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我答這個題,有點勉強,我其實對行業的了解也不深入,這類問題應該邀請行業觀察者來答,不過我還是簡單說一下吧。

首先你要明白,踏入健身行業的初衷是什麼。如果你是因為喜歡鍛煉,覺得當教練後既可以鍛煉又可以帶別人練,那你最好還是放棄這個想法。見過不少愛好者,自己非常喜歡鍛煉,覺得做了教練以後就有大把時間鍛煉。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如老實將健身作為一個愛好。否則教練的工作壓力可能會讓你慢慢對愛好失去興趣。

當然,我自己確實是因為喜歡健身才做教練的,而且也很高興能將愛好作為職業來發展,我個人認為是一件比較幸福的事。其實當時下決定時也考慮了很久,家人也不是很贊同。幸運的是我堅持下來了,而且現在能養活自己。

我大四的時候就開始在學校健身房上班了,畢業後也一直都從事健身教練工作,期間沒有轉行。現在仍然是一名教練,線下也會帶帶會員,只不過多了一個身份---健身博主。

如果你是覺得這個行業賺錢,想踏入這個行業,我也勸你不要太樂觀。有不少人覺得教練是一個高收入行業,這也是很多人做教練的原因之一。

當然,相比一些行業來說,教練確實收入還不錯,但也因人而異。我所在的武漢,一般行業的工資差不多就是三五千。健身教練,正常情況下拿個6000-8000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教練沒有五險一金,晉陞機制比較亂,晉陞空間不夠大,工作不太穩定,隨時面臨著健身房跑路的風險。

在武漢,做的好的教練一個月收入也能有1-2W,但是非常累。除非你銷售特別好,完全靠銷提,否則你就要上很多課。一般來說,教練的底薪不會超過2000,每個月還會由於各種原因扣不少走,而且每個月只休息4天。

如果你想達到1-2W的收入,基本上你每個月就要上100-200節課。很顯然,當你每天上的課太多後,你會厭倦,你的課程質量會下降,只會為了完成任務而上課,單純給會員數數。但做教練想要拿高薪,就必須多上課,這是教練收入的主要來源。

健身教練的收入=底薪+銷售提成+課時提成+獎金,其中佔比最大的應該是課時提成。現在有不少工作室還分開了銷售教練和上課教練,如果你不想銷售,或者不擅長銷售,只想上課,那麼也行,但是每節課可能只有幾十塊的課時費。當然如果你銷售好,那麼會輕鬆一點,只用動動嘴,把會員忽悠好,掌握銷售的套路,每個月不用上那麼多課,收入也會不錯。

如果單純講收入的話,一線城市我不知道,我們武漢,普通健身房的教練收入撐死了也不到2W。超過2W的比較少,一般是店長、教練經理、主管等等。當然,也有不少教練每個月就四五千的收入,這是大有人在的。就跟各個行業一樣,有做的好的,有做的普通的,有做的不好的。你能力強,人緣好,收入就高。

如果你想做教練,那麼肯定要知道教練的收入情況,希望這能給你一個參考。

要說行業未來的走向,我也不太清楚。目前來看,仍然是線下為主,健身房和工作室到處都是,大家互相競爭,搶資源。廣告做的好的,時間做的久的,口碑好的,自然就能長期存活下去。

發展速度來說,我個人認為這幾年發展還是挺快的,畢竟大眾點評一打開,到處都是健身房工作室。說實話,市場肯定是飽和了的,甚至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健身房工作室沒有上大眾點評。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我相信更多人都注意到了鍛煉身體的重要性。但是短期來看,人們還是不會選擇去健身房,除了愛好者們。

對於大眾來說,在這特殊的時期,鍛煉的選擇還是挺多的。小區里散散步、跑跑步、家裡練練keep。其實由於疫情原因,倒是催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現在大多數健身房都還沒開門,教練無法上班,撐不下去的就轉行了,還想繼續做的會往線上發展。

也許等疫情過了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慢慢開始注重鍛煉身體,去健身房辦卡鍛煉。當然,這也只是我的猜想,不過我們從業者也非常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

至於當今健身行業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個看怎麼定位了。首先肯定是需要專業人才了,但是光有專業是不夠的,你還要會包裝自己,否則再專業別人也不知道。

如果是在健身房上班,說實話,老闆都不會在乎你專不專業,只要你會賣課,把會員服務好,那麼你就是專業的。但是如果你想好好帶會員,讓他們出效果,你還是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

