过高达50A的电流,在1-50A的范围内电流传输都很稳定,无电流衰减行为,具有更好的连接功能。在小pitch测试中,适应的pitch值在0.15mm-0.3mm之间,连接稳定,不卡pin、不断针,可有效提高可折叠手机的测试效率。

随著智能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形态往小型化、轻薄化进化,可折叠手机还有著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些问题都需要可折叠手机全产业链厂商共同克服和创新。


折叠屏手机市场火热 但其全面推广还面临哪些问题??

www.hangjianet.com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实际应用中的屏幕保护问题,是否能解决耐磨,耐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