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不是你,他不能替你思考,不能替你振動,當然也體會不到你的感覺。

因此,別人也沒辦法與你感同身受,最多是一些大概的推理和猜測。

如果你要求別人與你感同身受,即使他們願意,甚至很努力地想去做到,但是卻很難做到,這就是我們會看到大家彼此間有那麼多的誤會和不理解。

有時就連你自己為什麼有這麼多想法,有這麼多渴望和要求,你讓別人去猜測、理解和滿足,其實是有點太難為他們了。

你看,你希望別人能對你感同身受、有同理心,你真正想要的是別人理解你、認可你、肯定你、進而支持你。

但別人有別人的心事,有一大堆事要做,有很多願望要實現,他們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沒有興趣和功夫去鑽研你的事,尤其是你的心事,就更沒有興緻去了解、去滿足了,更不會把你和你的事當做優先順序。

俗話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別人真的指望不住,靠人不如靠己,真正能幫到自己的還是你自己,你越明白這個,你生活中困惑和挫折就越少,即使有,你也能搞得掂。

你不需要別人感同身受,你也不需要別人的同理心,因為別人想什麼、別人感覺如何跟你沒什麼關係。你倒是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內在,找到自己的力量,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來,舉個栗子:

公司有個同事,女,老媽患癌症,自己離婚第二次,帶著第一任老公的兒子過;

可憐吧!

每天10點多晃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喫東西,不管喫什麼都能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喫完東西打開個電腦工作頁面,打遊戲,或者跟不同的人聊天,或者跟不同的人打電話(與工作無關的電話),12點準時到樓下車裡睡覺,2點左右回到座位上繼續上午的事情,4點左右離開,或者要接孩子放學,或者要到醫院看護老媽,或者怎樣,總之家裡有事情要早走。沒時間剪頭髮,沒時間洗頭,沒時間去處理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但是隔斷時間要去老大辦公室哭慘。

確實可憐,但是可憐人必有可嫌之處。

同理心也要水平相當才能產生啊,差異太大真是無法理解啊


感同身受確實不容易。

在一次心理課程的模擬訓練中,我是諮詢師角色,另一位同學做來訪者。我們就一個話題進行諮詢模擬。記得當時,她描述了一段小時候,她生病了,母親背著她去看醫生的經歷。我很認真的聽,並自認為我共情到了她的情緒感受,並給予了反饋。

可是模擬結束後,她直接指出了當時我的反饋讓她很失望。我很驚訝同時,瞬間也明白了。

雖然我有著心理諮詢師要積極關注、共情的意念,可是我卻未曾有過和母親親密相處的感受。我是奶奶帶大的,和母親的關係一直是疏離的、客氣的。所以即便我努力去共情,也很難體會對方的情感。

那一次模擬諮詢,讓我非常受益,讓我更能理解別人的痛與情了。也不再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已能真正理解對方,當我有這樣的認知時,我會更能深入的去感受對方,從而真的瞭解對方要表達的東西。


我覺得不難,至少對於我是這樣,有一個詞叫做 共情 ,一路成長過來

以下真人真事,不喜勿噴,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對人比較友好,但小時候的我性格比較急,不是很會和人溝通,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很多人看動漫看動畫也就是為了看熱鬧看劇情,我不止,我也在帶入它們的情緒,從它們那裡學著善良。自我認為我不是很善良,但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有點善良過頭的感覺,基本時候,待人接物我都帶著敬意去接觸,就算對陌生人也很友好,朋友有什麼困難也都是儘力而為。

人和人的悲傷是互不相通的,我也這麼認為,我也遇到過很多人,遇見很多事,我不是很會安慰人,但我會儘力開導他們,我會換位思考,努力去感受他們的心情,我希望每個人都能開開心心

基本都在為他人著想,原諒寬恕,想想也是有點累吧,同學們都想「罵」我是「聖母」,總是為別人好,我又不是別人爹別人媽還對別人那麼好,曾經我也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

但是,我始終願意以善意對待所有,這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有它的意義。生命中曾遇過的風景,認識的人,都會化為無形的力量,沉澱在靈魂深處。

題主這麼問,也許是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嗎?現實可能是很殘酷,可是現實生活也是我們過的,相對來說我們有能力改變一些,願你走出困境活的開心。願你既有輕描淡寫的尋覓,又有濃墨重彩的經歷,願你把傷口都忘記,用月亮和蜂蜜做代替。


有同理心不難,但如果感覺因為同理對方,自己可能虧了、被剝削、耗費了自己耐心和心理能量而不值當,或者為了所謂階層意識強調跟對方的不一樣,不想降低自己的身份感被別人看低、欺負,就很難有同理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