銷售同樣也很重要,銷售不行,你的業績、你的收入就會低很多。其實一個健身房,培養並且留住一個好的教練是非常不容易的。健身教練的流動性非常大。許多慢慢起來的教練,都會選擇自己去開工作室,因為不想被壓榨。

如果你想跟別人合夥開工作室,我建議肯定還是要先入行,在商業健身房上班鍛煉一下自己,也積累一下人脈。事實上,如果你有這個閑錢,我不太建議開工作室,因為真的不怎麼賺錢。大多數健身房工作室基本上都是虧的,或者不怎麼贏利,每個月就在給房東打工。

把這個錢投資到別的領域,說不定收益更高。開工作室,最後做不下去了,還不好轉,收二手器械的會讓你懷疑人生。

最後,踏入這個行業,也要為你以後著想。你打算做多久?成家之後還能做下去嗎?賺的錢夠不夠養活家庭?你能否承受健身房的高壓力環境以及很少有時間陪家人?這些都是你要考慮的問題。

健身行業有哪些發展前途呢?

第一,商業健身房或者工作室做教練。如果能力一般,會一直做下去。如果能力不錯,可以慢慢晉陞到店長或者合伙人,這樣收入高一點,也更好長久做下去。現在大部分工作室都是這樣,為了防止辛苦培養出來的教練帶會員走,都會給他們股份把他們留住。

第二,投資人的身份,開健身房或者工作室。這時候你就需要有人脈資源了,你要搞定房租、物業等亂七八糟的事,你要能夠招聘到教練和會籍顧問,你要會管理這個店子。當然如果是純粹投資的角度,請人管理也是可以的。不過前面說過,投資不建議投健身行業,真的不賺錢。

第三,做健身博主,靠粉絲和合作來變現。這個就要求你有很強的專業知識了,你需要持續輸出有用的文章、視屏和問答等。當你積累了一定的粉絲,就可以通過接軟文、其他商務合作或者知識變現來獲取收益。

我能想到的差不多就這些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是我在練吧公眾號上的文章,寫於一個多月前,也許可以部分回答題主的問題。

1)大家已經看到的是,疫情影響下,所有的線下活動都停滯了,並且按照目前的形勢,各地的開業日期有極大的可能會繼續順延。較樂觀是 2 月底出現拐點,Q1 結束基礎設施服務正常運轉;較悲觀情況要到 Q2 結束。

2)即使開業了,要恢復到往年同期水平的運營數據,至少要1-3個月,甚至更長。

3)武漢乃至湖北本土的健身同行,今年就不要想著多麼偉大的商業理想了,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4)疫情影響較輕的省份不會那麼大傷元氣,但消費者信心的恢復也會有一個過程,大型俱樂部會比工作室的恢復過程更長。

如果疫情像17年前SARS一樣持續到五六月份,那麼重點地區的場館也會大面積出現關店潮,現金流充足的企業尚可保全,但所有開店計劃和增加營收的夢想都會落空,傾巢之下不會有完卵。

5)幾乎可以肯定,今年還會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突然離開牌桌。(我個人很希望這條預測是錯的)。

6)之前僅僅依靠金錢維繫員工關係,而不注重公司文化和價值觀培養的公司,將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

7)所有行業的融資進程都將遭遇極大的阻力,廣大線下老闆不要抱太大希望,最早的小規模投融資也只會在Q4出現。

8)由於疫情讓數據變得好看,線上健身模式會有一定希望得到資本垂青,但多可能是前幾年的老品牌煥發第二春,早期項目會很難。

9)但行業內部的併購現象將會有提升的趨勢,也是一個行業整合的好時機。可能以往抱團取暖是嘴上說說身體還不樂意,如今這個局面如果孤軍奮戰就真的容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9)其實不止健身行業 ToC 的場館服務,作為供應鏈上下游的器械、培訓、 軟體服務等商業支持的企業也全部中止。但從下半年開始,會有一波抄底的創業需求,這一定程度能緩解B端服務商的窘境,甚至還有機會顛覆部分市場的競爭格局。

10) To C就專心To C,To B就做好To B的本分。不要輕易跨界和傾軋他人的生存空間,大家都是沙盤上的螞蟻,此時不是擴張的好時機,細分的專業度將愈發重要。

11)單純的線下展會服務商今年會極度的困難,可以預見所有的大型活動不會早於6月份獲批,下半年的活動安排全亂套了。我們明年1月份的健創大會不會受影響,可以繼續報名,畢竟如果真影響到那份上,大家擔心的早就不是事業了……

12)最近,很多人都忙著講疫情的應對和解決方案,很多人問我要不要聽。

當然我並不是對所有的分享持全盤否定的態度,但親愛的朋友們一定要搞清楚,如今所有的所謂「解決方案」都是個人建議,而不是成功經驗。

原因一,先問問他們的經驗從何而來?難道2003年就開健身房了嗎?可能健身房長啥樣都不知道吧……

原因二,即使你遇到了老法師,也要注意今年疫情影響的深度與廣度遠比17年前更甚,經濟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走勢也並不一定完全相同。

原因之三,其實大部分人的所謂靈丹妙藥只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換湯不換藥。

總結來說,免費的可以聽聽,收費的就算了。

13)疫情期間,有關私域流量、視頻直播、線上運營的話題又火熱了起來,但很多健身房平時連個會員微信群都建不起來,這時候就別抱幻想了。

同理,很多著急發訓練視頻的教練,不妨先想清楚會員憑什麼不看Keep而要忍受你光線昏暗背景雜亂的小視頻。

平時朋友圈充斥廣告的「微商」型教練,省省吧,你大概率已經被屏蔽了。

14)很多人懼怕這時期線上健身平台和家庭健身產品的發展壯大,會侵蝕到未來很多線下場館的生存空間。我倒覺得不用特別擔心,因為健身服務,特別是私教的核心從來沒有變化過——陪伴式的訓練服務。

真正的教練指導是建立對學員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真正的訓練氣氛是建立在對空間的感知以及熟悉的、經常交流的訓練夥伴們的溝通上的。

以上這些都是無法被虛擬產品替代。

健身是個日積月累的事,需要這種黏度,建立在真實關係上的學習方式最有黏度。而現在很多線上平台還是通過燒錢來獲客,一旦燒錢停止或者非常時期結束,用戶黏性就成了未知數。

在我看來,疫情結束後更多人還是會優先選擇線下場館。線上健身、家庭健身目前仍然更像一種補充選項。

15)再次強調精細化運營,如果說去年的出發點是增效,那麼今年的主題就是降本。

16)但悲劇在於,這行業有三分之一的老闆根本就不懂啥叫精細化運營,還有三分之一的老闆的運營邏輯是錯誤的。這個現象並不會馬上有改觀。

17)疫情結束後,行業的冗餘產能將進一步淘汰,這不僅意味著很多競爭力不強同質化程度高的場館消失,那些專業度不高,也沒有服務精神的教練也會被加速淘汰。

18)今年再討論模式的高下真的毫無意義了,永遠把關注點放在用戶身上,把愉悅用戶放在第一位,他們才是你們的衣食父母。

19)疫情消散後,憋屈了許久的中國人大概率會出現報復性的消費大潮,但是去聚餐、KTV、酒吧、旅遊,還是去健身房呢?這要打個問號。

大家上半年日子都不好過,你健身房要活,人家同樣要活,各種眼花繚亂的促銷會大行其道。

所以本質上,還是用戶覺得哪方面更值得自己花時間,這種跨行業的用戶時間爭奪戰的慘烈程度將超出很多健身人的想像極限。

20)當然在疫情的白色恐怖下,人民群眾一定會激發出增強免疫力的美好願望,但通過健身鍛煉還是通過加大劑量的枸杞人蔘養生大法?也不好說,畢竟這次的疫情不斷的提醒我們,大多數國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21)還要做好應對極端情況的準備,那就是用戶消費能力停滯。疫情對於健康人士最大的危害就是會讓很多人的收入下降,甚至工作停擺。

人心惶惶的消費者,如果覺得今年看不到希望,勢必更消極的去進行消費行為,私教費會不會第一個被砍掉呢?

22)不要老是想依靠政府政策翻身,疫情過後有那麼多重要產業「百廢待興」,國家也很忙的。偷稅漏稅跑路撇油的事情都沒空管,虧錢的時候照樣也沒功夫幫你們兜底。

23)綜上所述,不管老闆還是教練,最好不要埋頭沉浸在全國人民即將全面投入健身大潮的幻覺中,當然也不要怨天尤人和妄自菲薄。

不如趁這段時間多問問自己,自己還能不能撐到需求降臨的那一刻?等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恢復了,我到底有什麼優勢能讓用戶留下來?

如果你拿出的理由連自己都無法說服,即使春天來了,也不會屬於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